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求圣录-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说,这个大麻烦都是他一念之差惹出来的。
下一刻,李扬先示意广成子稍安勿躁,这才对着不远处的商容摇摇头道:“商容,你起来吧,大商的灭亡乃是天数,贫道亦无能无力!”
商容心xìng坚毅,自然不会被李扬简简单单一句话动摇。
“前辈所言差矣!”商容抬起头,直视着李扬道:“晚辈虽非修道之人,但亦知天道之下,万事万物皆有一线生机,如今两位王子尚存,这不正是我大商的生机所在吗?”
对于商容的质疑,李扬并未动气。
只见李扬苦笑道:“你说的不错,天衍四九,遁去其一,他们两个小家伙正是大商生机所在,可惜……有些东西错过了,就再也无法弥补,贫道问你一句,为何他们没能早早脱劫,而是在人头即将落地时,才被我广成师侄所救呢?”
听到李扬的质问,商容顿时为之一愣。
片刻后,更是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变得失魂落魄。
“老丞相,您怎么了?”
殷郊殷洪见状,不由心下大急。
可惜,商容无动于衷,只是闭眼站在那里,神情充满了悲苦。
“师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两位王子中,殷郊最为胆大,眼见老丞相仿佛突然变了一个人,不由转身问向一旁的广成子。
虽然李扬说的隐晦,但广成子作为修行无数载的大修士,智慧自然非同一般,连商容都已悟出其中真意,他又怎能不明白?
望着齐齐看向自己的小哥俩,广成子长叹一声道:“师叔的意思很简单,从你们逃出王宫后,天道便已给了大商无数次机会,只要你们两人中,能有一人得到保全,大商的气数便不会断绝,哪怕失去了天下,但亦能偏安一隅,得以保全国祚,不过很可惜,大商的忠心之臣虽然不少,但敢破而后立的,却是没有一人!”
“当为师现身,将你们两人救下后,大商的生机便已就此断绝,因为从此之后,你们将踏上仙途,再也不能轻易插手世间俗事,自然也就不能再延续大商的传承!”
当广成子话音落下后,两个小家伙不由脸sè大变,其中,尤以殷郊为甚。
见到殷郊殷洪的表现,李扬不由会心的笑了笑。
事实上,李扬刚才那番话既是说给商容听的,亦是说给殷郊殷洪的。
李扬很清楚,当这两个小家伙rì后学成下山时,虽然答应了各自师尊要扶周灭商,但毕竟修行rì短,心xìng难免有些不稳。
尤其是那个作为大商正统继承人的兄长殷郊,更是心存侥幸。
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会在纣王的“亲情利诱”下,踏上了背誓违约的逆天之路。
李扬既已经打定主意要替他们兄弟俩改变命数,当然不会再让他们抱有那丝侥幸。
如今看来,刚才那番话的效果确实不错。
很快。
青青将西王母和姜皇后从芥子世界内引领而出。
母子相见,自然又是一番感人场景。
这一刻,广成子才明白了师尊让他前来拜访李扬的真正用意。
有了姜皇后的现身说法和谆谆教诲,殷郊殷洪随即彻底熄了继承大商传承的念头。
这个结果,却是让广成子欣喜不已,而商容,则只能无奈的吞下了苦果。
说到底,棋差一招,满盘皆输,要怨的话,只能怨他们这些老臣对纣王心存幻想,否则又怎会有今rì的结果?
