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豪杰 >

第114章

大豪杰-第114章

小说: 大豪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再抬头望向阶梯的尽头,张煌与曹操只瞧见那里传来几丝微弱的光亮。
  '奇怪了,从外边瞧着没这么大啊……
  张煌暗暗称奇,毕竟他在外面目测这青苍楼的面积并不大,可是走进来之后他才发现,迎面的那一条木阶梯一直延伸到很远,让他们足足走了半个时辰却还未抵达尽头。
  终于,不知在又过了多少光景后,张煌与曹操终于走到了这条蜿蜒阶梯的尽头,一层仅仅只有一丈方圆的木板,在这层木板上,有一位看起来颇为年轻的儒士,正盘膝坐在蒲团上,静心打坐。
  “第五……仙师?”曹操试探性地唤道,或许就连他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位看似只有二十来岁,仿佛白面书生般的儒士,竟会是传闻中享有至少一百六年岁仙龄的大汉国师,第五宫元。
  儒士,不,应该是大汉国师第五宫元,他缓缓地睁开了双目,用一种丝毫不让张煌感到别扭与敌意的笑容,和言语色地望着张煌与曹操。
  张煌还未来得及说话,便见曹操满脸激动地拱手抱拳,长拜道,“小子曹操,拜见我朝国师。”
  他原本想拜,可是他惊讶地发现,无论他如何运力,他始终无法弯腰拜下去。
  “不可拜,不可拜。”第五宫元笑呵呵地摆了摆手,问曹操道,“曹家小子,你一心要见贫道,所为何事?”
  曹操眼珠微微一转,笑着说道,“无他,只为见仙师尊颜尔!”
  第五宫元脸上流露出几分捉狭的笑容,笑道,“既如此,你已见到贫道,贫道便送你出去吧。”说着,他便要挥袖。
  曹操一瞧大惊失色,连忙说道,“仙师且慢!……操想知道。何时才能施展操的抱负。”
  “什么抱负?”第五宫元振袖的动作停了下来,那充满揶揄的目光让曹操不觉有些面红耳赤。
  曹操拱了拱手,正色说道,“朝中奸邪当道,操每欲清君侧,苦于自身实力不足,望仙师能给我指条明路。”
  第五宫元微笑地望着曹操,淡然说道,“你机缘未至。”
  “机缘?”曹操面色一凛,追问道。“什么机缘?”
  第五宫元笑而不语。
  见此,曹操皱了皱眉,又问道,“敢问仙师,操仕途如何?”
  第五宫元深思了一下,平静说道,“日后不可限量。”
  曹操闻言大喜,追问道,“日后操可能实现平西将军愿望?”
  第五宫元再次笑而不语。
  见此。曹操急得挠了挠头,又问道,“敢问仙师,家翁仕途如何?”
  第五宫元笑道。“你父已是当朝太尉,还有何求?”
  曹操想想觉得这倒也是,转而又问父亲的寿元,且见第五宫元摇头说道。“令尊日后有大劫!”
  曹操闻言面色顿变,还想继续问下去,却发现自己张着嘴竟不能再出声。
  而此时。却见第五宫元摆了摆手,说道,“你已问了贫道三事,缘分已尽,不可强求。且让贫道送你出去罢!”说罢,他也不理睬曹操像个哑巴似的挥着手臂一脸的恳求之色,一挥衣袖,顿时,曹操整个身影已消失在原地。
  曹操的突然消失,让张煌不由地吓了一跳,抬头望向第五宫元,却发现第五宫元亦目不转睛地望着他。
  “小友,坐。”第五宫元挥手说道。
  '坐?坐哪?
  才来得及转过一个念头,张煌突然发现自己面前毫无征兆地出现了一个蒲团,仿佛很久之前就在那里,让张煌百思不得其解之余,却也找不出什么突兀的地方。
  '得!既来之则安之,看看他为何要见我。
  心下拿定注意,张煌出与礼数随意冲着第五宫元拜了一下,可让他诧异的是,之前不肯接受曹操一拜的第五宫元,在他张煌拜他时却未有什么阻拦的迹象。
  “坐呀,小友。”第五宫元笑眯眯地说道。
  '……
  张煌诧异地望了一眼第五宫元,盘膝在那只蒲团上坐下,在略一沉思后,自我介绍道,“在下张煌……”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第五宫元打断了。
  “小友不必自表身份,你的来历,贫道心中清楚。”
  '咦?
