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强国-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华夏的民间慈善活动活跃起来后,赵无极便可以委托慈善机构代自己做这些善事。
赵无极自己也要用钱,那钱从哪儿来呢?赵无极还留下了一项重要的收入,那就是稿费。稿费作为作家的主要收入,赵无极并不想捐出去,原因就在于作家的写作远比其他艺术门类辛苦,而华夏由于版权保护的落后,即便作家写出了一部好作品,也收不到多少版税。
赵无极来钱的门路广,如果把稿费都捐出去了,很可能就会影响到一代华夏作家的创作。
当然,赵无极同样知道,书法、绘画、演唱等也不容易,赵无极虽然很在乎自己的良心与道德,但却无意把自己作为华夏的一根道德标杆,更无意成为整个文化界、文艺界的“敌人”,他的这些捐助,并不会对社会公开,最多就是每年度在向上级的财产登记时,附带一笔罢了。
十里香的老板做得很绝。他要求赵无极到他铺子上去书写牌匾,而且纸墨笔砚都是准备好了的,只需要劳动赵无极开车去一趟罢了。
赵无极当然没有意见,让客户满意就是我们的最高宗旨嘛。不过,他看到老板的要求里,有一条竟然是希望赵无极落下写牌匾的日期时辰,赵无极顿时就笑了,“伍老板,你这个算盘打得精啊。”
“哎哟,赵先生,我这不就是想留下一个念想嘛。”十里香的老板姓伍,名叫伍子华,与名人伍子胥八杆子也打不到一块儿。
赵无极为何说伍子胥算盘打得精?因为只要赵无极落下时间时辰,那就证明,他的这幅牌匾绝对是赵无极成名之后的第一付牌匾,仅凭这个,“十里香”就有一辈子也卖不完的喙头。
事实上还真是如此,这伍子华祖上也曾是多少有点文化的人,他自己也能写一手字,十里香的牌匾就是他自己题写的,不过,会写字的人才知道,字与字之间的差距,譬如会写作的人才知道,别人文章的高妙之处在哪里!
兔年春节联欢晚会,伍子华家有电视,当然是认真看了的,赵无极的大名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脑海里,只是,他觉得这人很面熟,但却想不起来,问家人,家人也说面熟,但也想不起来。次日,有人说赵无极是卢江人,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赵无极竟然在自己的十里香吃过饭。
从这一天起,伍子华就在想,如何与赵无极建立联系,请他给自己的十里香题写一个店名。而陈程等人去十里香吃饭,正好缩短了建立联系的过程。
第241章大国崛起
伍子华的算盘确实打得精,除了这些要求外,他今天还要大宴宾客。
因为是星期天,平时经常来照顾他生意的单位领导、亲朋好友都请了来。譬如县警察局长白鑫,县教育局长古云,县运输公司经理牛汝元,县委组织部组织科长程安钢,这些是赵无极比较熟悉的,还有很多赵无极不熟悉的局长、副局长们,加起来竟然有两个局级领导。
至于亲朋好友,则更多了,赵无极粗步计算了一下,大约共有10桌客人。
宴请这些单位领导,伍子华出了一个好喙头:春晚红人赵无极今天要到“十里香”现场题字,请领导前往欣赏。
邀请亲朋等人,伍子华同样有一个好喙头:赵无极题字之后,“十里香”将停业半年,在原地另起三层楼房,到时将是一个全新的,在卢江也是首屈一指的大酒店。
伍子华要求赵赵无极题写的主要内容正好是六个字:十里香大酒店。
十里香大酒店?伍子华,你知道未来的酒店业是神马样子吗?你这个十里香,吃个饭还差不多,即便建好三层楼,营业面积也不过300平米,又能有多大造化?
