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丑夫-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饷锤雒郑尤灰裁蝗颂崆案疑塘恳簧U馀思遗淄仿睹婢退闶敲荒魏沃拢沧芤宰髡谘冢蚶粗晃爬习迥铮患肝慌习濉=穸鲆淮斡鲎咆恚拐媸侨行摇!
梨花嫂与何秀枝闻言脸色都有点僵,何秀枝内向脸小,耳朵都发烫起来,心里不乐意却也不敢回什么。还是梨花嫂性子泼辣,顶了一句:“干娘,牌匾、店招都做好了,来不及改了。我觉得这店名挺好的,三嫂,一叫一听就带着股家人味道。季氏小吃,一听就是某人家的,跟客人关联不大啊。”
季婆子气道:“这买卖本来就是自己家的,你还算红利给客人不成?满大街这么多姓氏为名的店铺,没见哪家因此客人少了?就说斜对面那家小吃店,不就叫李氏老面馆吗?听说还是这早市街里生意最好的一家呢。”
梨花嫂不想跟她抬杠,便转移话题道:“你老人家进店看看去?”
季婆子怎么察觉不出她的心思,偏还就在店外转上了,可店外左右不过就是这样子,一眼都看完了。季婆子转了两趟,重又回了大门前,仰脸看着店铺牌匾道:“这就是小沈掌柜从衢州府城里特制了给送来的那块门匾?”
桑榆见她找台阶呢,赶紧地搭梯子,回道:“是,小沈掌柜特别有心,特意找的挺有名的铺子做的呢,还带落款的,这左右的楹联也都是。这一挂上,就立刻显得咱这小吃铺也上了层次。”
没想到这话更让季婆子可惜起来,连连叹道:“唉,唉,这要是写的季氏小吃那多好,这么好的牌匾。”说完还狠狠地剜了桑榆一眼,又问道,“南山呢?”
桑榆回道:“买供奉财神的贡品和开业用的鞭炮去了,一会儿就该回来了。娘,咱别都在店门口站着了,进去边看边等吧。”
季婆子这才抬腿进了店门。桑榆与两位嫂子对视一眼,稍松了一口气,也赶紧地跟了上去。梨花嫂边走边扯住了桑榆的衣袖子,小声跟她叽咕道:“不是都分家了吗?说好了各管各事儿,怎么你还这么由着她说东道西、指手画脚的?”
桑榆也小声抚慰她道:“这不办着办着银子花冒了嘛,今年该给人家的二十两的孝敬只凑出十五两,前阵子又借回来十两。这里头花的有人家银子,不能不让人家开口啊。好在咱们来了个先斩后奏,她嘀咕她的,咱听听就得了,也不真按她说的改动。”
何秀枝也凑上来道:“桑榆,我这些天都可有劲可高兴,她来了就找事儿,真是坏人心气儿啊。我算能体会一二你之前的处境了。”
这时候季婆子在店内又咋呼上了:“桑榆!”
桑榆赶紧地追过去:“哎,咋了娘?”
季婆子气呼呼地指着那六棵仿真树的支柱道:“这活儿,这活儿是咋干的啊?树连皮都没刨下来,连树枝子都没撺撺,就这么立这儿了?再说,谁家屋子里种树啊,这长长高了不把你的茅草顶子给掀了?再说你一个小吃店,上面树冠铺开这么大,枝枝叶叶的不长虫子啊?掉客人饭碗里你还干不干了?这,简直岂有此理!南山好歹是个木匠,也由你这么干!这还开个屁业,赶紧换了重整!”
季婆子话音刚落,桑榆三人已忍不住笑出声来。
作者有话要说:这也是个过渡章,第三卷首章,因为往下很多情节都是在镇上,在店里发生,故前半章着重写了一下店面,内容虽然稍平淡,但其实不好写,写挺长时间,希望大家理解、喜欢。
第七十五章 开业大吉(上)
季婆子看到三个女人越笑越欢;简直要出离于愤怒了,她默默运气正欲再开口收拾她们;桑榆已千辛万苦地忍下了笑意,赶紧开口提点她道:“娘,冬天哪来如此翠绿的枝叶?这都是假的!”
季婆子闻言一愣;紧接着脸上有些讪讪的;心想:这树是真的,叶在房梁那儿,一打眼谁能想到是假的?但她可不会说什么软话,当即哼了一句道:“净弄些古里古怪的东西。”想了想又找了个理由往回拉场子,“那这树皮也说不定生虫呢!”
