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只谈钱不说爱 >

第13章

只谈钱不说爱-第13章

小说: 只谈钱不说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秀自然有想法,她白了徐传一眼道:“你当我是榆木疙瘩结不开结啊?我这两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主要是想着咱儿子呢,你说小帆要考上了一中怎么办?”

徐传道:“念书呗,还能怎么办?”

刘秀道:“放屁,孩子到了城里住哪?一中念书的都是城里孩子,学校不供住宿,人家孩子放学了就回家,咱儿子怎么办?城里到农村多少里地,骑车都要两三个点,你让孩子走回来啊。”

徐传这一想也确实是个事,“不行在城里租个房子?”

刘秀道:“租房的话我就得跟过去,那咱家的果园怎么办?那四五亩地怎么办?都扔了不要了?”

徐传皱了皱眉头,确实挺不好办,那些地他一个人还真种不过来。

刘秀见状突然一笑道:“你愁什么愁?儿子的问题我都解决了。”

徐传疑惑道:“啊?解决了?”

刘秀道:“是啊,晓红这婚事一开始我是不同意来着,怕委屈了孩子,但这次她是铁了心了,我总不能因为不喜欢女婿就不要自己闺女了吧,所以我也想开了,索性就同意了,让闺女风风光光的嫁人,彩礼也只要一千,虽说那个张振海家穷了点,但好歹是住在城里,离一中还近,让咱家小帆放学了就搁他家住,你说丈母娘就这点小要求,这做女婿总应该能答应吧。”

 Chapter 18

考试成绩出来了,徐哲帆以数学语文双百,自然六十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县里一中,因为历年来小学升初中考试,能考双百的学生几乎没有。

徐哲帆算是第一个打破纪录的学生,所以县教委最后商议决定发给徐哲帆同学一千块钱,作为奖励。

刘秀和徐传知道后高兴的不得了,逢人就说这事,村里人也都羡慕的说老徐家的儿子真有出息,即能赚钱学习又好而且还懂事,真是祖坟烧了高香了。

刘权也以二百一十三分的成绩吊上了一中的车尾,虽然没有徐哲帆风光,但也很不错了。

徐哲帆念的小学这次有两个同学同时考上了一中,这对学校和班主任来说脸上都有光,徐哲帆的班主任不久便被评选为优秀班主任,工资还涨了几块。

离开学的前一天,刘秀带着徐哲帆到城里认门。

要说当初刘秀不同意张震海这门婚事也是有点原因,他家虽然是住在城里,但过的日子还赶不上农村,家里只有三间小土房,小门小户看着特不起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柴火房呢,张震海的父母五十多岁没有工作,都在家待着,只靠儿子一个月在小工厂里打工的钱过生活,现在姐姐嫁了过去,估计能减轻他们家老大的负担。

刘秀带徐哲帆去的时候没有空手,带了点家里自产的水果和蔬菜,一进屋,徐哲帆便感觉里面有些黑乎乎的,光线不够明亮,刘秀提着东西叫了声:“亲家?大嫂子?在家不?”

老头老太太这才从里屋走出来,说话倒是客客气气,把徐哲帆和刘秀给让到屋里去了。

关于徐哲帆念书住他家这事刘秀早就跟徐晓红通过气了,也都跟张震海的家人商量妥了,他家人是同意的。

所以今天刘秀只是带徐哲帆来认下门,中午在他家吃了顿饭,见着了下班回来的徐晓红和张震海后,嘱咐了他们几句话,无非是让他们多照顾照顾徐哲帆。

张震海自然拍着胸口满满答应了。

徐晓红则是搂着徐哲帆道:“妈,你说哪的话,这是我亲弟弟我能亏待他吗?今晚就让他住下来吧,明天早上我送他去上学。”

刘秀有点不舍得,但回头一想孩子念书以后就得在这住了,总得跟人家熟悉下,于是拉着徐哲帆说了两句话,狠狠心就回去了。

要说徐哲帆,心里真的一百个不愿意待在别人家里,虽然是自己姐姐家,但是姐姐徐晓红也是刚刚嫁过来,正是磨合阶段,也不知道和这家人处得怎么样,稍微不好就可能要看人脸色。

