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说出来已是泪流满面 >

第27章

说出来已是泪流满面-第27章

小说: 说出来已是泪流满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也带来了很多的障碍。因此人要回归到那个最根本的本质跟最深的智慧势必需要一个训练,就是让头脑的活动能够安静下来。然后,在每时每刻可以尝到新的自由度,这个新的自由度才是我们存在的真正品质所在。也许一个人累计了一亿人民币的财富,或者有不错的两性关系,或者是幸福的家庭,或者有很多的物质回报,他达到了这些条件,未必意味着他的心可以随时处在很好的状态。

胡因梦 世界就在你心中(10)
人多少都有神经质的反应,比如说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来讲,我来到内地的环境里面推广传记,我希望把我书里面提到的思想者和智者他们对人生的观察可以透过我的生命经验让大家知道。当我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在这个过程里面有很多的媒体会来问我一些我过去的经验,还有我的私生活,我跟李敖的关系,很多的过程,包括对美貌的论断。有些记者说你的美貌真的没有了,年纪到达一定程度了,有的人会上网反应说,你披露的这些过程有很多的失败,这些失败如何能够引领别人去治疗自己,就是说自己没有显示出一般人眼中的成功,你怎么带领别人或者治疗别人。每个人在人生当中都会面临这些事情,就是外面环境施加在你身上的挑战和褒贬,过程里面你一定对自己要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过程当中不会产生自我紧缩不安的东西,就是说你的心必须能够清明跟认识深入到一定程度,才能在这个应对过程里面一直维持着自由跟开放的状态。你可以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论断,可以开放地面对,可以用轻松解放、解脱的态度对待外在,这个才是我们真正的重点。否则如果我们的心在面对不同的人,时时刻刻会进入自卑,要不然就是高傲,要不然就是自我怀疑,要不就是安全,防卫,封闭这些负面挑战的话,那么所有的外在东西意义就不大了。心的解脱是重点,心的解脱就是不必落于宗教形式的,我们已经发现现代智者的明智在不断唤醒大家,所有宗教的悟道智者已经上升到最上层的意识了,他们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意识要成立宗教组织,都是后续的门徒,比如说基督教是保罗记录了对耶稣的观察。回教也是这样,会出现今天这么多的派别,跟基督教的对立,都是因为个人的局限把过去悟道智者的思想和体悟落入到人为的形式当中,反而造成人类今天诸多的战乱的祸源,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信仰不同造成的对立和区分。这些并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我们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民智大开的时代了。这里面有很多深奥的真理可以透过大量的出版物被每一个有缘人截取到,透过自己的反省和思考,并在日常的学修就可以发现这些内在的自由和解放,这个靠自己就可以慢慢做到,这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好消息,就是说我们可以真正非常自由,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不必要出家也不必要上山去修行,就是在每天各种的活动里面,我们就可以达到一个生命最重要的重点,就是我们要进行自我的修持,这个听起来很简单,没有任何的形式,但是做起来很难。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惯性模式,这些惯性模式非常不容易转化,在一个机构里面,比如说今天在座的是男性,我们通常都是女性居多,今天这么多男性,你们在职场里面会碰到一些在工作的内涵之外的一种人际活动的问题,其实现在也有很多的管理学的书都在讲,其实所谓的管理或者是商业行为,它的本质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常常会本末倒置,认为达到目的完成一个事情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可是事实上绝对不是如此,只是一份工作,一个职场,一个任务的当成会让我们跟很多人产生关系,在这个产生关系的过程里面,我们会透过人际关系这面镜子发现自己很多的局限跟真相。在合作过程当中会发现当我们的利益没有办法获得某种程度设定利益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产生一个因为自私自利,因为自我中心,因为想要照顾自己的安全和保障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一些负面的反应。我们会感觉到没有获得足够的利益,这时候心就会有一种不平衡,或者是不甘心。或者有时候会在人际互动当中发现人的表现形势的有一些倾向,或者说他不尊重我们,这时候也会打击到内心的核心部分,我们就会产生某种反应,也许是一种不满的反应,也许是一个突然受伤的反应,也许是一种封闭自我、不再沟通的反应,或者是内在的焦虑跟对抗的反应。所有这些反应都很细,而且都是瞬息万变的,随时随刻会被激起这些反映。我们在外面跟别人相处,我们其实也是跟自己的这些反应相处。大部分的时候我们跟外境相处的时候还有一些能力可以应对,但是最不能够面对和对峙的是自己内在的反应,如果产生好的反应的话我们就会欣然接受,如果是负面的反应,我们就会感觉到不对劲,我们的心就会立刻有一种紧张,或者是退缩,或者是某些神经质的反应。这些反应因为出现几率太高,所以生命的重点就是在滚滚红尘运作的生活里面,随时要觉察到自己这些反应,然后要学会跟这些反应共处,学会把这些反应很快速地了解它,理解它,因为理解而产生一种仁慈对待自己的能力。因为跟自己对抗其实就是对自己不仁慈,我们所受的基本教育就是对自己不仁慈,因为完美主义,苛求,逃避,压抑,自我合理化,这些都是对自己不仁慈。

