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我误解你了吗-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企业或个人钱财的黑道混混不同,石原有号召力,有极为热心的支持者,他甚至有实力问鼎首相宝座。日本媒体也认认真真地讨论过:如果石原当了首相,日本会成为什么样子?石原的右翼面孔从来都是毫不掩饰地大加展示的,和那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政客大不一样。
石原慎太郎是一个符号式的人物。之所以成为符号,和这个人的官阶未必有直接联系。比如被日本媒体称为新保守派的中川昭一,身为内阁经济产业大臣,职位比石原的东京市长显赫,能力也比石原强很多,在中国问题上也不时说几句对峙、对抗的话,但却经常成为媒体负面评论的对象,日本企业也担心让这样的人当大臣,日本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会不那么顺畅。
石原就不一样了,他经常地和记者吵闹,对中国的称呼更是有多少他知道的谩骂语言就用多少,他的做派远比中川昭一极端、激烈。但石原是个写小说的人,他骂中国,人们觉得这是个对中国有偏见的文人在放肆,媒体并不太多地苛责。
但石原骂中国的那些话却留在了日本人的印象中。于是他成了日本右翼政客的代表性符号。虽然真正相信石原慎太郎能当日本首相的人并不多,但这类呼声还是有的。石原本人在听到有人问他如果当了首相将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这一类问题时,总是立即满面春风,大有已经从东京市市长跃进到了日本首相地位的感觉,话说得也特别的宏伟,不仅要遏制中国,还大有和美国也较量较量的架势。
日本的一些人在听石原的反华讲话、看石原的反华文章时,总能涌出某种不可名状的优越感。60年前,日本人用“支那”这个词来称呼中国,话语里含着贬损中国人的意思。二战一败涂地后,没有什么人这样称呼中国了,但石原敢。一个当过25年自民党国会议员,当过内阁大臣,现任东京市长的人就这么称呼中国,让一些人重温到战前的那种“自豪”,至少能过一把嘴上占便宜的瘾。
石原当然不限于反华,他也积极反美。同样态度强硬。石原写过《日本可以说“不”》,全书从11个方面纵论日美关系,一言以蔽之,就是日本可以对美国说“不”,书中猛烈抨击美国对日本实行的“根植于人种偏见”的经济贸易政策,鼓动日本人应当抛弃二战后形成的“小国意识”,“承担起时代中流砥柱的重任”,成为创造新的世界历史的主角。此书非常畅销,甚至日本以外的国家都有人跟风,写出过类似题目的书籍。
日本庆应大学经济系学生在石原的那本书最畅销的时候,曾开会讨论过石原对美国说“不”的内容。但他们除了在标题上找到了非常空洞的“不”这个词以外,并没有从书的内容里找到有实质性的在美国面前要仗义执言的东西。说“不”系列的书,皆炒作而已。
在日本政界,原首相佐藤荣作、中曾根康弘非常器重石原慎太郎;现任参议院议长扇千景,主张对华强硬的前财政大臣中川昭一,在领土问题上经常制造麻烦的参议院议员西村真悟,保守的政治人物龟井静香、平沼赳夫等都是石原慎太郎的亲密朋友、“同志”。并不是说石原慎太郎的政治朋友都有右翼倾向、都是右翼,但保守、主张对外强硬,这一点他们是共同的。
要表现“爱国”,没有领土问题的存在,“爱国”的热情就很难显得有多高。在日本有人说:石原慎太郎恨不能让自己长出一个和大象一样长的鼻子,好随时嗅出领土问题,并用这个问题说点事。
20世纪70年代初,在田中角荣力排众议访华并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候,石原慎太郎就在策划侵犯中国领土钓鱼岛的行动。石原慎太郎率青岚会的成员,在知道关西一所大学的冒险俱乐部手头有丰厚的资金后,从俱乐部拿到钱,策划了去钓鱼岛建灯台的行动。接着他们又找到资金丰裕的右翼政治团体青年社,把青岚会的灯台扩建成了有些规模的灯塔。石原慎太郎自己用政治家的身份,曾指示日本运输省水路部加固岛上的灯塔,并一直在想办法把灯塔记载到海洋图上去。
石原慎太郎并不是为了海上航行的方便而参与灯塔的建设的。日本周边的岛很多,石原慎太郎专门在钓鱼岛上建灯塔,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挑起领土争端,搞对峙,用这些来显示他在领土问题上的“爱国”。
