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方圆兵法 >

第23章

方圆兵法-第23章

小说: 方圆兵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多是在官内“土生士长”,不知稼稿之苦,贪图安逸享乐,金钱珍宝要得,玉女美人也同样不可少,于是整日陶陶然,沉醉于花天酒地之中,荒废国事,渐渐就丢了天下。

宋人司马光曾编篡《资治通鉴》,历鉴各朝各代为政之得失,以作为政之借鉴。其实本质上说的是应该多为天下民众着想。

商前约王穷奢极欲,聚敛无数,竟要用酒来造成池子,用鲜肉聚集为林,生活自然是富足之极,结果却亡了国。隋炀帝即位不久,命人开凿运河,修造巨船,征敛天下无数美女一同巡游江南,沿路各地都要贡奉最精美的食品和宝物。隋朝本来就刚刚建立,让他这么一折腾,越发地难以收拾。结果是无心裁柳柳成荫,手握兵权的李渊稀里糊涂地作了皇帝。

有以贪败国的皇帝为借鉴,那么聪明的皇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执政的反面教材,时时鞭策纠正自己,这样就能使自己的宝座坐得更长久一点,人民也会因此而得以体养生息,衣食可安。

秦始皇是个暴君,接替他的汉朝请皇帝就知道不能像他那样做。汉高祖刘邦就率先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民方便。继之的文帝。景帝更是持之以恒,不敢懈怠。文帝在位期间曾经打算修建一处露台,一计算要用100金,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他便罢手不修了。景帝更知体恤百姓,接连降低收税标准,最低时只收三十税一,甚至接连几年不收税。

千古名臣

魏征任唐太宗的宰相,前后长达十六年,敢于直谏,是唐太宗为政上的得力助手。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余次。他性情耿直,即使唐太宗雷霆震怒,其他大臣都敛气摒声,不敢抬头的时候,他仍能神色镇定,从容陈词。特别是他反对帝王追求享受,认为这往往就是政治败坏的开始。唐太宗一有这样的苗头,他就毫不客气地加以指出。一次,唐太宗外出巡游,住在洛阳显仁宫,因为供奉差一点,便对有关官员大加斥责。魏征听说后,劝谏太宗道:“陛下因为供奉不好而斥责官员,开了这个风气之后恐怕就会弄得民不聊生了。以前隋场帝出巡时,令各地官员攀比着敬奉最精美的食品,并以此作为赏罚的依据,结果弄得天下大乱,众叛亲离。这些都是陛下亲眼见到的,为什么还要学这一套呢?”唐太宗听后,马上悔悟,说:“要不是你,朕是不会听到这样的话的。”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派人去魏征家整理书函时得一表文,上面写着:一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任恶人则国乱。”唐太宗阅厅感慨万分,命公卿侍臣将这几句话记在绩板上,并让大臣们学习魏征“知而必谏”的风格,公而忘私的精神。于是唐朝大治。

忠臣明主,一个敢于直言进谏,一个正好纳谏如流,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共同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如果忠臣遇昏君,或明君遇馅臣,或者昏君遇馅臣,那都是大大的不妙。商纣体力充沛,喜欢渔猎女色,费仲、尤浑就拼了命地为他搜罗美女,任其享乐,终于亡了国。清朝乾隆帝是个不错的皇帝,还算有作为,可是他却碰上和坤。一次和坤说假话讨好乾隆,被乾隆知道,大加斥责。和砷却说:“陛下您身为一国之主,每日都要为国家大事费心劳神,得不到一点休息,如果我还天天说些烦心事,那您这皇帝做得还有什么乐趣呢?”乾隆耳根子一软,便饶了和坤。

