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二战回忆录 >

第619章

二战回忆录-第619章

小说: 二战回忆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哪峡担⒃诟τ朐颇喜慷咏由狭恕�1942年春天因日军入侵缅甸而遭封锁的通往中国的陆路,又重新打开了。

  从阿萨姆出发的头一批陆上护送车队,于2月28日开抵中国边境。

  首相致蒙巴顿海军上将(东南亚)             1945年1月23日

  我谨代表英王陛下政府,对你实现魁北克会议上给你的指令的第一个部分,即重新打开通往中国的陆上路线——表示最热烈的庆贺。尽管此间多次答应要给你的增援延缓了,使你失望,但你仍在此情况下取得这一战线。此举给你本人、给你的野战指挥官们,特别是给第十四集团军久经考验的部队带来最大的光荣。

  正如你自始至终已做到的那样,英王陛下政府以感激的心情热烈表彰美国部队以及中国部队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随时给我们提供协助。

         ※        ※         ※

  缅甸中部往后的发展情况,放在另一章里面去叙述,可是若开的冬季战斗,虽属辅助性的,却是重要的一场战斗,在这里必须加以叙述。它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给在曼德勒平原上的第十四集团军进行空运,几乎已经达到“达科塔”型飞机所能承担的最高限度。不但如此,所有用此法向前方运送的军需品,都必须经由运输频繁的阿萨姆铁路转运至发货机场。如果克里斯蒂森将军的第十五军能在若开(阿恰布)南面建立几个飞机场,那么,装运直接来自印度的海运物资的飞机从那里起飞,就能够在第十四集团军从曼德勒向仰光推进的南线突击战中,供应其所需的物资。其次,如果孤立无援的一个日本师,面对着我方在若开的优势兵力而迅速被击溃,那么,我方就可以将二或三个师以及在空军准将班登伯爵指挥下支援他们的皇家空军第二二四空军大队,调至别处作战。

  若开的攻击战于12月12日揭开,取得良好的进展。到了月底,我军已进抵把若开(阿恰布)岛同内陆分隔开来的海湾,并正在作进攻的准备。1月2日,我方炮兵侦察机上一个军官发现那边完全没有敌军的迹象,于是就在若开(阿恰布)机场降落,当地居民告诉他:日军已经撤走了。大部分城防部队都被抽调到更远的北方进行战斗;剩下来的一个营于两天前撤退。这就是将近三年来曾使我们苦难备尝、失望叠至的若开(阿恰布)之战这段漫长的故事的奇异的收尾。不久,第十五军占领兰里岛,在那里建造一些前进机场,并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在大陆上占领康高。1月底,第十五军也和位于更北面的部队一样,达到了它的主要目标,准备更向前挺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胜利与悲剧……第十二章 莱特湾战役

第十二章 莱特湾战役

  在海洋上对日本作战——英国太平洋舰队的建立——美国海上实力的增长——美国的战术与日本的防御——6月15日在塞班岛登陆——6月20日海军上将斯普鲁恩赢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东京的惊慌失措——向菲律宾群岛推进——台湾的空战——10月20日美军在莱特湾登陆——日军总司令决定进行阻挠——海军上将哈尔西和敌人的圈套——苏里高海峡的夜战——美军登陆行动的险境——自杀轰炸机的到来——海军中将要栗田折转回去——二十七艘日本军舰被摧毁——1945年1月9日在林加延湾登陆——攻陷马尼拉——美国赢得对中国南海的控制。

  对日本的海战现在正达到它的高峰。从孟加拉湾到中太平洋,盟国的海上实力日益占了上风。到了1944年4月,英国的三艘主力舰、两艘航空母舰和一些轻型舰艇已在锡兰集结。这些又得到美国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法国战列舰“黎歇留”号和荷兰的一支分遣队的加强。英国一支强有力的潜艇小队也已于二月间到达,并立即开始使马六甲海峡的敌人航运遭受损失。不久,又有两艘英国航空母舰到达,“萨拉托加”号也回到太平洋来。有了这些舰只,海军上将萨默维尔更能大显身手。他的航空母舰于4月间袭击苏门答腊北端的萨榜,5月间又袭击爪哇泗水的炼油厂和机器厂。这次作战行动历时二十二天,舰队航程长达七千哩。在其后的几个月中,日军到仰光的海路被英国的潜艇和飞机所切断。