灯塔建好后,如何把美国拉进钓鱼岛争端上来,石原慎太郎用心良苦。
日本右翼报纸《产经新闻》、保守报纸《读卖新闻》需要用政治明星、演艺圈的人事、官僚来支持他们的保守舆论。石原慎太郎一人能兼数“职”,特别受这些报纸的青睐。
石原慎太郎在媒体最好的朋友莫过于《产经新闻》社长水野成夫了。到现在也是如此,石原慎太郎的政论文稿要先供《产经新闻》发表,那里给的位置,刊登的速度,不是其他媒体能比的,包括给天皇的公开信,均发表在这里。
一位日本大学的媒体研究教授看到中国国内一些媒体把《产经新闻》的报道当成了批评对象,感到很不理解:“《产经新闻》发行不过200万份左右,影响力有限,他们的那点陈芝麻烂谷子不值一谈。”但是发行量超过1000万份的《读卖新闻》就不一样了。《读卖新闻》的保守观点在日本读者中有很强的影响力。在靖国神社参拜、教科书审定、中日领土争端等很多问题上,《读卖新闻》狭隘的日本民族主义格调的报道,极大地阻碍了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读卖新闻》社长渡边恒雄同样是石原慎太郎的好友。
支持石原慎太郎的并不限于媒体机构,言论界的很多日本名流也是石原慎太郎的好友,如在经常刊登女性裸体照片的白领周刊杂志上撰文的保守派评论家竹村健一、电视评论家田原总一郎、电视导演伊藤特理等也和石原慎太郎有着良好的关系。
在文坛,石原慎太郎更是如鱼得水。石原慎太郎的作品《太阳的季节》、《弟弟》等,出版时轰动过。石原慎太郎非常敬慕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的作品至今依然能打动读者,他复活军国主义的美梦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终走向破灭的时候,他本人去自卫队剖腹自杀。石原慎太郎的命运就好得多。石原慎太郎不仅有《读卖新闻》、《产经新闻》捧场,还有一大堆作家、大学教授在吹捧他,这让石原慎太郎非常满意。这些作家、教授有:曾野绫子、中西礼、藤冈信义(东京大学教授,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代表)、日下公人(多摩大学教授)、唐津一(东海大学教授)等等。
在经济界,石原慎太郎同样是一些大企业老总心目中的红人。当然这不一定完全是因为石原慎太郎是个极有代表性的右翼人物。石原慎太郎是个多面人物,他不仅是右翼政客,而且是现任东京市市长,又是知名作家,甚至是一个可能在日本战后文学史上留下名声的人。这样一个人,不论他的政治观点怎样,总是能在企业界里得到一些支持的。
2011年3月8日,口无遮拦的石原慎太郎在接受英国《独立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日本——世界上唯一遭受过核袭击的国家——应该发展核武器,应对迅速崛起的中国构成之威胁。石原慎太郎说,日本可在一年内研制出核武器,向全世界发出强烈信息。“我们的所有敌人:中国、朝鲜和俄罗斯——都是近邻——都拥有核武器。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处于类似境地吗?人们谈论代价等东西,但事实是,在外交上讨价还价的能力意味着核武器。”
他说,2010年发生的钓鱼岛冲突暴露出日本在亚洲的软弱无力,那场冲突以日本警方释放中国渔船船长而告终,这艘中国渔船被控撞击日本海岸警卫队船只。言下之意,如果日本拥有核武器,中国就不敢侵犯尖阁群岛(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了。石原慎太郎还说,拥有核武器的日本还将赢得俄罗斯的更多尊重。俄罗斯在二战期间夺走了日本的四个岛屿。此外,他还建议日本废除对武器制造和出口的限制。
同样是右翼作家,1970年的三岛由纪夫只能选择剖腹自杀的方式来呼吁军国主义的复活,而1999年的石原慎太郎却能争取到东京市最多的选票,成为那里的市长。不到30年时间,主张对外强硬的右派政治家、右翼文学家的行动和观点为普通日本人接受的程度已大大提高。当然不能说东京市民选举石原慎太郎当市长就是为了给他提供实现右翼政治主张的机会,但不能不认识到:右翼政治家在日本公众中的形象已经和3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第二章 “鹰派”那些事
