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西游之人狼不了情 >

第8章

重生西游之人狼不了情-第8章

小说: 重生西游之人狼不了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生在南宋时期,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片面强调“仁德”思想,甚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理论;初始,理学虽然影响甚大,但这种极端理论并未被整个社会所接受;元朝统治者以程朱理学进行科举取士,但因为儒学的华夷之辨,其效果并不明显;真正将程朱理学发扬光大的人,并不是什么儒生学者之流,而是一个王朝的开启者,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同志。

    这个当过放牛娃、做个和尚的开国皇帝,为了给自己的祖宗抹上一层光辉的色彩,为了在自家的族谱里找到一个历史名人,公然宣称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是他家祖宗!

    皇帝老祖宗的思想理论,当然是正确,当然是要大力推行的,于是乎,明朝科举规定,科举考试答题一律以理学的四书集注为标准,后世称之为“八股文”。

    程朱理学虽然也有许多可取之处,但它本质上是为了增强封建**的需要,以禁锢人民的思想为代价,获得统治者的欢心。因此,尽管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

    ……

    “夫君!”郑旦推了推正在走神的吴大狼。

    “啊哦……怎么了?什么事?不好意思,想到一些事情。哦,大家怎么都散了?讲完了吗?”吴大狼回过神来,却发现不知不觉中已经站了一个下午,众人陆陆续续地散去。

    “人都散了,夫君要去拜见老先生吗?”西施柔声提醒道。

    “当然要。”吴大狼坚定地说道,能够和传说中的儒家圣贤聊上几句,简直幸福死了,要是能要个签名……咳咳咳,想歪了,想歪了……还是追人要紧。

    “仲尼先生,小子有礼了。”吴大狼急忙追上孔子,朗声道。

    孔子回身望着吴大狼,脸上没有任何的惊诧与疑问,经常有人追上来向他讨教问题,早已经见怪不怪,他也总是满脸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前来提问的人。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能够拜见先生,小子深感荣幸,小子对先生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未及孔子开口,吴大狼就满怀激动地说了起来,看着孔子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他方才发觉自己太过于激动,有些口不择言了。

    “小子对先生的敬仰皆是发自内腑,忽见先生,不免激动,失礼之处,还请先生宽宥则个。”吴大狼不卑不亢、满目真诚地说道。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公子务须谦虚。”孔子淡淡地说。吴大狼愣了一下,敢情自己越描越黑,越解释越成小人了,史载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率性直言,如今观之,果不其然。

    吴大狼不再辩解,直言道出了自己前来的目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尝闻先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竟不知老之将至,小子佩服之至,特来先生处求学。”

    听完吴大狼的话,孔子的目光中神采连连,赞许道:“公子谦虚好学,谨言慎行,诚君子也!寒舍鄙陋,敢请公子前往一叙。”

    吴大狼欣然从命,正准备举步前行,却见孔子望着郑旦和西施,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吴大狼微笑道:“她们是我的两位夫人,平时亦好求学四方,正所谓夫妻同心,相伴江湖,岂不美哉!”

    春秋时期的女子地位虽然不高,但相比于后世社会对女人的禁锢压制,自是开明许多,孔子闻言道:“公子豁达,尊夫人亦是女中翘楚,倒是丘少见多怪了。公子请!”

    “先生请!”吴大狼虚位半身,向孔子揖礼道,二女也急忙随着敛衽行礼。

    孔子见吴大狼三人如此敬老,暗自满意地点了点头,当下也不再推辞,带着三人向家中赶去。

    ~~~~~~~~~~~~~~~~~~~~~~~~~~~~~~~~~~~~~~~

    自己也抄了一些历史资料,因为对孔子的敬意,所以在这里用了一点章节,同时也是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我们的国学和传统文化更多的关注。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宣言中提到:“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儒学在亚洲影响深远,如今外国研究儒学的风潮很盛,这对我们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再罗嗦一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第十三章 又是一位圣人】………

    一个独立的小院落,虽然还是泥胚垒砌的院墙,也说不上雕梁画栋,但前后两个庭院还是显出了生活条件的优越,这显然大出吴大狼的意料。。后世的人们为了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反复强调孔子早年的贫苦生活,以及一生的颠沛流离,因此,吴大狼有时甚至怀疑孔子是否就是住在四面透风的草棚子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天天计较那点束脩礼物为生。

    吴大狼忽然想起了另外一段记忆,他在前世是非常注意养生之道的,希望能够活的长久一些(可惜被杨梅老头弄到这个世界里来),历史记载孔子活到七十三岁,这在平均寿命三十五岁的春秋时代已经是非常高寿了,因此他也曾经了解过孔子的养生之道。

    孔子是一位心胸开阔的人,他曾经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来概括自己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这其实就是一种很深刻的养生经,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还能把持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一种世事解脱的状态,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逆境、顺境皆能看得开,能够虚怀若谷,这不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而仍然是积极进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的乐趣,所以,孔子晚年仍然能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种开阔的心境正是孔子的长寿秘诀的关键所在。

    孔子另一个长寿秘诀就是他对饮食的讲究,他首先强调吃相,食不语寝不言,食不语是为了吃饭时慢慢消化,毕竟年纪大了,身体各项机能不太好;寝不言也是为了能够安心休息,能够睡个安稳觉。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就是说要多吃经过精细加工的食物;孔子饮食还讲究“八不吃”:不吃变了色的食物,不吃变了味的食物,不吃旧粮,不吃不新鲜的鱼肉,不吃不时新的蔬菜,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调配不当的食物,不吃外面买回来的酒肉;这些生活讲究对于一个穷苦人家而言,显然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吴大狼也就不再奇怪了,人家好歹做过司寇大人,也算是曾经位列高等贵族,就算孔子政治上非常失意,但鲁国上下从国君到平民,对孔子还是非常尊敬的,除了不给他官做,在生活上并没有为难他什么,说不定还给他提供了不错的退休保障呢。

