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啊,房!-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章 第五节 黄老五的故事
和QQ在一起工作的老黄,原先和弟弟黄老五,都在长河商场工作。老黄就是一般站柜台的员工。弟弟老五可不一般,是商场的总经理。一九九九年商场倒闭,断了经济来源,三、四百号员工都停发了工资。当时正是“企业改制”大潮狂涌之时,企业关门,打发职工走人,似乎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政府鼓动职工“买断”工龄,要求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如何安置下岗职工,政府只给政策,不拿一分钱。为此企业的“领导班子”们绞尽脑汁,变卖企业资产;想方试法,筹措“买断”资金,打发职工回家。
黄老五也不例外,他带领长河商场的“领导班子”们。首先,变卖商场库存商品,筹措一部分钱,根本不够用。其次,甩卖商场营业大楼,决定卖一半,留一半。商场大楼,虽只有五层,占地面积却达到有二万平米。整座建筑坐落在“五四”广场的路口,呈八字形对称排列。黄老五和他的“领导班子”以商场营业大厅中心两根框架立柱为界,将大楼一分为二,一半卖给广东的一位家具经营商。当然卖给广东商人的半座楼所得,用来打发三、四百号员工回家绰绰有余。剩下来的另一半,黄老五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黄老五和他的“领导班子”们第一步就是把职工糊弄回家,首先黄老五领头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张榜公布。职工们见领导已经“买断”,只得顺从效仿。黄老五的哥哥老黄,也就是那时候被他弟弟糊弄回家的。
黄老五和他的“领导班子”们所走的第二步是以“资产带人”的方式,从商场的房屋产权中挖走了一部分,注册成立一家“民营”公司。还是由黄老五任“民营”公司经理,还是他说了算。接着黄老五再把“民营”公司注册资产在银行抵押贷款,花点心思,将商场建筑年限往前推了推,多打点儿折旧费;再改变一下原先商场的商业用房为“仓储”用房的性质。就这样剩下来的半座大楼,左打折,右打折也值不了多少钱。黄老五就用“民营”公司从银行里的贷款把长河商场所剩的房屋产权全部买下来,迅速完成国有资产到“民营”的产权转移。
长河商场的几百号职工们被打发回家了,剩下来半座商厦“肥水不流外人田”,只成了几个人的资产。原长河商场的“领导班子”们,摇身一变,个个成了“民营”公司的股东。股权最大的自然是黄老五,他一个人拥有所谓“民营”公司百分之五十的产权,也就是说剩下来半座商厦有一半是他个人的。
黄老五和他的“民营”公司,就是凭借这点房产的家底起家,首先把它扔到银行贷款。那时候国有企业倒闭成风,黄老五依然瞄准这个空当,买旧厂房搞开发。几年下来,搞得的确不错。他名下“民营”公司,自投入房地产行业,资产迅速膨胀。黄老五的大脑也跟着膨胀起来,想把雪球越滚越大。想做大做强,凭自己那点实力还不够,2004年他与叫崔跛子的人联手共同吃下城北天渊纺织厂地块,组成天渊房地产开发公司,准备打造当时本地最高档的高层时尚小区,取名“天渊山庄”。
一切手续妥当,小区规划设计也审批下来,天渊上庄准备建十八幢高层住宅。谁知那时段房价节节攀升,地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别看崔跛子此人从小得过小儿麻皮症,落得个腿脚不灵,头脑却十分灵光,也神通广大。他从小腿脚不好,家里人要他学了木匠手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靠替人包沙发起家,然后涉及家装行业,最后打入房地产市场。崔跛子一步步能走到今天的地步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
面对房价攀升,这一天崔跛子和黄老五说:“这是个挣钱好机会,我们不能错过。”
“当然不会错过,这回天渊山庄我们肯定能赚一大笔哦!”黄老五说。
“不能满于现状,要尽最大能力获取最大利润。我想在天渊山庄再加盖两幢楼。”
“规划设计方案不好更改吧?”黄老五疑惑地问崔跛子。
“问题不大,分管城建的李副市长关节已打通,白字黑字已经批准同意我们这样做了。规划图纸已经给规划设计重新做了,做好了带着副市长的批复到规划局加盖一个章确认一下就行了。”说到这儿崔跛子看了黄老五一眼接着说:“这多少要破费一点……”没等他把话说完黄老五道:“好事,好事!花的再多也值得!”
