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大传 >

第4章

三国大传-第4章

小说: 三国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讲千年不衰的诸葛亮崇拜现象
  ◎“诸葛亮崇拜现象”的源远流长——蜀汉当年百岁老兵说“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晋人说“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唐人说武侯去世“五百余年,至今梁汉一带人民仍颂其道业遗风”;中国人说“北斗以南惟一人”,西方人说“诸葛亮是上帝的大儿子,耶稣是上帝的二儿子”——“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诸葛亮的历史影响力在何处
  (495)
  ◎政声人去后——落星村的传说;史学家的历史定位——文学艺术加戴的神冕——帝王将相的仰慕——黎民百姓的千年追思——智谋“神祇人精”,贤能德才千古一人——生前没能一统天下,身后却“一统天下”千年
  (497)
  ◎千秋万古名——“生死者暂聚之形,不朽者后世之名”——后人把诸葛亮比做三代以降至西汉的历代名相贤辅良将;“巨树只有倒下才量得更准”,但首先得自己长得高;“命运可以摧毁伟大高尚的人,但却不能摧毁人的伟大高尚”
  (505)
  ◎毁誉身后事——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五大非难”;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环境
  (509)
  ◎无法还原的历史透析:一流战略家政治家——“善败不亡”的一代军神——无可挑剔的政治人格楷模——千古名相首辅——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英雄;人还是要有一点理想和精神的
  (511)
  第二十一讲三国“智圣”的27年早期生涯
  ◎诸葛亮为什么名亮字孔明?与汉献帝“同生同死”的耦合;早年父母双亡的命运——中外五位大师关于命运的界说
  (521)
  ◎少年孔明颠沛流离,母兄弟妹离散各奔大江南北天各一方——早年的风雨世面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艰难困苦是成功的第一块磨刀石
  (525)
  ◎诸葛玄败西城孔明归乡无路千里投荆州;两个姐姐出嫁,孔明携弟出襄阳入隆山——水深所载者重,土厚所植者繁
  (528)
  ◎荆州隆中10年耕读:从三师游学结五友;岘山庞公赐号孔明“卧龙”;庞公与刘表问对“应给子孙留下什么?”水镜庄灵山二隐教前程;抱膝长啸气度不凡却治学有“术”的青年孔明
  (531)
  ◎诸葛亮娶妇黄婉贞是“阿丑”吗?27岁的孔明家成学就只剩下立业了;人生“三大不幸”与大器晚成——苏东坡的“厚积薄发”与荀子的“积微速成”可为立身之本
  (535)
  ◎抚琴长歌梁父吟笑傲王侯的诸葛亮为什么在27岁才出山从政?又为什么会选择了当时最弱的刘备?——人生“不患功业不就道之不行”而患志短才疏——选择:比什么都重要的命运之神——荀子说:善择者制人而王,不善择者人制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国大传》目录(12)
而亡;诸葛亮的“学者思名师,仕者思明君”与“宇宙之志”
  (537)
  第二十二讲诸葛亮27年的政治军事生涯
  ◎英雄的政治军事编年:转战荆襄辅佐刘备奠基三分;跃马梁益经营巴蜀;平定西南与悲壮的北伐;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壮志未酬死而不已
  (543)
  ◎追随刘备16年的“三大功绩”与独立的政治人格;始终处于“客”位的军师谋主外交后勤统战部长——小人物以一己之力成事可称雄一时,大英雄以天下力成事可流芳百代——惟不争而人莫能与之争——英雄的价值在于不可替代性
  (546)
  ◎辅佐刘禅治蜀的“四大功绩”;后主刘禅即位孔明李严辅政;史称“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549)
  ◎秉政之初治蜀的“五大施政纲领”;闭关息民自强,抚平四郡叛乱,拒降曹魏;诸葛亮“痛哭杨为一言”——所有领导者不可不读的“一言”之谏;和盟东吴的五大外交使臣与秦宓逞天辩等外交轶事种种
  (551)
  第二十三讲诸葛亮的千里南征
  ◎南中:横跨川黔滇桂的历代蛮荒久反之地;诸葛亮乘势趁时审时度势不避艰险千里亲征
  (565)
  ◎三路南征大军水陆并进;马谡献“攻心策”成为南征的主导思想
  (567)
  ◎中路军旗开得胜,东路军被困昆明李恢智败地方叛军;孔明率西路军灭高定大败孟获
  (569)
  ◎南征大军平定三郡,诸葛亮五月渡过“未过十人二三死”、“千万人行无一回”的泸水;三路大军会剿孟获
  (570)
  ◎弄栋县大决战:孔明七擒七纵孟获;孟获终于在诸葛亮面前叩头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571)
  ◎南征三路大军会师滇池,重整南中五郡河山的“六大措施”,实行“民族自治”功高千古;诸葛亮在南中广阔地域内的一千余年的影响力令西方传教士叹服不止
  (571)
  ◎南征大军班师,五部青羌无当飞军耀武滇池;七星关上武侯祠孔明名闻缅泰激扬千古诗文;千古不变的政治智慧——攻心为上恩威并施审时度势
  (573)
  第二十四讲诸葛亮的悲壮“北伐”
  ◎北伐曹魏:至今“读之泪沾胸”的《出师表》—— 一个悲剧英雄的生命宣言;后主诏令“北伐”,孔明率五万大军出屯汉中前线
  (576)
  ◎第一次北伐——葛马新城争夺战;北伐大军威震中原魏明帝亲临前线,甘陇名将称“来者不善”遁入坚城;孔明轻取三郡收姜维;马谡失街亭导致北伐失败,赵云独全师而退;“失、空、斩”的历史真相;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奖王平赵云,自贬三级上“自责疏”;天数盈虚造物乘除:运去英雄不自由,人力有限而天道无穷
  (582)
  ◎北伐第二个冲击波—— 15个月内连续三次出兵: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善后处理使“民忘其败”,史学家称“善败者不亡,此之谓也”;第二次北伐:出散关喋血陈仓城无功而返大败曹魏援兵;第三次北伐——取二郡败郭淮大获全胜
  (595)
  ◎北伐第三个冲击波——曹魏水陆并进攻汉中四路大军无功而返;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损益连弩改进兵器演练阵法战术;蜀汉10万大军四出祁山北伐雍凉,打得司马懿“畏蜀如畏虎”;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孔明木门寨射杀一代名将张郃;回朝闻真相当朝怒斥李严令后主悚容李严汗如雨下——“水平邪者取法,镜平丑者不怒”

