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 好习惯-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社区里的体育设施极大地方便了运动。父母应该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在社区就近运动,这将十分有利于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
教孩子学会打应急电话。社区是一个系统,社会保障体系为千家万户提供了一定帮助。如110、119、120电话,为我们遇到紧急危险情况、火灾、急病时提供了救援手段。孩子们要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在面对相应情况时懂得应变,同时对社区内设置的保护部门的电话及所在的位置等要了解。
告诉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在社区的公共场合中,要教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如熙熙攘攘的公共场所常常会因碰到紧急情况而形成无法控制的惊恐人流,这对体弱幼小的孩子们来说会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学会躲避,如尽量靠近墙壁,抓住一个坚固的东西等。
配合社区工作。父母应该和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保持良好联系,及时了解社区有关活动,并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如家长学校等。
做一个对地球负责任的公民
2006年04月12日13:51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人是大地之子,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除地球以外的适合人类繁衍生息的星体。茫茫宇宙,地球只是沧海一粟,可它却为人类乃至所有生命体,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存空间:空气、阳光、水、能源等等。人类正是依靠这些宝贵资源,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灿烂的文化。
长期以来,我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致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错位,人类受到了自然的惩罚,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环境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留学归来后,看到我们的市区大气污染严重,人们乱丢生活垃圾时,非常感慨。她在澳大利亚留学三年,三年来她亲身感受了澳大利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她在杂志上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堪培拉小男孩爱护环境的故事。
有一天,她与几个朋友到堪培拉国家公园去游玩。忽然间,天空乌云密布,游人们收拾好东西忙着离去。突然,在她们的视线里闯进了一个金发小男孩,他在草地上追逐着一张废纸。风似乎又在和这个小男孩开着玩笑,眼看他的小手就要抓住废纸了,可是风又把那张纸掀得老高。这个小男孩就一直在草地上跌倒了又爬起来,最后终于捉到了那张废纸。雨开始下起来了,雨点打湿了小男孩的头发和衣衫,他手里拿着那张纸在雨里跑,最后把它扔到废物箱里。然后,他心满意足地跑出了国家公园。
现在有一个日渐熟悉的名词——“可持续发展”,它是什么意思呢?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高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与关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无休止地大量掠夺地球的财富,根本没有考虑到地球的承载能力是否有限。因此,1992年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各国首脑纷纷签订协议,共同履行《21世纪议程》,确认了便于共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解释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下一代人需求能力的一种发展。”人类应与自然和谐一致,可持续地发展并为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我们今天的发展和建设既要考虑到当代各国之间对资源和财富的使用,同时又要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奠定基础,不要一味地只考虑当代人的生活而对有限的资源和财富无所顾忌地挖掘。每一代人要为下一代人着想,地球不仅属于当代人,它同样是我们的子孙赖以生存的家园。2002年联合国大会又决定,2005年至2014年为可持续发展教育10年,并确立以尊重为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尊重他人,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星球上的资源等。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
我们不是继承了地球,而是借用了子孙的地球。
有一首歌,叫做《地球的孩子》,作者是陈哲、郭峰,他们在歌词中写道:
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地,只有一个太阳,只有一个家。
有无数个你,有无数个他,万物生长相依偎,才有我们的家。
地球的孩子在摇篮中长大,地球的孩子共有一个家。
如果没有天,如果没有地,没有母亲哺育,怎能够长大。
如果没有你,如果没有他,失去这座乐园,何处去安家。
地球的孩子明天会怎样,地球的孩子想想再回答。
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地,只有一个母亲,只有一个家。
有无数个你,有无数个他,万物生长共存亡,才有我们大家。
地球的孩子别弄脏你的脸,地球的孩子这就是你的家。
这首歌,唱出的就是一种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尊重、亲密的关系。
北京矿院附中的学生们在1997年6月5日的“环境日”向北京市的中小学生们发出倡议,号召全市的中小学生要遵守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节水节电以减少发电厂燃煤量和废气的排放量,骑自行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劝告亲友不使用摩丝、发胶、空气清新剂等含氟氯氢气体的用品。孩子们的倡议,向我们展现了现代人应有的生活素养,号召我们追求绿色生活时尚。
绿色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教育孩子从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养成正确的环保生活习惯。我的教育建议是:
节约是一种美德。父母要时刻记住把环保思想传播给孩子,让孩子懂得环保的意义,明白节约是一种美德,并让孩子学着去做。
