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拣宝 >

第709章

拣宝-第709章

小说: 拣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谁?”俞飞白琢磨起来,却不得其解。

“朱da!”

王观说了一个名字,俞飞白却没有反应过来,皱眉道:“谁?”

看见俞飞白还不明白,王观干脆利落解释起来:“我说的是八大山人,朱耷!”

“什么?”

一瞬间,俞飞白感到十分意外:“不会吧?八大山人可是大画家,没听说他会烧瓷啊。”

“你没听说,不代表人家不会啊。”王观笑道:“实际上,你研究一下八大山人生平事迹就知道了,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各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

“南昌距离瓷都不算多远,只要有心,学习这门手艺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说话之间,王观追忆道:“我记得一些文史资料提到,八大山人过着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迫害,所以时常要装疯卖傻,隐姓埋名,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

“就算是这样,他还觉得不保险,经常到各地游历。每出去一趟,就要离开三五个月才返回家中。具体去哪里了,也没人说得上来。”

王观举例说明,然后肯定道:“所以我觉得,八大山人嫌疑很大,十有八九就是初代朱大先生。当然,我也不仅是猜测,也有物证的存在。”

“什么物证?”俞飞白急忙问道:“那幅画吗?”

“不是画。”

适时,王观笑道:“你忘记了,在瓷都的时候,我不是找到朱大先生废弃的作坊吗,其中有一册笔记,应该是由朱大先生亲笔书写。只要把笔记的文字与八大山人的书法对比一下,很容易得出结论。”

“咦,好像也对哦。”俞飞白一听,立即转头道:“钱老,你觉得王观说得对吗?”

“对。”

这个时候,钱老不再回避了,干脆利落点头承认,随即欣然笑道:“是不是在挖到笔记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想法了?难得你居然忍到现在才说。”

“我也只是猜测。”

此时,王观也有几分高兴,然后解释道:“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往这方面联想,可是偶然一天,在研究八大山人资料的时候,看到朱耷这个名字,以及他的生平事迹之时,就忍不住联想起来。由于没确定,所以我也不好意思胡乱宣扬。”

“直到前些日子,感觉钱老好像很关注八大山人的字画,然后又想到朱大先生的笔记,我才有几分确定……”

解释之后,王观也十分好奇:“钱老,朱耷和朱大先生,真的是同一个人吗?”文人小说下载

“你不是已经列举了许多理由吗,怎么反而不确定了?”钱老心情不错,微笑道:“既然证据确凿,那么何必再怀疑。”

“不是怀疑,而是觉得有些……出乎意料。”

适时,王观轻声叹道:“无缘无故的,谁会想到,两个人居然是一体的。一个是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一个是烧造赝品瓷器的高手,完全就是八竿子打不着啊。”

“谁说打不着的。”钱老摇头道:“你说得很清楚了,他有这样的时机和动机,而且又十分符合条件,不是他还能有谁。况且,画家改行烧瓷,应该比其他人容易。毕竟在描绘瓷器纹饰的时候,也不用烦劳他人出手,自己解决就行。”

“也对。”

旁边的俞飞白连连点头,不过还是比较惊叹。

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朱大先生居然还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太颠覆了。估计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钱老等人就算清楚朱大先生的底细,也没有到底宣扬,免得破坏八大山人在许多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要知道八大山人可不是普通人物,那可是影响画坛几百年的大画家,粉丝不计其数。谁叫抹黑他,就等着被人口诛笔伐吧。

就算不是抹黑,说的是事实也不行,因为世间还有脑残粉的存在……

或许基于这一点,钱老才选择了隐瞒。

“反正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没有必要再翻旧账。”

钱老解释道:“再说了,当时朱大先生的所作所为,尽管有几分不妥,但是总体来说,并没有威胁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像二十多年前的朱大先生,已经完全违背了初代朱大先生的初衷,钻进钱眼里了。”

“没错,就是这样。”俞飞白深以为然:“当年初代朱大先生,坑的是满清权贵,自然是理直气壮。但是上一任,或者现任的朱大先生,坑的都是自己人,自然是罪无可恕。”

“话又说回来。”

与此同时,俞飞白十分好奇道:“钱老,上一任的朱大先生,真的就那个赫威吗?”

