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传-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的攻势。5月21日,彭德怀电毛泽东并高岗说:“以前各役携带5天粮食可以打7天仗,因就地可筹借部分补充之。现在携带7天粮食,只能打5天仗,因在战斗中消耗,就地不能筹补。现洪川之敌顽抗不退,使我东线作战部队无法运输接济,而美第三师东调后堵塞了洪川、江陵间缺口。我军第五次战役西线出击伤亡3万,东线出击伤亡万余。一月之内进行了东、西两次作战,部队有些疲劳,需休整总结经验。现第一线运输极端困难,且雨季已近,江河湖沼尽在我军之后,一旦山洪暴发,交通全断,顾虑甚大。此役未消灭美军的师、团建制,敌还有北犯可能。根据上述,我军继续前进,不易消灭敌人,徒增困难,不如后撤,使主力体整,以逸待劳,寻机歼敌。妥否盼示。”翌日,毛泽东复电说:“根据目前情况,收兵休整,准备再战,这个处置是正确的。”5月22日,中朝联军停止对敌攻击,结束了第二阶段战役。
在中朝联军发起第五次战役之前,从毛泽东的指示和彭德怀的战役决心看,都设想要歼灭敌人几个师数万人,为什么没有实现就收兵后撤呢?原因仍是武器装备太差,无制空能力,后勤供应发生严重困难。朝鲜地形狭长,东西两面临海,河流纵横,由北向南只有几条公路,敌机终日空袭,道路桥梁随修随被炸,大批车辆损坏于途。每次进攻,战士主要依靠自携的粮弹作战,最长只能持续一个星期。(这次战役第一阶段自4月22 日至28日;第二阶段自5月16日至21日均未超过一礼拜)。李奇微在回忆此役第一阶段的情景时写道:“在阻止中共军队进攻的过程中,炮兵和空军的轰炸给地面部队以巨大的支援。从4月21日到29日,‘联合国军’的飞行员们执行了7420次飞行任务;我军的大炮持续不断的轰击则使整个地面布满了弹坑。”中朝联军英勇奋战,前仆后继,作出了巨大牺牲,在敌猛烈炮火的杀伤下,在粮弹供应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彭德怀不得不命令部队停止攻击,后撤休整,以利再战。为防止在后撤时被敌人尾追,彭德怀规定各兵团后撤时要留1个师至1个军的兵力监视敌人,节节阻击,掩护主力转移。彭德怀在规定了各兵团后撤路线及休整集结地区后,仍不放心,又于5月22日电示各兵团各军,要警惕敌人再用“磁性战”消耗疲劳我军。明确规定“北撤时中朝联军的最后抵抗线”; 以“第五次战役反攻发起时的阵地线为限”。
李奇微发现中朝联军北撤,集中4个军13个师的兵力,以摩托化步兵、坦克、炮兵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于23日清晨对中朝联军多路反扑,跟踪追击。由于志愿军对敌人以新形式进行的迅速又大规模的反扑估计不足,在转移时出现了多处空隙。敌军“特遣队” 即乘隙而入,将部队隔断,志愿军第三兵团六十军所属一八○师在5月26日转移到春川西北地区时被敌三面包围,部分阵地被敌占领。彭德怀多次电三兵团和六十军速派部队救援,均受阻未果。一八○师师长和副师长在组织突围失败后,信心动摇,即采取在国内作战时各自分散突围的办法,致使部队遭受严重损失。有些突围出来的战士粮尽弹绝,沿途挖草根吃树叶,又有一部分因饥饿和吃草叶中毒牺牲于途中。彭德怀在给兵团副司令王近山打电话时得知这一情况,心情十分沉重。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回忆说,“彭德怀只穿一条短裤,急得满头大汗,他一夜未睡,睁开发红的双眼对我说:‘一八○师的电台联络不上了,从来没有过的事情都出现了’。”他下达的转移命令本已明确规定了防敌追击的措施,竟出现了这种令人痛心的事件。彭德怀愤而痛斥该军的指挥员说,这是志愿军的耻辱!一八○师正副师长因临危动摇,指挥失措,受到军纪处分。其后,彭德怀在志愿军党委会和其他一些会议上也多次公开检讨,主动承担责任。在“联合国军”紧紧跟踪追击下,中朝联军处于被动的态势。为稳定局势,阻击敌人的进攻。彭德怀毅然决定部队于27日停止后撤,立即转入防御,重点部署,封锁敌军主要进攻路线。彭德怀要求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杀伤进犯之敌。在中朝联军全线进行英勇阻击后,各路敌军很快停止了进攻,整个战线逐渐趋于稳定。中朝联军在20天的转移和阻击战中,歼敌3。6万余人。战斗到6月10日,将敌人阻止在“三八线”附近的汉山、铁原、金化、杨口、明波里一线。到此,双方均转入防御,中朝联军发起的第五次战役全部结束。
在第五次战役中,中朝联军以百万之师,连续奋战50天,共歼敌8。2万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计划,摆脱了第四次战役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但中朝联军也付出了伤亡8。5万人的重大代价。经过这次战役的较量,迫使美国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作出估计,认识到想要占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不得不令“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