桑榆赶忙回道:“南山配了驱虫的药汤,都刷过好几遍了。娘;你放心吧。”
季婆子闹了个笑话;没了再参观的心情,看到左前方挂着棉门帘的角门;立刻拔腿走了过去,嘴里连声道:“不看了,背孩子走这么远,累得我腰都直不起来了,我去后面歇歇。”
桑榆几人跟过去,发现说不看了的人又停在了天井那里,一条腿已经迈上了石花坛,正伸手去摸那树上的红梅花。身后梨花嫂与何秀枝又发出了刻意忍耐地笑咳声,桑榆赶紧挡在了她俩头里。
季婆子闻声缩回手,低头又瞅了眼那装梅树的大灰缸,眼里微微带了些诧异之色,随即嘴角稍稍上翘,又带了点笑意出来,背着手慢悠悠冲后宅去了。
桑榆跟进堂屋厅里,发现季婆子已在正对门的主位落座,便抱着七七陪坐在了侧面,梨花嫂坐到另一侧,何秀枝没坐,在长木几上拿了茶壶出去给几人泡茶了。
季婆子觉出后宅很安静,问道:“孩子们呢?不是都在这儿吗?”
梨花嫂回道:“小娃们爱凑热闹,跟着她三叔去买鞭炮了。”说完又补充道,“连水兄弟回村里看家看铺子了,明儿一早再赶回来。”
季婆子又问道:“开业都邀请了哪些人来?”
桑榆回道:“在镇上咱也没什么亲朋故旧,就陈二公子说了会来捧场,另有几家附近店面的掌柜会来。到了吉时鞭炮一放,左近人家也就周知了。其实这一个月来在这儿动土动工的,也都知道这儿新开了家小吃店。咱这就是家小店,图个农闲时候能赚点银钱,也不是开在大商街,所以也没打算太过兴师动众。”
季婆子没什么想问的了,连何秀枝沏来的茶也没喝便挥挥手道:“该忙啥忙啥去吧,不用都围着我,我去里屋歇歇,等南山回来再让他来见我。”
季婆子是去那间小卧房歇的,那屋的茶炉一直点着,炕热热乎乎的。这一个来月时间,她也的确很累,桑榆和南山忙赚银子的正事儿,连春树、香草都跟着前后忙活,能干啥就干点啥。她自然也不会拖后腿,一直帮忙带着七七。这七七十六个月大了,正是走路走稳当、爱四处瞧看、到处乱翻的时候,偏偏天冷穿得厚实,走路就不很方便,季婆子怕她磕了碰了,经常跟着一转悠就是一天,那个累劲儿,比下地干一整天活计也不轻松。
要说这人也是,有山靠山,没山自立。之前不看管七七的时候,她三天两头地身子不舒服,不是头又疼了,就是腰又酸了,要么就是眼睛干涩,时常要喝点苦药汤子。可这忙起来,她头也不疼了,腿也利索了,啥病没有了,今天想着到镇上来,拿包袱皮把七七往背上一系,自己就走来了。
想到这儿,季婆子又想起了天井里那口大灰缸和那树红梅花,心里对桑榆的那股又厌烦又恼恨地劲头小了许多。季婆子想,这桑榆也的确是个心灵手巧的,也算是个会过日子的,就是心大手大了点儿,赚得多花得更快。像开这个小吃店,去岁刚受灾,她就敢把一年收成都压进来,还跟陈二公子借了债。想来也是因为出身阳关城大户人家,虽然只是个大丫头,却真是有些眼界见识,心气儿也高,敢想敢干,不像乡下小媳妇那般听话受使唤。
季婆子又想到分家的事儿,把火气往下压了压,心道:她这是正经做生意,挣钱过日子,既分家了,我就睁只眼闭只眼,由着她干吧。就算真赔了,我那里还有些口粮和银钱,今年又多开出了许多地,一家人总也能吃得上饭。
罢了罢了,家里有人爱捅天,就得有人支着地。季婆子想,她就合该是那个兜着地的。火炕越躺越舒坦,她渐渐地眼皮低落下来,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季婆子实在没想到,这一觉她居然睡到了天擦黑了才醒过来。睡醒后,她伸伸胳膊踢踢腿,觉得格外地舒适熨帖,看外头昏暗暗的,还以为阴天了。
季南山正好掀开门帘进来看她,一见她醒了,黑脸上带着歉然地微笑道:“娘醒啦?睡了小半天了,这阵子我和桑榆总在镇上忙,真是让您受累了。嫂子她们把酒菜都整好了,咱先吃饭吧。”
