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移民-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各位尊敬的读者朋友:
在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之下,技术移民第一部:落地生根正式定稿了。
从今天起,我将陆续更新原有的章节。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了!
1。 第一印象
1。
晴天,万里无云,虽说有些疲惫,但心情挺不错。
一路上都是完全听不懂的法语,让人有些不太适应。还好,有英语的指示牌帮忙,找行李比较顺利。不多久,赵飞出了机场大楼,耐心等着一位名叫史正东的先生前来接自己。
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钟,一辆有点旧的Van停在了赵飞身前,司机放下车窗,用中文问道:“你是温哥华来的赵飞么?”
“您是史先生吧?我是赵飞。”
司机下了车,掏出个手机,稍等了片刻,然后把手机递给了赵飞。
“喂,你是赵飞么?我是史正东,老乔(赵飞姐夫)的同乡。”
赵飞有点纳闷,原来接自己的不是史先生啊!
“是这样的,小赵,我的车昨天出了故障,我给你姐夫打电话的时候你已经出发了。这个来接你的人是专门跑机场接送的,他会把你带到你的房子,我在房子那里等着你,我们过一会见。”
赵飞连声感谢之后,把手机还给了司机。小小插曲了,不影响情绪。
司机开的挺快,很快就进了市区里。沿途,是和温哥华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城市风格:尖塔顶的教堂、整排联在一起的住宅、拥挤的街道、还有根本看不懂的法语路牌……路面的情况不太好,车跑快一点就很颠簸。司机开玩笑说:“香港人本来把蒙特利尔叫作满地可,现在我们把这里叫作满地坑。”赵飞笑了笑,继续好奇的关注着这个陌生的城市……
一座桥上出现了堵车,司机们不耐烦地按起了喇叭,这倒是温哥华没有的现象。即使严重堵车,温哥华的司机们也不会轻易鸣笛,因为那是很不礼貌的表现;不过,蒙特利尔似乎没有这样的习惯了。车到了桥上,赵飞看到一辆卡车追尾了一辆凌志轿车,这大概是堵车的原因。有点奇怪,两个司机不是在路边等警察,而是劈头盖脸吵得不可开交,又是一种温哥华罕见的场面,新鲜!
下了桥没过多久,又遇上了堵车。一条南北向的大道上,车流的速度很慢。忽然,司机放下了车窗,用中文朝着路边大声喊着:“XXX!XXX!”赵飞瞥了一眼,路边的人行道上有个亚洲模样的年轻女性正朝前走,估计司机喊的是她了。可能噪音太大,司机喊了几嗓子也没见人家回头,只得悻悻的开着车跟着车流前进了。
“是你的朋友?要不靠边停下来吧。”赵飞到不介意带那位女士一程。
“咳,哪是什么朋友啊,那是个中国*。”司机的话让赵飞差点跌掉了眼镜!赵飞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你要不要找她,一晚上两百,我有她的电话。”
赵飞摇摇头,有点难以接受……
“嘿嘿嘿,哥们,这是魁北克,开放着呢。”司机显得若无其事……
总共跑了三十多分钟,到达了目的地所在的街道。很快,赵飞看到一位亚洲中年男子正站在街边不断的注视着马路上,应该就是这了。司机靠边停了车,中年男子快步走上前,一问,果然是史先生!赵飞下车后,迅速上前礼貌的寒暄了几句。史先生和司机一起帮着赵飞把两只大箱子搬进了屋里,随后,司机给了赵飞一张名片,赵飞给了他20块钱。送走了司机,史先生带着赵飞参观房子并介绍情况。
蒙特利尔的街道布局和温哥华地区全然不同:整条大街上的房子连在一起,基本上都是两层楼,偶尔有些三层的;房子的结构应该是砖木结构,而并非温哥华常见的木结构。房子的分隔基本上以四户为一个单位,四家人共用一个后院,前院则是两部户外楼梯。赵飞的房子是长条形的:两间卧室、卫生间、客厅和厨房排成了一字形,而且第二间卧室连窗户都没有!老史介绍:这样的房屋布局在本地很多,是为了保暖而设计的。提起保暖,赵飞注意到了屋子里的窗户可都是双层的,连房子的大门都有两道!看来,蒙特利尔的冬天要比温哥华冷多了。
虽然这房子比温哥华的公寓要差很多,但租金只要410元一个月,这个价格在温哥华是不能想象的。老史告诉赵飞:就算在蒙特利尔本地,这个价格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得到的。赵飞的运气真不错,史正东的一位同事正好是前任的房客而且刚搬走!否则的话,在拥有三百多万人口的蒙特利尔,想在短时间内找到房子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次如果不是有史正东帮忙,赵飞真的要去睡旅馆了。
刚到蒙特利尔才一个来小时,赵飞已经感觉到了巨大的差异,看来,自己真的是又移了一次民。
2。 巧遇
2.