黄老五晓得崔跛子有些本事,没想到竟如此神通广大。这加盖两幢三十层的高楼要多卖出多少钱啦!他心里立刻盘算起来。看来这次和崔跛子合作是自己非常成功杰作,跟这种头脑灵通在一起哪愁挣不到钱?自此他放开手由崔跛子打点开发公司主要事务。令黄老五感到放心的不仅是崔跛子能耐,最关键的是自己心腹知己财务科长,依然把持着他和崔跛子合作开发公司的财务大权,自己就等着分成利润吧。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任何人都不会一成不变。就是那位一贯被黄老五奉为心腹知己财务科长与崔跛子狼狈为奸。崔跛子就利用黄老五信任财务科长这一点,当预售房火爆出售,黄老五从财务科长那里所了解的全部是假账。暗地里崔跛子和财务科长两人已经把天渊公司掏空,将钞票转移。两年后,天渊山庄房子盖得差不多了,也卖得差不多了。突然有一天崔跛子和黄老五所信任的财务科长,两个人双双消失。其实他们早已做好准备,举家逃逸海外。天渊开发公司一下子夸了,欠下银行一屁股债。资产被查封,公司宣告破产。拔出萝卜带出泥,那位李副市长也被“双规”了。他为崔跛子批复加盖两幢高层,仅此一项从崔跛子手里拿了两百万“好处费”。黄老五幸亏将长河商场那一点房产分到各自私人的名下,不然也被银行收回。
黄老五几年的打拼都化作泡影,又回到原来的起点。去年长河商场地块拆迁,黄老五他们本指望还能有一笔可观的拆迁费。不曾想到,政府竟然按照房产权证注明的仓储用房,予以拆迁补偿。他们哪能接受?按规定仓储库房拆迁费最低,每平方米不足两千元。同一幢楼被他们卖出去开家具城的那一半,则是按照商业门面房标准,每平方有近万元的拆迁补偿。同在一座楼,黄老五他们能得到补偿不足人家的四分之一!
起初黄老五他们只是想多争取些补偿,没想到政府就是不松口,认定产权证上写明的“仓储”使用性质,只能按此类标准设施补偿。黄老五后悔也没有用,因为当初只想少花点钱,捡个“皮夹子”。将本来商业营业房按仓储房评估,买下来办产权过户的时候自然是按所评估房屋性质而定。现在想把产权使用性质再变更回来,已经为时已晚!
面对如此低下的补偿标准,黄老五怎么也接受不了。于是他又将过去“领导班子”的原班人马拢到一块,当然原来的“财务科长”在携款逃逸前就将自己名下的几百平方产权卖了,新买主这次也在黄老五的召集之列。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在一起商量数次。四周已经被拆的差不多了,他们几个一步步地能坚持到今天,也真不容易。这天,政府给黄老五几个人正式下达裁定书,给出了限定搬出的时间。如再不搬出的话,下一步等待他们就是法院的裁决书;再不走,强行拆除!
已经走到裁定程序,黄老五开始有点儿担心。他把大伙儿拢到一块商量对策,还是他首先发言。只见他清了清嗓门对大家说:“各位一直跟在我后面混到今天,都怪我用人不当,将我们的那家底子全部被卷走。各位手中只剩下这点儿房产了,还是改制时期我们担那么大风险弄到手的。现在就给这么点儿拆迁费,要我们走人。我们和拆迁办以及区里都交涉过多次,上访信业写了不少,也不见多少效果。大家都看见了同一幢楼那半边也拆了,政府给我们的限期搬家裁定书已经下达。我们商量一下,下一步我们如何应对?”
