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农家女儿也自强 >

第276章

农家女儿也自强-第276章

小说: 农家女儿也自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他越来越变本加厉,导致最后被一群外地来的人打死在凓县街头。李莎莎也没去找凶手,像李德江这种人渣这样死去是迟早的事。虽说老太太哭得死去活来让她去抓凶手,她当面一口应承下来,背过来却是理都没理。

李德湖家里李宗苗的媳妇蒋氏生了两个丫头后,李宗苗就因为干活干得多吐血而亡。蒋氏也不想在这种家里继续耽误下去了,李宗苗死了后就回了娘家,听说没多久又嫁了人,还生了个两个儿子。李玉香被何氏嫁给了自己娘家兄弟的傻儿子,两人倒是谁也别嫌弃谁,只是李玉香迟迟没有身孕,何氏娘家非常不喜欢李玉香,最后还是找了个茬将她休回了家。何氏因为李宗苗的过世和李玉香的被休一病不起,很快就撒手人寰了。

就这样,李德湖带着两个傻孩子李宗友和李玉香,又领着李宗苗最后留下的两个孙女儿过日子。日子过得很是不如意,李莎莎要不是看在李宗苗原来为人还可以,两个孩子又无辜,不然根本不会管他们。她将两个女孩子接到了学堂里,两个女娃儿连个正经的大名都没有,只是大兰小兰的叫着。李莎莎给他们取了名字叫李芳芳和李芬芬,总算是跟她们一样的名字了。李德湖没了两个女娃儿,带着两个傻孩子日子还算过得去。

当然这其中雷国秀两口子又过来巴结,原来以为李莎莎这郡主是做不长久了,哪里知道人家照样当郡主不说,还更得皇帝的赏识了。石大明觉得自己一个秀才能如此低三下四地过来就已经很给李家面子了,李家还不得跟接爷爷一般将自己迎进去,然后把老王头一脚踢出去,让自己这有识之士来主持那三味学堂的大局。

哪里知道他们两口子到了门口,居然连门都没进得去。李莎莎一句没时间就让门房将他们打发出去了,连院子门都没进去了。石大明气得就要拂袖而去,还是雷国秀死死拉住他:“咱们原来说那个话,莎姐儿有气也是应当的,这个时侯可不能就这样走了。”她努努嘴小声说道:“家里如今也没什么进项,要是过了这村儿就更没这店儿了。”

石大明只得又将假笑堆上脸,对着那门房说道:“你肯定是没跟郡主说清楚我们是谁,我可是她嫡亲的姨父,她是不可能这样对我们的。就劳烦你再去禀报一声吧!”说着还冲着他作揖,那门房是个老实人,见他这样三番四次地恳求,也就真的进了里面禀报。哪知道,李莎莎还是那句话,没时间见那种闲人,让他回自己家吧!这回不论雷国秀如何撕拉,石大明终是甩了甩袖子,回家去了。雷国秀一人也无法,只得跟在他身后灰溜溜地走了。

从那以后石大明和雷国秀再也没来过李家,李莎莎还是听别人提起他们家,说是有个小妾怀了孩子,这雷国秀却是下了非常厉害的打胎药,结果一尸两命,那妾却是个良妾,父母不服气告上了县衙,县衙将雷国秀抓了起来,要打五十大板。

后来听得衙役说,这是李莎莎的四姨,县太爷也不敢随便处置,派人去问李莎莎。李莎莎念在她是雷国珍的亲妹妹,又是雷正堂的亲闺女,就跟县太爷发话,只打了二十大板就充军发配到西北做苦力了。而石大明自从小妾死了,老婆又被充军发配,自己也不知道怎样经营,大手大脚惯了家里的银子愈发地少了,到最后堂堂一个秀才,却是落得个要饭的下场。

李莎莎只可怜那三个没娘的孩子,偷偷遣人将三人带回了李家村的学堂,她只当是学雷锋做好事,将这三个孩子拉扯大就好了。好在三个孩子很是聪明伶俐,读书很有两把刷子。做人也很是分明,从未将这失母的账算到李家身上,还很是感激李家救了他们的命,让他们有了容身之所。老大和老2最后一个考上了举人,一个考上了秀才,很是为石家长了脸。

雷国玉两口子在李家做得很好,两人都是那种面团子的性格,不过好在为人认真,交给他们的活儿,他们一定要做到最好。两口子在李家养的白白胖胖的,雷国玉一连又生了两个儿子,如今三个儿子在手,在李莎莎那里存的银子也有几百两,雷国玉腰杆子也硬了许多。