胡因梦 世界就在你心中(11)
那什么样是一个真正对自己仁慈的途径呢?我们必须要快速发现问题所在,可以接受自己内在的反映,学会怎么用最直截了当、最简化的一种方式去跟内在的这些反应共处,然后把这个反应能够看透,放下,这时候我们的心就可以达到一种统合和解脱,这样我们活在世界上就可以跟外在的活动,创造的行为,以及自我实践,满足自己的活动,这样就可以达到内外和解,这样我们生命才会有品质,我们的生命才会有喜乐,因为自我的和解产生的喜乐,从喜乐当中会有高的能量出来,我们才会跟周围人有爱,才能祥和。因为这些喜乐、跟爱跟幸福,我们才没有白来一趟,否则我们就是说忙忙碌碌一生,我们的心中没有达到高层意识的品质,身心灵的这些教诲,企图让人们从颠倒回到初始,到达一个正面的状态。我们随时随刻是觉醒的,对自己的真相是清清楚楚的,因为这个觉醒,因为了了分明,可以洞察到目前此刻内心的局限是什么,我的反应中间的问题根本在哪里,我怎么样可以让我心里面纠结的东西可以摊平,变成一个祥和和稳定。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一条途径不必要厌世,我们就是在每天的状态里面每分每秒安居当下。
  现在讲到安居当下,里面涉及到当下的事情,这个很有意思,我们真正回顾我们的过往,从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我们觉得经历了很多过去和未来,明天就是我们的未来,昨天是我们的过去,一分钟之前是我们的过去,两个小时以后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心也在这样不断的设定。这个设定是怎么来的,在《超越时空》这本书里面就探讨到了时间性的问题,就是说当我们发展出了外在的时间,阅历、年历、桌历这样的分类方法,这个就形成了人类会依循外在的时间在运作。但是这个时间感会变成一种心理上的时间感,我们被影响之后就形成了我们认为有一个心理上的过去和未来。我们心中设定未来有一天可以达成某一种状态,一种理想的境界,未来有一天当我在工作爬升到某一个位置,我就变得比现在更幸福更好,未来有一天当我拥有多少财富的时候我生命就有保障了,未来当我寻求到很理想的婚姻伴侣的时候我的生命就圆满了,我们永远有这样一个时间性的投射。但是当我们谈到未来性的时候,我们就要涉及到生命是真的有未来和过去吗,还是我们的存在本身根本没有所谓的未来和过去。所以,这个时候开始有一个东西要进行探索,就是存在这两个字。因为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就是说活着和存在,我能活着和存在才是我最重要的立足点。存在代表着就是必须要透过眼耳鼻舌的运作,我才能感受到存在,比如这一刻可以听到打字的声音,可以听到屋子里面机器的声音,还有人在动时候的声音,我的听觉可以意识到当下的发生。我的眼睛可以看到每个人的状态,我周围环境里面人就是我当下存在的现象,然后我的知觉可以意识到现在的呼吸,刚才带领大家进入那个状态,我的呼吸,我身体的感受,我周围环境的现象,这些都是我们的存在。换言之,存在必须要跟我们的感官结合。但是有一个东西却跟过去未来连接在一起的,我们的感官和知觉没有办法和过去未来连接起来,因为我们不可能感觉到未来,也不可能感觉到过去,我们只能感觉到这个生命的当下。但是有些东西可以跟过去未来连接起来,那个东西就是我们的头脑活动,我们的头脑活动所想的这些念头,全部都跟过去和未来有关。有时候在想说等下演讲完了要做什么,这是一个未来,或者是说十年之后我希望可以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或者工作几年之后要退休等等,我们的脑子会这样思索未来,规划未来,憧憬未来,期待未来。脑子也会对过去所有发生的事情放不掉,因为脑子就像是电脑记录的软体一样,会把过去所有的经验记录下来,而且不会经过新陈代谢完全消化掉,通常会残留一些消化不良的残渣在我们的脑子里面。过去和未来都是通过思维活动呈现出来的。那么脑子的思维活动,它有一个特质,就是说它不能够跟当下完全结合,因为头脑就是要脱离当下,它的运作模式就是要脱离当下。什么是当下呢,其实就是刚才我们安静下来,完完全全没有脑部活动,只剩下了知觉。所以刚才这位小姐所说的,脑子安静的时候,声音变得非常敏锐,知觉变得非常敏锐,声音变得非常清楚,以前没有注意到微小的声音都出现了,这个就是知觉和作用开始发挥了,脑子的作用力开始安静下来。当我们回归到这个当下,我们全然的用知觉在活,我们才能说自己存在,如果脑子不停的活动,知觉没有让它全然地发挥,这样就等于想了一辈子,而不是存在一辈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是西方的生命哲学,它就是强调脑子的思维,用脑子的思维发展高度文化和科技。

