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人生-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命运稳定趋好的典范与缩影。
魏书生的命运曲线图示
稳定趋好型命运,当然不仅限于前述领域与职业中的人群。文化、艺术、体育、军事及经济战线、社会领域中的若干人们,均因时代的不断趋好的大势,加上个人的努力奋斗与持续进步,形成了不断向好的命运态势,即展现、勾划出了各具特色的稳定趋好型命运曲线。
第二节先抑后扬型命运曲线
第三章 人的命运曲线的构成与变化(5)
人的命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很多人的命运,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先抑后扬之势。在命运曲线的表现上,不同的人,其先抑后扬的幅度与周期不尽一样,但都是人生命运的突出写照。
先抑后扬型命运曲线图示
基本的特征
人生的命运态势与人生的特定阶段关联度高,大多数人的状况为,青年向中年的过渡阶段的生活、财富、事业等方面的状态不佳,层次较低,时运不济,欲振乏力,人生运行较为低沉。到了中年及以上阶段,个人的奋斗努力开始显现效应,加之所处的时代发生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变革,奋斗者抓住了新的机遇,其命运改变的速度和跃升的程度,较之稳定趋好类的态势更加突出。
人的命运态势前后反差较大,部分人在剧烈变动的社会阶段与自身的恶劣状况中,常常出现〃义无反顾〃、〃穷则思变〃、〃背水一战〃等举动。从贫苦农民到开国功臣,从奴隶到将军,从衣食无着到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从学徒到工程师,从普通平民到一定职级的官员。众多的人的命运,以不同的方式和面貌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命运曲线的构成与变化人的命运先抑后扬,表现为渐变或突变的特征。就多数人而言,当个人的地位、财富、生活、事业等均处于不佳局面或低潮时,需经过中期、长期的日积月累,其命运才可能呈现扬升之势。如身份的改变、职位的跃升、财产的积聚、事业的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发生由量到质的演变。个人可能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回头一看,命运的变化如此之大,真是感慨万千。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先抑后扬,会以突然的、短期内质变的方式展现。这类状况往往是突然来临的较大机遇,或个人长期努力而一朝喷发而致。如有人突然中了彩票大奖,其生活状态肯定今非昔比;有人长期默默无闻地从事科研、创作、艺术等活动,一旦其成果以某种形式被社会所青睐,其知名度、美誉度及随之而来的身份与财富变化,即会跳跃式地出现。
典型人物
(1)姜子牙
著名古代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名门望族,尽管青少年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具备了经天纬地之才,但一直未能有机会施展,反而生活过得穷困不堪。为了生存,姜子牙只好在商朝的都城朝歌(今河南浚县)找到了一个杀牛的差使,每天要在以尖刀刺牛的血腥中度过。姜子牙深感商朝政治腐败,不可救药,决定投奔当时兴旺的周族,苦于一时无进身之路,继而在一个可能遇上周族显赫人物的渭水之滨的河边垂钓。后来周族的西伯侯姬昌打猎经过,见到姜子牙直杆空钓,上前问话,才发现此闲钓老人,非等闲之辈。于是请回府中,遂拜为国师,掌管军政大权。姜子牙自此命运大转且急速上扬,借得平台,尽施文韬武略,辅佐姬昌定邦安国,扩大了周族的势力;后又协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灭掉了商朝,形成了新的周朝统治局面。姜子牙也因奇功大业,被封之于齐鲁之地,开创了后为齐国的基业。
从苦读勤学、满腹经纶到登台亮相、显山露水,姜子牙经历了几十年漫长的等待与磨炼,他后半生命运的突然转折,源于受到周族掌权人物姬昌的相中,也在于他长期积聚而成的治国治军才能。个人命运虽长期不振,但一朝爆发式扬升,更显现出传奇色彩。
姜子牙的命运曲线图示
(2)韩信
无独有偶,西汉著名的军事家韩信从小父母双亡,生活十分凄苦,不仅经常挨饿,还遭受当地恶少的胯下之辱,但他胸怀大志,不间断地习文练武,后参加了项羽反秦的军队。他虽多次向项羽献出良策,但刚愎自用的项羽从没采纳他的计策,韩信有才而不得施展,并认定项羽难成大器,终将失败,主动乘刘邦躲避汉中之际投靠了刘邦。经丞相萧何的极度举荐,刘邦任韩信为大将军,从此韩信在汉军统帅的地位上,大展杰出的军事战略才能。他向刘邦提出:〃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军事战略,先后破赵、降燕、灭齐,并率兵与垓下大胜项羽,终辅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第三章 人的命运曲线的构成与变化(6)