 爱美人更爱江山

如果一朝富贵,那么所处的环境就会迥然不同了。刘邦曾经是个三尺布衣,穷得很。等他打败项羽,自己做了皇帝,身在万万人之上。境遇就阔绰多了。不但有人侍候着自己的衣食起居,而且还会有许多天下美女争相献色,只想能讨得他的欢心便别无所求了。打了半辈子的仗,如今美女上门,怎么能不怦然心动,享乐一番呢?这也不为过。但是如果从此成性,乐此不疲,荒废朝政,那就是大大的失误了。各朝备代的末期之国,多半是和国君的贪图酒色脱不了关系的。

金钱和美女,男人都垂涎三尺,为政的男人更可以轻松获取。但是,万事都讲究一个度,超过了一定的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如果贪心太盛,对金钱和美女总是如饥似渴,那么不但不会从中吸取从政的动力,还会分散消解你的意志力和活力,使你变得头脑迟钝简单,缺乏进取心和创造力,慢慢失掉自己眼前的荣誉和地位。既廉洁,又寡欲,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一辈子做好事的人

吴玉章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始终都站在时代的前列,为中国人民自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他功高不自傲,始终保持着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

吴玉章常常说:我时时觉得对国家、社会贡献得太少,不敢不力求进步以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厚爱。他对自己的工作总是高标准地要求,而自己的生活却是低标准的。他在大革命时期用的一条毛毯、一个装文件的小皮箱,以及延安时期组织上发的一件粗呢衣服和一件皮袄,一直用到去世时。他接待外宾穿的一件大衣,也是早在大革命时期添置的,解放后翻改又穿上。平时接待客人,需要衣着整齐一点,一回到家,他总是只穿旧衣服。他的内衣、袜子都是补丁加补丁,使用了多年。一条毛巾使用无法再用了,还舍不得换新的。饮食更是简单,用他自己的话说:有饭吃就行了。

建国后,吴玉章一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也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按规定每月发给他办公费和科研费,他都坚决退回。他曾专门告诉科学院秘书长,以后停发他的科研费,理由是“我不需要”。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只收取一次稿费,转载的稿费一律不收。就是所收稿费,也总是用来抚养烈士子女,或接济有困难的同志。合作化后,北京郊区的一个生产队急需抽水机,吴玉章得知后,马上自己花钱买了抽水机送去,以表示自己对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支持。至于外宾送的礼品,不论大小,都一律交公。他解释说:这不是送给我的,而是因为我在这个岗位上。他就是这样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庆祝吴老六十寿辰时所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人民,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我们的吴玉章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这正是对吴玉章同志人品风格的最好评价。这个评价成为高尚道德标准的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同志,为了推翻反动势力的统治,为了中华民族的和平与人民的自由,也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与敌人做着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与敌人的战斗过程中,他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发挥古代兵法精髓的战术,给与敌人沉重的打击。每次战斗胜利之后,他的愿望就是能够吃上一碗红烧肉。但是,即便是这一碗红烧肉,他也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身边的人:我的这种生活是不是太奢侈了?旁边的人经常是一边摇头,一边暗暗落泪。就是这些老一辈革命家毫不贪心,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才使我们战胜了一切敌人,并使这种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廉生威俭生信

廉。即是清白高洁,不贪心。屈原在《楚辞》中说:“吁嗟默默合,谁知吾之廉贞?”廉,俭约,便宜。《淮南子》中说:“夫得其得者,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用廉来评价人,含正直、清廉、公平之意。古代为官的人,有少数能够认识到,廉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品质,它还可以演化出一种作风,养成一种风气,成为一种统御方法。古语云:吏不畏否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明,廉则威。统御者从自身做起,自身清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必然提高统御效率。正因为廉有如此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才把廉作为好官的主要标准。《三国志·李通传》中记载,司马懿曾提出:“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勘,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把清廉当作为官的首要条件。南宋吕祖廉在《杀莱昂大史别集》中又提出:“当官之洁惟有三事:日清、曰慎、曰勤。”还是清廉在先。

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中,的确有些为政者以清廉、公正、无私为本,以廉生威,拨乱反正,造福一方,赢得人民信赖的。历史上的包拯就是其中之一。