“我们抱成一团,达不到要求,一个也不能走!”马上有人应和黄老五的话。
“硬抗下去对我们是否有利?大家要权衡一下得失。”接着黄老五有胸有成竹地说:“就政府送达的裁定书,我想向法院上诉。按程序我们可以再拖延三个月时间,起码在这三个月内不会对我们进行强拆。”
“好办法!”黄老五的观点,立刻得到大家得到赞同。
“要打官司,我们就要请最好的律师。我已经将我们几次上访的材料,尤其是有关‘先拍卖后征地’违规操作这方面的材料,经朋友介绍已经发给北京一家很有名气的律师事务所。他们看过材料已经给我回了电子邮件,表示愿意代理我们的案子。”说到这儿黄老五扫视大家一眼,接着又说:“不过代理费蛮高的,一审代理费二十万元。如果一审法院裁决我们败诉,若要上诉进入二审程序代理费另算。这当中还不包括律师往返机票、住宿费用。估计我们最少准备三、四十万元来打这场官事。”
“律师能否保证打赢官事?”
“他说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黄老五接着又说:“大家看,这值不值得我们赌一把?律师还向我又透露了一点,只要能把官事拖到二审,进入省高院肯定胜诉。我们赢了,想拆我们的房子,政府要找我们谈。这样一来,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了。而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说给几个钱就是几个钱。”
“我们赢了官事,正如你所说,法院裁决是违规拆迁。把我们撂在这儿不拆了,那又怎么办呢?”下面又有人担心起来问黄老五。
“不会的,政府把我们这地卖了,已经收了开发商的保证金。就是政府想不拆我们的房子,开发商也不答应的,更何况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黄金地段中的黄金地段。谁舍得不要?”黄老五的一句话把众人逗乐。
通过这次长河商场被拆迁人的“联席会议”,大家达成共识。他们一边向法院提起上诉,共同出资请北京律师打这场官事;一边又大造声势,拉起横幅,在楼顶竖起总理画像。大概政府在拍卖土地过程中存在操之过急的痕迹,有些手续的确是“先斩后奏”,程序上“补丁”终于被来自皇城根下“火眼金睛”的律师察觉。黄老五他们一审还是败诉,上诉进入二审程序。正如律师所言,经过法庭辩论,黄老五他们获得胜诉。于是才有了,“作家”带着材料到医院,令耿老爷子振奋的一幕。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第六节 众口难调
耿老爷子右脚骨伤,伤势不算太严重。只住了两个星期的医院就出院回家了。俗话说“伤经动骨一百天”。医生嘱咐耿老爷子,回家要好好地静养三个月。腿脚不要下地走路,不然上了岁数的人,就难以恢复了。
耿老爷子回到家,每天只能呆在家中或自家的小院里活动。与耿老爷子只有一墙之隔的拆迁办,每天前来咨询、签协议、算账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中秋、国庆两节已过,拆迁办雇佣的那些“二吊蛋”们,晚间给拆迁户们断水、断电、砸玻璃的“小动作”也零零星星地活动起来。因此给拆迁办也增添不少";人气";。隔三差五地有人来找拆迁办理论,理论不成,在拆迁办大吵大闹的也大有人在。
拆迁办,整天人流穿梭,好不热闹。耿老爷子在家也不寂寞,看报纸写材料,与前来看望他的邻里们谈心议事,与人商讨集体打官事的事。长河商场拆迁户能赢,我们一定能赢。对于这一点,耿老爷子深信不疑。
早在五年前,耿老爷子领着大院里的住户赢得“暂不拆迁”胜利,自那时候起他就获得大家的信任。这次拆迁办又来了,还是他牵头与拆迁较劲。先是与街道办、区里对话,写信访材料,把自家的院墙扮成反映拆迁户心声的“民意墙”,“大锤队”来了他又领着一帮老人与之抗衡。这样,耿老爷子毋庸置疑地成了大院里拆迁户的代言人,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这回他又是为大伙儿事,在信访局门前摔坏了腿,如此一来,老爷子的人气就更望了。他大伙儿心影响力远远超出大院的范围,不论是对拆迁户还是拆迁办来说,他绝对是一位有影响的“公众人物”。白天,驻扎在大院里的拆迁办热热闹闹。到了晚上,耿家小院自然成了大院里最热闹的场所。
QQ吃过晚饭,又要出门散步。临行,丁珍对他说:“下午恽大姐通知,要大家晚上到耿老爷子家开会。我马上出去一下有点事。待会儿,你去一趟。”耿老爷子住院期间,QQ没有去医院看他。老爷回家也有几天了,QQ想正好到他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