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夺鼎1617 >

第293章

夺鼎1617-第293章

小说: 夺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横冲直撞,将刚刚被掀翻在地的骑兵们踏得骨断筋折,激起阵前更大的混乱。

    一排又一排的火铳兵交换射击,最前排的火铳兵手执上了铳刺的火铳为身后的战友们提供着掩护。第一列火铳手施放完手中火铳后,急急退后装填弹药,第二排接着上前轰击。排铳声响起就没断过,火铳兵射击的时候,也不断有一些清军箭矢飞来。火铳兵们都有八瓣帽儿铁尖盔,身上还有胸甲。这种强弩之末的漫射箭矢,只要不命中要害,便是身上插个几箭也无妨。

    但是。头顶上不时有箭矢掠过。视野里不断出现斧子、标枪等黑影,这些带给士兵们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在极度紧张的情绪之下,士兵们已经无法感受到任何事务,只是不断的凭借着平日里严酷的训练带来的肌肉记忆,不断的扣动扳机,击锤落下。开火,射击,蹲下,装填弹药,之后再次起身开铳。

    “甲喇大人。不好!儿郎们伤亡太大了!怕是顶不住了!”

    那个包衣牛录章京终究不能免除关宁军本色,跑到率领白甲兵督战的甲喇衔章京面前哭诉。一着急将说惯了的一套言辞说了出来。

    “你这狗奴才!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瓜尔佳狠狠的朝他脸上抽了一鞭子,顿时脸上凸出了一道粗大的鞭痕。

    “带着你的那群奴才,给本甲喇冲上去!破开这群蛮子的军阵!”

    “这个!?。。。。。”

    “不去?立刻斩首!”

    瓜尔佳身后的十几个白甲兵立刻拔出了腰间的利斧,做出一副随时准备行刑的样子。

    既然已经做了人家的奴才,少不得这条命就是要卖给人家了。那前山海镇千总心中不住的咒骂着,只得回头整顿部下,朝着吴标军阵的侧翼准备再一次攻击。

    “好了!这群狗贼疲了!”

    守汉和王宝几乎同时做出了这个判断。

    “炎龙!”

    守汉点手唤过早已按捺不住的骑兵团长炎龙。

    “让本官看看,你的兵是不是和你一样都是敢于闯阵的好汉!还是只能在草场上骑马跑步的马夫!”

    “主公放心!炎龙的兵,都是和炎龙一样的好汉!”

    矮小粗壮的炎龙,朝着守汉行了个军礼,飞也似的往自己的队列旁奔去,他手下的四百骑兵,早已跃跃欲试了。

    “全体备马,准备出击!”

    “命令廖冬至,上刺刀!准备出击!”

    两条命令分别从炎龙和王宝口中发出,整个勤王军的军阵中立刻骚动起来。

    “二位公公,剩下的事情便没有什么好看的了,我们不妨到后面喝上一杯热茶,暖暖身子如何?”

    见王德化与王承恩等人不断的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不远处牵着战马往中军大阵边缘前进的数百名骑兵,守汉有些被人窥视的感觉,而且还是两个太监为首的!这种感觉实在不好!于是,他要制止这种行为!

    “将军,这个。”王承恩指着一伍一伍向前行进的骑兵,费力的组织着词汇。

    同南中军其他兵种近乎于奢侈的装备相比,骑兵的装备几乎和叫花子差不多。绝大多数骑兵除了身上的一套甲胄,一袭红色披风之外,便只有手中的一柄马刀了。

    只是有些看上去资格、技术较为老到的家伙马上挂着一杆长枪。

    这样的装备,不要说与素称精锐的建奴骑兵对阵,便是对付京营中的三千营骑兵也是必败无疑。那些建奴骑兵,可是从虎枪到标枪,从挑刀到飞斧,长短皆有。

    在二位王公公的惊异中,炎龙领着他手下的四百骑兵雄赳赳气昂昂的进入了中军大阵的最前方,似乎感受到临战气氛,很多马匹开始刨起地来,一些战马打起响鼻。守卫在那里的近卫旅官兵立刻为他们闪开了一个缺口,如同出炉的铁水一般,这四百骑兵缓缓的,却又带着一股莫名其妙的气势冲了出去。

    “大人!蛮子的骑兵出来了!”