既然一直住在李家村,陈启山觉得还是分家的好,省得自己在这边挣钱,家里的几个如今连田都不种了,赁给人家种了,每月里就等着陈启山送银子回来。陈启峰和陈启泰如今还迷上了赌博,村里赌还不过瘾,还要去县里赌,赌输了就回去找秦氏要银子。

这秦氏对陈启山和雷国玉厉害,但是对大儿子和小儿子却是百依百顺,想着每月都有陈启山拿银子回来,也就不管两个儿子在外面干什么。陈启山简直就跟陈家的自动提款机一般。如今他也铁了心回家就跟家里说要分家,以后他要搬到李家村过日子了。

陈启山的父母哪里肯将这摇钱树分出去,只说父母在就不能分家。陈启山找了里正,将家里的情况说了说,他已经给陈家做牛做马这么多年,父母不说给点什么,就是个好脸色都是欠奉的。如今南安郡主那边的事儿太多,他不可能再回来了,所以求了里正和族长给自己分家。里正和族长一听南安郡主,就知道是那个开了三味学堂的,哪里还有什么不同意的。

这里正和族长的分量还是很重的,陈老实不得已只得同意分家。秦氏想着这儿子一直都是将工钱都给了自己,这回如果分家,就再要三年的工钱,不然就是不分家。还说这三年的工钱给了,以后养老就不找他了,都由陈启峰和陈启岱来管。

哪知道陈启山无所谓,只要她肯答应让自己从陈家的泥潭里拔出脚来,就是再多吃三年的苦也没有关系。何况他如今拿这三年的工钱很是容易,只是不想让家里觉得他还有潜力可挖,就假装再三地恳求让秦氏少要一些养老钱。秦氏越发觉得自己要的这个数是对的,经过再三地谈判,终于立下了分家的字据。里正和族长都没见过这样偏心的父母,老2两口子可以说是扫地出门不算,还要给家里养老钱,听说原来陈启山两口子的工钱都交了父母。可这时人家的家事,族长和里正只得做了个见证,这个家终于是分了。

没多久,陈启山假装跟李莎莎借了一百八十两银子,一次性给了陈老实和秦氏。他们拿到钱后就看不到陈启山了,眼里只有白花花的银子。可陈启峰和陈启岱游手好闲惯了,知道父母手里有这样一笔银子后,更是挥霍无度,赌得更大了,没两个月居然将陈启山给的银子让秦氏偷偷给了他们输了个精光。陈老实让两个不孝子气得吐血,可家里连个请郎中的铜板都没有,秦氏只得派人去李家村问陈启山要银子,陈启山不给银子,只是带了郎中去给陈老实诊治。秦氏在他面前哭诉,要他再给些银子好度日,陈启山却是治好陈老实后再也不管他们的事儿了。后来秦氏去了好多次李家村找陈启山闹,说家里过得这个样子,儿子却不管。秦氏算是彻底失去了陈启山的敬爱,从那以后,陈启山再也没回去看过他们一次。

 第四百一十六章

 

第四百一十六章

有一天,李莎莎从庄子里出来准备回自家院里,猛然发现门口有一个妇人拉着雷国玉不放。李莎莎觉得有些奇怪,就雷国玉那个软塌塌的脾气,什么时候能态度这样强硬了。她走上前瞪着那个妇人说道:“你这妇人,拉着我小姨作甚?还不赶紧滚,当心我叫侍卫抓你!”那妇人听得如此说,满脸的惊恐,松了手落荒而逃。

李莎莎这才走过去拉着雷国玉问道:“这妇人是谁啊?居然敢拉着小姨不放。”雷国玉无奈地说道:“这妇人来过咱们庄子上几次了,说是要我给她分配个活儿,她说是这村里的人,还跟你是没出五服的堂姐。我想着乡里乡亲的,就答应了她。哪知道她走了后,别人都跟我说这妇人可不能用,她是原来那个里正的孙女,就是她将你二堂姐推下水,你二堂姐才得了伤寒没了的。这妇人可是个心胸狭窄、自私自利、野蛮粗暴之人。后来她爷爷里正让县太爷给撸了,家里每况愈下,她嫁到隔壁村的一个地主家当少奶奶,可那脾气还是改不了,每日里总是打三骂四的,有次竟然将自己婆婆头上打了个大包,婆家一气之下将她休回了家。这不,也没有伴身的银子,就在这村里终日地游荡,逮着便宜就占,见缝插针,村里人都恨死了她。我听了那话哪里还敢要她,第二回来找我,我就回绝了她,哪里知道她只要看我落了单就拉着我不放,非要让我给个说法,为什么答应的事情又不给办。”

