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易鼎 >

第370章

易鼎-第370章

小说: 易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樊流海又吩咐的说着:“没有雷霆车,难道就不攻城了?命令云梯、攻城车、陶雷、棉坦克都准备。”
  “诺!”一个将校立刻领令下去准备。
  不到半个时辰,巨身投完了,城墙虽多处裂缝,却没有倒塌,这时时近中午,楚军连绵大营中,已经飘着肉香,这是战时才有的待遇。
  一些嗓门洪亮的骑兵,被特别挑选出来,轮番在城前喊话。
  不过城上守将见楚军此举意欲扰乱军心,立刻一声令下,箭如雨下向下射来。
  喊话的楚军有着盾牌挡着,见对方不听,后退回来。
  “大将军,真是硬气的很,到了这时,还能硬挺着不降,真是一群不怕死!”樊流海的帐下,有人说着。
  樊流海冷笑的说着:“徐州现在几乎尽归我军掌握,只剩下这一座大郡了,就是强攻也要在年前攻下此城,单是不怕死就可以了,还需要大军干什么?”
  “诺!”群将应声。
  下午,鼓声吹响,顿时楚军潮水一样推着土龙车前进。
  这是列车一样的车架,每段十米左右,进行连接,上面铺着厚稻草和土层,箭落下去,多半无效,而人在下面通行,背着沙袋一袋袋抛出。
  这种新式车架,连泼油和金汁都不怕,只怕巨石砸下。
  而城上的守军,在一声号令下,将巨石檑木暴雨一样倾倒下去,这倾泻下去,就淹没了一片汹涌澎湃的人潮,响起了惨烈的声音。
  任由一波波巨石檑木滚下,土龙车不时被砸破,里面的楚军发出惨叫,血和火焚烧着,扶摇直上,充斥在城前。
  “轰!”,又一土龙车被砸坏,露出了里面的人,顿时一锅滚油而下,下面顿时一片蒸腾和惨叫,又燃烧了起来。
  又一波攻势海潮一样的退却下去。
  但是可以看见,护城河已经填上了三分之一。
  自城上看去,城外密密麻麻全是军队,一个又一个方阵是整装待发的士兵,在一箭外,直接有着士兵清理着战场,将伤兵收了回去。
  “轰,轰!”战鼓的震响又开始着,叩动着整个战场上每一个人的心弦,又一批军队潮水一样的扑上去。
  这时,一直阴着的天空,终再也憋不住了,落下雪花。
  积攒了数日的阴沉,在这一刻得到释放。
  大片大片的雪花,鹅毛一样飘扬而下,没用多长时间,地面上已是铺上了厚厚一层白雪,两军上下,都落了一层白雪,战马打着响鼻,抖落着身上的雪花。
  寒冷的风,透骨一般,让人针扎般的疼。
  十二月的天气,本就寒冷,如今满是大雪,更是滴水成冰,地面上的血迹,都已是结成了冰,被白雪覆盖。
  伤兵倒在地上,若是不及时救治,很快便会陷入昏迷。
  就算这样,土龙车还在继续,疯狂的填补着护城河,开辟出了道路。
  “大将军,已经有三条填上了护城河,直达城墙了。”
  “命令,多处同时挖坑,但现在被雷霆车轰着有裂缝处集中陶雷,炸开城墙。”樊流海命令的说着。
  单是火药,炸不开大城的城墙,但是集中火力炸已经被雷霆车砸的充满裂纹的城墙,却是可能炸开。
  “是!”
  立刻传下命令,战场上厮杀还在继续。
  半个小时后,突然之间“轰”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
  就在这一瞬间,战场上所有人都看了上去。
  只见一处高墙,终于承受不住,在漫天沙尘碎石中,徐徐倒下,露出了一片宽五六米的缺口。
  “城破了!”城外兵力四万有余的楚军,一齐喝采,士气大增。
  “攻城!”樊流海发出了号令,顿时,按照计划,一波波方阵,潮水一样涌了过去,虽然里面的赵家兵,拚死顽抗,阻挡从缺口涌入楚军,但是大势已去。
  “传令下去,各军肃清城中敌人,还有清剿余孽时,能不扰民尽量莫要扰民。”
  “十五日了,终于在新年前打下了徐州了。”雪片片下着,樊流海心中一片沉静,远处的杀声似乎听不见了。
  王上下旨催促,虽未明说定要在年前攻下徐州,但话中却是此意。
  想到自己接到的胡人入侵中原的情报,以及王上可能在新年称帝的消息,樊流海心里很明白王上心情。
  现在打下了徐州,这就是对王上称帝最好的礼物!


