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传-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化砭战斗后,胡宗南判断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在延安东北地区,即于3月25日令其整编第一军、第二十九军共11个旅,由安塞、延安、临真镇地区,兵分3路,经延长向延川、清涧地区前进,企图在这一线寻歼野战军主力。西安绥署命令:要“以主力由延川、清涧地区先切断黄河各渡口,尔后向左旋回包围匪军于瓦窑堡附近而歼灭之”。
3月26日,彭德怀向中央军委报告:“胡宗南目前寻我主力决战”。“我们拟顺应敌人企图,诱敌向东。以新四旅之两个营,宽正面位置于青化砭东及其东南,节节向延川方面抗击”。
从3月29日至4月3日,敌人先后占领延川、清涧、瓦窑堡(子长)三城。但连连扑空,未找到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其部队却被拖得疲惫不堪,给养也严重困难。
4月初,毛泽东给彭德怀、习仲勋来电提出:“我军歼击敌军必须采取正面及两翼三面埋伏之部署方能有效,青化砭打三十一旅即是三面埋伏之结果。”彭德怀认真思考电文意见,认为敌人已改变战法,重兵集团密集行动,我以不足3万的兵力,对挤成一团的8万敌军,既难包围,也难分割,因而我方也需改变战术。他同习仲勋等商量后,即向中央军委报告,说明自青化砭战斗后,敌异常谨慎。不走大道平川,专走小道山梁;不就房屋设营,多在山头露宿;不单独一路前进,而是数路并列,纵横三四十里以10个旅布成方阵。以致三面伏击已不可能,任何单面击敌均变成正面攻击。敌人此种小米碾子式的战法,减少了我各个歼敌的机会,须耐心长期地疲困他,消耗他,迫其分散,寻找弱点歼灭之。彭德怀的这个作战指导思想,为后来毛泽东提出的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做出了贡献。毛泽东对彭德怀的意见深为赞许,说,作为一个指挥员,就是要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独立地做出决断。即给彭德怀、习仲勋回电:敌10个旅密集不好打,你们避免作战很对。数日内仍以隐蔽待机为宜。
彭德怀以少量兵力同敌人周旋,使胡宗南的数万军队,在延长、延川、清涧、子长一带兜了个大圈,处处扑空。敌军在陕北的千山万壑之间转了12天,“武装大游行”400余里,也不知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在何处。胡军士兵在无数山梁之间爬上爬下,睡野地、啃干粮,还经常挨游击队袭击,精疲力尽,士气沮丧。4月初,陈赓部在晋南展开强大攻势,晋南之敌告急。胡宗南不敢再北进转圈,便以整编第七十六师守备延川、清涧,以第一三五旅留守瓦窑堡,主力于4月5日南下蟠龙、青化砭集结补给。尔后,视情况变化再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彭德怀乘敌主力南撤之机,于4月6日,在永坪地区对刘戡的整编第二十九军打了一次伏击,歼敌600多人后撤出战斗。这时,胡宗南判断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已转移到牡丹川(延安市)、李家川(子长县)地区,遂决定彻底“扫荡”牡丹川以北并摧毁我游击根据地。于是集中主力8个旅,分别由蟠龙、青化砭向西北方向移动,调一三五旅南下策应,企图“逐次扫荡牡丹川以北各山沟并向右回旋,会同瓦窑堡南下之一部包围匪军而歼灭之”。
在瞬息万变的西北战场上,西安地下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4月11日,中央军委收到西安来的情报:清涧敌第二十四旅1个团于本日调赴瓦窑堡。该团到后,一三五旅可能调动。中央军委当即将此情报电告彭德怀。
