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7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列位没有达到这个数字,守汉愿意自己掏腰包为诸位补上差额。”
这句话,如同春天的惊雷一般,在人们的耳边炸响。
很快,一个个各村各寨选来的养鱼好手们,代表各自的村寨与将军府签订了契约,大致内容便是,回去之后,在各自村寨推广稻田养鱼技术,如果不能秋后丰收增产,将军府愿意以现银或者其他等价物品为大家补上差额。但是,前提条件就是必须细心养殖,精耕细作。
签了契约,画了押,人们便兴冲冲地围着郑全芳开始按照守汉的技术要领仔细的揣摩着如何伺候好这些小宝贝。
“东翁,这样可行?”
吴存节心里有些没底,那可是同几乎属下所有的村寨签订的契约,如果真的不能够达到丰收增产的标准,库房里那些白花花的银子,黄澄澄的通宝,就要如同洪水一般流将出去。
“纯洁狼,你放心。那个郑全芳是个养鱼种田的好手,又是读过书的人,此事有他牵头,不会有错。”
守汉的话不错,眼光也不错,选择的郑全芳这个人也确实很用心,半月之后,郑全芳兴冲冲地来求见李守汉。
“大人!大人!大喜事啊!大喜啊!”
守汉交给他的那些鱼卵,基本上完全孵化出来,经过这些日子的饲养,已经长成了寸许的小鱼苗。
“小民愚钝,不知天高地厚,竟敢与大人赌赛,如今,小人输的心服口服。”
郑全芳一脸的坦然,在他看来,输给李守汉,就是输给了真理,不丢人。
“馨远兄,举凡鱼卵孵化,鱼苗养殖等等诸多事宜,兄台是否已经了然于胸?”
李守汉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郑全芳。
“不错,而且,大人说的稻田养鱼之法,小人心中也大概有了眉目,知道如何在村寨中推而广之。”
“那便好,馨远兄,还记得我们的赌赛吗?我说过,如果我侥幸赢了,少不得要借重老兄一二。如今,稻田养鱼、垦荒之事就要烦劳老兄了!”
不几年下来,南中的养鱼事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两个事情可见一斑。一个是新来的移民,在养猪场做工时惊讶的发现,这里,给生产的母猪都喝鱼汤。目的同人一样,保证营养,下奶。另一个,则是民间的一个标准,只有穷人,才每天只能吃鱼。
就在几乎李守汉属下各村各寨都在热火朝天的开展稻田养鱼这项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的时候,另外一个令他笑得嘴都要歪了的事情发生了。
“东家,不,大人,咱们的炼焦池,昨夜出了些事故,一池子煤,焦化之后,就出了这些东西,”负责炼焦的林阿水垂头丧气的将一个瓦罐摆放在李守汉的案头。
守汉低头看了看,这似乎看上去有些眼熟,“这如何?是何物?”福伯笑容满面的捧着账本走了进来,好奇的看着这黑乎乎的东西。
“是煤,煤焦。。。。”林阿水期期艾艾的正要解释,一句话电光火石一般击中了李守汉,煤焦油!这东西便是煤焦油!煤焦油里有什么大用场?别的不说,单单染料这一项,就够了!
“福伯!快!拿最烈的酒来!”
。。。。。
一个月后,河静府的几条河边,矗立起了几座崭新的建筑,硕大的招牌上,一笔凝重又不失灵动的颜体字,“通和染坊”。
拉着白色土布的车辆络绎不绝的进进出出。
正文 第十五章 第一桶金的由来(上)
半个月之后,盐户村被整体搬迁,成为了最早的一批搬迁户,所有的灶户按照人头分得了土地,高高兴兴的走了。
很快,沿着海岸线,修建起了一片片盐池、卤水池、结晶池。用青条石砌筑,安装了抽水车,十几条健壮的牯牛日夜不停的在抽水车上工作着。
“整个盐户村,所有的海边土地都建成了盐田,盐池占地大约是三千亩土地,用五百俘虏担任盐丁,盐户村中驻扎着一队近卫营士兵,加强后将近一百人马。日夜驻守巡逻。外人绝对难以入内。”在盐户村担任警卫任务的阿金,这个朴实的苗家小伙子,如今是近卫营的队官。
按照每十五亩盐田每日可加工一百吨海水计算,每十五亩盐田一昼夜可得粗盐三吨左右。
经过试验,得到的数据令福伯和盐梅儿惊得几乎舌头都掉了出来。如果三千亩盐田都是如此的效率,每昼夜便可得到粗盐六百吨,合一百二十万斤!即便是打个对折计算,六十万斤也是惊人的。
不过,后面的事情,更是令人大喜过望。
“这几处泉水,我用秤子称过,后山的这眼泉水最轻,含杂质最少。且又经过了一昼夜的晾晒,杂质都已沉淀。”一边说,李守汉一边指挥着盐丁将粗盐倒进水缸中,不停地搅拌,令盐粒尽快溶解。
而后,将盐水倒入用棉花压制的紧紧的棉板上过滤。过滤后的棉板上留下了很多的杂质,黑色的、黄色的。经过几层棉板的过滤,盐水已经是清澈透亮。
“很好!再用木炭!”