“嗯。”

尽管钱老也有几分迟疑,不过最终还是点头承认了:“是他……”

“果然。”

看钱老的表情,俞飞白就知道其中肯定还有许多内幕可挖,当下笑眯眯道:“钱老,反正已经说开了,您也别隐瞒了。给我们说说,这个赫威又是什么来头?”

“来头?”

钱老沉吟了下,举杯喝了口清茶之后,这才点头道:“确实有些来头,而且来头还不小。当年瓷都窑厂的负责人,你说来头够大了吧。”

“瓷都窑厂负责人!”

一时之间,俞飞白也有几分惊诧:“来头果然不小,而且待遇应该不错啊。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他成为了朱大先生,并且留下一身骂名?”

“贪欲!”钱老轻叹道:“人心不足,欲壑难填。”

王观和俞飞白也很有眼力,察觉钱老的叹息声中,似乎有几分别样的意味。当下也不急着开口追问,而是等待钱老自己解说。

“不仅如此,他还是我们相交多年的朋友。”

沉默片刻之后,钱老才继续说道:“直到事情败露,我们都不愿意相信,朱大先生居然就是他。可惜这是事实,让人无奈的事实。”

“……发现我们找上门之后,他也没有隐瞒,直接承认自己就是朱大先生。”

说话之间,钱老陷入了回忆之中:“据他自己解释,在无意之中发现了初代朱大先生遗留下来的秘方,然后加以研究之后,终于成功复原。开始的初衷,无非是想仿古,让世人感到震惊,顺便打响窑厂的名气。”

“然而,在他制作出第一批仿古瓷器,恰好有海外富商来访,发现东西之后,却以为是真正的古董瓷器,并且愿意出高价购买。当时他也有几分犹豫,但是在富商的坚持下,就半推半就答应下来”

钱老叹气道:“事后,他也有几分心虚,打算把钱退回去,而且告诉那个富商,东西是他自己烧制的仿品。然而没有想到,富商压根不信,以为他是不舍得把东西出手,所以准备反悔了。结果,他的钱没退成,反而多拿了几千块回来。”

“古人说得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说到这里,钱老一脸嘘唏:“富商把东西带回去,转手赚了一笔,然后就认准他了,经常跑去问他还有没有同样的古董瓷器。时间一长,他被缠得烦了,直接全盘托出,甚至当着富商的面,直接烧制的一批仿古瓷,想着富商应该死心,并且做好退钱的准备。”

“然而,富商在惊诧之余,却是动了歪心思,在他手中把这一批仿古瓷带走。不久之后重新回来,而且把钞票叠堆成床,示意这是他的酬劳。那个时候,才是改革开放不久,国内经济才起步,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所以心动了、迷失了,自然也堕落了……”

此时,钱老面无表情:“在富商的引导下,两人秘密招集人手研制历代珍品瓷器,从此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随之越陷越深,走上了不归之路……事发之后,把事情交待清楚,在第二天清晨,大家就发现他已经自杀于狱中。”

听到这话,王观和俞飞白也是无声一叹。而且别看钱老说得那么平淡,但是心情肯定不怎么样,毕竟从某种程度来说,赫威的自杀,多少与他们有些关系。也难怪前些日子,钱老听到赫威这个名字,脸色就变了。

当然,也不能说钱老等人做错了,甚至逼死了自己的朋友。要知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赫威悲剧的原因,并不是钱老等人大义灭亲,而是他的贪念害了自己。

一会儿之后,王观宽慰起来:“钱老,既然事情已经过去,那么多想无益。对了,现在查清楚了没有,那个姚先生是不是当年的漏网之鱼。”

