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情书-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进听了丽霞的这番解释后,才恍然大悟地回过神来。他接着她的话问:
“妹。我的信在你的眼里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丽霞为了证实这封信的重要性,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哥,如果说不重要的话,我为什么不去你家坐一会?正因为有了这封比磁石还强有力的信吸引着我,我才决定先回家。”
文进听了丽霞的话,心里比吃了蜜糖还要甜。于是他说:
“妹,你把我的信看的那么为重,我感到很高兴。”
丽霞一谈到文进的来信就来了兴趣。等他说完之后,她滔滔不绝地说:
“哥,我回到家里以后,正好我丈夫不在家。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展开了哥哥的来信。我看过一遍之后,激动的泪水不由自主的往外流。哥的这封来信,简直写的太好了。尤其是写4月5日清明节那天,中午在我家吃饭,我陪哥喝葡萄酒。我们喝了一瓶以后,我又打开一瓶,我满怀希望想和哥喝醉一回,当哥喝完了第四杯之后,说什么也不喝了。这一段,你用七言诗写的活灵活现;这一段,你用七言诗写的惟妙惟肖;这一段,你用七言诗写的淋漓尽致;这一段,你用七言诗写的细腻逼真。我看过之后,当时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文进听着丽霞的长篇大论,心里感到特好受。他拍拍她的肩头,实事求是地说:
“妹,其实,哥说的句句是实情,哥只是用诗的形式来叙事、来言情、来写当时的情景。”
丽霞现在的情绪很激动,听了文进的话,她接着刚才自己的话头继续说:
“哥,还有就是5月5日那天,你忘记了给我过生日,你用十言诗把那天的情景写的栩栩如生。我看过之后,又是泪水涟涟。”
文进被丽霞的真情所打动,他看着她红润亮丽的脸庞,深有感触地说:
“妹,我那天真的不是有意的不给你过生日,忘记了是千真万确的。不过,当我发现自己的过失时,深感愧疚和不安。因此,在写这一段时,是用真情实感写出来的。写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灵感呢?”
丽霞对文进写的信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听了文进的话,她接着自己刚才说的话题继续说:
“哥,其实你的才华真了不起。每回忆一段,都用诗歌来回答,这真是不简单。因此,小妹对哥写的信,写的诗,就是喜欢,喜欢的爱不释手,喜欢的泪流满面。”
文进被丽霞说的心里热乎乎的。而他对她写的信也非常的喜欢。等她说完以后,他说:
“妹,其实你写的信,哥也是非常的喜欢。你只是不善于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而已。”
丽霞对文进写的信赞不绝口,听完他的话,她赞扬着说:
“哥,我哪有你的文化水平高啊?我哪有你那么多文才知识啊?我哪有你那么多诗词歌赋啊?我写的信觉得很平庸。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要用真心、真爱、真情来写。”……
文进和丽霞说着话来到了长白山剧场。今天,他要和她看一场电影,以此来为他的生日祝福。他和她手挽着手走进了剧场,然后,找地方坐下。
今天上映的影片是:‘黄飞鸿之鬼脚七’,这是一部武打功夫片,电影情节很吸引人。
在剧场里,丽霞把头紧靠在文进的肩上,他用一只手抚摸着她的秀发,一只手握着她那双冰凉的手……
从剧场里出来,找了一家饭店。今天丽霞要清客,一切花销都由她来支付。进到饭店坐下后,丽霞拿过来菜谱让文进点菜。文进只点了熘豆腐和炒豆腐泡两个菜。丽霞一看,就有点生气的说:
“哥,今天是你50岁的生日,你看,你这是点的什么菜?这是咱们经常吃的家常菜。这菜不要你点了,还是我来吧。”
文进看到丽霞生气了,他平和的说:
“妹,咱们还是节省点吧,不要太浪费了,能吃饱吃好就行。”
丽霞听文进这么一说,她消了气。用一双温柔深情的眼睛望着他说:
“哥,今天不比平常,今天是你50岁的生日,我们应该好好的庆贺一番。这菜还是我来点吧。”
于是,丽霞点了4个菜:一个回勺牛肉,一个炸刀鱼段,一个尖椒炒猪肚,一个糖醋肉段。另外还有一碗三鲜汤,一瓶红梅葡萄酒。
丽霞打开酒瓶,为文进满上一杯,也为自己满上一杯。她举起酒杯含情脉脉的说:
“哥,今天有幸为你祝福50岁的生日,感到很快乐、很开心、很幸福。我祝哥哥生日快乐、笑口常开!来,小妹敬哥哥一杯。”
她和他碰了一下酒杯,一仰脖干了第一杯酒。满上第二杯酒时,文进举起酒杯深情的望着丽霞说:
“非常感谢小妹今天为我祝福50岁的生日,我感到开心和幸福。我借小妹的酒,也敬你一杯。祝小妹永远年轻、青春永驻!”