在2010年10月31日的《齐鲁晚报》上,有这样一段报道:“2010年10月,日本右翼围绕钓鱼岛所进行的示威游行活动,让许多在日华人大吃一惊——白刷刷的一片日之丸旗,几十年来罕见。而在日本右翼发动的一连串活动的背后,是日本的所谓鹰派政治家。他们当中,既有位高权重、被视为新生代政治家的前原诚司,也有长期煽动民族情绪的前航空自卫队幕僚长田母神俊雄,还有为右翼摇旗呐喊的‘美女作家’樱井良子。”
这些人就是日本的右翼人士,也被称作“鹰派”。
在《环球人物》的描绘下,“民主党之鹰”的前原诚司,其形象跃然纸上。
前原诚司1962年出生于日本京都。他读初中二年级时,在京都家庭裁判所工作的父亲,因投资房产债台高筑而卧轨自杀。从此,失去家庭经济来源的前原诚司,和母亲、姐姐艰苦度日。夏天,他只能在没有空调的家中,挥汗如雨地学习。1983年,他考入国立京都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师从日本著名国际关系问题专家高坂正尧。高坂正尧是一位重视海洋战略的学者,二战后曾提出,日本应该以英国为师,“学做海洋国家”。老师的学术观点深深影响了前原诚司。大学二年级时,前原诚司崇拜上了日本历史上另一位主张做“海洋大国”的人物——明治维新时期的武士坂本龙马。他读完了八卷本的传记小说《龙马来了》,立志要像坂本龙马一样,成为“受天命之托而改变日本的政治家”。
1987年大学毕业后,在高坂教授建议下,前原诚司进入松下政经塾,学习从政技巧。这是一家由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资助举办的政治训练所,目的是培养保守派的“政策新人类”,被称为“保守政治家的摇篮”。1991年,29岁的前原诚司成为京都最年轻的地方议员。1993年,他当选日本众议院议员。1994年,经朋友介绍,他与在人才公司工作的爱里相识,两个月后结婚。
为了在日本政坛脱颖而出,前原诚司为自己选择了“民主型鹰派”的道路:没有世袭背景,拒绝金权政治和暗箱操作,以强硬立场引起选民关注。2005年9月17日,民主党进行新一届党首选举。43岁的前原诚司深知自己没有菅直人那种老政治家的根基,便独辟蹊径,讲述了自己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经历。这打动了许多议员的心。“这小子是靠自己干出来的,和以前的老头子们不一样”,成了议员投票给他的最主要理由。他以2票的优势险胜,当选日本民主党党首。
2005年12月初,被称为“民主党之鹰”的前原诚司,开始了他就任党首后的首次出访。他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提出要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允许自卫队派兵海外,并行使“集体自卫权”;他还声称“面对中国的军事威胁,日本有必要采取毅然的态度予以对处”。这引起国际社会一片哗然,美国媒体称其为“日本最鹰派的政治家”。
2009年8月31日,民主党在日本大选中获胜。由于民主党现任党首菅直人出身于街头政治活动,对外交、安保等事务并不熟悉,因此他出任日本首相后,不得不倚重精通外交和安全事务的前原诚司'。。'。2010年9月17日,菅直人宣布任命前原诚司为外务大臣后,美国当即对这名“亲美派”外相表示欢迎。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与日本驻美大使藤崎一郎会谈时称:“前原诚司是我的老朋友,在华盛顿也有许多熟人,非常关心美日关系发展,我们十分欢迎他上任。”
前原诚司任外相时主导了钓鱼岛撞船事件的全过程,导致中日关系迅速恶化,最后因接受外国人政治献金丑闻而被迫辞职。按日本共同社说法,向前原捐款者是一名72岁的旅日韩国女性,在京都市经营一家烤肉店。自民党议员西田昌司说,前原4年间接受这名女性20万日元(2440美元)政治献金。前原则说,他认识这名女性多年,但不知道自己的政治资金管理团体曾接受她的捐款。
2010年10月16日,由于不满日本被迫释放在钓鱼岛海域扣押的中国渔船,日本右翼在东京实施“包围中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