后世,凡取“酒店”之名的,无不在上万平米之上,仅仅餐饮一块,也是上千平米甚至更大。如果是大厅,排不下40张大圆桌,那叫什么酒店?至于包间,那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
当然,有些高端餐饮场所不讲规模,包间并不多,只是如果不提前订席的话。临时去根本就没座位。不过,伍子华的十里香无论如何从哪方面看,都不太像一个高端餐饮之地。
如果伍子华知道那个卢江美味烧腊是自己搞起来的,不知道伍子华还有没有如此强大的信心。
当然,赵无极也只是心中想一想。这种事,别人正高兴呢,不要说扫兴的话。事实上,卢江能够活出耿的餐饮场所,绝对不止一家两家。
因为认识一些熟人,赵无极写完字后。终于不好意思离去,只得坐下准备吃一顿。伍子华非常聪明,在润笔费上,他并没有给现金,而是给赵无极封了一个红包。
赵无极千算万算,都没算到伍子华这么聪明。红包中封了5百块钱,这时,只有“大团结”,50张大团结拿到手上沉甸甸的。
因此,赵无极这份人情,是欠定了的。不过,伍子华想要赵无极欠这份人情。还不如请他再写几幅字现实一些,因为要不了多久,伍子华就会感觉到一股压力,那就是这份人情他根本就不敢说出去,他不但不敢说出去,而且还需要赵无极最好把这件事儿给忘了。
因为仅仅在一个月之后,赵无极的“润笔费”就涨到了300元1尺,而且赵无极每天只题写一幅书法,而不是伍子华给出的10元1尺。
赵无极为什么会答应伍子华的要求,难道。他不知道自己那手字的价钱?赵无极当然知道,即便赵无极不知道,系统难道不会给他评估一番?他只是不想扫了陈程的兴,同时也要让陈程明白一个道理:你兴高采烈回来说的事儿,以为占了便宜。实际上是亏大发了!
人的境界或眼界,并不是与金钱成正比的。陈程要成为赵无极生意上的帮手,当务之急就是提升自己的境界!
十里香大酒店也好,十里香家常菜也好,对于赵无极来说,只能算是生活中的一点花絮。当然,他也希望伍子华能够借此发财。
既然在内心里确定了一些原则,赵无极的行动就变得迅速得多了。
星期一上班,他就开始拿起本子奋笔疾书,开始创作史上最火的英文小说《哈里波特》。说创作,是因为他并没有动用系统的记忆或什么的,进行抄袭。
前世,他只是看过一遍《哈里波特》,还是儿子赵天流(前面用过,记不清是不是这个名字,有知道的请在评论区留言)买来看过后,赵无极才拿着看的。也就是说,赵无极对这套书的细节基本也记不得了,但对于故事的大体走向,却还记得比较清楚。
因此,以其说赵无极是“抄袭”,还不如说是“剽窃”更加恰当。但这个词,同样按不到赵无极头上,因为赵无极是重生者,从逻辑上讲重生者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这并不是原来的时空。总之,赵无极不会有良心或道德方面的困惑。
赵无极用英文写,目的自然是不想让别人看懂。事实上,赵无极也不会在现实中写那么长的小说,他只是在进行构思、设计,奇幻小说与网络小说类似,都属于类型小说,只要构思、设计好了,把一些精彩而著名的情节想到了,其他的细节,完全可以交给系统的【百变小秘】去完成。
【百变小秘】写完之后,他再读,再提要求,由“小秘”再改,在现实中这当然也比较麻烦,但是他读和改都在系统中,有60倍的时间可用,让创作一部小说变得有如游戏一般地轻松。
赵无极决定奋笔疾书,远远不是《哈利波特》的诱因,而是根源于赵无极对未来某些事件的恐惧。
如果重生者赵无极顺其自然,那么,那段历史必然不可避免,而那次“碰撞”的结果,就没有一个胜利者。华夏,进入了十年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全方位的“冰冻期”!民间和青年,开始谨小慎为,开始追求小资,仿佛时代的大门已经关闭。
后来,竟然发展到了拼爹、韩流、高富帅、白富美等浅薄符号大行其道。而华夏的本土文化、传统精神,却成了out的象征。
因此,赵无极决定要做一些事情,不管结果如何,自己都要尽力而为。
赵无极能为这个时代做的事情很多。那份关于高新技术和科技工作的建议,绝对算得上大功一件。但对于华夏来说,那依然是小道,因为按传统的说法,它是“奇技淫巧”;按现代的说法。也仅仅属于“科技”范畴。
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科技,而是“战略”,即“国家发展战略”。有如“人生三问”一样,要确定“国家发展战略”也必须要先解决三问:第一,我是谁!自己到底是个神马东西。要准确定位。第二,我从哪里来?这要在历史中寻找答案!第三,我要到哪儿去?这里指向的是未来之目标。
对于华夏来说,大家都知道我们“落后”了,但落后的根源是什么?即便到后世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论,从技术和细节的层面讲。从阶级仇恨的层面讲,落后的原因可谓是数不胜数。
这个根源,只能从文化的层面去思考,去寻找。华夏的古代文明,无论他多么灿烂辉煌,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即它仅仅是农业文明的颠峰灿烂!由于辉煌千年,它自成一体,因此,华夏传统文化本能地排斥比她后产生的工业文明。
或许,华夏传统文化对于工业文明或文化的态度是,我可以用你,发展你,但你不能取代我,不能凌驾于我之上!