  从1942年3月起的整个困难的岁月里,海军上将萨默维尔一直统率东方舰队,1944年8月,他的职务被海军上将布鲁斯·弗雷泽爵士所接替。不久,前者就接任原由海军上将诺布尔担任的英国驻华盛顿海军代表团团长的职务。一个月后,欧洲战事的进展,使我们有可能把本土舰队减缩到只剩下一艘战列舰和若干辅助舰艇。向远东的移动加快起来,两艘现代化的战列舰“豪”号和“英王乔治五世”号,加入了海军上将弗雷泽的舰队。1944年11月22日,英国太平洋舰队正式成立,它随后所参加的一系列作战行动,归到后面另一章去谈。

         ※        ※         ※

  在太平洋方面,美国的部队编制和生产正在阔步前进,而且达到惊人的规模。单举一个例子就足以说明美国努力的规模和成功。1942年秋天,争夺瓜达卡纳尔岛的战争达到高峰时,海面上美国航空母舰只有三艘;一年以后有五十艘;战争末期则超过一百艘。这一成就可与毫无逊色的飞机增产相媲美。这些庞大军力的进展,是在一个积极的战略和一种精心筹划的、新颖的、卓有成效的战术激发下取得的。他们面临的任务是异常艰巨的。

  一串链条般的岛屿群从日本向南跨越太平洋直到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延伸几达二千哩。这些岛屿中许多均已由敌人建筑要塞设防并设有一些良好的机场,而这一连串岛屿的最南端则是日本在特鲁克岛的海军基地。在这些像保护盾般的群岛后面,有台湾、菲律宾和中国,而在这些岛屿的掩护下,又是为更前沿的敌人阵地往来输送补给品的通路。

  因此进攻或轰炸日本本土就成为不可能。这个链条必须首先打断。要攻克和制服每一个设防的岛屿将会需时过长,美军于是采取交互跃进的方式向前推进。他们只夺取较重要的一些岛屿而绕过其他的岛屿,但他们现在的海上实力既然如此之大,增长又如此之快,他们就有可能建立他们自己的交通线,同时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使得被绕越过的岛屿上的守军不能动弹和无能为力。他们突击的方法同样是成功的。先是用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作进攻前的猛烈轰炸,然后从海上进行猛烈的、有时是持续的炮轰,最后来一个两栖登陆和岸上搏斗。当某个岛屿被攻克并有部队戍守时,以陆地为基地的飞机随即进驻,以打退敌人的反攻。同时,他们又支援下一次的向前进攻。舰队排成梯阵进行作战。当某一组舰队进行作战时,另一组就为一次新的跃进作好准备。这就需要很大量的资源力量,除了供当前作战之用以外,还要供沿着前进路线建立基地之用。美国人不费气力地予以解决了。

         ※        ※         ※

  美国跨越太平洋的两路进攻,前面几卷里已有叙述,而当这方面的记述从1944年6月又开始的时候,这种进攻已经大有进展了。在西南,麦克阿瑟将军攻取新几内亚业已接近完成;在中央,海军上将尼米兹也已向着一连串设防的岛屿逐步深入推进。两支部队都正在集中到菲律宾来,对这一地区的争夺战,不久将导致日本舰队的毁灭。日本舰队原已大大削弱,航空母舰十分缺少,但是日本继续生存的希望是寄托于海战的胜利上。为了保全它的实力以准备应付可怕的、生死攸关的危险,它的主力舰队已从特鲁克岛撤走,现在分布在东印度群岛与它的本土水域之间,但是形势却很快迫使它出来应战。6月初,海军上将斯普鲁恩斯出动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轰炸马里亚纳群岛,15日他在设防的塞班岛登陆。如果他攻占了塞班岛及毗邻的提尼安岛和关岛,那就攻破敌人防线的外缘。这是可怕的威胁,因而日本舰队决定出来阻挠。那一天,发现他们的五艘战列舰和九艘航空母舰,正在菲律宾附近向东驶行。斯普鲁恩斯有充分时间进行部署。他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在塞班的登陆。他就这样做了。他随即集结了他的舰只,其中有十五艘是航空母舰,就在该岛西边等待敌人。

