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毕业生黄金岁月 >

第107章

毕业生黄金岁月-第107章

小说: 毕业生黄金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子轩享受着旁人嫉妒和羡慕的目光时,心中却有丝丝惆怅的情绪,仿佛身穿光滑的丝绸衣服,却被路边的树枝绊到,挂扯出几缕细丝来的感觉。

    经过今天的坎坷,阿禅后面的比赛,应该会变得平坦和顺利许多,凭她的实力,只要是正常发挥和正常评判,杀进10强决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能够进入决赛,便进入了全国媒体和观众的视线,离成名只是一步之遥的距离,这可以预见的未来,却让陈子轩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如果阿禅真的一举成名,成为歌坛巨星,他们还能够这样牵着小手儿,在周围旁人的艳羡目光中,逛街吃饭出入公共场合吗?成名的代价之一,就是失去大部分的个人和行动自由。这,是陈子轩想要的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在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就意味着要失去一些东西,将来成名后的阿禅,还会象以前一样,和自己在路边的大排档,手抓麻辣龙虾,对瓶吹冰啤酒吗?

    也许,是自己想得太多,想得太远吧,陈子轩自嘲的摆了摆头,想把自己的这些怅然若失的情绪,给摆脱掉。

    陈子轩的这个细微动作,让阿禅留了心,正要开口问他怎么了,陈子轩已经打开了房门,言薇和晓晓已经回来了,她们一看到阿禅,便兴奋的扑过来,询问比赛的结果。一番吵吵嚷嚷下,阿禅的话,便没有问出口。

    比赛的过程,这个时候已经不再重要,陈子轩只是告诉了言薇和晓晓最后的结果,阿禅顺利入围下一轮的复赛,这两个丫头就高兴得跳了起来,嚷嚷着要出去吃大餐为阿禅庆祝,这个时候正好也到了饭点,陈子轩便领着她们出去吃饭。

    一行人打上车,陈子轩坐在前面,后面三个女生,晓晓和言薇在嚷嚷着想吃什么,陈子轩却对司机说:“东直门,簋街。”

    “鬼街?那是什么地方?”言薇好奇的问。

    “簋街你都不知道?这几天跟着晓晓北京的老胡同没转到位呀!”陈子轩笑道。

    “我知道我知道!那是北京很有特色的餐饮一条街,言薇姐姐,那地方只有晚上去才有意思。”晓晓抢着说。

    “为啥呢?”言薇问。

    “据说,早年那里曾是以贩卖杂货菜果为主的集市,半夜开市,黎明散市,摊主以煤油灯取亮,远处看上去灯影憧憧,故名‘鬼市’。后有好事者寻了一个同经营项目相匹配的同音字,“簋”字――指盛装食物的器皿,‘簋街’因而得名。但因为外地人多不了解,再者这条街一到晚上,街两边都挂满了红条幅、红灯笼,在夜色下气氛诡秘,街边大多都是餐饮饭馆,多是仿古建筑,很有特色,来的人都是昼伏夜出、通宵达旦、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晓晓开始孜孜不倦的向言薇和阿禅介绍。

    不一会儿,的士就开进了东直门内大街,果然一进这里,就看到街边两排整齐的大红灯笼了,在夜幕下煞是亮眼。

    “簋街哪家呀?”的士司机问,这簋街里上百家店,得有个明确的地不是。

    “花家怡园,四合院那个店。”陈子轩回答。

    “坏人,你怎么这么熟悉呀?”晓晓在背后问陈子轩。

    “呵呵,以前来这里吃过,环境不错,菜也可口,特别是,麻辣小龙虾。”说到这,陈子轩回过头,眼睛瞄了一眼阿禅,正巧阿禅的眼睛,也正盯着她,眼睛有些亮亮的。

    一行人到了目的地,下了车,晓晓和言薇兴奋的左顾右盼,进到店里,眼见着这是一家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回廊环绕,花木扶疏,立柱的雕栏上,还挂着葫芦,言薇好奇的过去扯了扯,哟!还是真葫芦!

