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彭德怀传 >

第21章

彭德怀传-第21章

小说: 彭德怀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号召;交战时,向对方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被俘的敌军经过教育后,归还武器,全部释放。“在曲子、马岭、阜城几次战斗中,对俘虏的纪律是前所未有的”。“掏腰包、虐待的事,个别现象也未发现”。在红军同东北军对垒的前方,两军渐渐地熟悉起来,白天阵地上鸦雀无声,夜晚,抗日歌声从双方的阵地上传出来,此起彼和,悲愤激昂。以后双方官兵在阵地上开联欢会,变成要求抗日救亡的朋友,建立了友邻关系,体现了抗日民族团结的感召力。

山城堡战斗后彭德怀曾会见王以哲,和王以哲推心置腹地交谈。8月中旬,彭德怀给东北军将领何柱国去信,说明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救国的道理,请他将部队撤到固原城及其以南地区,不要阻拦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红军保证在其部队移动时给予方便,决不进攻。同时,派朱瑞为红军代表前去同何谈判。由于红军的努力达成了口头协议。

马鸿宾部一○五旅旅长冶成章夫妇在曲子镇被俘后,不吃不喝,默不作声。红军给他精心治伤,彭德怀向冶谈话,讲抗日救国,停止内战的道理,将冶氏夫妇放回。这对后来在回族军队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起到了作用。对极其反动的宁青四马(即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彭德怀也曾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工作。

12月28日,彭德怀和任弼时就张学良放蒋介石回南京后的形势和推动抗日运动问题致电中央军委。电报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放了蒋介石,中国局势有走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较多可能,但美帝国主义的动摇态度,会影响南京。所以蒋介石回南京后,可能产生新的动摇;不过,西安事变后,再组织大规模进攻红军的战役可能性小了。但蒋介石仍不会放松限制红军的发展。我们认为应用最大力量和方法扩大红军,巩固抗日根据地,加强白区义勇军的发展,以实力促进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建成,推动全国抗日运动的迅速发展。彭德怀、任弼时的电报与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前后所采取的方针完全一致。后来彭德怀率红军主力驻在陕西三原、耀县地区,继续做了大量的争取东北军、十七路军将领的统战工作,收到明显的成效,对促进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全民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血的教训中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达到了政治上的成熟。列宁说:“无产阶级革命第一次使过去单枪匹马进行革命斗争的英雄有了真正的基础、真正的群众、真正的无产阶级军队,使这些领袖能够大显身手。”彭德怀便是这样的革命所造就的领袖人物之一。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作战中的英勇无畏,政治上的忠诚坚定和坦率正直的秉性、艰苦卓绝的作风,使他在党内军内获得了很高的威信,也使他在以后更为壮阔激烈的抗日战争中,能够身当大任,建立卓著功勋。

第一节 旗开得胜

 1937年7月8日晚,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红军营地一片静谧。在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的油灯下,政委任弼时、总指挥彭德怀和政治部主任杨尚昆收听到南京中央社广播的重要消息:日本军队7日晚10时在卢沟桥演习,演习后称有日兵一名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检。8日,日军更无理要求我方撤退卢沟桥宛平驻军。我二十九军已举兵抗击,誓与城共存亡。

在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影响下,驻守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帷幕。当晚,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全国同胞团结起来,驱逐日寇出中国,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彭德怀和参谋长左权连夜部署红军调查渡河点,准备随时出动抗日。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叶剑英、左权、肖克、徐海东和全体红军将士通电南京政府,请缨杀敌。彭德怀要求红军加紧练武,把刺杀、投弹、射击列为主要的项目,准备在未来的抗日战争中,发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特长来打击敌人。

红军时代快要结束了。国民党和共产党正在重建统一战线,以便团结抗日。根据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提出的为实现联合抗日的四条保证中的第二条:“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的指导”,红军在7 月下旬开始按国民革命军编组改编,兵力总计为4。5万余人。7月22日,红军前总召开团以上干部会,彭德怀在会上作《红军改编的意义和今后工作的报告》,历述从“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抗日主张,阐明红军改编的意义。彭德怀回顾了红军十年艰苦斗争的历史,强调说,改编后要保障党对红军的单一领导、绝对领导。没有党就没有红军,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他要求大家保持红军的特长和优良传统,做友军的模范。

1937年8月22日到25日,彭德怀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洛川县冯家村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向全国民众提出的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向全党提出的《关于目前形势及党的任务的决定》,会议还讨论确定了红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任务和作战方针。

根据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洛川会议提出了进行持久战的抗日战略。决定红军只留少数兵力驻守陕甘宁边区,主力3。2万人开赴晋绥前线,和国民党军共同支持华北。万一国民党军队放弃黄河以北,红军仍然要拖住日军,坚持华北抗战,挽救危亡。

这时,北平、天津已相继沦陷,进攻华北的日军达到5个师团、10万人以上。以3万余红军而决心支撑华北,说起来,这是一个难以令人置信的要求。红军将如何去实现这个战略要求呢?