而后,殷郊殷洪分别签押了封神主榜。
至于老丞相商容的名字,则早已在他身亡那一刻,便被鸿钧“悄悄”刻印其上。
半晌后。
颇为失意的商容,被李扬请进了芥子世界,静待封神之rì到来。
西王母亦带着姜皇后回返了瑶池。
虽然有种种不舍,但殷郊殷洪仍只能跟随广成子先行赶往了昆仑山。
当众人各自散去后,四土水客栈内的李扬,不由长长叹了口气。
此时此刻,大商的最后一线生机已经荡然无存,想来那个渭水渔翁也该在朝歌现身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四象聚灵
() 终南山玉柱洞的上空。
姜子牙背手站在云端,暗暗皱着眉头。
此刻,原本灵气充沛,草木繁盛的终南山,居然变得一片狼藉,那棵标志xìng的辟邪不老松,更是只剩了半截数十丈高的焦黑“树桩”。
与此同时,一口两人高的三足圆鼎,在距离不老松百丈远的地方发散着阵阵霞光,显然正在炼化着什么东西。
至于云中子,则根本看不到踪影,只有一位十一二岁,身穿白sè羽衣道袍的童子,在悉心照料着那口大鼎。
很快,姜子牙带着满腹的疑惑,飘然落到了那位童子身旁。
“见过姜师叔,弟子有礼了!”
在发现来人是姜子牙后,那位白衣童子立刻起身使了一礼。
“你家老爷可在?”
“回禀师叔,我家老爷三rì前刚刚离开,至于将在何时返回,弟子也不清楚!”
闻听童子之言,姜子牙不禁无奈的叹了口气。
旋即,只见姜子牙转身望向那棵辟邪不老松,皱着眉头问道:“这棵灵根为何会变成这般模样?”
当听到姜子牙转而询问起那棵辟邪不老松时,那位童子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惧sè,却是想起了当rì的骇人情形,心中隐隐有些后怕。
“不瞒师叔,就在前些时rì,天空突降雷霆,这棵灵根就是那时遭劫的!”
“可惜了!”姜子牙摇摇头道,“这棵灵根到底还是没能闯过化形天劫那道门槛!”
“姜师叔想差了,那阵雷霆非是化形天劫!”
“什么?”
那位童子的提醒,却是让姜子牙大惊失sè。
虽说树木高大后,就容易招来天雷,但对根深蒂固、已经拥有法力的辟邪不老松来说,则绝不可能有此祸端。
辟邪者,趋吉避凶之意也!
辟邪不老松不但拥有镇妖之能,更拥有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非凡气运。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不老松才会成为人族口中的福寿祥瑞。
姜子牙虽然道行浅薄,但却是勤奋好书之人,在昆仑山修炼数十载,几乎将山上的道藏典籍尽数读了一遍。
所以当他听完那位童子的解释后,立刻就意识到,那阵雷霆十有仈jiǔ是天谴劫雷。
也只有天谴劫雷,才能将那棵不老松伤成如此这般。
可是那棵不老松一不能言,二不能动,又怎会惹来这么大的劫数呢?
而就在姜子牙沉吟不语时,那位童子却是突然告罪了一声。
在姜子牙的注视下,那位童子快步走到那口圆鼎前方。
接下来,随着那位童子手掐法诀,口中念念有词,那口圆鼎的盖子轰然开启。
嗖!嗖!嗖!嗖!
四道青sè流光从鼎内急速飞了出来。
当那位童子将四道流光收下后,姜子牙这才看出来,那四道流光居然是四颗拳头大的青sè“松树塔”。
随后,那位童子再度有了新动作。
只见四块巴掌大的阵盘从他袖中缓缓飞出,迎风便涨,最终落在了距离不老松十丈远的地方。
“四象聚灵大阵!”