《三国大传》目录(13)
(602)
  ◎渭水秋风——诸葛亮屯田黄沙,10万大军五出祁山约孙权共与曹魏大会战开辟东部战场;诸葛亮想打持久战,司马懿忍辱坚壁不出;诸葛亮的三封诫子书;孔明病重,后主派专使赴军营询问身后事;汉献帝亡故浊鹿城,一代军神病逝五丈原——后人称“汉之不亡,诸葛不死;诸葛一死,汉真亡矣”
  (614)
  ◎诸葛亮遗言告诫部将“我亡后,尔等慎勿复来”;“回旗走懿”——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蜀汉10万大军全师而退杨魏火拼;司马懿观蜀旧营八阵图法叹称“天下奇才”;蜀中闻噩耗万民同祭廖立泣叹李严悲忧病死
  (629)
  第二十五讲司马氏:兴衰240年的“百王”家族
  ◎司马氏——西汉殷王的后裔;司马防——汉魏年间司马氏的第一代人物:司马懿之父,曹操的第一个政治恩师,东汉末年的尚书丞京兆尹;司马朗——司马懿的哥哥,12岁考为“童子郎”,曹操的“大秘书”、兖州刺史,病故于征吴前线
  (638)
  ◎司马孚——司马懿的弟弟,历事魏晋两国7帝均位极人臣;兄弟二人先后为曹丕曹植的“老师”;可笑的魏明帝称“我得司马氏二兄弟可以无忧”;一生以“贞白立身”,生时自称“大魏纯臣”,死时遗命称“魏贞士”而不称晋臣;晋武帝时代父子一门十王“尊崇无二”的老王爷四万户侯;东汉“曹”官满天下与天下归曹的戏言
  (641)
  ◎“司马八达”中的其他五兄弟;政治不过是“智”与“力”的较量,人生总归跳不出生死一途,世间事终难逃兴亡二字
  (643)
  ◎司马芝——司马氏另一支三国名臣:少年逃难遭劫智救老母;任地方官执法不阿公清廉正被曹操发现直接调任“最高法院院长”;办案名言——“何忍重惜一簪,轻伤同类”;曹洪与公主的家奴违法卞太后说情被驳反受魏明帝表扬;官至大司农主管国库钱粮却家无余财——天下老鸹并不一般黑,而原本就都是白的——神话吗?好人好报的概率总归是高于坏人好报
  (645)
  第二十六讲司马氏王朝的“三祖一宗”
  ◎司马懿——西晋高祖宣帝:青年时代就会骗曹操但也只有曹操能治他,他也最怕曹操;丞相府专管“高干”任免的“组织部长”与掌印秘书;曹丕太子府的“四友”之一,但始终为曹操控制使用;崔琰的教训——不给人留面子的人,也许有一天会被人把面皮剥下来去擦屁股
  (647)
  ◎司马懿在魏文帝时代为什么能得以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曹丕倚为拐杖的股肱重臣
  (648)
  ◎司马懿为什么见疑于曹操却能在他身后连任三朝辅政大臣?魏明帝为什么在去世前三日五诏飞马传书召其入朝,自称“忍死以待”执手托孤
  (649)
  ◎少帝齐王曹芳的辅政大臣,发动高平陵政变政归司马氏;讨平太尉王凌政变处死楚王曹彪,并在邺城把曹氏王孙全部囚禁;一代奸雄病故葬身首阳山
  (650)
  ◎司马懿在曹魏三祖时代的卓越军事预见与建树;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比谁更高明?司马懿说“诸葛亮不行,我一定能打败他”,诸葛亮说:“他果真能打败我,为什么还要千里之外请命于朝而不肯出战呢?”魏兵自说“曹军畏蜀如畏虎”,老百姓说“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司马懿自我解嘲说“我料生不能料死”,诸葛亮是“天下奇才”;《晋书》则称诸葛亮活着他怯战不前,死了他也多疑而逃,“良将之道”,有失于此;连环计百日智灭辽东堪圈点大屠杀京观骇人 。。