正在安置行李的时候,门铃忽然响了。
大门一直没关,一位女士站在门口,用流利的普通话向屋内询问着:“你们好,请问你们是新搬来的么?”
赵飞从卧室中走出来,刚想搭话,却一下子愣住了。眼前的这位女士看起来相当面熟,但一下子又想不起来。奇怪的是,那位女士看到赵飞后也愣在那里,看来大家肯定以前认识了。
“陈小茜!”赵飞脑海中飞快闪出了熟悉的名字。
“哎呀,你是赵飞吧!你怎么跑到蒙特利尔来了?”陈小茜几乎在同一时间认出了赵飞。也是,加拿大这么大,突然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了熟人,一般情况下谁也不太敢确定,说不定只是长得像呢。
“我今天刚搬过来啊!真是太巧了,你怎么也在这呢?你和张翔不是回国了么?”赵飞显得格外兴奋:“快进来坐坐!”
“那可真是太巧了,我就住你楼上!你这啥都还没有呢!还是到我们家坐坐吧。”陈小茜邀请赵飞上了楼。
自从张翔夫妻2002年春节回国之后,已经一年半没有他们的消息了,赵飞还一直以为他们呆在国内呢,没想到在蒙特利尔大家又相见了!还成了邻居!看到赵飞认识了新邻居,老史也放心了。由于还有其他的事情,老史向赵飞辞行,临走前还把自己的住址和电话写给了赵飞。对于他的热心帮助,赵飞真是感激不尽。由于头一天到蒙城,赵飞也不知道那里有比较好的饭馆,看来只能等彻底安顿下来之后再去好好感谢史先生的大力协助。
陈小茜和赵飞一起把老史送到了地铁站。一回头,陈小茜指着地铁站旁的一家小杂货铺:“那是我们家的店子,张翔正在里面看店呢。”
赵飞有点吃惊,“哟嗬,当上老板了,真不简单啊。”
“哎呀,我都不好意思说了,小本生意,纯粹混个生活了。”陈小茜连忙摆手,相当谦虚。两个人说笑之间走进了店内。
一进门,陈小茜就故弄玄虚的对张翔说:“你看看这是谁?看你还能认出来不?”
赵飞相当配合,故意站直了身板立在张翔面前。张翔打量了仅一秒钟就笑了,其实大家分开才一年多,怎么会认不出来呢?只不过不太敢想大家能在几千里之外的蒙特利尔再度相聚。张翔赶忙从柜台后面拿出个凳子让赵飞坐下,接着又去冰柜里拿饮料递了过来。赵飞四下一环顾,感觉这店面还不小,卖的东西也挺齐全的。最让赵飞感到奇怪的是店子里居然能够卖酒!各种红白葡萄酒、啤酒几乎占据了小半个店面!在BC的时候,赵飞知道只有专门的Liquidation Store才能卖酒;而到了魁省,这样的小店居然可以随便卖!看来蒙特利尔确实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是上班时间,店子里不忙,张翔干脆把店交给了陈小茜,邀请赵飞回去坐坐。
两个人闲聊的时候,赵飞才知道:张翔和陈小茜回国后没有回重庆,而是都留在上海打算找工作。不过,两个人的求职并不理想。后来有朋友告诉他们在加拿大魁北克比较适合读书,夫妻俩一合计,决定返回加拿大,他们决定至少先拿到加拿大的身份再说。到蒙城安家之后,张翔发现不少华人开始投资杂货店,而且据称收益还不错。“与其给别人打工,还不如给自己干!”抱着这种想法,张翔说服了老婆,双方家里都拿出了家底,夫妻俩在2003年初盘下了现在的小店。
赵飞把自己的情况也大致介绍了一下。走读书之路,张翔也挺赞成。他甚至表示:“等店子的生意完全上正轨,我也打算请个人帮忙,然后自己也去读书”。吃过午饭之后,张翔把一张捡来的床垫搬到了赵飞的家里。环顾空空荡荡的房子,赵飞才发觉安一个家有多么不容易:厨房里既无冰箱又没有炉子;客厅里空荡荡的连吃饭的桌子也没有;卧室里空空如也,如果不是张翔给的一张床垫子,赵飞只能睡在地上了。赵飞有点想念在温哥华的日子了,当前的一切才让他彻底领教了什么是新移民的日子。不过,赵飞还是非常幸运的,至少现在还有张翔能帮上忙。
赵飞计划了一下,然后开始一步步实施起来:首先在张翔家里上网,在蒙城华人网上发了一个求购二手冰箱和炉子的帖子;接着赵飞用张翔的电话打给Bell公司申请安装住宅电话;然后是打给魁省电力公司联络开通住宅用电;最后是联络托运公司,查看自己托运的行李情况。家里的事情忙完了,赵飞还联系了那位校友小黄,打算明天到位于市中心的学校看看情况。