“对啊,还有那个富商,绳之以法没有?”俞飞白也连忙追问起来。

人的贪念,也需要诱因才萌发出来。毫无疑问,那个富商就是诱发赫威误入歧途的主要因素之一。不然的话,指不定赫威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

第1042章 开封,柴窑,御街

“富商自然得到应有的惩罚,至于姚先生嘛。”这个时候,钱老皱眉道:“我让人仔细查了一下,却发现当年的团伙之中,根本没有姓姚的人。”

“是不是改名换姓了?”俞飞白揣测道:“毕竟害怕被通缉,隐姓埋名也很正常。”

“没错。”王观也赞同道:“就好像姚先生在美国化名马丁一样,说不定姚这个姓,也是假的,甚至连女儿的名字也改了。”

“怎么,那个蒙坚……”

与此同时,俞飞白悄声问道:“还没有招供?”

“什么招供。”

钱老没好气道:“现在是文明社会,不兴严刑逼供那一套。”

“也不用逼问啊。”

适时,俞飞白出谋划策道:“直接关他禁闭,过个十天半个月的,看他招不招。”

“瞎说,少出馊主意。”钱老微微摇头,随即笑道:“尽管他没怎么开口,不过在大家的说服下,也有几分动摇了,最终说了一个地名。”

“什么地名?”俞飞白连忙追问起来,王观也颇为关注。

“开封!”钱老沉吟道:“据我们揣测,他应该是想说,朱大先生应该是在开封。或者说,开封藏了什么东西……”

“藏了什么东西?”俞飞白惊疑道:“难道是那一批赝品?”

“不清楚。”钱老也有几分不解:“不过没关系,他的态度日益松动,想必过不了多久,就会主动地全盘托出。”

“等他招供,估计朱大先生早跑得没影了。”俞飞白叹气道,而且说的也是事实。

毕竟朱大先生也不傻,蒙坚被逮住这么久了,估计早该收到风声,不知道躲藏在什么地方了。想要把他挖出来,可能也要看运气……

“王观,你的运气一向很好。”

这个时候,俞飞白建议道:“要不你去开封碰下运气?”

“……让我休息两天再说。”王观没拒绝。

“嗯,先休息两天,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俞飞白摸着下巴道:“我有预感,去了开封城,肯定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的预感……好像一直不怎么准。”王观取笑道:“而且总是惹是生非,小心到了开封被包青天逮住,狗头铡伺候……”

“滚。”

俞飞白没好气道:“我敢说,这次预感绝对准,不准的话,我……以后都不去开封了。”

“切!”

王观直接表示鄙视,要知道俞飞白又不在开封居住,更不去那里工作,以后去不去开封也根本无所谓。

不管怎么说,休养了两三天之后,在俞飞白的催促下,两人真的收拾行李,然后一路辗转来到了开封,也就是宋时的汴京,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地方。

当然,与许多名城古都一样,曾经作为七朝古都的开封,经过战火纷飞,时代进步之后,自然也成为了现代化的都市,随处可见钢筋混凝土建构的高楼大厦。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才能够欣赏到一些古代的残留那般。

这叫成也经济,败也经济,在经济大潮之下,几十年前的人们,把一切古建筑都推倒了,以便于建设一个现代化城市。然而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发现大家开始怀念古建筑了,不管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是为了旅游收入,一些城市又开始重新修建古建筑。

说起来,这也是一个轮回。不重视的时候,自然是弃之如敝屣。但是突然发现扔掉的居然是好东西,又赶紧拾起来。或者大家觉得这是急功近利,十分短视的行为。

然而,这也是无奈的事实,毕竟在几十年前,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况,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谈文物的保护纯粹就是笑话。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慢慢予以重视,这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样子。乱世之后,肯定要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这才成为治世。治世一来,文化产业自然蓬勃发展。

这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精明文明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就是由于忽略了文化建设这一块,以至于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闹出了许多笑话。前车之鉴,自然不能忽略。

言归正传,抵达开封之后,两人立即找地方投宿。与此同时,王观随口问道:“飞白,你现在可以说了吧,打算来开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