经过木炭,哦,就是活性炭的过滤,基本上,盐水里已经没有什么杂质了。
一个盐丁偷偷的伸出舌头舔了一下盐水,已经尝不到他习惯的那种苦涩的海盐味道了。“天哪!这个汉人真是神奇!真是天神选定的人物!”
几经辗转,盐水最终倒入了几口大锅中,与其他锅灶不同的是,锅中镶嵌着铜板,防止盐水对锅的腐蚀。
“尔等是我将军府的商人,日常经营的便是食盐。你们看看,这样的盐,该当如何?”
李守汉召集了“裕和泰”盐号的掌柜蒋益礼和他手下的大伙计,丢给他们两份盐的样品。
“大人,”蒋益礼仔细看了看洁白如雪,细腻如粉的精盐,“这样的盐,如果进货的话,应该是一百五十文一斤进货,二百文以上卖出。”
大伙计看了看另外一袋盐,“大人,这样的盐,比掌柜的手里的盐略略差一些,但是,也能够卖到一百二十文以上。”
“咕咚!”一声,老成持重的福伯椅子倒在了地上,“唉!老了,腿脚不利落不说,连椅子也欺负人啊!”一边掩饰着,一边在心中暗自计算着,盐户村的盐田,如今每个月至少可以出产六万石,加工之后,至少可以出精盐一万石,出滤盐三万石。按照精盐八十文,滤盐六十文的价格计算,扣除几乎没有的人力成本和设施建设成本、折旧成本,几乎每一斤盐的利润便有六十文,如此算来,每个月便有十几万银子的收入。
有了这样固定可靠的饷源,少爷的宏图大业,何愁不成?!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哪个说的?!
就在裕和泰的掌柜们大张旗鼓的向各处批发精盐,收钱收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李守汉陷入了沉思。
有了钱之后,产业革命的启动资金弄到手了!但是劳动力还是严重不足啊,就算是疯狂的抓人回来也不够啊,因为劳动力多半都在种田,毕竟生存才是第一要务。不行,必须想法子提高粮食产量才行!但问题是怎么提高呢?杂交水稻可不是那么好弄的,有了……
来人,快叫吴存节过来。
说道吴存节,其中还有一段轶事。李守汉以雷霆之势扫除了何天福后,专门贴出招贤布告,作为一个屡试不第的老童生的吴存节,第一个跑到将军府投效,(其实就是想找一个饭碗!)看到他递来的名帖,守汉差一点将嘴里的一口茶喷到盐梅儿的新裙子上。
“吴存节,以字行。号南郎。”
“这***不就是纯洁狼吗?!”守汉心中暗暗好笑,这是他喜欢的一个作家的昵称。从此,纯洁狼、吴老狼,便成了吴存节的外号。当然,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没有人敢当面叫。这吴存节虽然科举水平很烂,不过却写得一笔好字算的一手好账,于是乎李守汉便让他给自己当帐房。
“学生吴存节,拜见东翁大将军。”吴存节一进门,立刻给李守汉行礼。
“我说老狼啊,跟我就别这么客气了吧。”李守汉一面扶起吴存节一面问道,“如今我们治下有多少人丁户口?田地有多少?”