韩信的个人命运,在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低迷后,因寻得了大展平生之志的舞台,而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了重大转折。韩信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管军粮的小官,一跃而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军事统帅,进而演出了一代名将的威武人生大戏。
(3)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公元1352年元末乱世,家境十分贫寒。17岁时,他的父母、兄长因瘟疫相继去世,年轻的朱元璋成了孤儿,只得进入宝觉寺削发当和尚求生。时逢天灾地荒,又被迫外出化缘,讨饭乞求,还遭受各种凌辱。其命运可谓十分悲惨,看不到人生的曙光。公元1251年,爆发了震撼中华的红巾军大起义,乞讨和尚义朱元璋无反顾地投奔了郭子兴率领的起义军,开始了他改变人生命运的崭新历程。经历无数的生死搏杀与智慧较量,朱元璋从镇抚总管起步,一跃上升为接替郭子兴成为起义军首领;以后又势不可挡地率大军渡长江,攻占集庆(今南京),并采纳老儒朱开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良策,在整巩后方的基础上,对元军与陈友谅等各割据势力展开最后较量,终于公元1368年在应天改号称帝,开启了大明王朝的历史篇章。
朱元璋的命运曲线图示
朱元璋的人生命运,勾画出典型的先抑后扬命运曲线,其从一个乞讨和尚到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人生的命运反差之大,实为罕见。如果朱元璋生于某一地主、官僚家庭,从小饱食终日、衣禄丰足,可能最多会通过科举而成为一名朝廷的官员而已。如果朱元璋生逢盛世,可能也会随遇而安,有所展业而已。尖锐的社会矛盾,激烈的阶级冲突,残酷的武装斗争而形成的崛起机遇,加上艰难生活锤炼而铸成的特定气魄、毅力与智慧,导致朱元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人生命运的最大奇迹。
(4)左宗棠的命运状态
晚清时期著名的〃中兴名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左宗棠,于1812年出生于湖南湘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因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但他天资聪明,勤奋苦学,于20岁时参加本省乡试中举。随后的三次赴京会试,却均以落榜而告终,使年轻气盛、渴望一举成名的左宗棠陷入深深的苦恼。左宗棠23岁结婚时曾写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励志对联,可一直未有进度官僚阶层而展平生之志的机会,只是到书院讲学及担任家教为任,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个人的命运显得较为平坦和低迷。但左宗棠毕竟是才气逼人、见识深远的人物,他37岁时,有机会受到清朝重臣林则徐的访见,并得到林则徐地教诲。左宗棠四十余岁决意出山,先为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后经林则徐、翰林院学士潘祖荫及当朝官吏胡林翼、贺卡龄等人的上疏力荐,在其协助曾国藩组建湘军并指挥作战而屡胜的基础上,咸丰皇帝逐步重视和任用左宗棠。自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初年的三年期间,左宗棠从一个普通幕僚升任为管辖福建、浙江的闽浙总督。1866年始,他力兴洋务,创立福州船政局,建造了中国第一批船舰。特别于同治四年始,中国新疆受到俄、英两国支持中亚浩帘汗国数十万军队入侵,大批土地被侵吞,左宗棠主动请战,力排非议,光绪元年(1875)四月初,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拥有筹兵、筹饷和指挥全权,随即亲率大军,抬棺而征,实施〃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等作战方针,驱逐了侵略之敌,保住了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领地,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捍疆保国的民族英雄而令世人敬仰。