    一个眼尖的分得拨什库指着正在调整队列的南中军骑兵向瓜尔佳禀告。

    “娘的野狗来挑战老虎,狸猫来招惹黑熊!巴图鲁们,列队!让这群蛮子知道什么是骑兵!用马刀和长枪告诉他们,怎么在马背上作战!”

    。。。。。。

    烟尘滚滚。双方骑兵铁蹄,沉重地叩击在地面上,发出令人心寒的沉闷声响。

    南中军的骑兵四百余骑,以十伍为单位,五十骑为一列,共为八列。

    骑兵队官们不住的高声呼喊:“保持速度,保持速度,注意队形!注意队形!”

    一列列战阵缓缓压向对面的建奴骑兵,一把把横向把握的马刀在冬日的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应该是南中军骑兵最奢侈的装备了,全部用呲铁钢调析后打造而成,黄铜的护手圆盘,最大限度的保护骑兵的手腕。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三章 长清,刺刀突击!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济南加固原有土城,墙体包以砖石,周围12里48丈,高3丈2尺,阔5丈,设四座城门,东称齐川门,西称泺源门,南称历山门,北称汇波门,四门均设官厅2座,炮台4座。此外,城墙设城楼11座,铺舍55座,观敌台13座,旗台55座,垛口3350个。城墙墙基约8尺垒以青方石,在以上砌大青砖,每块砖重约7。5公斤。东、西、南三城门旁设登城马道,四角突出,建有矩形角楼,每百米左右设一炮台。

    曾经在靖难之役中拦阻住燕王朱棣大军三个月的济南城,虽然城高墙厚,但是,奈何兵少。全部兵力加起来不过一千余人。作为山东省城,济南城内的官员们可谓尽心竭力,丝毫不亚于当年死守济南的铁铉铁尚书。

    山东巡抚宋学朱亲自登城作战,“不解带、不交睫、头发尽白”,日夜坚守在城墙上,激励士兵与城共存亡。城破之后他受伤被俘,被清兵绑在城门楼上纵火烧死。济南参政邓谦,在战役最激烈的关头,在城墙上坚守三个昼夜,亲自架炮向清军轰击,直至“矢尽石穷”。

    对于这场战役的惨烈,屠杀之惨,便是以善于描写神鬼妖狐的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也曾经有着隐晦的描写,“北兵至,济南扛尸百万。”

    见济南城高且厚,一时难以攻克。一心要立功扬威的岳托,下令调集大炮对准西北角的济南城墙猛烈轰击。经过一夜不停的轮番轰击,到了天蒙蒙亮的时候,“天晓,众哗,大兵自西北云梯上矣!”

    城破之后,大队清兵蜂拥而上,巡抚宋学朱跃马而西。手格杀数人,刃中面被执;不屈,悬城楼竿上杀之。

    参政邓谦城陷后,他仍执劲弓射杀清兵多人,后负伤为清兵杀害。历城知县韩承宣率领千余名守军和民众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孤立无援,同其他官员一起遇难。

    而身为山东布政使的张秉文更是满门忠烈,本人亲率兵民与清军展开了巷战和肉搏战。终因寡不敌众中箭身亡。他身死的消息传到了大明湖畔的府中,妻妾二人携手同出官署后门,纵身跳入大明湖中。家中侍婢十多人为她俩的壮烈举止所感动。也跟着一同投湖自尽。

    而他的妻子方孟式。也是一代巾帼人物,桐城方氏三姊妹中方孟式是长女,号称“九岁能文,有咏雪才”,著有《纫兰阁集》八卷,《纫兰阁诗集》十四卷;另外。有一个很著名的侄子是被她妹妹教育出来的,那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方以智。(也是在很多作品中出现过的技术人才。)

    这一家人,要比所谓的江左名士,平日里夸夸奇谈忠君爱国,一到了皇帝要他们出钱的时候就骂皇帝贪图财货。要他们出力的时候却袖手旁观,甚至到了殉节的时候。嫌水太冷的家伙们强的太多了!