李莎莎对这种极品也有些无语,难道说人家答应的事情办不好就有罪吗。她气呼呼地对雷国玉说道:“小姨,你不用着急,我来处理这事。”说着就回去找刘振东去了,不一会儿她领着刘振东和几个金吾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门直奔那家而去。

李莎莎想自己这人,在这村里从来没有拿身份压过人,某些人是不是就不记得她的身份了。这回要让他们好好认识认识自己,别觉着自己好说话就上赶着来做点什么。到了那家,刘振东上前一脚踢开门,众人众星捧月一般将李莎莎拥了进去。

李莎莎觉得这样的恶霸造型也蛮合适自己的,她也不说话,自有旁边的刘振东对着屋里惊呆的人发一顿飚。刘振东指着那妇人骂道:“兀那妇人,以后再敢上庄子骚扰郡主的家人,你们一家就不要再在这村里住了,哦,不对,是不要在凓县住了,这凓县都是我们郡主的封地。”那妇人虽是眼里闪过怨毒之色,可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一个劲地磕头说自己再也不敢了。李莎莎点点头:“姑且信你一次,如果再让我看到一次你去我家附近,我就会让金吾卫把你们一家子都扔到深山里去。”屋里的众人都跪下齐声道是。李莎莎这才领着众人拂袖而去,果然从那以后这家子再也没在李莎莎眼前露过面了。

到了中元节的时候,京都终于传来好消息,皇上一举拿下京城,已经率众进城了。而唐淑妃和大皇子却是让唐家的人给出卖了,将他们二人送给了皇上,希望能减轻一些他们的罪责。京里这些豪门世家,也算是走了狗屎运,唐家为了显示大皇子是正统继位,对京里的权贵们都没有下杀手。虽说是宰了几个领头不服的,可多数还是没有迫害。不过,皇上哪里会轻易放过唐家,虽是没有诛九族,也诛了三族,一时间京里腥风血雨的很是热闹。

冯丽妃和二皇子让唐淑妃给羁押在冷宫,饿得就要死了。要不是皇上及时攻破了京城,这母子俩定是活不了了。皇上也没放过冯丽妃和二皇子,将他俩也关入了冷宫,他要让他们两个自生自灭,居然敢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当然冯丽妃和二皇子两个好好安抚了一番,直接给二皇子封了个醇亲王,因他岁数已到说亲的年纪,皇上也督促着冯丽妃给二皇子找正妃,京里的名门闺秀们都跟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以能当醇亲王正妃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郑先智大军一开进城,就跟皇上告假要回来接李莎莎和大妮她们,而且直接将自己手里的帅印还给了皇上,就回了侯府换了身衣服,带了几个随从和老郑两个行色匆匆地往李家村赶了。

李莎莎接到信,李宗辉说是皇上已经让钦天监挑了九月十六的好日子,给李莎莎和郑先智兄妹俩主婚,让他们所有人赶紧赶回京里来。看完信李莎莎就开始跟郑氏两个准备进京的事。反倒是李先奉和李莹莹两个不想走了,他们在这里又有人玩又没人管,正是自在逍遥的很,哪里还想回京套上枷锁。

可李莎莎哪里管他们这个,只问了王老先生这李先奉的学习情况,如果耽误个半年的有没有问题。王老先生如今最喜欢的学生就是李先奉了,只觉得这娃儿简直就是为了读书而生的,听了李莎莎他们要回京里,很是可惜这好苗子不能在他手里长成才。不过他还是很诚恳地说明了一下李先奉的情况,只要有闲暇时候多温习就可以了,而且他想等明年让李先奉下场试一试。这就是很高的评价了,李莎莎自是高兴得不行。这大哥郑先智走的不是科考,很是让李宗辉觉得后继无人,这回好了,有了李先奉,他不会那样失落了。

就在李莎莎接到信的半个月后,他们准备得差不多了,定了两日后出发。郑先智和老郑终于赶了回来,大家都一起出发去京城。这李家村的事务,李莎莎让王老先生管学堂,雷国玉管学堂的后勤,陈启山则主管整个庄子和李家、严家大院,其他的人都跟着一起上京了。

到了出发的那一天,村里人都过来送他们。一直看到车队走出老远,大家才回转。这回老太太也没去,她年岁实在是太大了,明年就八十岁了,这可是耄耋之年。李莎莎已经答应他们所有人赶回来给老太太做八十大寿。

潭州上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