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主江山-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
刘循想骂娘,没想到刀笔小吏这么没用。继而,刘循苦恼该怎么办,看来要知道学什么,读什么书,该找个好老师才成。
但是在这个时代,我似乎只认识三个这样的人,便宜老爹刘璋,益州别驾张松,主簿黄权。
老爹刘璋一邦之主,怕是没什么精力教我。张松那货脑生反骨,我也不信任。黄权那人倒是忠臣,能做主簿,很是清贵,学问应该很精深。
但是聪明的人,一定心细。
我现在连字都不太认识,而且谈吐,举止估摸着也不像以前的刘循,若是被发现异常,那该如何解释?
刘循甚为苦恼。
“算了,古人有自学成才,而我好歹也是个现代人,也挺机灵,没准来个自学成才呢?”随即,刘循又有点盲目自信。
干脆,自己学了。
只是,这应该先学什么呢?治国,兵法,礼仪,地理,读什么书才是最正经呢?
刘循苦苦思索了一下,许久后,灵光一闪,一拍大腿。
我不知道,但是书中可写着啊。
上古,春秋,战国,秦汉,那些个英雄人物用什么治国,怎么礼贤下士,那些个名将,兵法大家谁最有名,我就可以从中挑选了。
是极,是极。
先读史书,以观英雄事迹,而后自己依样画葫芦。
越想,刘循越是兴奋,于是眼前这个初通文墨的刀笔小吏也分外可爱了起来,不由和颜悦色道:“去,将史书拿过来。”
“这个臣知道,读史书应该读春秋左传,上边详细的记载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治国,嫁娶,利益,征伐。读完春秋左传后,当读史记。上边记有名臣,名将,各诸侯的生平传记,尤其太史公文辞绝奇,让人如痴如醉。”
这一个问题,张水却是知道,于是他对答如流,甚至略显亢奋道。
“好,先拿春秋左传,读给我听。”
刘循闻言大手一挥,喝令道。
“诺。”
张水应诺了一声,取了春秋左传,读给刘循听。
“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
就在这朗朗的读书声中,刘循开始努力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古人。
其实,刘循盲目自信,却是歪打正着了。
史书在古人看来,乃是一面镜子。
上边记载着英雄成败,君王成败,人臣成败,甚至是游侠成败。
观历史以明英雄成败。
知成败,就知道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譬如如何选拔人才,如何治国,如何兴兵,如何礼贤下士。
所谓史书,正是包罗万象,乃帝王之必读之书也。
第八章 立威立德立仁 '本章字数:2070 最新更新时间:2014…04…21 17:59:45。0'
“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
天气晴朗,阳光普照。
成都,刺史府,书房内,一个青年男子手持竹简,朗朗读书,身畔娇俏侍女依偎,红袖添香日读书,真是好一副美景。
这人自然是那意图武装自己的刘循。
读了片刻后,刘循放下了竹简,眼眸含笑,神态从容,有一种智珠在握的智者气象。
算算时间,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三月了。与三月前的茫茫无措,刘循已经自信,强大太多。
读史书,而明成败。
刘循已经明白了,那些个英雄为什么会成功,又为什么会失败了。不仅如此,他还从中吸取了教训,得出了一条可以与曹操,孙权,刘备等人媲美的道路。
以及,如何治理巴蜀。
就比如,刘循刚才所读的一句。
“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是指嬴政横扫周朝,灭亡诸侯。
为什么呢?
因为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空前强大,又经过六代秦王的精心治理,征讨,东方六国渐渐衰微,所以,秦国一统天下。
秦国为什么会失败呢?
史书上就有记载,说是法度严酷,揉虐百姓,于是百姓揭竿而起。
当时,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战乱四起。
刘邦顺应时势,吸取秦国严酷法律的教训,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轻徭役,轻刑法,于是大得人心,再加上当时乱世,人心思定,从而渐渐强大,终于一统天下。
相反,项羽刚愎自用,又大封诸侯,意图将天下带入战国时代,所以人心向背,从而失败。
但是嬴政与刘邦两个人都成功了,但是两个人用法一个严酷,一个轻松,为什么都同样成功了呢?