徐哲帆重生前因为老看人脸色,住人屋檐下已经是很厌烦了,所以才会一直想着自己买房子单过。

如今这情况似乎比重生前还糟糕,不仅是在这里住,还得搁这里吃,有点寄人篱下的感觉。

晚上睡觉也是个事,总共才三间土房,做饭的一间,姐姐和姐夫的新房一间,另一间就是老两口住的,再没有多余的地方,所以徐哲帆只能跟老头老太太挤一个炕。

好在姐姐拿过来一床新被,是嫁过来时刘秀亲手做的,如果要他睡他们家的旧被褥,徐哲帆心里还真有点抵触。

张震海这会刚娶了媳妇儿,心里觉得里外舒坦,倒也不在乎来个外人,对徐哲帆也还不错,还跟父母夸他这小舅子有出息,居然考了个全县第一,他脸上也觉得有光,半开玩笑说将来要是徐哲帆有能耐了,也许他还能跟着沾个光什么的。

徐哲帆只是笑了笑,他清楚住在人家这里自己只能秉着多笑少说的原则混日子,不能像在家里那么随便。

第二天徐晓红把徐哲帆送到学校门口,本来想直接送到班级,徐哲帆拒绝了,他说:“姐,你上班快不赶趟了,我还是自己进去吧。”

徐晓红确实挺着急的,但又怕弟弟找不到地方,便道:“还是我送你进去吧,别走错班级了。”

“没事姐,我考试时来过知道班级在哪,你快去上班吧。”

徐晓红见他这么肯定,犹豫了下这才点了点头:“那行,要注意安全,和班里同学搞好关系,放学就回家啊。”

“知道了。”徐哲帆回说。

县一中的初一共有六个班,每个班四十多人,徐哲帆被分在一班,当时的一班不是谁都能进去的,硬要分的话,那就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学习好的,在升初中考试上名次较高,第二便是高干子弟家里有钱有势。

徐哲帆转了两圈才找到一班,刚进去时里面闹哄哄的,老师正在念名排位置,徐哲帆是最后一个进来的学生。

站在门口时,有人大声叫他的名子,声音很熟悉,是刘权,徐哲帆一见是他,顿时笑了笑,此时刘权正坐在第二排的位置上咧着嘴冲他摆手。

徐哲帆刚要回话,视线一转便看向了刘权旁边,脸上的笑顿时有点僵,感觉有些无奈,他早应该想到了,绕了一大圈又绕回来了。

李柏然正穿了套纯黑色的运动衫,坐在刘权旁边似笑未笑的看着他,徐哲帆僵硬着跟刘权打了声招呼后,摸摸鼻子准备悄声的从他身边走过时,这家伙开口了,语气里还带着些嘲弄和讽刺:“呦,这不是全省的满分状元吗?怎么?几日不见长架子了?”

他话一落,徐哲帆就觉得几双眼睛凉嗖嗖的朝他看过来,听说李柏然的父亲现在升到县委书记,估计想巴结他的高干子弟也不在少数,一班以后恐怕就是李柏然的天下了,徐哲帆觉得自己初来乍道的还是低调为好,不是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么。

于是他挤出点假笑道:“瞧你说的那么见外,咱就不是那种人!”说完从兜里掏出一把高级的花生糖,本来是买的准备讨好刘权的,结果又让这家伙占了便宜,徐哲帆心中在滴血,但面上还是笑呵呵的悄悄塞到两人手里。

刘权最爱吃花生糖,喜出望外的往兜里塞,李柏然握着几块上面还沾着徐哲帆手心温度的糖块,也没说要也没说不要,只是瞅了他两眼,转头趁老师不注意便把糖随手扔给了其它几个人,估计都是跟他要好的同学。

徐哲帆站在那里有点郁闷,你丫的就算不爱吃糖,也不必拿着我的东西做人吧,虽然那糖不值几个钱,但就是感觉不爽。

徐哲帆因为进来的晚,老师最后才看到他,点到他的名子时,这位三十多岁的女老师冲他笑了笑,然后给他指了个位置。

徐哲帆一看,顿时喜忧参半,喜的是离刘权很近,忧的是居然在李柏然的前面。

他磨蹭着走过去放下书包,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同学转头主动冲他笑了下,徐哲帆也下意识的也回笑了下,感觉这小孩挺自来熟的,紧接着那同学开口问他:“我叫宋财,你叫什么名儿?”