第261章 徐州平(下)
  豫州
  朱漆大门缓缓打开,一辆样式普通马车,从寻常的宅院内行出来。
  宅院所在的街道,地处偏僻,行人不多,即便有也多是匆匆而过。
  这样一辆马车的出入,根本不会让人注目。
  赶车的车夫,是个看起来很憨实的中年人,四十来岁,穿的很厚实,一张平凡的脸庞,不笑也透着和善,论其容貌,却是属于扔到人堆里,未必能认的出来的类型。
  所赶的这辆马车,车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里面。
  随着一声吆喝,长长的鞭子高高扬起,带着脆响“啪”的落下来,顿时拉车的两匹枣红马嘶鸣着,向着前面猛地冲去。
  马车却依旧行的平稳,这车夫还是颇有些本事。
  出了这条人迹罕至的街道,这辆马车又继续拐向前面的岔道口,在这条路上,行出至少半个时辰,到了距离内城最近的一条大街。
  再向前,不到五里是内城,都是达官贵人住的地方,现在虽被楚军占了,依旧是官员歇息暂住之地,出入需要令牌,寻常百姓难以靠近。
  在这条街道靠里的一座大宅前,这辆马车终是停了下来,车夫向后微靠,冲着车里面说:“大人,地方到了。”
  话音一落,里面便传来细微声响,没过多久,车门里,被里面人轻轻推开了。
  一个男子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车夫将马车停下之后,就站到了一旁,见到男子下车,忙过去搀扶着。
  下来的男子,年纪也就在三十岁左右,容貌普通,穿着低调,衣裳质地虽好,却令人难以在第一时间辨别出此人身份。
  此人抬头看看眼前的大宅,转身和车夫低声说了句,车夫点点头,步上石阶,开始叩打门扉。
  不一会,里面便传来脚步声,大门吱呀一声,从里面走出一个人来,上下打量了一下外面的二人。
  “请问,两位找谁?”这人说话的口气,还算客气,只是并不谦卑,看气质模样,也不像是做下人,一双眼睛扫过来,锐利的让人几乎招架不住。
  来人却似乎并不奇(提供下载…87book)怪,让车夫退到一旁,迈步走了过去,只是将手中的一样东西,给仆人看了一下,台阶上站着的仆人脸色顿时一变,这次终是露出一丝笑容来,甚至弯腰,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车夫自是在外面候着,身着锦服的男子步上台阶,跟随着仆人向里走去。
  大门在他走进之后,轻轻关上。
  到了里面,这人进去,微微行礼:“千户大人!”
  “徐大人不必多礼。”里面是一个中年人,他淡淡的说着:“有什么情报要徐大人亲自来?”
  正副千户之间,不必行大礼。
  “大人,徐州平了。”徐副千户施完礼,说着。
  “哦?快用快船把消息发到龙舟上!”这中年人果是动容,立刻说着。
  十二月,寒冷,水上更是如此。
  不过南方江面,水尚未结冰,只是蒙蒙水气在水面弥漫着,并不防碍船只通行。
  因走水路需要几日路程,在第一天在船舱一整天,上船后的第二日,王弘毅走出船舱在甲板上透透气。
  周围有着雾气,不浓重,王弘毅立在船头,身后跟着几个侍卫,一个人望着远方。
  所在是龙舟,长20丈,舰上有五层楼,高三十米,可容纳士兵五百人,再容内侍侍女一百人,载人总计六百,船上还能开圃种花种菜,和水上宫殿一样,甚至连朝拜大礼的殿堂都有。
  最上层有正殿和内殿。
  王弘毅对造船不懂,但是也清楚现在这船的工艺,已经达到了古典的极限,就算不及明朝时去南洋的宝船,也差距不大了,只是这种龙舟豪华是豪华了,却速度很慢,不过贵在平稳。
  两岸的风景,在这情况下,水墨画一样淡雅,却并不真实。
  王弘毅觉得,自己是站在万里江山图中,浏览其间,却难入其境。
  “王上,天气寒冷,还是回去吧。”见王弘毅在外面站的久了,有内侍过来,小心翼翼劝的说着。
  王弘毅点了点头,说着:“回去吧。”
  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仔细的想一想,思索一下。
  王弘毅居住在五层上,这是中心区域。
  下面第四层,本是妃子居住地,现在此处地域成了随驾的大臣暂住之地,唯在通向五层的入口处房中,居住着侍卫。
  第三层是内侍太监的居所。
  此时,在五层楼前,就有侍卫在来回巡视着。
  两个手提着食盒的内侍,在这处门前就被拦了下来。
  “还是老规矩,将食盒打开吧。”因是熟人,一个侍卫直接说着,后面有个医师,和试食者都准备者。
  对食盒检查了一番,发现无甚问题,这才放人进去。
  顺门进去,里面装饰的并不太奢侈,但是威严简洁,内侍手提的食盒,再次被里面的人接过,经过验看,递送进去。
  虽比不上王宫戒备森严,但也算是防御到位了。
  但见此时船上的内殿中,摆放着一张案几,王弘毅在案几后坐着,正在低头,提笔在纸卷上书写。
  有两个内侍站的远远的,一言不发。
  外面有人走进来的时候,王弘毅似有所觉,停了笔。
  “膳食?”
