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重生)寂寞安然 >

第2章

(重生)寂寞安然-第2章

小说: (重生)寂寞安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人嘻嘻哈哈晃到了食堂,两辈子加起来第一次这么正式到食堂买饭的人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食堂本就不大,高中、初中学生加上老师,由于是开学第一天,学好多学生都没有用饭盒蒸饭(蒸饭的饭盒是那种铝制的)。老师们也没有做饭,闹哄哄的人可真多。
林江看了看两人,“安然,吃什么,我和张鑫打饭,你去找个位子就行。”说完还嫌弃的看了他一眼,那一眼明晃晃的写着你怎么这么小,比有的小学生还小。顿时把安然憋屈啥也不说转身就去找空位。
看看自己豆芽菜的身板,没少吃呀,前世浑浑噩噩的生活还长到一米七八呢,咋还这么矮呢。(也不想想,十岁,前世你这个时候也就三年级的学生,能壮到哪去)
一会儿两人就把饭买来了,一碗稀饭,一个馒头,和一份菜,三个人的菜都不一样。安然的是土豆丝,张鑫的是茄子,林江的是冬瓜,据林江说这样他们可以混着吃。
一份四毛钱,菜两毛,稀饭一毛,馒头一毛。四毛钱呀,还让不让回炉重造的人活啊。
当年他重生前,在一个小城市工作,快餐店里一份青菜二块钱还是用地沟油炒的,更坑爹的还有木有。
“安然你怎么不吃,是不喜欢,还是……”见他看着菜发呆,想起在林老师那看到的,他家人给他带的鸡蛋、火腿肠和糖果什么都有。看到那些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便猜安然家里条件一定很好。
回过神听到张鑫那么说,安然也猜到他误会了,便笑着说,“我这不是第一次在食堂吃饭,看着新奇。”
张鑫听他那么说也没有多想,便埋头吃饭。话说他刚才和林江一块打饭时,看到到林林总总那么多也稀奇了一阵。
“哎,张鑫你有看到刚才给咱们打饭的那个人吗,比咱们大一点的同学?”林江用筷子戳戳正在吃饭的人。
“看到了,咋了。”张鑫抬起头回答后又埋头和手里的馒头奋斗。
“我可听说,那是咱们学校唯一一个一切费用全免的,在吃饭的时候到食堂帮忙,他的饭钱也免了,好像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林江一副神秘兮兮还特意压低声音,搞的好像知道了惊天秘密一样,怎么看怎么逗乐,所以安然就顺应心声地笑了出来。
“嗳,我说,安然你笑什么?”林江见唯一捧场的还在那笑,“张鑫你别吃了,你看安然他忒不给面子。”
张鑫见他脸都红了,“你让安然说啥,这才半天你哪来的那么多小道消息,再不吃饭都凉了。”
林江一想,也觉着自己够无聊的,那个同学在食堂帮忙一定是家庭困难,自己有什么好说人家的,也就老老实实的吃饭了。这段插曲就这么被抛在了脑后。
记得后来,季木和安然没事在家闲聊的时候,说起自己初中时的事情,就问安然什么时候知道他这个人的,安然笑说不记得了。
怎么不记得呢,读初中的第一天林江就说起他,那时的林江就是一个愣头青,整天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的,连比他小一岁的张鑫都比他稳重,更别提他这个回炉重造的了。再看看现在的林江被家庭折腾的颓废苍老。人生总是有那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
回过神看到他家木头那瞬间浮现出失望的小白脸,走到爱人身边把人拥入怀里。他家这块木头却有着比小女人还要敏感的心,有时真让人无语,可谁让他找虐呢,两辈子加起来就爱上了这调调,活该呀
爱人在怀,现实安稳,前世一直追求的不就是这个吗。只要过的好,是谁、是什么样的人又有什么关系。
作者有话要说:戳一下收藏。。。。支持一下下啦。。。。。。