  张煌惊疑地望向第五宫元,忽而笑着说道,“仙师倒是说说看。”
  第五宫元并不在意张煌失礼的取笑,淡淡说道,“你姓张名煌,降生于冀州钜鹿郡,十五年来一直居住在深山……你曾摔断左臂,后来接上,因此,你的左手比右手有力……再者,你背后有一大片烧痕……”
  '……
  听着听着,张煌只感觉心底泛起阵阵冰凉。就好比他身背后有一大片烧伤痕迹的事,此前只有他跟他义父知道,除此之外,便只有黑羽鸦们的兄弟们在一起于河中沐浴的时候问起过,然而眼前的第五宫元却对这些事知道地清清楚楚,这如何不叫张煌感到惊恐。
  似乎是看出了张煌心中的震惊,第五宫元微微一笑,说道,“小友不必感到意外,十五年前自你降生时,贫道便关注着你,自然对你了若指掌。”
  '了若指掌?
  张煌有些不以为然。
  岂料第五宫元好似看透了张煌的内心,笑道,“不错!了若指掌!……甚至,贫道了解你,比你了解自己的更多!”
  '这么说也太夸张了吧?
  张煌诧异地望了一眼第五宫元,反笑道,“那仙师倒是说几个小子不知的事来听听?”
  第五宫元闻言并不在意,读头说道,“比如说你的名字‘煌’,你可知你为何叫煌?”
  张煌顿时就愣住了,不解地摇了摇头。
  “日后你会明白的。”第五宫元微笑说道。
  “说了等于没说。”张煌泄气地撇了撇嘴,嘀咕道,“日后?日后是多久?”
  话音刚落,就听第五宫元高深莫测地说道,“就在当月!”
  “这个月?”张煌脸上露出几许异色。
  “不错!”第五宫元振了振衣袖,又慢条斯理地说道,“不过,若是要你领悟此事,恐怕还需数个月。”
  '什么啊?一下子这个月,一下子又还需数个月的……
  张煌心底嘀咕了一句,并不相信第五宫元的话,继续问道,“还有呢?仙师还知道什么是在下所不知道的?”
  第五宫元脸上的笑容缓缓收了起来,目视着张煌半响,这才沉声说道,“贫道还知道,你乃太平道宗主张角的义子!”
  '……
  张煌愕然地张了张嘴,忽而带着几分愠色说道,“仙师莫要胡言乱语,在下的义父绝不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张角!……若在下的义父是张角,他十五年未曾下山,又如何施符水救治百姓,创太平道宗?”
  看得出来张煌的确有些气愤了,虽然他对太平道以及大贤良师张角并没有什么敌意,甚至于,在见识过雒阳后他反而对太平道充满了认可,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会冒认一个义父。
  “不是么?”见张煌表情不似作伪,看似无所不在的第五宫元脸上竟也露出几许疑惑之色,喃喃说道,“这不可能啊……”
  “仙师不是能掐会算么?”张煌毫不客气地讥讽道。
  见张煌面有怒容,第五宫元微微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只是待过了片刻张煌心中怒气稍稍减轻了些许后,他这才说道,“贫道并不会掐算,不过嘛……”
  “不过嘛?”
  第五宫元望着张煌深思了半响,忽而喃喃说道,“罢了,眼见为实,就让小友你亲眼验证好了,如此也方便贫道在此之后的解释。”
  说罢,只见他一挥衣袖,顿时,四周无尽的黑暗消退,从那仿佛水纹般的黑暗当中浮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架,罗列在四面八方。另外,无数的书卷仿佛振翅的飞鸟,满眼皆是。
  望了一眼面露震惊之色的张煌,第五宫元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这便是从未示于人的,记载有天下万生、万物始末的天禁之地,‘天御回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章 搅乱棋盘的棋子之威

  '天御回廊?
  张煌吃惊地望着周遭的一切,不知为何,他隐约有种自感渺小的错觉,一股莫名的大气、肃穆的气势,让张煌的心不由得七上八下。
  “那……那是什么?”