徐哲帆刚要说话,老师拿着黑板擦敲了敲黑板,屋里顿时静了下来,女老师推了推眼镜道:“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县第一中学,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于晓丽。”说完转身把她的名子写在了黑板上,字迹娟秀而整齐。

“大家都知道一中是县里最好的中学,能考进来对你们来说应该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我也为能成为你们的班主任而感到自豪。

今天大家能坐在这里,成为班集体的一员,这是缘份,我希望大家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上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勉励,还要跟大家说个事,这次的升初中考,咱们县出了个三门满分的同学,幸运的是他就坐在我们班里,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徐哲帆同学……”说完班主任于晓丽微笑的看向徐哲帆,带头鼓起掌来。

雷鸣般的掌声都能把人给淹没了,太热情了,徐哲帆的脸不自觉有点红,他忙起身点了点头算是露个脸。

等掌声褪去后,班主任于晓丽继续道:“还有一位同学也要表扬一下,他的成绩也丝毫不逊色,数学一百分,语分九十八分,自然六十分,跟徐哲帆同学的总分只差两分,也是非常的出色,我们也用掌声欢迎一下他,李柏然同学。”

说完掌声又响了起来,李柏然也起身站了下,班里很多学生鼓掌鼓的脸蛋都红扑扑的,看着班主任说的这两个同学,心里都有崇拜的感觉,一个满分,一个接近满分,这次的考试题多难啊,居然能考的这么好,这两个人简直是天才。

说起李柏然,徐哲帆心里隐隐有一点心虚。

若不是自己是重生来的,而且事先又知道考的作文题材,并有所准备的背了几篇作文才侥幸得了满分,估计这次的状元应该是这家伙才对吧。

 Chapter 19

徐哲帆带的衣服不多,有几件还是在农村的时候穿的,颜色有些旧了,趁放学早他准备到商贸百货买了几套衣服换洗,九零年代初,女生正流行美体裤,男生则是牛仔裤,花衬衫。

赶着当时港台的潮流,街上的小伙穿的一个比一个花里呼哨,当时觉得是时尚,现在看感觉特流氓。

蓝色牛仔裤徐哲帆倒不反感,挑了几款价格比较高,样式不错的买了几条,又选了几件质地好,适合学生穿的白衬衫和蓝色短袖上衣,付了钱后叠好放进书包里。

看天色还早又到市场转了一圈,此时的市场人声鼎沸,城里人几乎都是到这里买菜,这个时候正是下班高峰期,人显得格外的多。

徐哲帆转了半天,在一个大婶的摊位花了二十多块钱买了几斤排骨,那位卖排骨的大婶是个挺好说话的人,徐哲帆就试探的跟她打听了下这里的摊位怎么租。

大婶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问说:“你是学生吧?想在这里租摊位啊?”

徐哲帆忙道:“是我亲戚家想在这里卖水果,我帮他打听下。”

排骨缺了点斤两,大婶熟练的给他加了点肉上,然后道:“这城里的摊位可不比农村,贵着呢,不过赚的也多,有东西不怕卖,俺们这里摊位费都是按年算的,一年往上交二千块钱。”

徐哲帆寻思了下觉得现在这个客流量,一年摊位交两千还真不贵,只是要租的话肯定得经过政府工商什么的,自己又没有身份证,不太好弄。

找父母或者姐姐办的话,解释起来又很麻烦,况且自己现在还是个学生,说要做生意她们也肯定不会同意。

徐哲帆知道这条路走不通,于是换个思路问说:“婶儿,那这里有没有别人租下来的摊位,然后因为一些原因做不了了,兑给别人的?”

那卖猪肉的大婶听罢道:“有是有,但是都很贵。”

徐哲帆道:“能给介绍下吗。”

那大婶把肉称好装好递给徐哲帆,见他似乎真的有想租的意思,便说道:“到是有个认识的朋友,他家有门路,不花钱就能弄到一些不错的摊位然后转手租给别人,不过要价很贵。”

徐哲帆问道:“那租一年多少钱?”

大婶道:“位置好的要三千多块。”

这价位对别人来说,是有点贵,别人卖的东西那都需要本钱,净利润不多,徐哲帆则是做的无本的买卖,若是有个好摊位,在这里卖上一年,最低也能挣个三四万,三千块的摊位费在他眼里也不算什么了。

于是徐哲帆也没考虑多久就说:“那婶儿你能帮我牵个线吗?我想在这里租个好点的摊位,要是能租到合适的我们肯定不会亏待你的。”

那大婶听罢倒是爽快,说道:“那成,小伙儿等你回去跟你家亲戚商量好了来找我就行。”

徐哲帆提着四斤猪排骨往回走,边走边琢磨着,自己空间里还有一万多块钱的积蓄,等租到摊位了拿出三千块后,剩下的就存到银行里,老往葫芦里塞现金也不太方便。

市场离他姐夫家不远,走个十来分钟就到了,徐哲帆之所以买了猪肉还有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