    巡抚、布政使、济南知府、历城知县等官员全数被杀;济南城顿时成了一座鬼域。昔日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上,漂浮着自尽投湖的济南百姓,茂岭山、雁翅山上,堆满了被杀害的尸首。

    德王朱由枢、奉国将军朱恩赏等人于城破时被俘。

    德王府内,竖起了岳托、杜度的织金纛旗。随后不久,多尔衮、多铎等人的织金龙纛旗也纷纷出现在了德王府的银安殿前。

    数万清军猬集在济南城内外,开始对周边的州县大肆的劫掠屠杀。

    崇祯十二年正月十七,长清县。

    这里的地形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区、丘陵、山前平原和几条河流交汇而形成的河套,有“八山一洼一平原”之称。境内河流纵横,除了大清河、南北大沙河之外,还有玉符河、清水沟等河流。

    从济南府方向隐隐有一大股烟尘往这边而来。大地震动,那股烟尘越来越近,很快,一大片红色的旗帜便如鬼似魅一般飞舞而来,旗帜下面,尽是身披红色盔甲的骑士,隐隐可见各人盔顶上火红的盔缨飘扬。旗帜中,还有一杆格外大的红旗随风飘舞,如鹤立鸡群般的醒目。

    正是岳拓旗下的正红旗一个牛录,领着新近归附的四个包衣牛录往长清来攻城掠财,抢夺人口!除此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全军打开通往泰安州的通道,拔掉横亘在往泰山脚下、曲阜地区通路上的这根钉子。

    “甲喇大人!甲喇大人!”

    甲喇章京的官纛大旗下,加衔为甲喇章京的牛录章京瓜尔佳,晃动着一张巨大的圆脸,冷眼看着身后策马而来的两个包衣牛录的头目。身上依旧是大明的甲胄,手中的刀枪、胯下的战马也都是明国的,只是身后的认旗换了正白旗的旗号而已。

    “你们两个奴才有什么事?”

    “小的们在左右各处哨探,发现有一大股明狗沿着大清河向我们这个方向快速奔来,队伍严整,军容雄壮。奴才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特来请示!”

    “啪!”

    瓜尔佳很是不屑的挥动手中的皮鞭打了一个响鞭,之后用鞭杆儿敲打着两个新奴才的头盔,“这还用说什么?!全军掉转方向,先吃掉这股不知死活的东西。之后向主子们报功便是!”

    一千余人的五个牛录,还有远远多于这个数量的杂役包衣余丁等人,迅速移到大清河岸边,整齐列队。军阵中的人们纷纷摩拳擦掌,等候着那些军功财物自己送到刀口下来。

    在阳光下,冻得坚硬的大清河仿佛一道银带相仿,向人们的视野里泛着亮光。沿着蜿蜒的河道向东望去。远处的地平线上跃出了几面旗帜,不多时,立刻一面变十面,十面变百面,很快便是铺天盖地的旗海。隐约可以看出旗帜颜色为明军崇尚的红色。再看过去,那些旗帜下,便是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虽然远远的看不清那只人马的军士旗号。但也可以感觉到一股逼人的威势。虽然听到哨马的警报,又是沿着大清河方向赶来的军队,肯定是明军哪一部的援军了。只是这些人马,是哪一部的援军?

    援剿总兵祖宽?难道是他的军队从临清州插了过来?

    一个包衣牛录章京立刻笑笑否定了自己的这个判断。

    同为关宁军一脉的他很清楚,关宁军同清军作战,向来是不出大炮的射程,便是骑兵也只是在城墙脚下作战。

    这一点从万历年间便成了辽东将门的不传之秘。

    如果奴贼灭了,那他们这些每年只会伸手向朝廷要钱要粮的关宁军还有在辽东存在的必要么?到了那时,辽东每年的银钱粮米。朝廷还会拨给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恐怕接下来的。便是朝廷拿他们开刀来整饬朝纲吧?

    如果奴贼灭了。那么所谓的辽西将门还有在大明存的必要么?他们以后如何向中央政府要钱要粮?那海样的银两与粮米,还有可能到自己手中么?

    养寇自重、保存实力。这八个字是辽东带兵将领、乃至整个大明带兵将领的心得。

    也许是一支走错了路的军队,不留神撞到了正红旗主子们的刀口上了。

    这位来自于山海镇的前千总、现在的包衣牛录章京有些幸灾乐祸的想象着。

    那支队伍越来越近了。

    除了军旗被北风吹拂发出的扑簌簌声之外,庞大的行军队列中没有人说话。阵阵的脚步声敲得冻得坚硬无比的地面微微震颤,偶尔传来的战马一声嘶鸣让这笼罩在整个军阵上的肃杀之气稍稍平缓一些。

    “是那些南蛮!那些南蛮!”

    惊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