  6月19日,日本航空母舰的舰载飞机,从四面八方袭击美国的航空母舰的舰队,空战竟日不停。美国人略有损失,可是摧毁了日本的空军中队这么多,以致他们的航空母舰不得不撤退。

  那个晚上,斯普鲁恩斯搜索消失了的敌人,但无结果。20日过了午后已经很久,他才发现他们已经远在大约二百五十哩以外的地方。恰在日落前的一阵袭击中,美国飞行员炸沉了一艘航空母舰,重创四艘航空母舰、还有一艘战列舰和一艘重巡洋舰。头一天,美国潜艇已经击沉两艘大航空母舰。当时,继续攻击已不可能,敌人舰队的残余挣扎逃遁,但它的离开决定了塞班的命运。守军尽管苦战,但美军继续登陆,源源不断集结兵力,到了7月9日,一切有组织的抵抗终于结束了。邻近的关岛和提尼安岛也被攻克,到了8月初,美国已完全控制了马里亚纳群岛。

  塞班岛的陷落对日本最高统帅部是一个极大的震动,并且间接导致东条政府的下台。敌人的忧虑是有充分的根据的。

  这个要塞离东京才一千三百哩略多一点。他们曾经认为它是攻不破的,现在却丢失了。他们南面的防御地区已被切断,美国重轰炸机从此赢得可以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流的基地。长时间以来,美国潜艇早已不断在中国沿海击沉日本商船,现在又为其他军舰打开参加攻击的道路。倘若美国人再稍为向前推进一步,日本的石油和原料便将断绝。日本的舰队仍然强大,可是不平衡,驱逐舰、航空母舰和空勤人员的力量是如此薄弱,如果没有地面基地起飞的飞机就不再能够进行有效的战斗。燃料缺乏不仅妨碍训练,而且使得船舰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因此这一年夏末,大部分的重型舰只和巡洋舰便放在新加坡和东印度群岛的石油供给地附进,而寥寥无几的残余的航空母舰则留在本土水域,在那里他们新建的空军大队正在完成他们的训练。

  日本陆军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数量虽还强大,但它分散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四面八方,有的就在无法支援的辽远的岛屿上自生自灭。敌人的领导人中头脑较为清醒的一些人,开始探索结束战争的一些途径;可是他们的军事机器过于强大,使得他们感到无能为力。最高统帅部从满洲抽调增援部队,并且命令在台湾和菲律宾两地的部队战斗到底。在这些地方和在本土,部队必须死守。日本海军省也同样的坚决。如果在一场争夺这些岛屿的迫在眉睫的战役中打了败仗,来自东印度群岛的石油就要被切断。他们争论说,没有燃料,保全船舰又有什么用。他们以必死的决心,求胜利的希望,决定于8月间把全部舰队投入战斗。

         ※        ※         ※

  9月15日,美国人又迫近一步。麦克阿瑟将军攻占了位于新几内亚西端和菲律宾群岛两地中途的莫罗太岛;此时业已担任美国海军司令的海军上将哈尔西,则为他的舰队在帕劳群岛夺得一个前进的基地。这些同时发生的进展是极关重要的。同时,哈尔西用他的全力继续探查敌人的防御设施。他希望这样来挑起一场大海战,使得他有可能摧毁日本的舰队,尤其是它的残余的几艘航空母舰。下一个跳跃将是以菲律宾群岛本身为目标,而美国的计划现在却发生了一个戏剧性的改变。直到那个时候,我们盟国原拟进攻菲律宾最南端的岛屿——明达瑙(棉兰老)岛,从哈尔西的航空母舰出动的飞机,已经袭击了在那里和在北边的吕宋大岛的日本机场。它们摧毁了大量的敌机,而在战斗的交锋中却发现日本在莱特岛的守军出乎意料地薄弱。位于较大但战略上较不重要的明达瑙(棉兰老)和吕宋的两大块陆地中间的这个面积虽小而现在出名的岛屿,成为美国的显著的袭击目标。9月13日,盟国还在魁北克会谈的时候,海军上将尼米兹,由于哈尔西的建议,极力主张立即进攻该岛。麦克阿瑟同意,两天之内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便作出决定,于10月20日发动进攻,比原计划提早两个月。这就是莱特湾战役的由来。

  美国人于10月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