第二节 阵地对峙
1951年6月中旬以后,在朝鲜战场上,交战双方沿着“三八线”地区形成了相互对峙的局面,战线亦随之相对稳定下来。这时,各方面关于停战和谈的呼声愈来愈高。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的建议。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奉美国政府之命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举行停战谈判。7月1日,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复电李奇微:“同意举行朝鲜停战谈判。”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终于在“三八线”上的开城举行第一次会议,这标志着朝鲜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谈判开始前,毛泽东来电指示部队要“极力提高警惕,第一线各军必须准备应付敌军可能的攻击和空降,迫我订立城下之盟”。彭德怀亦预计到停战谈判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向部队提出要求:“打的坚决打,谈的耐心谈,必须树立持久作战和积极防御的思想,绝不能对敌人停战谈判抱有幻想。”他命令第一线部队利用朝鲜有利地形,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相应提出“以运动防御与反击相结合的拉锯战形式,即积极防御与短促出击相结合的作战形式,以求大量杀伤敌人,配合谈判”。
7月下旬,朝鲜半岛连降暴雨,特大洪水冲毁了许多公路和桥梁,使中朝联军物资供应又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况,“联合国军”趁机于8月18日向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三、第五军团防御阵地发动了“夏季攻势”,以大批空军对中朝联军后方交通线进行猛烈轰炸,目的是夺取东线由朝鲜人民军防守的突出部阵地。“联合国军”的进攻遭到朝鲜人民军的英勇抗击,战斗异常激烈,有的阵地反复争夺10余次之多。至8月31日,人民军毙伤俘敌2。4万余人,“联合国军”突入人民军阵地2至6公里。激战延续至9月18日,“联合国军”在东线对人民军阵地发动的第二阶段进攻又以损兵 2。2万余人告终。
“联合国军”在东线发动夏季攻势后,西线的志愿军根据彭德怀的命令,配合东线人民军作战,对敌第一线部队开展战术反击,攻占了对方许多制高点和前沿阵地,改善了中朝联军中部战线平康地区的防御态势。自8月18日至9月18日,东西两线共毙伤俘敌7。8万余人(内美军2。2万余人); “联合国军”在东线突入中朝联军阵地2至8公里,占据了179平方公里土地。彭德怀估计敌人还会利用中朝方面因山洪暴发而加重的供应困难,依靠其空中和地面炮火的优势,继续发动进攻,即要求各军指战员学会阵地攻坚和阵地防御战。他指出:在防御中应是积极防御、节节抗击,对每一阵地进行反复争夺,用不断的阵地反突击杀伤敌人;在阵地攻坚中,应对突出部之敌,进行小型攻坚战,稳扎稳打,求得每次歼灭美军1个连至1个营(此即毛泽东形容为“零敲牛皮糖”的著名战术)。彭德怀还决定立即构筑东、西海岸纵深工事,以防止敌人从东、西海岸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经与朝鲜人民军总部协商,组建了东海岸和西海岸中朝联合指挥所。分别指挥东、西海岸的反敌登陆作战行动。
在遭到中朝联军反击后,李奇微为压迫中朝方面在谈判中让步,又于9月29日向西线志愿军阵地发动了 “秋季攻势”,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新战术,向志愿军阵地猛烈进攻,企图夺取位于“三八线”以南被中朝联军占领的开城地区。此时,志愿军第一线阵地已开始挖掘坑道式的掩蔽部,敌人虽以大批飞机和坦克掩护进行多梯队的轮番攻击,志愿军依托坑道掩蔽部,仍能抗击敌人,给敌以很大杀伤,初步显示了坑道工事的优越性。彭德怀认为,在敌人飞机和火炮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坑道工事是保存自己杀伤敌人的最好措施,指示志司在全军推广。由战士开始挖掘的单人防炮洞,逐渐连接成有通风口的坑道体系。