说完,两人碰杯,同时喝下了第二杯酒……
文进和丽霞酒足饭饱后,走出了饭店,依然走上了10里江堤。他们今天很有兴致,要从这头一直走到火车站。
虽说是初冬季节,但中午有太阳照着,也不算太冷。他和她一路上说说笑笑,很是开心。他和她都为了相爱7年而高兴;他和她都为了相爱7年而幸福;他和她都为了相爱7年而自豪。虽说今天没有沐浴爱河,但他和她都感到很满足……
文进和丽霞来到了火车站,坐上了开往桃源的大客车,兴高采烈的回到了家……
手打vip章 第十八章 八九、五十寿诞(下)
更新时间:2008…9…27 23:10:01 本章字数:4491
八九、五十寿诞(下)
11月和12月,文进采写的稿件,上稿率是这样的:通化人民广播电台播出8篇,各种报纸发表7篇,共15篇。
11月2日,电台在山城天地节目里,播出了通讯:“一位残疾人的追求”介绍冯志昌创作诗歌的事迹;
11月5日,电台在新闻节目里,播出了消息:“二道江乡桃源村为居民修路”;
11月6日,电台在周日金桥节目里,播出了散文:“怀念母亲”;
11月12日,电台在周末公笔会节目里,播出了诗歌:“思念故乡”;
11月12日,电台在新闻节目里,播出了通讯:“桃源邮电储蓄所”;
11月14日,电台在山城天地节目里,播出了通讯:“变废为宝”;
11月22日,电台在新闻节目里。播出了简讯:“通钢耐火厂举办〈劳动法〉知识竞赛”;
12月26日,电台在山城天地节目里,播出了通讯:“通钢耐火厂形式多样开展工会工作”。
11月8日,通化邮电报3版发表了一篇报道:
深受用户欢迎的桃源邮电储蓄所
通钢铁耐火厂王文进
桃源邮电储蓄所地处二道江区二道江乡桃源村。东接通化钢铁公司,南靠二道江发电厂,商业经贸活动十分活跃。但几年来,这个地方相继成立了‘工行二道江发电厂储蓄所’、‘农行桃源储蓄所’,储蓄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储蓄员徐永发采取了‘早开门、晚下班、周日不休息’等方便条件,视储户为‘上帝’,热情周到的为储户服务,以此赢得了储户的信赖,吸引了大量储户前来存款。
9月份的一天晚上8点多钟,一位二道江发电厂的储户风风火火的来到储蓄所,说家有急事,急需取款一万元。像这样大的取款额,按规定要等到第二天上班后才能办理。可徐永发急储户之所急,想储户之所想,马上给他办理了取款,使这位储户深受感动。
由于桃源邮电储蓄所能以优质服务取胜,所以,自4月15日开业以来,仅5个半月的时间,就发展储户450户,吸储71万元。群众说:“桃源邮电储蓄所真好。”
11月12日,城市晚报一版发表了一篇读者来信:
如此残忍的儿媳
编者按:10月25日,本报一版发表了“要钱婆婆不给,儿媳拳脚相加,可怜6旬老太,呜呼命送黄泉”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反响。许多读者给本报编辑部写信或打电话,纷纷谴责这个丧尽天良的儿媳。本报今天刊出两篇读者来信,就是为了使老人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编辑同志:读罢10月25日《城市晚报》一版刊登的“要钱婆婆不给,儿媳拳脚相加,可怜6旬老太,呜呼命送黄泉”一文,内心颇有感慨。那丧尽天良的儿媳李金明将婆婆逯亚珍殴打致死一事令人愤慨。
从李金明的家庭来看,婆婆逯亚珍的存在,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她只想索要婆婆的工资,不想孝敬尊重老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青年人应尽的义务。李金明的所作所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王文进)
11月12日,通化日报3版发表了一篇消息:
耐火厂工会把学习《劳动法》落到实处