因为时势,时机。
天下局势在法律严酷,百姓愁苦的情况下,你可以顺势减轻法度,争取人心。反之,在天下宽松,导致吏治败坏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加重刑法,以治理天下。
所以,刘循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巴蜀是个什么情况,我就用什么情况治理巴蜀。
除此之外,刘循通过苦读诗书,又得出了帝王之道。
六个字,立德,立威,立仁。
威者,天也。拥有至高无上的天威,独掌大权,使得宵小,奸臣都不敢违逆,敬畏帝王。这样,就可以使到文武各司其职,兢兢业业。
德者,名望也。
道德高尚,礼贤下士都是德,这样你可以聚敛许多忠心耿耿,又才能卓越的贤才。
仁者,民心也。
善待百姓,顺应百姓,就可以使得百姓爱戴。
“充电已经完毕,理论上已经头头是道了,现在该实验了。”放下了竹简,整理了一下自己所得之后,刘循摸了摸头下巴,有点磨刀霍霍的意思了。
“不过,这实践起来似乎有点困难。首先我得知道现在巴蜀是个什么情况,社会风气是散漫,还是严峻。我那便宜父亲为什么会这么没用。这些,还只能是观察,就算知道为什么,我也无力改变。因为我也没名气,没有光芒啊。”
想到这里,刘循苦恼的抓了抓头发,这个时代真是畸形,我是刘璋的儿子,但是这益州刺史,又不是世袭制。
也就是说,我是储君,但也不是储君。
所以,我没有身份。
我没有展现过什么才能,若是去礼贤下士,或者插嘴治国,那会被人给笑死,被人给指责的。
孺子小儿,不自量力。
估摸着没准还要被骂。
所以,首先需要名气,需要光。
若是有了名气,我就可以招揽一些人物,通过拓展人脉,建立一股政治势力,从而影响治国。
这样,我就能按照时势,治理国家,从而强大国家,与刘备这帮家伙争斗。
而怎么样才能在脑门上写上两个字,我很有名气,再点跟蜡烛,增加点光芒呢?
战功怎么样?
若是我能击败张鲁,解决这生死存亡的大危机?
刘循有些兴奋,意淫道。
但很快,刘循又接受了现实,沮丧道:“算了,这个不太可能。我虽然学了点史书,知道一点大道理,但是打仗,只能哦呵呵呵了。再说了,我就算知道打仗,难道比这个时代的巴蜀精英更厉害?不见便宜老爹麾下将军屡战屡败。遥远,遥远了点。”
“嗯,那么我去征讨山贼呢?嗯?这个似乎不错,山贼嘛,无组织,无纪律,是弱者的代名词。俗话说的好,柿子要拿软的捏。等我增加点领兵经验,增加点名望,就可以出面笼络巴蜀人脉,再打败张鲁,那样就威望盖世,可以整合巴蜀,与刘备这些人争雄了。好路子,好路子。”
刘循越想越兴奋,终于,做出了英明的决定,拿弱者山贼开刀,以获得战功,增加名望。
而这个时代,巴蜀中有没有山贼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
刘循不由抬起头来,问身畔的小侍女道:“小女主。”
“嗯?没反应?”
刘循仔细一见,却发现自己的小侍女,居然睡着了,跪着都能睡着,也争奇葩。
刘循苦笑了一声,然后大声道:“女主,女主。”
“哦哦,公子有何吩咐?”王女主大人这才惊醒了过来,下意识的揉了揉眼睛,茫然的问道。
“巴蜀有什么山贼吗?”
刘循问道。
“喔,这个范围有点广啊。”王女主大人歪着脑袋想了想,然后才说道。
“啥意思?”刘循困惑,山贼就是山贼,怎么范围很广吗?