  “王上,这是膳食房送来的午膳,已验看过,请王上享用。”内侍说着。
  “放到案几上吧。”
  “诺!”内侍将手中的两个食盒放上,小心翼翼的将里面的菜肴取出来,都还有着热气,在案几上摆好,退了下去。
  王弘毅在打来的水盆内略净了净手,重新走回来,坐下用膳。
  只是几道菜肴,做的倒还合着口味,王弘毅吃的很快,吃过后,让人将碗碟撤下。
  王弘毅继续批阅着奏折。
  外人定是想不到,堂堂楚王,私下生活,并不奢华,一般用膳,只是几道菜肴,并不铺张浪费,而且私下也是以政事为重,每天都有十小时左右工作。
  虽说享受的规格上,王弘毅并不会委屈自己。
  很多诸侯喜好的歌舞、酒宴,王弘毅这些年,也渐渐培养出了乐趣,平日里宴请群臣也毫不吝啬,宫中养着大群乐师供着消遣。
  但这种事情,王弘毅平时享受不多,眼下天下尚未平定,哪怕是自己已是半片江山之主,可还不是天子。
  就算是成了天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勤于政事,只怕也会出问题。
  想到这里,王弘毅突然想到了远在金陵的子嗣。
  长子已五岁,次子三子也是四岁了,要是教导不善,只怕会有问题。
  只是自己分身乏术,只有早些回转金陵,为几位皇子挑到启蒙老师。
  正思索着这事情,有内侍外面进来,在案几前站住,说着:“王上,十三司的余千户求见。”
  余瑾之?
  王弘毅知道此人,此人来见自己,应是有情报要汇报了。
  “让他进来。”
  “诺。”不一会,一个男子就在内侍的引领下,从外面走进来。
  来人容貌普通,气质森严,在王弘毅面前站住之后,动作麻利的跪倒叩拜,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臣,余瑾之,见过王上!”
  “余卿免礼平身。”王弘毅微笑着说道,见对方站起身来,随后问:“可是有什么消息传来了?”
  要说传递情报这事,还是十三司的速度最快,办的也最妥当。
  哪怕是军方的军报,快马传送也比不过十三司机构的速度快。
  因此很多情报,都是在第一时间,由十三司的官员汇报给王弘毅。
  听到王弘毅问话,余瑾之垂手回着:“王上,臣刚刚得到消息,徐州大捷,樊大将军,已将整个徐州攻占下来,此时详细军报已已在路上,想必三日内便能送到王上面前。”
  “哦?徐州被打下来了?”这消息虽在意料中,却让王弘毅很是高兴,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走了几趟:“速度这样快,真是难得。”
  说着,又看向余瑾之,问:“既是这样,十三司在徐州,就不必再派人手了,多余的人,都派到洛阳和凉州,密切注意郑国公和秦王的行动。”
  并州已经沦陷,幽州也差不多了,凉州的情况,可说是王弘毅最在意了。
  胡人是外族,入侵中原实力雄厚,可惜现在虽南方基本统一,但中原还没有彻底平定,就算平定,也无法迅速转化成资本。
  余瑾之则人如其名,听到王弘毅的话,没有出声,只是垂手听候指示。
  “你下去,把这消息给诸大臣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