后世有人说,华夏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与生命力。能同化世间一切文化或民族,这种理论纯粹狗屁,误导人心!
华夏文化之所以在历史上曾经同化过很多异族或少数民族的文化,是因为那些文化本身的幼稚、不成熟,那些文化有如一个小孩。而华夏文化有如一个智者或成年人,二者交往中谁居于主导,谁能制定规则,这还用说?
但是,当工业文化或工业文明这种新生事物出现之后,华夏文化的衰落不可避免。因为,一种文化能否被人接受,归根到底取决于谁能带给他们更多的物质利益!
华夏文化能够同化掉其他民族的文化,其根源也在于这里,在于发达的传统农业!天朝上国,物产丰饶,气象万千,人口众多,自然万国来朝。
但是,当工业文明出现之后,其创造的物质财富,是农业文明的十倍、百倍、千倍、万倍!而华夏自满清统治之后,压根就排斥这种最先进的文化。
后世的华夏,虽然对此有较深的认识,并在规则、法治等方面有所借鉴或创造,但直到2000年前,也还未上升到一种文明的自觉。
这算是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而要搞清楚“我从哪里来?”则必须放在整个人类历史之中来观照自我,特别是历史上那些曾经辉煌过的民族与国家。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就是赵无极可以着力的了。他准备利用在凤山的这段时间,把后世著名的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给写出来,他当然不是写纪录片,而是准备写一套既严肃又浅显的历史读物。
赵无极相信,当我们把世界上曾经阔过的国家都了解清楚后,也许就能认清“真我”,同时也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了!
《大国崛起》,赵无极不只是看过纪录片,而且还看过以纪录片为蓝本扩编而成的那一套同名图书。赵无极虽然没主修过历史,但他现在的综合实力,绝对在当年那些编辑此书的同行之上。再加上系统能够买到国外的相关出版物,以及时间的加成,赵无极相信,他只要三个月,就能将这套书给写出来。
赵无极只是想让自己的同胞,无论是高官也好,还是青年学子也好,能够通过读这本书,了解到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世界,并以此来观照自身,检讨自身。
写书,没有问题,但能达到神马效果,却难以确定。或许,这只是重生者赵无极一个美丽的梦境而已。
第242章把脉(3更到,求月票推荐票啊……)
不过,即便现在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境,赵无极也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事实上,只要是一个客观的人,把华夏最近几十年的变化梳理一遍,就不难发现:有些问题,是源于早期认知的偏见;有些问题是源于缺乏经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成功的模式,有人从理论能够阐述清楚,有些问题也并不是不可避免,至少,华夏的路子会顺利得多。
关于高新技术和科技工作的建议,是华夏的一个技术层面的助力,而类似于《大国崛起》这样的图书,则是思想与观念方面的助力,只有从方方面面整体提升华夏人的认知水平,譬如尽早地注意到效率与公平的问题,那么,后世的社会矛盾就可以大大减少,维稳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当然,此时的赵无极人微言轻,也只能通过写书、建议这样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引领这个时代。
……
正月十五大年之后,凤山乡的工作终于从费仁富案中脱出身来,走入正轨。2月13日,凤山乡党委政府召开乡、村、社三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