8月22日晚,毛泽东在冯家村头一个权充会场的私垫小学的土窑洞内,从容道出他的深谋远虑:“红军的作战地区在晋察冀之交,受阎锡山节制,红军的基本任务应当是:1.创造根据地;2.牵制与消灭敌人;3.配合友军作战;4.保存与扩大红军;5.争取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

关于红军的作战方针,毛泽东提出:红军要“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与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但着重于山地”。

毛泽东关于红军的任务和作战方针的意见,引起了大家的讨论。红军前敌总政治委员任弼时在发言中提出红军应当采用独立自主的山地运动、游击战。

彭德怀即将身赴前线,正思索着红军怎样以3万之众,在广阔的华北战场上打开局面,实现毛泽东提出的红军的基本任务。他接着发表意见说:“红军出去,基本的是打胜仗,树立声威,开展统一战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与红军的地位,也可使资产阶级增加抗战的决心。”关于红军的战略问题,他说:“我基本上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对任弼时提出的运动战游击战的问题,他说:“一般说,运动战的可能减少了一些,但发动群众,麻痹敌人,调动敌人是可能的,游击战与运动战是密不可分的。”

会议进行到深夜,气氛严肃而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关于红军的作战原则,有了三种意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独立自主的游击运动战;独立自主的运动游击战。由于出师紧迫,这个问题在会上没有进一步开展讨论。

8月22日,蒋介石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委任朱德、彭德怀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副指挥(9月11日改称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副总司令)。8月2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依据与国民党谈判结果,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编为八路军总指挥部(9月11日改为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简称总部或集总),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八路军下辖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准备开赴山西前线,加入第二战区(晋绥)序列。

同日,朱德、彭德怀向全国通电就职。

1937年9月初,朱德总司令在三原北的耀县举行红军抗日誓师大会,彭德怀陪同周恩来,并林彪、徐向前一行人于5日先抵太原,准备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会商红军参战事宜。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华北未遭到严重的打击,长驱直入,凶焰正炽,山西即将成为华北的西战场。面对日军进攻的山西省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红军出师后的第一个和主要的合作者,当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在华北步步扩张之际,从反共转而同意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邀请共产党人薄一波等到山西,帮他组织山西救国同盟会和另建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阎锡山想利用共产党的经验来保持他经营多年的山西“王国”。这样,山西的民众抗日运动在“七七”事变前已开展起来。

平津失陷后,中共华北党组织动员了大批党员和爱国学生到山西参加抗战,山西的救亡运动更形高涨,一时成为华北抗战的中心。彭德怀在其回忆录中曾谈到,当年赴太原一路所见民众抗日情绪之高:“沿途人民夹道欢迎,送水送茶,拥塞于途,馒头烤饼,扔满车箱。”“……街谈巷议,无不希望红军早日参战。到太原时,人民盼望共产党和红军参战之心更切。”

在日军即将闯入山西之际,阎锡山把他的旧军(晋绥军)部署于大同一带,准备与日军一战。红军出师,也准备首先开赴大同前线。但当周恩来、彭德怀等赶赴晋北时,阳高、天镇相继失陷,山西形势急转直下。阎锡山眼看日军长驱入晋,他战无信心,不战又无以回答山西民众。他知道,挽救晋局,必须借重八路军之力,急请周恩来、彭德怀等与他共商防守之计。

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从大同驱车,直抵雁门关下太和岭第二战区前线司令部。阎锡山拿出了他筹划的方案:以晋绥军6个军的兵力在平型关、沙河、繁峙一线上布置一个口袋阵,要求八路军与高桂滋军共同防守平型关。

周恩来同意阎锡山的计划,同时指出,八路军将发挥特长,运用运动战与游击战的结合,配合友军围歼日军。彭德怀具体提出,以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八路军一一五师隐蔽集结于敌前进道路的侧面,从敌侧后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八路军一二○师则位于晋西北地区,待机侧击进攻雁门关之敌。阎锡山表示同意。

9月19日,一一五师劳师远至,即奉总部命越五台、出长城,于平型关西之大营镇集结待命。21日,朱德、任弼时、左权率总部抵太原,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军分会立即举行会议。会议讨论山西战局及八路军的作战计划,大家一致同意彭德怀关于配合友军侧击进攻平型关之敌,争取打胜仗,鼓舞士气民心的意见。23日,总部进抵五台之南茹村。当日,朱德、彭德怀下令一一五师选择地形,进入伏击状态,相机出击。24日,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亲临前线,指挥所部三四三旅之六八五团和六八六团,在平型关外设伏。25日晨,部队向正在开进的日军板垣师团二十一联队一部及辎重部队发起突袭。以勇敢顽强的近战肉搏,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大批军械物资。八路军也付出重大牺牲,伤亡600余人。

自抗战以来,日军在华北横冲直撞,至此,遭到八路军的痛击。英国路透社报道说,日军以前没有与中国有名的红军作战,现在碰上了,就不容易占便宜。

早在洛川会议上,由于对红军作战方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彭德怀和毛泽东曾就红军出师问题个别交谈。彭德怀认为,红军的游击战与运动战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毛泽东作战方针的基点是游击战,这对于驰骋湘鄂赣闽,以劣势装备动辄整团、整旅地“吃掉”国民党政府军的红军将领来说,无疑将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9月12日,毛泽东电告彭德怀:“在和国民党谈判中,应着重解释我军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这个基本原则”,红军则要“坚持依傍山地与不打硬仗的原则”。9月21日,毛泽东向彭德怀再次强调他的看法:“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自己的一种拿手好戏,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毛泽东提醒八路军前方将领:“目前情况与过去国内战争根本不同,不能回想过去的味道,还要在目前照样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