    四个人在院子里寻了一张桌子坐下,因为来得早,位置不错,能看见院子一侧的古琴现场演奏,周旁的厢房里,不时传出北京味儿的喧闹声,倒是挺有气氛的背景噪音。

    这花家怡园在这簋街,算是资历老.名声响.生意火,自称“花家菜”,说白了其实就是改良过的川菜和北京家常菜,不过对于金城长大口味重喜食辣的陈子轩这几人,倒是挺适合的,陈子轩叫了招牌的麻辣小龙虾,再点了泡椒牛蛙、豆瓣鲈鱼、花家白菜、外点了些凉菜和精致糕点,上了啤酒和酸梅汤,几人便大快朵颐起来。

第一卷 第二百零六章 团委书记

    (补推荐票4800票加更)

    热气腾腾的麻辣小龙虾端上来之后,晓晓和言薇看着都吐了吐舌头,这辣椒和花椒放得,跟不要钱似得,这能吃吗?

    陈子轩和阿禅却相视一笑,戴上一次性薄膜手套,各自抓起一只顶大个的麻辣龙虾,咔咔两下就把龙虾的头和身子分开了,再把身子那一段一剥一分,龙虾肉就出来了,放嘴里一嚼,那个香、麻、辣、爽啊!

    晓晓和言薇看着陈子轩和阿禅吃得津津有味,大呼过瘾,忍不住也开始尝吃起来,晓晓是能吃辣的,言薇一般,不一会儿这高下立现,言薇嘴巴呼呼喘吸着气,一个劲的喝冰镇酸梅汤,晓晓虽然多吃了几只,但那小嘴巴已经辣得红肿红肿起来,对着陈子轩撒着小娇的呼:“坏人坏人,我的嘴巴好麻好麻,都没知觉啦!吹吹,要吹吹!”

    陈子轩和阿禅在一旁看着乐得,其实他们俩也好不到哪里去,谁让陈子轩仗着自己吃辣长大的,点龙虾时要的是特辣型,而且还特别嘱咐要加麻加辣,觉得这样才过瘾,却不知,陈子轩他们虽能吃辣椒,但这花椒的麻却并不太适应,那花椒的味已经煮进油里面去了,喝水都不顶事,因为口齿唇间沾留的花椒油,用水是冲不掉的。

    陈子轩和阿禅两个人的面前,各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龙虾壳,啤酒也各喝了两瓶多,两个人像是暗自较劲比赛似的,把一大盆麻辣小龙虾吃了个底朝天,看得晓晓和言薇都睁大了眼睛,直呼厉害厉害,佩服佩服。

    其实此时的陈子轩和阿禅,不但唇舌已经麻木了,胃里已经开始发起烧来,连手脚都有些酥酥麻麻的,但是他们心里,都觉得痛快淋漓,今天歌唱比赛中经历的那些憋屈和不快,都被这种全身麻麻暖暖的感觉,给挤走了。

    隔壁有一桌客人,四个人,也点了麻辣小龙虾,但那几个人吃了几只以后,就都受不了放弃了,看着陈子轩他们桌上小山一样堆起的龙虾壳,都暗呼厉害,听那口音,象是浙江那一带的人。

    陈子轩也有心的留意了那一桌的人,他们席间谈论得最多的,就是北京房地产市场,哪里的房子好,有升值空间,谁谁一下手就买了十几套,多少钱一平米,敢情,这是浙商中有名的温州炒房团?

    其中有一人,年纪和陈子轩相仿,戴一副金边眼镜,斯斯文文,体态微胖,看上去似乎是该席的主人,言语之间,一些经济学的术语常常挂在嘴边,看来还是个学院派的,他时不时的望向陈子轩这一桌,除了对他们吃麻辣龙虾的能力表示惊讶,更重要的是陈子轩这一桌,坐着三个极富特色的个性美女,而且听言语看关系,还都挺亲近陈子轩的,这一拖三的待遇,实在是羡煞旁人的。

    吃到后半段,那斯文眼镜男忍不住和陈子轩打招呼,说:“哥们,听你的口音,是南方人?”

    陈子轩冲着那男子,友好一笑,说:“是,我们是金城的,听你们口音,是浙江那边的?”

    “是的,看来咱们,还算得上是半个老乡嘛。”那男子和陈子轩套近乎,浙江和金城并不相邻,但都在长江以南,那男子主动站起来,递过来一张名片,陈子轩双手接过,看了一下,上面写的是华夏石油浙江分公司团委书记,商小铭。

    是团委书记,而不是党委书记,一字之差,否则在有着行政级别的央企华夏石油集团公司里,省级分公司的党委书记应该是厅级干部,一般都四五十岁了,而这商小铭才二十多岁,所以只能是团委书记。