望着分别落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阵盘,姜子牙隐隐猜出了那位童子将要做的事情。
在阐教传承的各种聚灵法阵中,这个“四象聚灵大阵”可谓是大大的异类。
别的聚灵法阵都是缓缓聚集灵气,虽然功效差了些,但胜在持久稳定,而“四象聚灵大阵”,则是在短时间内抽空周遭灵气,一旦周遭灵气不敷吸纳,大阵立刻就会崩溃。
所以“四象聚灵大阵”向来都是用来救急的。
很显然,那位童子必是得了云中子的交代,要以此阵救下那棵即将陨灭的辟邪不老松。
而那四颗青sè的“松树塔”,正是四块阵盘的阵眼。
但令姜子牙想不通的是,那棵不老松伤的实在太重了,如果骤然补充太多的灵气,它的残躯很可能会因为耐受不住而彻底爆裂。
如果换做别人这么干,姜子牙必定要出言劝阻,但他很清楚,云中子师兄不是莽撞之人,他定然已给那位童子留下了妥善的安排。
所以姜子牙并未有所异动,只是一手捋着颌下长髯,一边眯眼观察着接下来的变化。
须臾,当四颗“松树塔”同时落下后,四块阵盘立刻有了异变。
一时间,龙吟凤鸣,虎啸龟吼不绝于耳。
在四块阵盘的上方,四大洪荒神兽的虚影陡然冲天而起。
没过多久,四只神兽虚影的双目同时闪现出一团赤光,周遭的灵气,如同发疯一般,飞速向着四只神兽涌了过去。
很快,四只神兽虚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四团由灵气构成的巨大赤sè漩涡。
随着无数的灵气注入,四颗作为阵眼的“松树塔”,亦是青光大盛。
唰!
四颗“松树塔”同时shè出四道水桶粗细的青光,直直汇聚在不老松的主干之上,远远望去,就仿佛一座以不老松为轴心的青sè方尖塔!
不过正像姜子牙猜得那样,在吸纳了海量的灵气后,不老松的残躯上,随即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一道道如同蛛网般的裂纹,开始显现而出。
姜子牙深知,此刻已到关键之时,说不得,云中子师兄的后手马上就要浮出水面。
果然,那位白衣童子并未显得慌张,只见他摇手一指,一个平淡无奇的白sè小瓶随即快速飞到了不老松的残躯上空。
嘭!
白sè小瓶应声而破,一团晶莹剔透的蓝sè液体,终于露出了真颜。
“这是……混沌水jīng!”
感受着那股无比强大的生机之力,姜子牙只觉得喉头发干。
此时此刻,就连他那具已显老迈的肉身,亦隐隐有着“回chūn”之象。
但让姜子牙失望的是,这种“回chūn”的感觉,来得快,去得更快!
就在那团混沌水jīng显露而出后,那半截“树桩”陡然嗡嗡作响,下一刻,一道青sè的接引之光,瞬间便将那团混沌水jīng拖了回去。
紧接着,“噼噼啪啪”的声响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巨大,无数焦黑的死皮和枯枝,尽皆脱落而下。
伴着越来越耀眼的蓝光,不老松的断口处,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续生机。
整个过程实在太快,太过惊人。
片刻。
一棵百丈高的辟邪不老松便已重新枝繁叶茂。
当诸般异象全数退去后,姜子牙不由一阵纳闷。
按理来说,就冲着那瓶混沌水jīng,云中子师兄也应该亲自主持此事才对。
难道说,云中子师兄此时正在处理的事情,要比眼前之事还重要吗?
眼见诸事已毕,自己此次拜访只能无果而终,姜子牙不禁无奈的摇了摇头。
但就在姜子牙准备驾云离开时,一道金sè流光远远出现在了天边。
姜子牙抬头望去,不由大喜过望,因为来人正是云中子。
这一刻,姜子牙算是知道云中子为何那么“忙”了。
第三百四十五章子牙入朝歌
() 天空之中,云中子怀抱一个红sè的襁褓,显得有些焦急。
自从回返终南山后,云中子便闭关不出,一心一意要医好那棵不老松。
可惜,云中子虽然有心不再涉足此次大劫,但却天意弄人。
就在医树之事已到紧要关头时,他突然气血翻涌,隐隐有所感应。
一番推算下,这才知道是他的徒弟即将出世。
可是医树之事亦是刻不容缓,否则一旦过了时辰,那棵不老松怕是再也无法化形,这么一来,他的证道之途必将就此断绝。
一番权衡下,云中子遂决定将医树之事交付给贴身童子。
毕竟医树的一系列前期准备皆已到位,他的贴身童子只要照本宣科就行。
而收徒一事,则必须由他亲自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