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谋:妖后无双-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不是皇上还有未完成心愿?”聂无双问道:“一个心愿达成,应该还有别的愿望。”
她慢慢地道:“比如齐国……”
萧凤溟听到她的话陷入了深思之中,但是最后一句,却令他不由多看了她一眼。跳跃的烛火下,她的容色魅如罂粟,令人忍不住沉迷。
他握紧她的手,淡淡道:“齐国的事,还需要好好想想。”
聂无双的心沉入了深渊之中,萧凤青果然猜对了。以萧凤溟谨慎的性格,他不会在与秦国的战事刚结束之时就立刻挥兵南下,攻打齐国。一来齐应两国本就是盟友,二来,应国的国力亦是不允许连年的穷兵黩武。
她心中掠过深深的失望,萧凤溟却并有看到,他沉思许久,忽地道:“是,朕的确是还有心愿未曾了。”
他吻上聂无双的手,眼中似上好的黑色琉璃,闪现光彩:“朕要册封朕的母妃,还有五弟的母妃。将她们风光重葬!”
聂无双勉强一笑:“皇上的孝心感天。臣妾……恭喜皇上得偿所愿。”
是的,他成全了他的孝心,成就了他的帝王霸业。可是她的孝心却是无从可以报答了。心头阴郁涌过,她意兴阑珊地躺在床上,看着帐上绣着的飞龙翔凤,慢慢闭上眼睛。
萧凤溟似感觉到她的黯然,从身后抱住她,轻唤:“你是不是不开心?”
“没有。臣妾只是累了。”聂无双淡淡地道:“夜了,皇上早点安歇吧。”
萧凤溟侧头看了她一会,这才熄灭了烛火。
暖意袭来,他一如既往将她拥在怀中,修长的手拂她的背,一下一下,让她叫嚣不甘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忽地,她在他的怀中闷闷地道:“皇上打算留着睿王殿下在宫中多久?”
萧凤溟的手忽地顿住,黑暗中,他看不清她的面目,也猜不出她忽然说这句话地用意,他说道:“怎么?宫中又有什么话么?”
许久,聂无双这才回答:“宫中有人传道,皇后的近身宫女与睿殿下走得颇近。”
萧凤溟顿了顿,忽地笑道:“无妨,五弟那样的人物,自然最是容易招蜂引蝶。”
聂无双心中一叹,话点到为止。他若听得懂,便听得懂,若是听不懂,她也是无法了。再多的话,她是不会说了……
长夜寂静,她终于沉沉睡去,却不知,萧凤溟静静看了她许久,这才闭上眼,叹息一声。
……
应国今年的春节比往年更热闹一些,加上秦国战事大捷,眼看着应国的版图又要扩大一倍,以后的治理,安抚秦地百姓,百废待兴,更是令萧凤溟兴奋中又带着头疼。
齐国时节年后便会到了应国,商议分割秦地事宜,秦国投降使节亦是不日将到应国。应国人人欢喜雀跃,民心空前拥戴萧凤溟,都道萧凤溟是应国开朝以来最英明威武的皇帝。
年后,有谏官献言,如今四海已定,国泰民安,皇帝要做一场盛大的法事祭祖告慰列祖列宗与先帝。他又道,百善孝为先,皇帝的生母文修媛亦是要重新风光入藏京郊皇陵之中,永世享用香火。帝王的德行才不至于有亏。
朝堂之上,萧凤溟听到谏官的话,跪下恸哭,群臣皆是动容。想起萧凤溟生母文修媛一生被高太后所逼迫,死后亦是不能安葬入皇陵陪伴先帝,更是唏嘘不已。
朝臣有人看到萧凤青,又奏道:睿王殿下母妃当年病逝,亦是草草安葬,何不一起重新安葬。对于这些谏言萧凤溟皆准,颁下圣旨:封已逝的文修媛为圣敏文昌皇后,萧凤青的生母为元秀明妃,择吉日,入葬皇陵。
这重新大葬先人是一件大事,更何况大葬的有当今天子的生母与大将军王,睿王萧风青的母妃,更是半分都马虎不得。
萧凤溟下旨请东林寺中的主持方丈率五百僧人,赶赴京城,大做七七十四十九天的法事,为这国葬念诵经文,超度亡灵。
……
纷纷扰扰,转眼正月十五已过了。东林寺的主持方丈的法事也开始做了五六天,聂无双与皇后等前去观法事,在闭目诵经的僧人中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清远禅师。
她心中又惊又喜,总以为清远去了齐国并未回来,没想到一年多不见,他亦是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应国。
当下,一天的法事结束,聂无双派人去请他来。
时隔一年多,当年年轻纯善的清远面容已有了经过世俗尘嚣洗礼过的痕迹,因为苦行,眼角亦是多了风霜之色,但是他的眸中一如往日清澈无垢。
聂无双在禅房中打量他,带着深深的探究。清远却是目光坦荡,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娘娘别来无恙?”