    “商――书记,年轻有为啊!”陈子轩看了看名片,微笑着说。

    “别那么叫,呵呵,叫我小铭吧!”商小铭有些不好意思,团委书记在公司里,是没有实权的,不过在级别上,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潜力,因为我们中国现任的第一领导人,便是团委出身的,一脉相承的,近年来中央对各级团委的工作也是很重视,从团委走出来的领导干部,也是上升很快的。

    陈子轩认真的看了看商小铭,觉得此人虽然有些小小的好色,但还属于正常男人的范围,而言语态度,倒也没什么架子,还有些书生气,值得一交。

    “小铭哥。”陈子轩笑道:“你的地盘,应该在杭州呀。”言外之意,是你浙江分公司的团委书记怎么跑北京来了。

    商小铭扶了扶眼镜,说:“是,我老家在杭州呢,现在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念MBA。”说到这,晓晓她们也似乎对他有些兴趣了,都看着他,倒把这商小铭,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不错嘛,清华的MBA。”陈子轩有些小小的羡慕,他也是商学院学经济出身的,还和商小铭是一个专业,不过他是一般院校的工商管理本科,人家是清华的工商管理硕士。

    “单位照顾,委培性质的。”商小铭倒也实在,把自己的底都抖出来了。

    “为什么你不去光华管理学院念MBA呢?”晓晓睁圆了眼睛问商小铭,光华管理学院是北京大学的,是中国最好的商学院之一,排名比清华的经济管理学院高一位。

    商小铭看着晓晓,突然有些脸红起来,看来他在美女面前,还有些害羞。

    “这个,是单位安排的,我不能选。”

    “你要是北大光华的,咱们还是校友呢!”晓晓言语无忌,实话实说。

    “哦?你是北大的?哪个系呀?”商小铭对晓晓的兴趣更是大增。

    “新闻系。”晓晓回答。

    “诶,那个,刚才听你们在谈北京的房价问题……”陈子轩把话题岔开,这商小铭要是瞄上晓晓,他心里可不乐意了,那可是我的,我的女朋友!

    商小铭微微一愣,似乎感觉到了陈子轩的不快,抱谦的笑了笑,然后退回自己的那桌,隔着过道,和陈子轩聊天,虽然间或还是会偷瞄晓晓她们两眼,但没有主动去搭腔了。

第一卷 第二百零七章 值得一交

    “小铭哥的老家在杭州,那地方不错,环境比北京可要好多了,不知道房价怎么样?”陈子轩问道。

    “我住的地方,赶得上北京三环内的房价了,还亏得我买的早,去年买的,一次性付清,还要八千一平米。”商小铭微笑着回答。

    陈子轩点点头,他重生之前,自然是清楚杭州温州的房价,也是被炒得非常高的,2010年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中,杭州房价超过北京跃居榜首,新房均价达25840元/平方米,第二是北京,第三是上海,第四是温州,第五是三亚。

    “八千,不贵,还会涨的。”陈子轩说。

    “我也这么想,主要是我那房子位置好,就在西湖边上。”商小铭话语间,流露出小小的得意。

    陈子轩略微算了一下,在杭州西湖边上的房子,八千一平米,一套三室两厅的话,至少在百万以上,以商小铭的年纪,参加工作的时间,应该不过三四年,石油分公司团委书记这个职务,应该还没到年薪30万的地步,看来他家底颇丰,应该是有些背景。

    “这几位?”陈子轩看了看商小铭旁边坐的那几位,也都是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我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我的网友,我们都是浙江人在北京,呵呵。”商小铭一一向陈子轩介绍几位,有投资银行的主管,有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经理,还有马连道的茶商,原来他们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商小铭建了一个投资理财方面的超级群,他是发起人和群主,据说已经有400多人加入,大家加在这个投资理财的群里,经常上网联系,交流投资信息和经验,还常常进行网下聚会活动,浙商在外地一向很团结,有一种抱成团做生意且彼此交换人脉资源的好习惯,而商小铭,则象是典型的新一代浙商的代表,懂得用高科技的手段,汇聚人脉资源。

    “你这个群建得好啊!”陈子轩听完商小铭的介绍,由衷的赞道。说实话,大多数年轻人上网,都是聊天听歌看碟打游戏,能想到利用网络工具建立和扩展人脉资源的,的确是智者,商小铭所建的这个群里,大多都是各行各业年轻的精英,能把他们聚集到一起,人脉潜能无限啊!所以说,同样是二十几岁毕业不久的年轻人,选择的兴趣方向不同,思考的问题不同,将来的结果自然也不同,人与人之间,财富和人生高度的差距,就是这么被拉开的。

    “还未请教,您贵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