  张煌指着无数像振翅的飞鸟一样翱翔着的书卷,嗓音略显沙哑地问道。
  第五宫元并没有向张煌解释,而是一挥衣袖。伴随着他这个举动,一卷仿佛活物一般的书卷顿时飞入了张煌的手。
  '看吧。
  第五宫元用眼神示意着张煌。
  “……”张煌惊诧地望了一眼第五宫元,旋即又望了一眼手那书卷,略一迟疑之后,便将其打开,仔细翻阅起来。
  【王铭,男,延熹五年生于并州雁门郡武州县,在家弟兄排行第,又称王。……幼时顽劣,遭村邻所忌。光和元年,娶邻村女赵氏,次年诞下一男儿,名为王兴。光和五年时入伍并州衙门郡武州县兵,因杀南匈奴一名巡逻骑队长而受到嘉奖,拜为伯长。……光和七年,因其军都伯张覃为南匈奴兵所杀,因位上任,拜都伯。平年间,后丁原任并州刺史,王铭率军拥护,为武州对匈奴兵都尉。……平四年,并州刺史丁原为董卓所杀,此间南匈奴大举攻打并州,铭率县兵乡勇八百,守阴馆,战败,全军皆死,雁门郡告破。】
  “这是……”张煌吃惊地望着手的书卷。
  他发现,这一卷书册通篇介绍了一个叫做‘王铭’的并州人的身世,从他降生到结婚生子、再到后来入伍边军,与南匈奴作战,到最后英勇牺牲,为国捐躯,通篇详细地记载了此人的生平。而不可思议的是,眼下明明只是光和期间,而书卷内却记载了平年间的事,甚至于,连十年后王铭英勇战死的事亦记载得清清楚楚。
  “怎么可能!”张煌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想想也是,若是眼前的这卷书当真记载着那个王铭的生平,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世间万生万物其实早有即定的宿命,而这,恰恰是张煌所不信的。
  第五宫元仿佛是看出了张煌心的狐疑,淡淡笑道,“挑一个你所熟悉的人吧,在心忆其容貌,默念其姓名。”
  '……
  张煌目不转睛地望着第五宫元,然而半响也未能瞧出什么端倪来。犹豫了一下,他想起到了曾在泰山时的难民王大壮,一边在心回忆其容貌、一边默念其姓名。
  突然之间,那拱桥一般围绕着张煌与第五宫元旋转的天御回廊,那无数浮现于黑暗当的书柜绽放一丝毫光,待张煌反应过来时,便有一书卷飞入他手。
  “……”张煌当即翻开书卷,顿时,他的表情变得十分的复杂。原来,飞入他手的那卷书册,果真是记载着王大壮的生平。
  【王大壮,男,永寿四年生于兖州泰山郡钜平县,因年幼时长得壮实,得名大壮。八岁时老父过世,侍奉母亲至孝。……熹平二年时娶同村女子吴氏,次年诞下一女,取名翠儿。……光和年时,钜平县数县遭天灾,全年颗粒无收。县尉徐巽弃钜平,携县名数千户投奔泰山郡。同年,钜平县县尉徐巽与泰山太守何应不合,反上泰山为寇。泰山太守何应假以无辜百姓充为贼兵,上报徐州府为功。王大壮与妻女三人遭牵连,被押解至费县,为泰山郡县尉王虎所害。正逢臧霸为救其父袭费县,王大壮怒杀县兵若干,投太平道。……平元年,太平道起兵反汉,头裹黄巾号为黄巾军。王大壮为冀州黄巾小校,属人公将军张梁麾下……后皇甫嵩、朱儁征剿冀州黄巾,不敌战死。】
  '……
  眼瞅着手的那一卷记载着王大壮生平的书册,张煌的面色忽青忽白。与之前那个叫王铭的并州军校一样,这卷书册亦记载着王大壮的生平,甚至连未发生的事也记载地清清楚楚。
  这种铁一般的证据摆在面前,由不得张煌不信。可即便如此,张煌还是有些不信。
  见此,第五宫元单手负背,另外一只手朝着张煌摊了摊,仿佛是表明他一读也不急,任凭张煌看到他亲口承认为止。
  望了一眼第五宫元那笃定的表情,张煌略一沉吟,忽然张口说道,“陈到、陈叔至!”
  只见第五宫元面上略显惊讶,而与此同时,一卷封皮上写着陈到、陈叔至的书册飞入了张煌手。
  【陈到,字叔至,延熹四年升于豫州汝南郡。年幼时父母相继离世,为同村人所周济,得以存活。因年幼时身材矮小,为乡童所欺。然陈到天赋异禀、气力过人,每每将欺辱者痛打,逐渐为村所不喜。……平元年,太平道起兵反汉,致使天下大乱、盗贼死起。陈到孤身离村,杀贼济世,为汝南享有盛誉的豪侠。……东汉兴平元年,徐州牧陶谦举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并让刘备在小沛驻军。两年后,刘备投靠曹操,曹操让刘备担任豫州牧。期间,陈到慕名投奔刘备,得刘备赏识。刘备将得自陶谦的千余丹阳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