聂无双莞尔一笑:“还好。看来清远师傅已得了大智慧。”
清远双手合十,宣了一句佛号:“大智慧不敢当,但是往日纷纷扰扰于心中的心结亦是开解了。”
聂无双想起之前为难过他的辩题,心中黯然:“清远师傅已经超脱了,但是本宫心中依然未得解脱。”
清远目光平静地看着面前盛装的聂无双,低下眼帘:“这便是遁入空门与世俗的区别。娘娘已经做得甚好了。”
聂无双心中一暖,不由看向他。时至今日,她终能得到他一句公允的安慰。而不是像从前一样,他要她一心向佛,她却讥他只不过是救虎杀人。
当年满心仇恨,戾气深重的她真的变了。
聂无双垂下眼帘,苦笑不已。
“谢谢清远师傅。”聂无双叹息,神色萧索:“可是现在有心结的却是本宫了。”
清远眼中露出怜悯,低声道:“往后娘娘若有困惑和需要帮忙的地方,小僧一定会全力帮忙。”
他说罢,躬身行了一礼,这才离开。
外面梵音袅绕,带着悲悯,普渡死者,亦是安抚生者。聂无双看着禅房中的目光安详的佛,心中翻涌不息。
向善就要舍弃一切,包括仇恨,向恶却是可见的一地杀戮血腥。她的心从未这般煎熬,可明明的,自己不是选择了那一条光明的路,可为何还是不觉得超脱快乐?
……
聂无双回到了皇宫中,皇后极重视这一场法事,事事办得尽心尽力,而且还带着大皇子亲自去拜见东林寺庙的住持方丈。
住持已是八旬高龄,面目祥和,他宣了一句佛号说道:“大皇
|||
子聪慧守礼,皇后娘娘幸甚。”
皇后不甘愿自己辛辛苦苦只得这一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又问:“大师能否看看大皇子将来如何成就?”
住持微微一笑:“老衲不是掐指算命之人,只能赐福,无法预测大皇子的未来。”
皇后闻言,面上尴尬。住持方丈这般说法定是不愿意参与皇室中是非之中。于是她说了一些场面话,带着大皇子狼狈地回了“来仪宫”。
彼时淑妃与敬妃还有聂无双正在御花园中赏梅花,淑妃不避讳地嘲讽:“皇后这么做简直是可笑。东林寺的住持虽然老,但是却也没这般老而昏聩想要妄议皇子。皇后这样做岂不是自打嘴巴!”
敬妃向来是不愿意评价这种事,岔开话题:“这一次东林寺的僧人中还有不少年纪轻,但是一看便是很有修为的人,听说住持方丈有意在此次法事之后选择一位年轻的衣钵传人,执掌东林寺住持一职。”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淑妃眼中一亮,这一幕都落在了聂无双的眼中。聂无双看了,心中冷笑,方才还嘲笑皇后,看样子淑妃也要不甘示弱想要在这东林寺僧人上打主意了。
她转念想罢,微微一笑,接口道:“是啊,听说住持方丈最倚重一位叫做清远师傅的年轻僧人。说起这位僧人,本宫也见过几次,皇上对他的佛法讲解十分赞赏,都说他是不可多得的佛门子弟。依本宫看,住持方丈一定是十分想把这衣钵传给他了,去年本宫在东林寺修行,方丈也是有此意呢。”
“当真?”淑妃果然问道,杏眼中神采闪烁:“住持方丈真的想要传给那个叫清远的小师傅?”
聂无双掩了唇,含糊说道:“淑妃姐姐可别乱说,这可是本宫打听到的,不过十之八九是差不离了。可是你们不知道,在东林寺中立个年轻的方丈可也是困难重重呢,各方面都要打点清楚。”
淑妃抿嘴不语,目光若有所思。聂无双见自己提点得差不多了,这才悠然自在地与敬妃赏了梅。果然淑妃赏了一会,匆匆找个借口离开了。
敬妃见淑妃走了,不满地嘀咕:“不是说要赏梅么,怎么到头来丢下你我一个人走了。”
聂无双嫣然一笑,灼灼的容色比腊梅更清冽绝美几分,她慢慢地道:“淑妃姐姐恐怕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呢。”
……
果然过了一两日,淑妃也带着二皇子去向住持方丈请求赐福,她言语间十分谦和,只让二皇子接了住持方丈给的福袋。
她对住持方丈说道:“本宫出身将门世家,如今兄长们都在军中为国效力,兄长们在外征战,本宫总是担心不已,还请住持方丈帮忙多多为本宫的兄长们祈福,本宫定会重重酬谢!”
