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盗墓之蛊墓杂记 >

第25章

盗墓之蛊墓杂记-第25章

小说: 盗墓之蛊墓杂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女士当时讲的只是十五年前那件事的一部分,是从她的角度看最直观的一部分,其中有些断档和残缺的部分是我们后来经历了一些事之后慢慢才明朗起来的。
我是想让大家明白,由于那件事牵涉到很多人,所以就有许多分支事件,就好像开枝散叶,由一个主因引发后续种种波折,它们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不同的地点以及时间上也有差异,整件事如果从头到尾看,时间跨度很长,而里面本生看起来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事件,彼此分离开来几乎看不出有共同点,只不过经过我们后来的分析归纳后,才整理出了一个顺序,从而发现它们都互有关联。
为了大家阅读的流畅性,我想还是按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整理之后,再把它当做一个完整的故事写下来吧。

34 十五年前发生的事

张家有本古籍,那本古籍其实我也看过。
当张睿还是张小瓜的时候,我们一同住在老胡同里,互为邻居。有时候我去他们家串门,进门会看见这样一幕:张小瓜小同学弯起膝盖,像小豆芽似地小小的身板却霸占了客厅一张单人沙发,不过他总是缩在沙发一角,双手捧着一本封皮破旧的笔记本读得专心致志,直到我走到他面前,他才会猛地抬起头来,呆呆地看着我,担惊受怕的样子,却一声不响。
有一次我问他:“这本子我看你老捧着,上面写什么,好看吗?”
张小瓜努一努嘴,转着眼珠低头想了大半天才畏畏缩缩把笔记本往我怀里送,嘴里咿咿呜呜说:“不要……不要弄坏了……”
我笑道:“看来似乎是你的宝贝嘛,要想这么老半天才肯给大哥我看。”
那本笔记本我翻了几页,就头晕了。
“上面画得什么啊,跟一条条蚯蚓似的,你的涂鸦?”
张小瓜又想了半天,忽然下定主意似的咬了咬嘴唇,把小脑袋凑到我耳朵边,用小手挡着嘴巴,偷偷说:“是鬼故事,很恐怖的,你怕不怕?”
“我怎么会怕鬼故事!”我当然要在小弟面前装威风,佯装正儿八经地又翻了翻笔记本,实在觉得那上面都是些乱涂乱画的线条,便把它丢还给张小瓜。
我以为张小瓜是个傻瓜蛋,他姐姐也说他有时候嘀哩咕噜说的胡话让我别在意,他打小就有点神经质,我想笔记本上也一定是他乱画的,什么鬼故事也是他乱扯的。
后来等我和长大版张睿经历了许多事以后,我知道那本是张家祖传的古籍,使用一种“波形密码”记录了古代笔记小说中关于古墓和盗墓的事。
张睿四岁就看的懂那种密码,他还住在张家古宅的时候,经常会在墙壁上写那种密码,然后蹲着冥思。张家的佣人以为他是乱涂乱画,听见他嘴里念些古怪的发音就以为这孩子脑子发育不健全,是个傻瓜,所以一家人都叫他“小傻瓜”。后来,老爷子发现了这件事,也不知为什么,就命他们姐弟俩搬出去住。于是,他们才会搬到我家隔壁住了一年多。
张睿的生辰八字至阴至邪,生来“克上”,也就是凡比他年长的,都会被他克死。所以张老爷子才把他的名字改在了他大哥前面,张睿从小也一直都被隔离开来养,不但不能和母亲以及兄弟见面,家里的亲戚看到他都如见鬼一般忌讳。
与他唯一亲近的只有他的姐姐,张雅雯。因为张雅雯的八字也是至阴至邪,会克死他人的命相。
于是,先让我们回到张家那本古籍上来说。
古籍上记录了一段关于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闵王打造十块玉璧水镜的故事。
相传,齐闵王是个完美主义者,任何事物都追求十全十美。一日夜寝,他做梦梦见自己率领大军与燕国作战,被燕国洪水般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归。溃败的散军一路撤退,逃亡到一条江边,江边坐了一个垂钓的老人,白发长须,像是仙人。仙人指引说,七七四十九日之内造十面玉璧水镜,便可反败为胜。
当时齐国的宫廷里并没有很好的雕刻工匠,齐闵王怕造出来的镜子不合仙人的要求,触怒众仙反祸国殃民,便派使臣四处寻访能工巧匠。后来在一条大江边觅得一名神匠,领回王宫督工造了十面玉璧水镜。
据说,这十面水镜照着月轮时犹如水中映月,通透明亮,镜身用玉璧雕琢十只神兽,凝聚灵气,逢凶化吉。每一只都鬼斧神工,栩栩如生,仿佛会复活化成真正的神兽。