    不过,晚年的孔子生活让然是不幸的。按照后世的公元纪年,现在应该是公元前482年,就在四年前,孔子的贤内助,一生与他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爱妻亓官氏不幸去世,一年前,孔子唯一的儿子孔鲤也突然病逝,幼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的无情打击让孔子当场晕了过去。

    想到这里,吴大狼突然感觉自己的眼角有些湿润,他知道自己所面对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圣贤,更是一位坚强乐观,心胸开阔,至性至情的凡夫俗子,他以身作则,用心关爱着自己的每一位弟子,以至于在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像失掉了父亲一样的哀痛,有很多人在他坟上搭棚,守墓三年。三年来,无论天寒地冻,刮风下雨,子弟们都心甘情愿地挤在草棚,穿着素衣孝服,吃着粗茶淡饭。

    吴大狼努力回忆着关于孔子的一切记忆,以至于疏忽了自己和孔子的谈话。孔子望着泪水在眼眶不断打转的吴大狼,心中疑惑不解,却也知道吴大狼此刻一定心有所感,便不再言语,站在一边安静地等着。

    过来好长一段时间,西施忍不住拉了一下吴大狼的一角,轻声提醒道:“夫君……”

    “仲尼先生一生为了理想而颠沛流离,虽屡受挫折,却毫不气馁,不怨天,不尤人,仍然以君子仁德为准则,每日三省吾身,坚持自己的操守,对弟子亦是倾心关爱,实乃至诚君子,圣人典范!小子每每想到仲尼先生的一生,总是心怀崇敬,感动得热泪盈眶。”吴大狼轻轻擦拭眼角的泪珠,动情地说道。

    孔子闻言,动容道:“公子至真之情,使丘心中惶恐。丘之一生,惟愿天下太平,为此奔波流离,亦是心甘情愿。君子之誉,不敢辞也;圣人至善至美,丘不敢当也!”

    吴大狼还准备说些什么,却听外面传来一声:“孔仲尼在否?”声音朗朗,让吴大狼诧异不已。古人一般是同辈之间方才以字相称,来人既然高喊孔子的字,那也应该是孔子同辈之人。他看向孔子,却见孔子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色,显然对来者的身份也是不知。

    不过,孔子并未有任何不虞之色,反而是兴致盎然地迎了出去,吴大狼表面上还是一个“年轻晚辈”,也不好坐着,他对古人的礼节了解的并不多,也不知道怎么样做才不算失礼,但强烈的好奇心还是让他决定随着孔子一起出去看看。

    吴大狼刚刚瞧见来人,便听孔子惊呼道:“李太史!”吴大狼不禁更加好奇,能够让一向淡定豁达的孔子大惊失色的人物,又是何方风流高人?

    白胡子,白眉头,白头发,慈眉善目的,也很有几分仙风道骨,姓李,做过太史……种种迹象联系起来,俺滴上帝啊!西天佛祖,玉皇大帝,各路神仙快来帮俺辨认一下,眼前这老人到底是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最高主神,居住在三十三天之上,人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在西游记中被孙悟空不断戏耍、盗窃、打劫的太上老君?

    在吴大狼的记忆中,太上老君更像是一个好好先生,早在商周之战的封神事件中,太上老君面对阐截之争,虽然有些偏帮元始天尊,但他更多是扮演着和事老的角色,乃至最后被西土二圣坐收渔翁之利。而到了西游记之中,这位传说中的道教最高主神更是无比窝囊,受尽了孙悟空的腌臜气,最可悲的是他的八卦炉居然拿孙悟空毫无办法,最后逼得玉皇大帝不得不向西天佛祖求救,这对中土神界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耻辱。

    惊喜不已的孔子极尽礼节,热情地招呼着这位学识渊博的李太史,似乎早已忘记了吴大狼的存在,这对于一向注重礼貌的孔子而言,无疑是极其罕见的,不过,能够近距离聆听两大圣人的对话,吴大狼此刻激动还来不及,又岂会在意这些鸡毛小事。

    两人聊了好长一段时间,却见孔子面有惭色地说道:“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丘一直谨记太史赠言,奈何丘生性如此,终无所改,以致一生颠沛流离,辜负太史教诲,心中惭愧。”

    孔子的君子之风,一直是吴大狼所敬仰的,行的端做得正,做事问心无愧的孔子也会惭愧,这种事情吴大狼从来不曾想到。

    令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崇尚顺其自然无欲无为的太上老君,面对孔子也是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吾曾闻仲尼言: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仲尼一生追求至德至仁,不辞辛苦,不惧危难,敢问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到这般?仲尼一生,当得真君子真贤士!”这着实让吴大狼开了一番眼界,可惜前面一大堆的文言文,他也没听懂几句。

    两位圣人之间的对话,让吴大狼郁闷不已,人家穿越主角都是多才多艺,或者学识渊博,都是全唐诗信手拈来,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上战场威风八面,见圣人应对自如,偏偏自己才疏学浅,狗屁不通……

    所幸的是,吴大狼总算还能听懂老子的来意。用老子自己的话说,就是打算出去云游,不知何年何月方才回来,两人均是“年事已高”,只怕来日相会遥遥无期,特来拜别。

    鬼话!都是鬼话!吴大狼心中龌龊地想到,如果老子真是太上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