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 >

第233章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第233章

小说: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猜到点儿。

江南,又起风波了。这一次,事情又是说大不大,说小又不小。吴三桂罢免了自己治下的一个正七品知县,并且杀了他全家满门。

这事儿,要说大,那是人命官司,还是好几条人命的人命官司。可是,要说小,这只是平西王治下一个小小七品芝麻官儿。

别说是在云南不起眼,放在哪儿他都不起眼,用句不厚道的话说,永定河里的王八,都比这类人多。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知县是云南的知县,是平西王所辖地域上的事儿,皇帝管不着!

玄烨很生气,但生气的结果却又只能干瞪眼,因为当初为了催肥平西王,给的权利太大了,在云南他吴三桂等同于皇帝。

相对的,真正的皇权在吴三桂的眼里,形同狗屁。因此这几天看到弹劾吴三桂的折子,他就生气,军机处里,主张忍耐等待时机的人,和主战把吴三桂一锅端的人,已经渐渐的泾渭分明了。

主忍耐的,主要是以佟佳氏兄弟为首的一群,他们也代表了两位额驸及公主的利益。主战的,是以康亲王为首的强硬派,其中也包括了安亲王。

安亲王的脑子很清楚,他知道女儿和女婿不会受牵连,皇上顾念旧情,已经给了女儿最好的保障,他只要把这一次,当做建功立业的契机就行了。

因此,他也“大义凌然”地加入了主战派。反而是玄烨最最信任的领侍卫内大臣,玄烨身边一等侍卫的统领佟国纲,让玄烨很是失望,他居然跟他弟弟一起主和了。

佟国维主和,玄烨一点儿都不奇怪,人家是文臣,考虑的是感情啊,军费开销啊,开战后税收,科举,进贡等一系列事务的中断,他担心的,是国家的损失。把这些放在第一位的人,永远都不会是主战派。

可佟国纲不一样,他是武将啊!是曾经南征北战,立过战功的武将啊!他怎么也退缩了呢?他的理由是绿营兵训练时间太短,装备还跟不上,思想还没统一,仓促开战,对我军很不利。

我勒个去啊!玄烨要是现代人穿的,肯定爆粗口了,想这么多,等你什么都弄好了,人家早就一巴掌扇到你脸上了。我从杀了鳌拜之后就开始筹划,等待。这都多少年了,我看他平地起高楼,做梦都想看他楼塌了,你居然还让我等!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第二百九十三章 诱导是必须的

气吁吁的玄烨还有一件烦恼的事情;就是那孤军深入的费扬古;一直都没有递消息出来;好像完全潜伏下去了一样。虽说玄烨明确告诉费扬古;这就是一支孤军;朕不会主动派人联系你;只有你自己传出捷报来。

这并不代表他对他就不抱希望了。毕竟是一万人的兵马,而且是去做这么高危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不关心?

可惜,队伍一去几个月,如石沉大海,一点消息都没有。玄烨甚至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按照计划往边境地区集结了。

要不是玄烨深信董鄂氏不至于做出背叛的事情来,没准这会儿他会更焦躁。但是眼下,心里存着两桩大事的玄烨已经很焦躁了,至少他的焦躁,让赫舍里看出来了。

这天,赫舍里刚刚把七阿哥的消痘的事情汇报给玄烨知道,向他询问是不是可以把小七还给昭嫔了。

玄烨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既然是出了痘,就该在外面养好了进来。什么差不多,基本上这样的话,以后都不要再说。”

赫舍里闻言低头:“臣妾失言,那就让七阿哥再养一段时间吧,只是让昭嫔巴巴儿望着。”玄烨侧头看着书,对老婆说什么似乎并不关心。

“皇上近日怎么想起来温故而知新了?”赫舍里见玄烨兴趣缺缺,却勉强反动书页的样子,有些好笑地问。

玄烨这才烦闷地放下书册:“我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明知领兵打仗非我所能,偏偏希望自己能成为提兵百万的雄主。”

“皇上说起百万雄兵;到叫臣妾想起了一件趣事儿。”赫舍里温然一笑:“就是前日吧,瑞儿来请安,说是很羡慕南书房的谙达,能立在马上开弓搭箭百步外射中红心什么的。

臣妾不懂这些的,随口说了一句:“有些能耐”。结果您才怎么着。瑞儿竟一脸的不服,说人家谙达非常厉害。”