《三国大传》目录(14)
(651)
  ◎司马懿的“狼顾相”与“三马食一槽”——何谓“狼顾”?李宗吾为什么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为什么70年后的晋明帝听说司马氏“发迹史”而以面覆床忧司马氏天下不得长久?因“牛继马后”的预言而毒杀部将牛金却逃不脱“牛马桃李代”——社会需要“酿酒者”,而“目的论者”多成功;司马懿的名言——“忍不可忍”
  (655)
  ◎司马懿原配夫人为他的骗术保密亲手灭口杀婢;他却喜新厌旧称糟糠之妻为“老物可憎”、“老物不足惜”,惹得母子集体绝食抗议;司马懿生九子二帝七王
  (658)
  ◎历史对司马懿一生的盖棺论定与可为镜鉴者:贪近害远,溺利伤名;“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一生能洁能脏能伸能屈的生存之道
  (659)
  ◎司马师——西晋二祖世宗景帝:“能成天下之务”的魏国著名才子雅士,司马懿的主要政治帮手;镇压政变兵变废魏帝的主力干将;以居官无私居家至孝闻名当世;两朝执政只四年的大将军大都督临朝“训”天子如儿女,却被乳黄未消的小将文鸯踹营一战吓死;他很懂政治法则——在不变中渐变,没有好办法宁可不变;政治上的光彩往往以不光彩为幕后支撑
  (660)
  ◎司马昭——西晋太祖文帝:魏元帝曹奂时代位列太上皇之上的天下第一王;10年专政曹魏两少帝;西征东讨——50万大军7个月平定扬州叛乱,18万大军3个月灭蜀;杀了少帝曹髦,曹髦的一句话却让他流臭万年;古往今来的###无非是胜者王侯败者贼,关键是谁笑在最后——曹操、刘备、孙权不过是历史上的三个超级“大裁缝”,司马家不付费的高级“政治打工仔”
  (664)
  第二十七讲司马炎:西晋开国世祖武帝
  ◎中国历史上最没名的开国君主;长发委地手长过膝“非人臣相”的晋王太子;曹魏政权最后的抚军大将军相国;儿子学老子,臣子学天子魏相国终于成了晋武帝—— 一个旧时代的终结者与新时代的肇始者
  (667)
  ◎称帝前构建的私人权力核心团队——土匪起事也要有“大柜二柜”、“四梁八柱”,何况政治?称帝后的“两大变革”遗祸子孙荼毒天下——难怪有人说君主大脑一个细胞的变化就可能引发一个大事变,人一旦拥有了主宰权后千万要慎之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