一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为宗旨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经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劳动法的实施,被广大劳动者所关注。为了把学习、宣传、贯彻《劳动法》落到实处,通钢耐火厂采取了4项措施。一是从《劳动法》见报后,立即召开各车间工会主席会议,安排部署学习《劳动法》的方法和步骤。把学习、宣传、贯彻《劳动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在学习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厂工会到复印社复印了部分〈劳动法〉发给车间工会,认真组织职工学习;三是开动一切宣传工具,大张旗鼓的学习、宣传〈劳动法〉,充分利用广播、画廊、板报等宣传工具进行宣传;四是充分利用班组学习时间,广泛学习〈劳动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王文进)
11月22日,通钢报2版发表了一篇通讯:
苦干加巧干,十天任务两天完
11月4日,耐火厂一号石灰竖窑的圆盘出灰机,因常年磨损而出现破漏现象。这直接影响炼钢厂的正常生产,怎么办?厂和车间领导的回答是:用最短的时间,最科学的办法,把圆盘出灰机修好。
如果按照设备检修要求,把窑内的石灰全部吐出来,拆除破损的圆盘,然后再装上新圆盘,需要10天的时间。这样不但影响了炼钢厂的石灰供应,同时也给耐火厂的生产带来影响。
11月4日5时,一号石灰竖窑停火,7时开始工作。车间维修班的同志承担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们首先用大锤把原钢板打进窑内,堵住窑里的石灰不泄露,把旧圆盘拆除,然后换上新圆盘。
此时,窑内的温度仍有100多度,因窑底部既矮又窄,一次只能容纳两个人作业。窑内到处是石灰粉沫,两个人坚持半个小时,浑身的汗水已经把衣服湿透,和石灰粉沫粘在一起,成了一个白人,脸和手都被石灰烧破了。就这样,维修班的职工轮换进窑。他们换了一次又一次,旧圆盘的铁板割掉一块又一块。
在维修工人的努力下,到11月5日11时,一个崭新的圆盘出灰机安装在一号窑体上,并借助窑内的温度恢复了石灰的正常生产。
在检修一号窑的过程中,机械厂的工人们为了抢时间,中午顾不上吃饭,全力保证一号窑的配件供应;耐火厂的机动科、材料科不分白天黑夜组织材料和配件的供应。使一号窑提前8天完成检修任务,为厂增加经济效益14。4万元。(王文进)
11月26日,通化日报3版发表了一条消息:
耐火厂举办女职工学习〈劳动法〉知识竞赛
11月16日下午,通钢耐火厂工会在厂会议室举办了女职工学习〈劳动法〉知识竞赛。经过激烈角逐,水口段、石灰车间、机关代表队分别获得了前三名。
这次女职工学习〈劳动法〉知识竞赛是今年9月份,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女工们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劳动法〉。她们在竞赛中对答如流,一字不差,说明了女职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王文进)
12月6日,视听导报通化版,4版发表了一篇杂谈:
单田芳的评书百听不厌
评书,是一门‘大众语言’的演播艺术。评书演员既要具备‘口齿伶俐、吐字清楚、快慢适中、高潮迭起’的条件,又要具备富于‘表达感情、吸引听众’的条件。
收听、收看评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又能从中吸取教训、增长知识、了解历史。
在我收听收看的评书中,单田芳播讲的评书可谓魅力无穷、感染力强,使人百听不厌。在70年代,单田芳在通化人民广播电台,播讲的第一部传统评书‘隋唐演义’,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单田芳的声音。他那略带沙哑,富有磁性的嗓音,把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