教孩子一些“绿色行为”。要从小教孩子不能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等废物,让孩子做到垃圾一定要扔进垃圾筒,如果当时身边没有垃圾筒,要拿在手里,等找到垃圾筒再丢。如教孩子不要乱扔电池,因为电池在天然环境内数百年都不会降解,带来的污染可想而知。用过的旧电池最好收集起来,交给专门处理的机构,千万不要到处乱丢。
出门时多预留5分钟。每天外出前,和孩子一起检查电源,关好灯,拧好水龙头等,不要急匆匆地出门。
教孩子对垃圾分类。要教孩子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把可回收型的垃圾和不可回收型的分开处理。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注意榜样的力量。在孩子的面前,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如果你要求孩子不随地吐痰,而你自己没有做到,这样的教育可能会完全失败。一定要明白,在你的身后,站着孩子,你现在的样子就可能是他们以后的样子。
相关链接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严峻的,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10个方面:
大气污染、酸雨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资源危机、水环境污染、垃圾成灾、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
第二篇 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第一章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2006年04月12日13:5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孩子在遇到重大麻烦甚至危险的时候,能否如实告知父母或教师,是父母或教师称职与否的底线标准。
一切科学的研究都是对关系的研究。关系是各种认知活动的关键。对于家庭教育的研究,不可能不对亲子关系进行研究,因为这是家庭教育中最本质的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大家如果回首童年或许会感慨地发现,那些让您刻骨铭心受益终身的教育,大都是您最喜欢最爱戴的人给予的,而这些美好的记忆与您所厌恶的人可能毫不相关。父母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以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孩子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讲的一切。孩子对于父母或其他人的关系也基本上如此。
大家面对现实也许会感到,当您与孩子的关系发生了问题,您的教育也会随之陷入困境。
所以,如果有人请我用一句话说出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我会说: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
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2006年04月12日13:5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家庭教育是什么教育?有人会强调学习,有人会强调品德,这些都各有道理,但我认为家庭教育实质上是人格教育,而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
回首自己的经历,我们都会有一个共识,你与谁的感情深厚,谁就可能对你的影响巨大。平时,一个你敬重的人表扬或批评你,你会非常在意;而一个你不敬重的人说的话,在你心中的分量也比较轻。这就是情感因素在起作用。
在家庭中,情感质量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亲子关系的好坏可能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诚如绘画大师毕加索所说:“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全部的问题在于什么是好的关系。
什么是好呢?按照《辞海》的解释,一个“好”字有两层含义,首先是美的,善的,完成的,容易的,应允的,可以的,其次是喜爱的。
什么是好的关系以及怎么建立好的关系呢?《心理学大辞典》在“关系家庭疗法”词条中解释道:“关系伦理是一种基本的动力,通过信赖和信任可保持家庭和社会关系。其中公平感的动态平衡是最深远、最广泛的关系现象的集合。因为,每一个家庭都有其传统的行为模式,每个家庭成员都用它来衡量自己与其他成员所履行义务的程度。当不公平发生时,紧接着就应有补偿。关系中的问题往往是公平的补偿来得太迟或量太少,使关系中之一方感到不满足而造成。症状的发展可能代表了不公平感的积累。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在家庭关系中建立或重建可信赖感,并着力于改造在家庭里传递多代的、非建设性的关系模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443页)
上面的论述是准确的,但太理论化了一些。若简单明了一点说,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合作。父母与孩子之间好的代际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真善美的关系,是让人发自内心喜爱的关系,是促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因此,好的关系本身就是好的教育。
坦率地说,我之所以坚信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首先不是因为有什么深奥的理论依据,而是出自个人深切的生活体验。回想20多年的家庭教育,我有一个重要发现,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好,什么时候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糟糕,什么时候的教育就容易失败。众所周知,父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亲子关系的好坏和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功或失败。
对于女儿的教育,我最感到欣慰的不是女儿的成绩,而是我们与女儿有着良好的关系——亲切的、诚挚的、轻松的、民主的。
还记得2001年春天的一个夜晚,为了帮助女儿完成她的研究报告,我们全家出动,一起去采访北京日本人学校的教师。日本教师惊讶地说:“上高三的孩子,还能与你们亲密合作行动,这在日本很少见到!”
其实,平时在家里我们更亲切。女儿学习累了,会躺在我们身边聊天,甚至会坐在我的怀里,与我讨论问题。有时,女儿还会大声地自言自语:“老爸老妈,我爱你们!”
古人说,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情感的发展规律是互动的。我们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无条件地爱着孩子,她纵然是铁石心肠,也不会无动于衷的。况且,世上哪有铁石心肠的孩子?
当然,处于青春期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