12日,野战兵团司令部查明董钊、刘戡两个整编军的主力,正由蟠龙、青化砭向西北方向移动。经对胡军调动情况的综合分析,判断敌一三五旅可能南下向其整编第二十九军靠拢。歼敌的机会已经到来,彭德怀决心来一个“虎口夺食”,在该旅同第二十九军会合前把它消灭掉。他预计这个旅沿瓦窑堡、蟠龙大道行动的可能性大,因其路程短,距敌主力近。为此,彭德怀部署第一纵队于蟠龙西北牡丹川、云山寺一线,坚决阻击敌8个旅,迟滞其北进;以第二纵队、教导旅、新四旅设伏于瓦窑堡以南,准备伏击一三五旅。根据4月12日敌军主力前进态势,显示一三五旅必经瓦窑堡、蟠龙大道南下。彭德怀当即决定,将南面进攻之敌主力吸引到蟠龙西北,把一三五旅歼灭于瓦窑堡以南。为了不暴露意图,他命令伏击部队让出一三五旅可能经过的高地,务必诱其就范。
4月13日,彭德怀在后四湾野战兵团司令部驻地召开旅以上干部会。会上他分析敌军态势及其企图,具体提出歼灭一三五旅的作战方案。他风趣地说:“敌人游行了十多天,寻找我军主力,到处扑空。他们认为这次找到了,急匆匆扑了过来。好吧,这次就答复他们的要求,就在这个地方来个虎口夺食。”边说边在地图上的羊马河一带画了一个圈。
接着,各纵、旅领导干部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普遍认为我军的兵力有限,将要两面作战,弄不好会遭到敌人夹击。彭德怀听完大家的意见,指出:这次羊马河战役必须将敌主力吸引于西,歼灭一三五旅于东。他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要坚决阻住南线敌军主力的进攻,不让它同一三五旅会合;一是要速战速决,不能拖延时间。否则敌人增援上来,不但不能歼灭一三五旅,我们自己还会陷于腹背受敌的境地。所以各部队都要好好配合,坚决打好这一仗。
在一切部署停当以后,已是深夜,窑洞外呼啸的冷风卷着沙土,不时钻了进来。彭德怀半躺在炕上,反复琢磨:全歼第一三五旅,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敌军北上的8个旅拖住,不使其增援。他觉得有必要具体了解一下阻击地区的情况。于是起身走出窑洞,跨上马,带着随行人员,直奔第一纵队独一旅旅部,查看阻击地区地形和作战部署。他询问了独一旅旅长王尚荣关于阻击的准备情况后,指着地图上蟠龙西北的榆树峁子、云山寺、元子沟一线说:“你们一纵队今天就在这一线摆出一个决战的架势来,把敌人一大坨坨引过去。”“三五八旅已把第一军吸引向西,你们如能把二十九军阻在羊马河以南,歼灭一三五旅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只要你们能坚持到下午两点钟,就算完成了任务。”王尚荣表示:再大的困难也保证完成任务。
佯装野战兵团主力的第一纵队,在“每天只让敌前进5—10里”的命令下,采取运动防御,积极顽强抗击。以两个旅的兵力拖住了董钊和刘戡两个军共8个旅的主力。坚守阵地的指战员高兴地说:敌人执行彭总命令的准确性与我们差不多!
胡宗南根据我抗击部队的坚强阵势,断定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在蟠龙以西地区,命令整编第一军和第二十九军猛进;同时命令一三五旅火速南下,以便围歼野战兵团主力。
4月14日8时,奉命迅速南下的胡军一三五旅离开瓦窑堡,沿瓦、蟠大道两侧高地逐山跃进。上午10时左右,同西北野战兵团担任诱敌之小部队接上了火。胡军且战且进,全部进入羊马河以北高地,被预先埋伏在这一地区的第二纵队和教导旅、新四旅包围。野战兵团形成了以4个旅围歼敌人1个旅的绝对优势。一三五旅前不能进,后不能退,急电胡宗南速派援兵解围。
下午两点左右,彭德怀到前线的一个团指挥所,具体观察战斗进展情况。他看到三五九旅和独四旅打出去的炮弹净在敌群中开花,胡军像丧家犬一样乱跑瞎撞,连声赞扬:“打得好,打得好!”由于对敌情判断准确,部署周密,指挥果断,部队机动勇猛,至下午4时,全歼一三五旅4700余人,创西北战场歼敌一个整旅的先例。彭德怀得知敌代旅长麦宗禹已被俘,笑道:“这会儿就不需要他代理了!”