彭德怀根据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地道战的经验,指示各军设法解决坑道通气、伪装、防毒、防炸、防淹、防困的种种办法。他对在朝鲜战场新形势下形成的坑道防御工事所起的作用倍加赞赏,说:“这是革命军队优良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相结合的表现,为持久的阵地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朝联军在“坚守防御,节节抗击,反复争夺,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指导下,利用坑道与进犯之敌进行了激烈战斗。双方激战至10月底,中朝联军终于顶住了敌人对西线发动的秋季攻势。英国路透社记者自前线报导说:“中国军队的战斗技术与效率已经有了显著的改进……联合国军要付出重大代价,才能取得一点点的进展。”经过一个月的激战,中朝联军毙伤俘敌7。9万余人,联合国军占领了中朝联军阵地467平方公里。
1951年10月14日,志愿军入朝作战将届一周年,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给彭德怀及志愿军党委发来一封慰问电,电中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伟大的胜利是与以彭德怀为首的志愿军党委领导分不开的。
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二次会议上说:“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现在还在继续进行,并且必须继续进行到美国政府愿意和平解决的时候为止……”在毛泽东主席讲话后的第3天,即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的10月25日,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已经停止了63天的停战谈判又复会,双方再次讨论军事分界线及非军事区问题。谈判的新地址是板门店。美方对军事分界线仍坚持让中朝方面退出1500平方公里的地区,并要把开城划归美方,致使谈判再陷僵局。在此情况下,为对美方施加压力,促进停战谈判,彭德怀命令第一线各军乘敌疲惫之际,依托坑道工事,选择敌之弱点,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和适当火力,举行局部战术反击。每次以消灭美军之一两个连和南朝鲜军的一个营为目的,开展小规模的阵前战术反击,逐渐向前推进与敌接触线。这种打法减少了中朝联军的伤亡,又大量歼灭了敌人,稳定了阵地。毛泽东对这一“零敲牛皮糖战术”的成功给予高度的评价。
第三节 勋章授给谁
1951年10月23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员会议常任委员会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决定以一级国旗勋章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因为他在朝鲜人民反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解放战争中,以卓越的指挥艺术,指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美国侵略者以歼灭性的打击,给了朝鲜人民军以莫大的帮助”。彭德怀得知后说:“我有什么功劳值得授勋的,我不过在后方作了些具体工作,这个勋章应该授给那些战斗英雄,我哪能比得上他们的功劳大?”为这件事,彭德怀给中央军委发电提出他不愿接受勋章的意见,中央军委复电命他尊重朝鲜政府的决定。10月25日,朝鲜政府代表团来到桧仓,当晚,在志愿军司令部驻地大矿洞内,举行了隆重的有各军战斗英雄参加的授勋大会。金科奉委员长代表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和政府对中国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对彭德怀将军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指战员表示感谢和慰问。然后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勋章一级国旗勋章佩带在彭德怀的胸前。彭德怀对自己被授予这一最高勋章,始终感到不安,会后托着金光闪闪的勋章说:“这勋章授给我不合适,第一应该授给高麻子(指高岗),第二应该授给洪麻子(指洪学智),如果没有他们两人昼夜想尽办法支援志愿军的粮弹物资,志愿军是打不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