齐闵王看了十分满意,说:“此物只应天上有,君臣俯首他朝倾。”杜甫的那句诗还说是引用了这里的。
齐国后来果然大胜燕国。
齐闵王为了后世的人都不及他十全十美,他要做唯一与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的人,于是将十面水镜又全部打碎,只剩下镜子握柄上玉石雕琢的兽像还保留完整,这些兽像后来赠与了不同的人,最后流散到各地。而保存下来的文献中,只有当时设计这些水镜的竹简,共十卷,上面刻了关于十个兽像的详细描述。
张家的古籍上说,十卷竹简最后作为随葬品封入齐闵王的棺中,但它们并不在田齐王陵中。
最后那句话是关键,也十分令人匪夷所思。而在那句话的旁边有张家人称“古董王”的张先辈写的红字批注,也是唯一不用密码形式写成的——找到这些石像,就能找到齐闵王的宝藏。
所以脊兽有十,石像总共也有十个,代表着“十全十美”。
张家过去几十年断断续续逐渐收集了不少战国帛书的拓样,其中就有那十卷竹简的拓本残卷,这便引发了张家对齐闵王宝藏的兴趣,之后又花了三年时间收集到九个石像,与残卷上的描述一一对照,发现传说似乎确有其事,这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期间的收集过程自然也引发过不少一个个独立的故事,那些故事与我们的故事无关,这里就不详说了。
总之,最后一个石像“行什”流落何方,始终找不到线索,但是目前已经有九个,而且残卷上的资料也比较可观,张家决定凭手上九个石像以及那些残卷赌一赌,看能不能找到齐闵王的宝藏。
古代墓葬虽然从商朝开始就有厚葬的习俗,但形成一定规格并且有文献可循,是在秦始皇造陵墓的时候。在此以前乱世争雄,七国割据,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文化和语言,那时候的文献又因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毁灭掉不少。
尽管齐闵王的墓应该是在田齐王陵中,可是根据那些残卷以及张家古籍来看,齐闵王似乎生前还营造过一座庞大的地下冥殿。
那个时期的墓地上少有标志性的东西,要找一个特定的地宫不是那么容易的,文献上留下的线索几乎没有什么用处。
张家想了一个办法,将十卷竹简的拓本残卷分别复印数份,再把九个石像分散开来,分别交给九个人,只告诉他们,根据石像以及拓本的复印件去寻找一座战国墓,数年以后若有所获,再聚首分赃。
秦汉以前的墓穴,里面埋的往往都是无价之宝,对倒斗的人来说简直是一股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不过,事情却并不如他们预料的那样简单。那九个人各自寻宝,数年间毫无音讯。
其实,张家的古籍上是有一段关于齐闵王那座“冥殿”的记录的,但是那几页从好几代之前就遗失了。
于是,到了十五年前,张老爷子发现那本古籍在张睿手上,而不知何时,遗失的那几页竟又夹了进去,当时张睿还小,又很怕张老爷子,老爷子问什么他都不吭声,所以也一直问不出那几页是怎么找回来的。
有了那段记录,张家把以前托付的那九个人又召集起来,因为当年托付时离现在已经隔了好多年,其中有些已经传给了下一代,张家再度召集齐九个石像和它们的主人时又耗费了不少时间。
花景兰的娘家,花家便是那九个拥有石像的其中之一。
花家世代考古,花景兰本来也是一名考古学者,结婚以后为了安定的生活而转行做了历史教师。
本来,张家一直没有找到花景兰手里的那个石像,就是因为花家后继无人,而花景兰也好几年不关心考古界的动向,她的生活与倒斗根本是扯不上关系的。
但是,她认识我爸爸,而我爸爸又认识张老爷子。
这样一来,我爸爸从中搭桥,便把花景兰搭进了张家的寻宝计划中。花景兰因为对石像的秘密很感兴趣,又不得不给我爸爸一个面子,最后就答应加入张家组织的倒斗队伍,参与了这场寻宝游戏。
这场被张家称为,“时光倒流,探索过去”——倒斗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盗墓活动。
花景兰说到这里时,她的眼底有些湿润,浸透着她眼中的苍凉。我能看出她藏在眼里,那种无法挽回一切,后悔莫及的刻骨之情。
她说:“古墓是人生终止时最后的定格,而我们为了一个和我们不同时代的人终止的那一瞬间,耗费掉我们无法再重来一遍的一生。所以说,墓既然是一个人终结的地方,就不该再去让它苏醒过来。”