“哦?”玄烨听后抬头诧异道:“我还以为他被你成天拿功课压着,将来会是个文弱书生样,没想到也对骑射产生了兴趣。他也大了,是该给他找个师傅了。”

“臣妾记得,皇上和瑞儿一边儿大的时候,也曾有过雄心壮志呢!”赫舍里顺口取笑他,那是他发狠要超过鳌拜,结果两小时军姿都站不下来。

“说起来,教我读兵书的是你。教我站着磨性子的人,也是你。如今瑞儿大了,你怎么不像当年对待我一样对待他了?”玄烨没好气地翻白眼。

赫舍里记得的事情。他当然也记得,那段时间,他压力山大,焦躁不安。是她教他贴墙站着,还有一系列的要求。一站就是一个时辰以上;可真够折磨他的。

不过,她似乎从来没想过这么折磨承瑞,倒是让两个丫头练习站姿了,还哄骗他们这样长大了以后身姿挺拔,有威势。

结果语嫣还好些,能站得住。多动症的语婷几乎是几分钟就要动一下。迎接她的,果断是额娘用小树枝抽她的腿。

倒是教养嬷嬷们深感欣慰,皇后娘娘深明大义。是公主的福分,也是他们做下人的福分。毕竟将来公主的礼仪课,是要她们来教的,现在皇后提前介入,真是再好不过了。

“瑞儿才多大点儿?他这个年纪。正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不好好读书不是浪费了么?至于舞刀弄枪什么的。身子骨还没长开呢!”赫舍里振振有词道。

“你对我可不是那么说的,怎么到了儿子身上,却变了?”玄烨把书往赫舍里面前推推:“你怎么没让他看兵法?”

“兵者,国之凶器。为将之道,无不以求胜为最终目的。像皇上这样心系天下民生,迫不得已动兵器,也要为杀戮与牺牲而犹豫不决。何况是瑞儿这样的稚子?瑞儿心智未开,还没有自己的是非观,若是过早让他接触这些,臣妾怕对他不利。”赫舍里皱眉道。

现代都有儿童和青少年因为过多接触红色暴力信息而性格扭曲的。这个时代没有卡通动漫什么的,但是兵家和法家的思想,太过左倾了。

承瑞是承继之主,玄烨立誓要给他创造盛世太平的环境,那么承瑞的要学习的,就是怎样做好一个承平的君主,太过功利的不要。

另外,承瑞的位置太显眼了,做得好,入了朝臣的眼,老爹如芒刺在背。做得不好,落了口实,老爹也不舒服。

所以,赫舍里就抱定宗旨,玄烨夸儿子,她就想方设法挑刺儿。玄烨觉得儿子不足的地方,她反而帮着儿子说话。

反正现在孩子还小,真正棘手的时候还在后头。眼下最重要的,是安抚好边上这个大孩子。

现代的时候,卢莎找男人的目的,是有个能够缓解她压力,温暖她灵魂的创可贴一样的男人,而现在。她不能不成为对方的创可贴。

“你总有道理,可是,儿子喜欢,你总不能拘着他。”玄烨很无奈地说。”“臣妾当然不会拘着他。不过,臣妾并不觉得他能坚持多久。严师出高徒,皇上给选的师傅,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师傅一定会很严格,瑞儿坚持不下来。”赫舍里再次给儿子泄气。

“你也太小看你儿子了。”玄烨哼了一声:“既然你这么不看好他,那这个话题就此打住吧!他的事情,交给我处理。”

赫舍里低头浅笑:“臣妾静候瑞儿长成巴图鲁。”玄烨的手指在矮桌上弹了一下:“和你说点儿别的事情。”玄烨不想多听老婆数落儿子的不是。

“我今天又收到御史衙门上来的折子,弹劾三藩的。”玄烨状似无心地说。“臣妾听闻,这已经是持续很久的动作了,皇上今日拿出来说,可是折子有什么不同?”