“回东翁,前日学生做过统计,如今东翁治下直管的人口有一万五千多户,丁三万五千余口,田三十八万六千余亩。第一季水稻己经收割完毕,共计六十四万七千石,依照东翁二十税一的纳粮税率,共有三万二千三百五十余石解入粮库。”
“恩,不错不错。老狼啊,你不觉得我们现在入库的公粮太少了一些吗?难道你不想把公粮弄多一点吗?”李守汉笑呵呵的问道。
吴存节一听脸色立马就变了,扑通一下跪倒地上大呼:“东翁万万不可啊!子曰:民无信不立。东翁数月前已昭告治下:粮税取二十税一。而今东翁若要贸然提升粮税,日后将如何取信于民?恳请东翁三思啊!”
这都哪跟哪啊?李守汉有些哭笑不得了,赶紧扶起吴存节说道:“我说老狼啊,你看我像那种出尔反尔的人吗?我的意思是想法子把产量提上去,比如一亩稻子年产四石,按照二十税一的话就是缴纳24斤稻米。但如果一亩稻子年产十石呢?按照二十税一的比例缴纳的公粮不就有60斤稻米了吗?”
“这。。。这怎么可能?”虽然弄懂了李守汉的意思,但是吴存节仍然是一脸的难以置信。毕竟17世纪,哪怕是中南半岛这种拥有水稻天堂称呼的地方,三季稻亩产也不会超过四石,而李守汉却提出了年产十石的目标,这能不让吴存节吃惊吗?
正当吴存节在想怎么弄出十石米时,李守汉继续说道:“你派人通知一下,十天后每个村派一个既精通种田又精通养鱼的人到将军府,同时把布告也贴出去。另外,准备雌雄大鲤鱼各五十尾跟柳树枝若干,我十日后有大用。”
“这。。。。东翁要这个有何用?”吴存节更糊涂了。
“啜!那么多废话干什么!”李守汉有点生气了,“老狼啊,你既然在我手底下办事就要明白一个道理:我的命令,你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同时在执行中加深理解,明白吗?”
“学生明白。”
“明白还不快去办!”
十天后,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百十个村子的代表齐聚大将军府,李守汉来到他们面前,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都精通种田养鱼,这次让大家来就是我有一种养鱼的法子要跟大家伙参详参详。”
说完,遍让人把这百余人引到了塘边,带大家站定,李守汉又说道:“大家看,这塘里有我放的柳树枝和雌雄各五十尾鲤鱼,想必各位中间也有人清楚,鲤鱼喜欢在水草上产卵,为了便于操作,我就拿这柳树枝当水草,想来上面已经有不少鱼卵了吧,下面我就把这柳树枝捞起来看看。”说着李守汉将手一挥,几名军士小心翼翼的将柳树枝给捞了起来,只见那柳树枝条上布满了鱼卵,看上去异常扎眼。
“这些鱼卵应该让他们留在水里孵化成小鱼啊,大将军把它们捞起来做什么?”看到李守汉异乎寻常的举动,大家自然感到不解,于是一些胆子大的就问道。
“呵呵,诸位又说不知,这鱼卵要是放在水田里,便会被各种东西吃掉,还没来得及孵出鱼苗,便要损失大半。我把它们捞起来,便是要保证鱼卵能够大多数孵出小鱼来。”李守汉笑着答道。
代表们纷纷摇头,要知道鱼离开了水就会死,鱼卵也不例外,哪有把鱼卵拿到岸上孵化的道理?
正当代表们不解的时候,李守汉又发话了:“诸位这几天要忙活一下子了,等下每十人各领一支柳枝,把它铺开来放在院子里晒太阳,隔一阵子要往上面洒些水,一共要延续三天。在铺开柳枝跟洒水的时候要小心些,别把鱼卵给弄破了。”
“大将军莫不是在寻我等消遣?”终于有人发出了对李守汉不满的声音了,“郑某种田养鱼三十年,从未听说过鱼离开水还能活的事情!”
李守汉一愣,随即笑着问道:“不知这位兄台怎么称呼?”
那人拱了拱手答道:“兄台不敢当,在下姓郑名全芳,贱字馨远。在下自志学之年开始遍研习《四月民令》、《四时篡要》、《经世民事录》、《齐民要术》等书,虽不敢说精通,却也对农桑渔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