这时董钊、刘戡所率8个旅主力,正遭野战兵团第一纵队的顽强抗击,几乎是寸步难行。在野战兵团围歼一三五旅于前后李家滴哨、羊马河地区之际,胡军主力才进到瓦窑堡西南的南山、高山。南北对进的两部胡军,相距不及50余里①,却再也“会合”不上了。
中共中央军委在接到彭德怀、习仲勋全歼一三五旅的报告后,向各战略区发出通报说:这一胜利证明,仅用边区现有兵力,不借任何外援,即可逐步解决胡军。证明忍耐等候,不骄不躁,可以寻得歼敌机会。望对全军将士传令嘉奖,并通令全边区军民开庆祝会,鼓励民心士气,继续歼敌。
4月15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习仲勋,根据前一段的作战经验,提出西北战场“蘑菇”战术的作战方针。指出: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强调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必经之路。彭德怀说:我们贯彻毛主席的方针是采取不即不离,把敌人缠住,找准机会消灭它。他正确地解决了磨和打的关系,磨是为了消耗疲劳敌人,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第三节 蟠龙攻坚
国民党军进入边区后,很难搞到西北野战兵团行动的情报,成了聋子和瞎子。其部队行动主要根据空中侦察,往往主观推断。4月下旬,国民党军空中侦察,发现绥德、米脂以东黄河各渡口集中了一批船只,解放军多路小部队向绥德方向前进。敌军统帅部根据所获情报,断定共军主力正向绥德附近集结,准备东渡黄河。就命令胡宗南部迅速沿咸榆公路北进,又令驻榆林的邓宝珊部二十二军南下米脂、葭(佳)县策应,企图南北夹击,将野战军一举歼灭于葭县、吴堡地区,或逼野战军东渡黄河。胡宗南除以一六七旅旅部带一个团加一个保安总队,加强蟠龙的守备外,命刘戡、董钊率9个旅于4月26日从蟠龙、永坪分左右两路向北进犯。董、刘两军主力开始出动的当天,彭德怀、习仲勋即令有关部队派侦察队迅速查明敌军去向。次日19时,彭德怀和习仲勋向毛泽东报告:“董、刘两军27日15时进抵瓦市,有犯绥德模样”。“我野战军本日隐蔽于瓦市东南及西南,拟待敌进逼绥德时,围歼蟠龙之敌”。毛泽东复电:“计划甚好,让敌北进绥德或东进清涧时,然后再打蟠龙等地之敌。”
为了“调虎离山”,造成敌军错觉,彭德怀还“投敌所好”。以三五九旅一部,并从其他旅中各抽出一个排,配合绥德分区部队,扮演主力向北撤退,节节抗击敌人。沿途故意丢弃一些部队的臂章、符号、破旧鞋袜和衣物,制造假象,诱敌加快北上。
延安东北的蟠龙镇,是胡宗南部集散的战役枢纽,前方补给基地,储存着大量军用物资。胡军每次“武装大游行”之后,就到这里进行补给。守敌一六七旅是蒋介石嫡系整编第一师的主力旅,装备精良,火力强。加上地方反动武装陕西人民自卫军第三总队,兵力近7000人。蟠龙是个小盆地,群山环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敌人利用蟠龙周围高地,修筑许多大、小地堡,组成地堡群,形成交叉火力网;环绕地堡群挖有宽、深各六七米的外壕。其东山主阵地集玉峁,更是工事坚固,明碉暗堡,星罗棋布。
攻打蟠龙是西北战场第一次攻坚作战。彭德怀分析,野战兵团南下攻打蟠龙,敌军必然回援,但最快也要三四天才能到。必须抢在敌军之前攻下蟠龙。他在作战会上说:“最少我们有四天的攻击时间。但这是场攻坚战。如果说青化砭、羊马河两仗我们是吃了两块肥肉,那么,蟠龙这一仗我们要准备啃骨头,要切实做好攻坚、打硬仗的各项准备。”
当胡军摆成纵横几十里的“方阵”尾随野战兵团“主力”向北疾进时,彭德怀率领野司机关,就驻扎在敌“方阵”边的一个叫新庄的小山村里。侦察员和参谋不断送来十万火急的报告。这里同敌人仅隔几个山头,相距才1000米左右,随时都可能遭到敌人的袭击。司令部的人员都荷枪实弹,严密注视着敌人的行动,准备随时同敌人战斗。彭德怀说:“敌人怕我们打它的埋伏,是不敢下到山沟来的。”他若无其事,躺在土炕上,筹划着打击敌人的方案。当侦察员报告:敌人过去了。他从炕上一跃而下,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敌人向北,我们向南,各走各的路,各办各的事噢!”即命令队伍向蟠龙进发。
4月29日,彭德怀、习仲勋发出围攻蟠龙的作战部署。以一纵队、二纵队之独四旅及新四旅攻歼蟠龙守敌,三五九旅一部和教导旅分别阻击南北可能增援之敌。30日,野战兵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敌人重兵把守的蟠龙镇。5月2日晚,进攻蟠龙的战斗打响。野战兵团缺少攻坚火炮,主要靠土工作业和爆破作业来摧毁敌人的坚固工事。从2日夜晚打到3日晨,只夺取了敌人的前沿据点,外壕不能通过,几次攻击都未能奏效。西北野战兵团确实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