“我就一直在想啊,你爷爷怎么没把你二叔教得聪明点儿,反而对你倾囊相授了。没错,这次的折子,和以往有些不同,这件事一出来,我都后悔当初给他这么大的权利了。”玄烨有些懊恼地说。

“皇上这么说,却是把臣妾的好奇心吊起来了。”赫舍里接过宫人手中的茶壶,起身亲手给玄烨斟茶。

“你以为是什么好事?”玄烨拿起盖碗喝了一口:“吴三桂在云南犯下了不少人命案子,这次,他公开弄死了一个七品知县。”

赫舍里原本低头伸手想要拿茶碗,一听这话,手滑了一下,指甲磕在了边上。不过,这只是个小动作随即她就优雅地端起茶碗抿了一口,一点都没受影响的样子。

“本来呢,他杀朝廷命官也不是第一次了,多了这一个七品芝麻官,我也能忍下来。可这一次,他竟闹腾得出格了。

人家在审案,他派人闹了公堂不说,直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人家身上,还穿着官服呢!”玄烨说着惊悚的画面,语气却极为平缓,早已不似在军机处时那么冒火。

既然玄烨的情绪没有激动,赫舍里的情绪就更不会激动了:“这事儿听在臣妾耳朵里,都觉得匪夷所思,不像是个真事儿,反而像是个故事了。皇上,您该不会是来给臣妾说故事的吧?”

玄烨直接就愣了:“故事?”而后,他看见赫舍里带笑的眼:“故事?啊,对,我这是说故事呢!就跟这四九城里开茶馆儿的一样,我说故事呢!那么,你倒是来评价一下,这个故事。”

“臣妾与皇上说笑呢!”赫舍里勾唇,随即摆出正经脸:“既然平西王已经做到了这一步,这血染官服可是最要不得的藐视朝廷的大罪,臣妾想来,皇上心里,三藩的罪过,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了。”

“那又能如何?上回你对沙俄入侵,我按兵不动不满,原因我也和你说了。而且军机处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不主张用武力解决。”玄烨说到这里,才真的郁闷了。

“既然这样,就想办法用谈判解决问题吧。”赫舍里轻笑了一下:“皇上不如派个代表去和平西王讲讲道理吧。”

“你这才是真的说笑的吧?让我派人去谈判?他们已经杀了几个朝廷命官了,我再派人去,也不过是送去给他们填刀子而已。”玄烨半真半假地说。

“这不能谈不能打的,还真把人给难住了。皇上,这事儿要真闹大也可以闹得很大,血染官服什么的,这让其他官员们心里怎么想?即便是云南之外的官员,也会心有余悸吧?”赫舍里终于选择把话挑明了说。

玄烨眉头一皱:“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有道理的话,我听得太多了,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是说说罢了。”

“臣妾说的话,能让皇上觉得有道理已经很不容易了,原就没觉得能帮上什么忙。”赫舍里假装“羞涩”地低下头:“皇上您抬举臣妾了。臣妾才疏,看问题表面化了。这事儿,在臣妾看来,要么战要么和,总该有个态度才是。要不然,会寒了其他官员的心。”

 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摆谱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长时间与军机处和南书房这些私人幕僚的接触沟通。让玄烨越来越自信的同时,与基层官员的接触变得淡薄了。

赫舍里记得,历史上康熙皇帝载入史册的一个优点,就是他在执政早期十分关心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亲自下江南,亲自种地,体会普通民众的生活。

于是,才有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及开创先河的知府一档及其以上官员,每三年一次平级调动的制度,三年清知府,万两雪花银表面上很极端,实际上,它却体现了这一制度的优势。

上位者初来乍到,没有很多的时间去经营关系网,自然就减小了官官相护,凝聚成特大黑恶势力的机会。

所以,那些知府藩台巡抚总督就只能选择一到任二话不说,先捞银子,三年时间,来得及做什么?即便努力干了事实,真出绩效,恐怕也是留给继任者出风头了。

玄烨的视线能看到知府以上,已经比以前的皇帝要深远很多,但知府以下的官员才是真正的父母官,才是真正影响到百姓幸福指数的人。

可惜,朝廷对他们鞭长莫及,导致现实中知府以下的官员,都是吏部自行选派的,只要通融到了,基本就是要谁就是谁。至于这通融是多少么,一年一个价。

于是,花钱得到的东西,自然要从它身上加倍赚回来才是王道,亏本的买卖谁干呢。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的日子不苦才没天理。

虽然这些问题都是很后面才慢慢凸显出来,到了康熙末年才整个爆发出来。可是,就在玄烨对那个被杀的七品县令的态度上。赫舍里看到的病根。

那个县令,如果是在家中被暗杀,或者穿着便服在街上被劫杀。就像玄烨说的,吴三桂杀的人不知凡几,他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样冷漠的态度,让赫舍里皱眉不已,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得想办法给他扭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