35 阴间的东帝冥殿

张派和鬼派素有井水不犯河水之约,但是十五年前张家在召集九个石像时却引发了两派的对立。
原因是倒斗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至亲之间,祖孙三代往往不会一起下斗,譬如父子俩若都是倒斗的,可能分开各干各的,而且未必会让对方知道,尤其父亲往往会瞒着儿子,因为这毕竟是不光彩的事,而儿子有可能背地里也在下斗。
这就使得在许多年前张家委托的那些人当中,到了下一代可能就倒戈向鬼派,于是在张家召集他们的时候,结果就发现其中有一部分是鬼派的人,两派分门别户不愿合作,后来正式开始行动就只好分成了两支队伍。
石像和残卷也因此分割成两部分。
不过那时候张老爷子并不着急,因为他们张派这边有个决定性的底牌——张睿。
谁也不知道张睿为什么看的懂“波形密码”,但事实却是只有他一个人能看懂古籍上写了什么。
张老爷子本来就不把这个儿子当人看,出发时也不管当时张睿尚还年幼,只当他有利用价值,便带着他一起,于是张雅雯出于关心弟弟的安危,也加入了倒斗队。
我得知这点的时候,才发现当初劝张睿放弃冒险去追查姐姐死因时想得太简单,简直有点愚蠢,那么多年张睿一直放不下这个心结,可见他一直认为姐姐是被他害死的,或许他心里认为这是他“克上”的命相所致,不是为了他,张雅雯也不会去倒斗。也许只有查明真相,张睿才能从内疚中解脱出来。
同时,我也忍不住骂张老爷子乌龟王八蛋!
倒斗队到了当年齐国的地界山东临淄,田齐王陵就在这里,不过他们的目的地却是山的背面。
在此之前,他们花了两个月时间整合手中的资料,而且让小张睿翻译出失而复得的那几页上的内容也颇费了一番工夫。
张老爷子是个疑神疑鬼的人,到了临淄,他怕鬼派的人跟踪,于是分散大家在山中藏匿了两天。
他不但疑神疑鬼,而且刻薄,总以为小张睿有隐瞒的地方。其实一个不到八岁的小孩子能隐瞒什么?张老爷子不管,他想带小张睿一起下斗比较放心。
这便使得刚结婚不久,还没有孩子的花景兰出于母性情怀对张老爷子的做法大为反感。
但是花景兰是个极有教养且性格文静的女人,几乎不会为了一件事和别人起争执。一开始,她表示不应该带小孩子一起倒斗,张老爷子固执己见,她便觉得这事张家的事,她是外人不好多管。
队伍中不乏倒斗老将,什么摸金校尉的后代,发丘中郎将的后代,搬山道人的后代等等,倒斗中有得是神乎其技的门道,望气、闻味、识土,这些人各凭本事发挥绝技,然而也在山中探了两天两夜才寻到龙穴。
随后,依照张睿翻译的古籍内容,他们找到愚公山山阴处的古墓,大家准备下斗了,花景兰终于忍不住了,说,不能让小孩子跟着他们到古墓里去。
张睿的姐姐当时就哭了,小张睿缩在姐姐怀里发抖,但是他在外人面前从来都是一声不响的,倒斗队的人都以为他是哑巴。张老爷子铁石心肠,和花景兰争执之后,还是执意要带儿子下斗。
花景兰愤愤不平,说要和丈夫一起脱离队伍,不想跟他们这些黑心贼合作了。张老爷子便用威胁的方式,迫使他们最后还是跟着大部队进到古墓中。
这座古墓是春秋时期齐国一位隐士的墓,张老爷子的目标当然不是这座墓,而是古籍上记载,墓中隐藏了一条路,这条路叫“黄泉之路”,能通到传说中埋藏着齐闵王宝藏的地方——阴间的东帝冥殿。
队伍中有不少经验老道的土夫子,他们在墓中望风闻土,很快就找到了“黄泉之路”,但是那条路的入口却是被隐士的棺材顶住了。
于是,他们自然要将棺材挪开。
花景兰告诉我,当时的情景每一个细节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她一直以为张小姐怀里的男孩不会说话,可是当他们要搬棺材时,男孩却发抖着说:“有鬼……有鬼……”
张老爷子当然不以为然,号召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