开业前的这餐饭,几个女人刻意准备了下,还烫了壶米酒,想小小庆祝一番。菜品都是农家菜,就是多放了些油水荤腥,看着就很有食欲。有酸豆角炒鸡胗、酱黄瓜炒鸡丁、蒜末猪皮冻、凉拌猪耳朵、冬笋炒腊肉、酸菜烫鱼片,还特意给孩子们做了山里红煨豆腐,摊了萝卜丝鸡子儿饼。季婆子没有再找什么茬,这餐饭大人们吃得很是舒心,孩子们也像是过年那般吃得饱足欢乐。
桑榆感觉像是才刚刚睡下,就听到男人那屋有动静了,想是季南山已经起来了,看看更漏还未到寅时(早三点)。这在早市上开店,早起这一项是难以避免的,卯时(早五点)城门开,早市会最先热闹起来,然后整个三叶镇才会在阳光里缓缓地苏醒过来,焕发精神。
桑榆搓了把脸,刚要起来,梨花嫂那边也有动静了,小声道:“咱也起吧,备料开火,烧些茶水,今儿个开业啊。”
何秀枝也醒了,闻言小声“嗯”了一句道:“咱轻一点,别吵着孩子们。”
桑榆走到前面店里,店门前的两盏大红灯笼彻夜未熄,透出红莹莹的暖光。季南山正在店外的木栏那里贴红纸告示,上面写明了开业期间的各种优惠:续汤水免费、咸菜免费、药酒续杯半价、点两份餐以上赠烤红薯一枚等。
季南山贴完告示回头见了桑榆,道:“你怎么也起来了?我起了后才发觉其实也没什么可忙的了,昨日里都筹备得很妥当了。今天必会很忙,要不你再回炕上歪歪吧。”
桑榆道:“都起来了,就不回去折腾了,省得把孩子们闹醒。再说了我这心里有事,也睡不着了。南山你过来,把店门这里门帘摘了吧,刚开业咱大门得一直开着,等以后客人都来熟了,再挂门帘挡风保暖。”
季南山过来将棉门帘取下卷好夹在腋下道:“那我先收到库里去。”说完又问了一句,“娘起来了没?一会儿得先拜财神上供吧?”
桑榆道:“我跟嫂子起来,娘应该醒了,不知道现在起没起。拜财神再等会儿,等二哥到了一起。”
寅时半,厢房后厨冒起了灶烟,汤水已烧上了。何秀枝穿着草绿色褙子式围裙,手里还拿了一叠好几个同样的围裙过来招呼桑榆了:“桑榆,过来吧,孩子们都醒了,来换上咱这店服。”
桑榆与季南山一起回到堂屋里,果然见春树、香草都醒了,就春晨和七七尚小觉多还在睡着。这店服也有他们的,桑榆先帮着给换上了。春树与香草都显得很兴奋,香草的小嘴一直笑呵呵地没抿拢过,桑榆笑点她额头一下,问道:“干娘教的都记住了没?”
香草小下巴一抬道:“放心吧干娘,我都记住了,会招呼。”
春树难得地也凑了过来道:“三婶儿,真的让我给点鞭吗?” ;桑榆摸摸他的脑瓜儿道:“让你三叔抱着你点。”
卯时刚到,季连水就赶回了店里。桑榆是大掌柜,便领头带着众人去拜财神,奉上供品公鸡、猪头、活鲤鱼,燃香膜拜,桑榆祝祷道:“香红灯明,尊神驾临,体察苦难,赐富百姓。穷魔远离,财运亨通,日积月累,金满门庭。”
刚刚拜完财神,外面就响起了陈二公子的声音:“吉时到了没?我没来晚吧?”
桑榆打开小吃店正门,大伙儿迎出门去。早市开街最早,此刻外面行人穿梭来往,叫卖此起彼伏,很是热闹。陈二公子穿着一身裘衣,带着裘帽,整个人都毛绒绒地站在店门口,笑嘻嘻地十分惹眼,他自袖中取出一个红色锦盒,递过来道:“恭喜恭喜,开业大吉,祝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季南山抱着春树点着了炮仗,一万响的红鞭噼里啪啦震耳欲聋,桑榆揭了牌匾的红绸,早市上的人们都围拢了过来。几位知道小吃店今日开业的附近的掌柜也都带着小伙计过来了,送了红包被请进了门。春树与香草两个娃娃,穿着绿色围裙站到了店门口,对客人们甜甜地喊着:“欢迎光临。”
有识字的人们围在木栏处看告示,问道:“你家这小吃都没听说过啊?这鸡汤豆腐串,应该就是豆腐皮泡鸡汤里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