胡因梦 世界就在你心中(12)
我们安住在当下有什么重要呢,思想可以造成一种文明、文化的发展,但是不能带来生命的品质,因为生命的品质要靠知觉,要靠直观的。生命的品质就是我们生活中每一个过程的每一个当下,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累计财富到了几年之后的那个目的,或者公司交代我一件事情我要完成,这件事情完成我就达到一个目的,如果我们永远是目的取向的话,那么过程里面的生命享受就不见了。生命里面随时随地可以有真正的快乐和享受。比如说你在喝一杯水,你在品尝这个水,这水里面有很细的东西,是需要一颗安静的心才能品尝到。在走路的过程当中,我们脚跟地面接触的感受,我们跟一个人面对的时候,它的情绪,它生命的状态,他有趣生命的特质,我们如果对这个生命完全没有用我们的知觉感受对方的话,我们只是用头脑跟对方交流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深入到生命的内在世界里面,我们就会忽略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交流的那个细微点点滴滴的滋味。人很注意去到目的趋向,我们不断在目的趋向里面忙忙碌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随时随刻都忽略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它往往会从最根本的走路发觉知觉的品质。如果你到泰国、缅甸、尼泊尔这些地方,有一些老师就会教到冥想,为什么冥想现在变成全世界重要的主流文化的环节,原因就是人已经开始发现物化的目的趋向的人生态度是有问题的,因为人并不快乐,也没有享受生命,就这么忙忙碌碌、糊里糊涂过了一辈子,最后走的时候所有累计的财富一个也带不走,等到死亡来临的时候,这些东西完全跟我们生命有关的,我们把所有放在这上面,最后走的时候会发现白来了一生,因为爱也没有发展出来,享受也没有真正的享受到,生命真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达到的融合的一个亲密感也没有发展出来,甚至对生命深刻的领会也没有,只不过就是累计了银行的一笔钱,这个钱只不过是纸印出来的钞票而已,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发现非常的空洞,非常的没有意义。因为全世界的人类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在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