住持目光流露赞许:“淑妃娘娘的一片亲情令人动容,酬谢的话,你多布施无家可归的人粥米便可了。佛门不需要金银,只需要一片向佛的心。”
淑妃欣然答应。果然吩咐下去,王家府门前设了粥棚,又请清远师傅在京城白马寺前开坛讲经,以弘扬佛法。清远虽年轻,但是佛法精深,又有自己的见解,才讲了几日,听经者如云而至。有不少各地的年轻高僧慕名而来,与他辩论,接连辩论了五天,都纷纷败下阵来。
从此东林寺的清远禅师的名号举国皆知。人人热议他的谦和大度,慈悲为怀。又有人提起他曾经远行至齐国普渡流民,齐国百姓见了他都尊称一声“圣僧”。这等大义之举,更是令人感佩。
萧凤溟知道后,特颁下圣旨封他为“圣佛陀禅师”,东林寺的方丈在接受圣旨的时候,对清远温和笑道:“江山代有才人出,老衲也已老了,是时候参破生死了。等此事事了,就由清远接任东林寺住持一职。”
住持方丈这一句令底下的僧人面色各异,但是整个东林寺中还有谁可以有这般声望可以接任住持一职?
清远面不改色,上前拜下:“清远一定不会辜负住持方丈的重托,接掌东林寺,弘扬佛法。”
第四百零六章 争储
住持方丈含笑将住持信物交到他的手中,这才宣布众僧人可以散去。
大殿中香烟缭绕,只有佛主塑像端庄慈和的面目隐约在烟雾之中。佛殿中只剩下住持方丈与清远两人。
住持方丈看着面前年轻沉稳的清远,感叹:“没想到你今日的成就比当初老衲的还要高。总算老衲可以不负历代住持的托付,找到好好传扬东林寺的佛法的人。”累
清远拜下谢道:“住持方丈的庇护之恩,清远铭记于心。”
住持方丈看着他清俊的眉眼,低下垂垂老矣的雪白双眉:“不过老衲要奉劝你一句,东林寺是皇家寺院,享皇家烟火供奉,与皇家密不可分,但是又不能太过参与其中。你明白老衲所说的么?”
清远眼中掠过迷惑,但是他依然恭恭敬敬地道:“清远受教了。”
住持方丈叹道:“皇宫中步步是险。你要远离宫妇,她们面目美丽,但是一旦招惹上,就是杀身之祸。你还年轻,但是要守住本心,千万不可涉入宫廷之争。”
清远听了一知半解,只觉得住持今日所说虽然不是佛法,但是却比佛法更加深奥。
他又再拜:“清远一定谨记于心。”
住持方丈还想再说什么,却是长叹一声,转身走了。
清远摸着怀中的住持信物,在殿中慢慢口中念起了佛经。
不知过了多久,佛堂的门被人打开,他的师兄清思走了进来。清远看着他铁青的脸色,淡淡道:“师兄也来礼佛么?”闷
清思冷冷上前,讽刺道:“借助宫妃才能成事,你的确不是以前的清远。以前的清远是不会接受这一切安排的!你厉害,淑妃娘娘居然会看中你!”
清远目光平静地看着他:“为什么不接受?无论是淑妃娘娘也好,还是别人也好,若不是清远潜心修行,精研佛法,这住持方丈还轮不到清远担当。师兄觉得自己比清远更有资格接受住持一职,那清远拱手相让便是。”
清思见他如此,知道自己无论在名气上还佛理上都不可能胜过他。掌管东林寺,他已经没有任何希望。
他气得脸色发白:“那师兄就恭祝你荣登住持方丈!”
清远躬身:“多谢师兄。以后寺中事务还需师兄多多襄助。”
清思冷笑一声,拂袖离开。殿中又恢复安静,清远看着佛殿上佛祖,喃喃道:“佛祖,难道清远做错了吗?”
可他,分明什么都没有做。想着,他闭上双眼,静心念佛。
……
东林寺新住持的设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萧凤溟听闻老住持方丈已经选定了继承人,便宣召清远进宫接受赐封。他与清远在御书房中畅谈了许久,这才让宫人送他离开。
清远由宫人领着,路过御花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