、小鬼忽悠

转眼到了星期五,中午二姐来学校找到他说让姐夫送他回家。想着离家五公里且人烟稀少,为了安全也就应下。
这会儿放学,收拾好书包同林奕打声招呼说有人来接,便去了校门口。到学校大门时二姐夫已经等在那里了。
对于这个二姐夫,他心里很是复杂。记得当年他准备回家买房时二姐已经去世,生活的潦倒加上疾病缠身突然走了。那时因为和这个姐姐年龄相差很多,听到她去世的消息也没有很悲痛。
今生他生来就记事,想想这些年几个哥哥姐姐是怎样疼他,无论如何也要改善二姐的生活,注意家人的身体状况。
“小然,把书包给我,你先坐车上我再骑车。”瘦瘦高高的年轻人走到他面前就去拿书包,边指了指自行车前杠对安然说。
安然把书包递给姐夫跳到车杠上坐好,周发宗才蹬起自行车,“小然,老师教的你懂吗?学校有没有人欺负你,如果有人欺负你直接跟我说,还有你小哥说你是和一个老师住的,那老师对你可好。”周发宗边骑车边问。
知道姐夫不放心听他这么说便道,“老师教的都懂,我是和现在的班主任住一块的,他人很好,学校同学以为我是班主任的亲戚,没有人敢欺负我,姐夫,二姐在家都干什么?”
周发宗听安然这么说就放心了。这个小舅子从小便像个小大人样,之所以这么问,一是因为老婆让问的,还有就是再装大人也是个孩子,不放心就多了句嘴。“没干别的,在家里带你外甥。”
见姐夫说的话和前世一模一样,安然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能再重蹈前世的覆辙。
以前因为年龄小,而且老头又是个人精,他自出生便是老老实实的没敢怎么折腾。现在都读初中了,老头该不会再说自己净整些幺蛾子了。
“姐夫,你没有想过做点生意?你家在街上多方便。”回头对他姐夫说。
“街上做生意的,都是没有正经工作的才去干,咱家用不着。小然,你说姐干啥行?”周发宗怕小舅子脸皮薄不高兴,末了又加一句。
“做什么生意不行?现在街上不是有很多人在卖东西,看什么没有人卖,就做什么生意不就行了。”
“那也要得有人买才中,你都说街上那么多人卖东西,你姐又不会手艺,能干吗?”周发宗稍显无奈的开口,听别人说谁谁今天又卖多少钱,不是没有动心过。可他也知道自己媳妇,既没有手艺,也不像别人能说会道的。
听姐夫的话里意思,才知道姐夫原来不是真的嫌弃做生意的,而是没有门道,这就好办了。
现在改革春风吹到这中原小镇才几年,这时刚刚好,“等逢集的时候姐夫到街上转转,先去看看卖衣服和鞋子的,看都是什么样的,然后记下来,再看看都有卖什么吃食的也记下来,到时候咱们再一块琢磨琢磨。”
“能行吗?再说你懂吗?”周发宗一脸怀疑的看着小舅子。
“姐夫呀,又不是让你现在就去卖东西,到街上仔细看看,就是来回多走几趟路,能不能成还另说呢,你急这些有的没的干么。”一听这还没怎么呢就开始打退堂鼓,这可不行。
见小舅子稚嫩的脸上写满认真,想想也是,就是多走几步路的事,咱不能让个孩子看扁了。
周发宗在以后的岁月里无数次回忆起这一幕,记得最清的就是安然那一副你不答应就可能跟你动手的表情。不止无数次的庆幸这次的决定。
便对他说,“那成,回去我就看看,到时候再说。”
“嗯,你到时候都记清楚了,星期天我去你家的时候咱再说。”听姐夫应下立刻说道,免得夜长梦多。
“好,那后天下午我来接你,别让爸送你了,到时直接去我家。”
也就这二姐夫实诚人好忽悠,如果今天是大姐夫,听他这么说,估计又要说什么都被老丈人惯坏了,也不舍得削一顿之类。
两人说着聊着很快就到家了。他刚下车子,便被刚从院子里出来的人拉住,直问累不累,习惯吗,又招呼姐夫进屋。
“嫂子,别忙活了,我这就走,趁太阳下山前还能到家。”周发宗看嫂子这么热情顿时不好意思。自己没有哥哥弟弟,只有一个妹妹,和大舅哥他们相处总是不习惯。
“走啥,先进屋。”拉着安然边招呼妹夫,嘴里还絮絮叨叨的,“小然,累了吧,先去歇着吧,咱爹在睡觉,你别扰着他。”
安家的房子类似京城的四合院,东面是一间厨房和一间放粮食的仓库。西面三间,一间放杂物,一间养牛,中间一间是大门过堂,南面靠墙的地方,用泥垒了几个小圈,用来养猪、羊,还有些鸡。住的地方坐北朝南总共六间,是在一排。大哥一家住东面三间。西面三间,一间二姐住,中间是客厅,他和父母住另一间。