左宗棠的命运曲线图示
左宗棠较之其他封建名臣不同的命运特色,在于他没走科举之径而晋身,青年不得志而中年崛立,以往积聚的鸿志与智慧一起爆发,在中年至老年阶段,更显〃大器晚成〃,不断做出惊天动地的举动,使久抑的人生能量,推动其命运发生极大的转折与高扬。
(5)科拉松·阿基诺
历史的脚步走到了今天,在亚洲的菲律宾发生了从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在不长的时间内,意想不到地成为第一任女总统的故事。
第三章 人的命运曲线的构成与变化(7)
科拉松·阿基诺原名叫玛利亚·科拉松·科胡昂科(又称〃科丽〃),于1933年出生于马尼拉一个富豪家庭。她21岁时,嫁给了与她同年的记者尼尼奥·阿基诺。尼尼奥虽为记者,但一直有参政的政治雄心。几经努力,于28岁当选为打拉省省长,34岁又成为菲律宾最年轻的一位参议员,同时也是当时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最有力的竞争者和反对派领袖。尼尼奥因对马科斯形成严重的政治威胁,终于1972年被送进了监狱,后因心脏病获释到美国动手术,科丽随之陪同到了美国。在美国治病和休养的尼尼奥不满足舒适的异国生活,他决心回到菲律宾实现他的政治主张,同时也接到他回国后极可能遭遇暗杀的警告,但尼尼奥还是坚持于1983年8月21日毅然乘机返回菲律宾。但一下飞机,在万众欢呼中,一颗罪恶的子弹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尼尼奥之死,激怒了无数的菲律宾人,多达600万之众的游行示威活动爆发。菲律宾人要求变革和大选的浪潮覆盖全国。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个家庭主妇,科丽为丈夫尽职的贤妻良母角色已不复存在,她无法回避而又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反马科斯的政治斗争,并很快受到人民的拥护,要求其成为与马科斯对抗的总统候选人。而此时的科丽一不是政治活动家,二不具备竞选总统的多种才能。她于竞选之初常说漏嘴,也遭到马科斯等的嘲讽,但科丽还是挺了过来,很快站稳了脚跟,积聚了政治经验,在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拥戴中,加之美国的声援,科丽终于奇迹般地于1986年2月25日,当选为菲律宾第一任女总统。
科拉松·阿基诺的命运曲线图示
从一名默默无闻、把总统工作比作〃沉重十字架〃的家庭主妇,到登上菲律宾政坛的最高峰,领导菲律宾人民安邦兴国。历史就是这样,导引着一个妇女的命运,从平淡而波动中不可阻挡地向上强劲延伸,形成了特有的命运奇葩。
(6)罗炳辉
〃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是陈毅元帅对罗炳辉将军的赞誉之词。罗炳辉于1897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彝良县的一个彝族贫苦家庭。他曾是一个牛马不如的农奴,在备受煎熬的恶劣环境中长大,18岁时离家投奔护国滇军,从士兵升至营长,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受进步思想影响与对旧制度的痛恨,他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红军,曾任红十二军副军长、军长,率部队在中央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屡建奇功,于1934年率部参与长征;抗战期间被中央委派至新四军一支队任副司令员,作为司令员陈毅的副手而浴血抗日战场,后又任新四军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等高级军事职务,直至1946年因患重病而去世。
罗炳辉的命运曲线图示
罗炳辉将军在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与拼死精神,谱写了从奴隶到将军的人生传奇。罗炳辉青少年时期,在暗无天日的命运枯井中挣扎,因投军从戎后,开始了人生命运的大转折,并逐步成长为中共的高级将领和杰出的军事家,续写出其强势而辉煌的命运篇章。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以罗炳辉为原型,作了更生动的展现。
像罗炳辉这样,从贫苦出生、生活无着,在备受剥削与压迫中渡过青少年阶段,而后投奔革命,勇敢作战,生死度外,而逐步成长为共和国军事将领的人,不下百余个,他们均实现了人生命运从极度低迷到高潮迭起的巨大转变。
(7)巴尔扎克
人生决胜岂只在战场。世界级的大文豪、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