包拯一生清廉俭朴。史书上说包拯后来虽然做了大官,地位很高,但穿的衣服,用的器具,吃的东西,都和他作布衣平民时没有什么两样。他被任命为陕西转道使后,本来应该穿上绘有新等级标志的“章眼”上任,以示尊荣。而他可倒好,穿着原来的衣服就赴任去了。宋仁宗听后,十分赞赏,特地差人骑快马去追包拯,把三品图致的章服赐给包拯。端州盛产砚石,早在隋唐之际端砚就久负盛名。历任官员在向朝廷交纳砚台时都要借机勒索,额外增加数量,加重人民负担,结果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包拯到任后,一改旧习,命砚工按进贡数量制作,自己一块不留,此举深受百姓欢迎。包拯离任时,砚工特地精制了一方好砚送给他作为纪念,他婉言谢绝,“不待一砚归”。包拯一生所为正如自己所言:“清心为治本,直道身谋。一晚年时,为教育后代,留下遗训说:“后世子孙世宦有犯赃滥者,不得归放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以清正廉明为本,逐渐形成巨大威势。史书记载说:“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难,好比黄河清,童稚好人,亦知其名,呼日,一包待制”。当时的京师所在地开封府有传语说包拯好比阳间的阎罗,谁想买通关节,走走“后门”,以长徇私情,搞点“不正之风”,那谁的官也就甭想再当了。他七次上奏皇上,要求严惩酷交王逵,终达目的;他敢于弹劾皇帝的后妃,也敢于指责官位煊赫的国戚。宋仁宗的叔岳父张尧住身为宰相,搞得民困国穷,包拯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要搬掉这个祸害,一而再,再而三,上奏弹劾,迫使宋仁宗免去张的要职。包拯所做的一切,自然赢得人民的敬意。来神宗时,西羌有一个将领于龙呵归附宋朝,他京师朝见皇上时,要求皇帝赐给他包拯的姓。开封府署旁有一块题名碑,凡在开封府任过府尹的,都在碑上刻下姓名和任职时间。包公曾任开封府尹一年多,也刻了上去。南宋时周密曾说开封府尹题名碑上的包拯二字:“为人所指,指痕甚深。”这是因为人民喜爱他,凡是到此地来的人,为表达敬慕之情,都愿用手指抚摸包拯二字所造成的。现在这块碑石还保存在开封历史博物馆里。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为官的都清政廉明,不贪心,那么整个国家的政治也就搞上去了,经济实力也强盛了。盛唐时国力强盛,回族来朝,盛况空前,靠的就是一个“廉”字。在现代社会,这个道理仍然有用,而且作用更大,甚至连西方的从政者也取悉此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立国必须廉政”。李光耀本人带头廉政,住房和汽车都是自己掏钱买的。他有许多政敌反对他,攻击他,但没有一个说他贪污、腐化。政府中有……名部长,是新加坡政界的元老之一,与李光耀有很深的私交。当人们揭发这名部长有贪污嫌疑,他找到李,希望李能保护他。李光耀却说:我要保护你,我这个党就站不住了。最后,这名部长在上法庭之前自杀了。李光耀就是靠着廉洁赢得了威信和民心,使新加坡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就成为亚州四小龙之一。

领导人的学问

有成就的领导者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掌握自己的心境,约束自己的言行。他们无论受到什么刺激,都能保持沉着、冷静,而不产生冲动行为。必要时能节制自己的需要,忍受身心的苦痛和不幸,克制自己的各种消极情绪,表现出高度的忍耐性、纪律性、组织性,在待人接物上表现出忍让克己。法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志在有成就的人,他必须能如歌德所说,知道控制自己。”

《论语》中说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那么无论制定什么政策规章,部下也不会遵从的。这个原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领导者应该牢牢记住的。因为领导者的影响力会起到带动或懈怠部下的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