吃过了午饭,赵飞出门坐地铁逛了一大圈。从交通状况来讲,赵飞感觉蒙特利尔的公交系统比温哥华要方便,到蒙城的第一天,这是他发现的唯一亮点。蒙特利尔城区里的大部分建筑显得相当老旧,甚至有些破败的感觉。赵飞知道:魁北克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寻求独立起,本地的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所以魁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其他城市要差。不过让赵飞最不适应的还是语言的问题。他怎么也无法相信:在北美大陆上居然还有这么一个以法语为主的地区。还好,蒙特利尔还算双语城市,只讲英语还没有太大的问题。
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万家灯火了。反正家里也空着,赵飞便呆在张翔的店子里和他们夫妻俩聊天。张翔向赵飞介绍了一些关于魁省助学金和学生贷款的情况:魁省的学费是加拿大最低的,对本省的居民还有半价的优惠,全职学生还能得到政府的助学金补贴。这些鼓励求学的政策让赵飞眼前一亮,他觉得自己曾经担心的经济压力似乎是多虑了。不过,张翔也提到了找工作的事情,华人在本地的就业情况恐怕比温哥华地区还要差!这一点赵飞倒不担心:反正毕业之后不会留在这里……聊着聊着,天色已晚,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完整睡觉的赵飞困得实在是熬不住了,他赶紧告辞回家。虽然卧室里只有一个床垫,但是怎么也比睡在地上要好得多。赵飞打开箱子找出了带来的被褥,不到一会就沉沉睡去……
3。 安家
3.
一觉睡到自然醒,真舒服。赵飞不由自主感慨年轻就是好,一天一夜的连续奔波之后,只睡了一觉就恢复过来。和小黄约定的时间还差一个多小时,赵飞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
先坐橙线地铁,到市中心后换成绿线地铁。没多久,赵飞就在约定的地点碰到了正在等他的小黄—黄智勇。一通寒暄之后,黄智勇领着赵飞先到学校的研究生院注册;接着,再带着赵飞找到了系部。系部的一位专职顾问接待了赵飞,她向赵飞详细介绍了学校关于研究生的管理要求。由于赵飞申请的是工程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学校规定这样的学员需要在不超过四年的时间内完成十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学习成绩也是有相应要求的:所有课程成绩平均成绩不能低于B,如果有两门课程的成绩是C或者有任何一门课程得了F的话,就不能毕业。关于课程所属的专业领域,系部也有细致的划分。那位顾问拿出了系部的专业划分手册,根据赵飞申请的专业帮他列出了一个详细的课程清单。结合这份清单,再根据新学期所开设的课程,赵飞还算顺利的选到了两门专业课。
从系部出来,黄智勇还等在门外。赵飞提到了选课的事情,也流露出自己有些没底,并不感到轻松。黄智勇已经读了三个学期的课程,他一直安慰着赵飞:对华人来说,课程不会很难。同本地的那些白人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应该足够自信!国内的应试教育虽然弊病不少,不过也带了扎实的基础。这么多同学都能顺利毕业,赵飞没理由感到恐惧……
忙完了学校的事情,赵飞开始全力以赴处理安家的工作。他在笔记本上列出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