“因为山贼有很多种啊,有的是农民活不下去了,入山为寇。我们蜀中很富足的,这种比较少。还的就是有的人反对主公的统治,然后被击败了,进入山中,就成了贼寇了。这种比较多,公子也知道啦,巴蜀山比较多,深山老林的,这种比较难以浇灭啦。另外嘛,山里还有许多蛮夷,就比如南边有个叫孟获的,这家伙传说要吃人,好吓人。另外,汉中与巴蜀交界的山中,也有许多蛮夷,他们也算是山贼的一种吧。”
王女主解释道。
“蛮夷的军队?失败的叛军?山贼呢?无组织,无纪律的弱者山贼呢?”
刘循傻眼。
第九章 无能的父亲呐 '本章字数:2074 最新更新时间:2014…04…21 18:00:06。0'
根据柿子必须拿软的来捏的法则,刘循决定先不管北方那强大的张鲁,以及小女主口中,南边很厉害的蛮夷孟获,决定将山贼作为目标。
这山贼自然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落草为寇的人。
可惜,愿望落空。巴蜀之地富足,落草为寇的农民实在是太少了,只有你强占山头的蛮夷,以及叛军余孽。
蛮夷骁勇善战,甚至有传闻要吃人的,不用说厉害。
叛贼败军,也是从正规军战败后,落草为寇的,据有一定战斗力。
刘循在心里比划了一下,没有十足的胜算呐。
这让刘循有点沮丧,“算了,现在剿灭山贼太遥远了,还是先求兵权吧。”
好歹,自己也是益州刺史的儿子,这兵权应该唾手可得。
按照这种正常逻辑,刘循没怎么做过多思量,立刻站起身来,对着小侍女说道:“你在这稍待,我去见见父亲。”
“诺。”
小侍女应诺。
随即,刘循出了自己的书房,大步往刺史府前边而去。
这三个月来,刘循与自己的老爹刘璋也颇有接触,知道这老爹虽然能耐不行,但还算勤政,这会儿该是在前边的书房内,处理从巴蜀各地上来的公文。
很快,刘循就到达了刘璋书房外边。
这时,书房外边有一些守卫,其中一人见刘循,笑着拜见道:“大公子来见主公?”
“嗯,父亲可在里边?”刘循问道。
“在。”侍卫回答道。
“嗯。”刘循嗯了一声,走了进去。
刘璋的书房很大,竹简很多,与刘循的书房格局相差不是一般的巨大,超级气派。
不过,刘循是见怪不怪了,他无视了书房内的气派,眼中只有刘璋。只见刘璋此刻正在书案上奋笔疾书,很认真。
刘循抬起脚步,径直来到了刘璋的前边,行礼道:“父亲。”
“循儿今日不在书房读书,来寻为父作甚?”刘璋闻言这才惊醒过来,抬头见是刘循,露出了一抹慈爱,一抹疑惑,问道。
刘循知道,这是以前那个刘循,不怎么喜爱读书,让刘璋伤透了脑筋。而他现在奋力读书,苦心钻研,让刘璋很高兴。
刘循摸了摸鼻子,想着,你儿子可是唤了个人了。
心中这么想,刘循可不敢这么说,只是躬了躬身子,朝着刘璋再次行礼道:“回禀父亲,儿子最近读书,对于兵书有几分心得。想弄一支军队来,实践一番。”
刘璋一听即感觉高兴,又感觉到愁苦。
高兴的是,这儿子居然想到了军队,让他老泪纵横呐。
天晓得,我刘璋就是武风不振,这才被张鲁贼儿欺压。我儿子却主动想要染指兵权,当真好苗子。
高兴的同时,又觉得愁苦。
到哪里弄军队过来呢?
“这,军队不好弄啊。”迎着刘循那希冀的目光,刘璋略显尴尬道。
“父亲身为巴蜀之主,麾下百万之众,披甲十万,为儿子弄一支军队如此困难。”刘循不敢相信。
最近,刘循了解到了,自己便宜父亲麾下,披甲的士卒足有近十万。
正因为了解,这才不敢相信哪。
“无故夺将军兵,是为不仁呐。”刘璋噗嗤了半响,张了张嘴,说道。
“这啥意思。”
刘循再次傻眼,听不懂。
刘璋也挺奇怪,为什么这么浅薄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