“嫂子你忙你的,我晓得。”边说便把自己的书包从姐夫手里接过回屋。
都进屋了还听嫂子在那对姐夫说“小周,你先坐会,咱娘下地了,还没回来,我让梅子去叫去。”说着就走到院子外喊“梅子,梅子…”
“啥事呀,大嫂?”今年二十二岁的安爱梅还没有出嫁,去年和他爹同事的儿子定的亲,由于是最小的闺女就说留两年,在村里小学当数学老师,爱梅听嫂子在叫她就从邻居家跑了过来。
“你二姐夫送小然回来,咱娘还在地里,去叫她,娘昨天还说地里面的菜有很多,你和咱娘一块多摘点,给你姐夫带回去。”邓玉兰看到小姑子过来就吩咐道。
“姐夫来了,那我去了。”说完掉头就走出去了。
“嫂子,不用了,家里都有。”周发宗不好意思的开口。
“什么不用,你们在镇上地又少,两个孩子,什么不用买。菜是地头上种的,吃不完都喂猪。对了,锅里煮的红薯,我给你盛一碗,还有烙的饼我去拿,吃完娘就该回来了,那时再走。”说着转身就去厨房。
周发宗在后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又闭上了,乖乖的等大嫂端饭。
安然听大嫂的话就想笑,犹记得前世,每当这时都会觉得大嫂真是太唠叨,很让人厌烦,今生再听到那罗哩罗嗦且不怎么中听的话却感觉那么亲切。
是呀,只有从新来过,才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珍惜。还记以前经常和那个比他大四岁的侄子挣东西时,大嫂总是会教训侄子,然后再把东西递给他,而那是自己是怎样的,好像是扔回去吧,那时自己可真是个小霸王。等再在出现这种情况,大嫂还是会那样做。
有时还在想,作为一个人民警察的大哥,怎么会娶目不识丁的大嫂,现在想想如果不是大嫂的大字不认一个,又怎么会照顾一家老小还兼顾着地里却毫无怨言呢。说起来那个前世和他从小打到大的侄子安瑜,明天就该从县城里回来了。
等周发宗吃完红薯饭,安爱梅和安金氏也从地里回来了,走到院子里,安然看到他娘背半袋子东西,忙上去接下来。安金氏把袋子递给他,摸摸小儿子的头笑了笑就向二女婿走去。
周发宗听丈母娘回来了,已从屋里出来。
“你也不闲麻烦,一清没跟你说他明天送小瑜的时候从镇上顺便把他捎回来,你又跑一趟。”安金氏看着这个实诚的女婿说。
“说了,反正我也没事,他送小瑜回来还要特意拐到镇上,不方便。”周发宗听丈母娘说忙答道,他下班刚好安然放学也不耽误事。
“恩,小然和你三姐把那些菜系到你姐夫车子上,梅子把你刚才抱的两个南瓜也放袋子里,一块给你姐夫带上。”安金氏看因她的话想上去帮忙的女婿,又说,“他们能弄好,你爹呢,还没回来?”没见老头子就问儿媳妇。
“回来了,爹从县里回来的,累了在屋里睡觉,还没醒。”邓玉兰听婆婆问便答道。
“小周,趁天还没黑,回去吧,别晚了。”安金氏看看天色。
“恩,好,那娘我走了。”周发宗怕天黑早就想走了,听丈母娘这么一说,立马接道。
“走吧,路上骑车子注意点。”安金氏交待推着车子的女婿。
“知道了,我这就走了,娘。”等女婿走远才和儿女和儿媳妇回院里。
“小然,看爹醒了吗?”安大嫂和婆婆一块进院里便向安然说。知道大嫂是让他看爹若醒了,等一会大哥回来了就吃饭。
安大哥是隔壁镇子上的警察,不值夜班的时候,每天都会回家的,今天这会儿也该回来了。“爹还没醒。”从屋里出来对大嫂她们说。
“饿了吧,地锅里有烤的红薯,你先吃点垫垫。”听到大嫂话摸摸肚子,确实有点饿了。
“娘,咱那地里豆角有很多,你给二妹摘了?”
安金氏知道儿媳妇怕自己摘的都是辣椒、青菜才特意问的,“摘了,你说这个小周,也不知道咋想的,就他一个人在粮站的那点工资,地也只有一点,咋能够一家子过活的,住在街上也没想干点啥,现在孩子还小没啥,大了都要上学,咋办?”给二闺女说了几次,闺女嫌她烦,也就和儿媳唠叨唠叨。
所以,每次闺女和女婿过来,总是会让他们带些东西回去,儿媳妇也是知道他们日子过的不怎么宽裕,时不时的提醒家里人,给他们送点东西。
安然在旁边听自家老娘那么说立刻来了精神,红薯也不吃了,就说,“娘,你是不是看二姐他们住在街上方便,想让他们做点小生意补贴一下家里。”
“哈哈,还是老儿子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