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锦瑟华年谁与度 >

第3章

锦瑟华年谁与度-第3章

小说: 锦瑟华年谁与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程英,心悦君兮,与他无关。

  程英的玉箫只在深夜里孤鸣。于她,不需要他来回应,不需要他的共鸣。只是把所有心情都付与清风。

  心悦君兮,她为他一针一线缝制新衣;

  心悦君兮,她可以摆下八卦阵型;与他挽手赴死;

  心悦君兮,她可以不顾生死,在断肠崖边,只为他取那仅剩的半颗绝情丹丸;

  心悦君兮,她更可以与他以兄妹相称,退出了,不奢求一丝的回报,愿意无悔的为他付出。

  心悦君兮,是扑向宿命的身陷,无法闪避亦无法逃离。

  心悦君兮,是她最初和最后的际遇。

  心悦君兮……

  想起幼时奶奶说过的故事,公园的海棠;胭脂一般的盛开。人在花间,无论远近却嗅不到花香。海棠虽艳却无香。那时,不懂。海棠的花香去了何方?等到蓦然心悦的那一刻,才看见海棠装扮人间的姿态。海棠香气,是化成了对爱人所有的思念。海棠无香,是怕人闻见她暗恋的心事,所以舍去了香味。

  亦莫不如程英一生的心情,只在心里浓浓的爱恋,毫无计较的付出,却散发淡淡的神情,暖暖的姿态。

  站在无香的清风里,再去听周惠这首《不想让你知道》:

  不想让你知道 /在我心中 /你多重要 /让你永远都记得我好

  却又仿佛看见桃花林中,程英站在花下吟诵: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 看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在时光揉碎的记忆里,我亦看见,一个女子最深的寂寞。那是自己一个人的《越人歌》,是在青春韶华中遭遇到爱情最远的距离。人如花,花如人,为他开,为他落。落英缤纷里,独自吟唱自己的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原来即使世上所有的人都抛弃他。我不会,爱情不会。”

四)郎骑竹马来(1)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此诗亦是出自《乐府。杂歌曲辞》,为人传颂极广,从前我便牢牢记得这一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大抵是因为“青梅竹马”这个成语用得太多,却不知是出自一曲《长干行》,原来笔风豪放绮丽的李白卷下,也能写出这样深沉热烈的情感。

  青梅竹马,青梅竹马,反反复复念过几次,便以为是两小无猜,白头谐老的故事,可细细读完这曲《长干行》才知道,原来这青梅竹马的开始,只写就了忧伤的结局。

  这只是一个故事,开始并不特别,与其它所有的故事并无什么不同之处。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诗中的女子同那男子自小在长干里长大,她初见他时,只是幼时的垂髫女童,而他也是骑着竹马嬉戏的少年,或是邻家之子,或是世交长兄,折花弄梅,同在一起玩耍长大,可谓是亲密无间,情益深厚,又纯净得如水般透明。再得大了几岁,友情便沉淀出了另一种滋味。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虽是幼时亲厚,当她真嫁为他的妻子时,却也是羞涩不安的,她不知道那样一个兄长般的男子,怎么一夜之间竟成了她需托付一生的良人,这样的转变让她不习惯也让她不安,虽是心中有情结千千,化到嘴边终是说不出,扭过头去,只对了暗处难为情。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转眼便是一年而去,那羞涩单纯的少女也有长成之时,她终还是他的妻,他结发不离的人,这样的情谊是什么都不能换的。古代的女子总讲究三从四德,妻为夫纲,即然她嫁了他,那么他便是她的天,她的世界,她的一切。所以她存了这样的念头,生生世世永不分,即便百年之后,化做尘土,也要相伴相依!

  忠贞如她,又怎会想到,世事总不如人愿,她只是一味的想着夫妻情深,鸳不离鸯,眼前新婚之间自是浓情蜜情如胶似漆,她唯愿如为了等候爱人抱柱溺水而亡的尾生一般伴他一生,又怎么想到,日后还有独上望夫台,候其其不归的痛苦呢?

  可是,她再是不愿,终还是有那一天,诗中写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此句提到的瞿唐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峡口有巨大的礁石,名滟滪堆。农历五月夏水涨时,滟滪堆淹没水中,仅露出顶部一小块,舟船来往,极易触礁遇祸。而在滟滪四周的三峡山上多猿,它们的叫声凄厉,常常牵动离人思愁。便在这个时候,诗中女子的夫君离她而去,或许是为了博取功名,或许是为了赚钱养家,不管是因什么原由,他必须得离去。

  那个江水湍急的五月,正是春光明媚花繁树茂之时,而他却不能伴她共赏美景,纵是风光锦绣如画,在她眼中也与枯木败草无异。她无疑是在时时担忧着他的,水路难行,他是否能平安到达;在外艰难,他是否能过得习惯;时局不稳,他是否又能全身而退……种种思绪,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她只盼着他能回来,是否能求得功名财富都并不重要,只愿她回来就足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四)郎骑竹马来(2)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就如诗中写的一样,《长干行》中的女子,苦苦从五月等至八月,五月是他初走之时,滟滪水涨,猿声凄绝;六月是他无信之期,望断巫山,却求不得家书一封。七月应是他初定返程,长风千里,可捎闺思?八月是他归来之时,却难见归人,门离他离去之时留下的足迹早已长满了青苔,而秋风又起,落叶凋零,蝴蝶双飞而去,心字已成灰。

  那诗中的女子在窗前痴痴守候,到夜沉寒梦冗,看月白清霜重,何处能觅得他踪,却怎耐生死难懂,原来是情独衷,徒峥嵘,佳期成空。从五月候至八月,又从八月等至无期,终于是感伤妾心,坐愁红颜老!若能得他归信,便是千里迎至长风沙又何惧路遥。

  这样的女子可叹、可怜、可敬,幸运的是,她并未所托非人,那人并非是衣锦薄幸儿,比翼连枝也是指日可待,自小青梅竹马的情份,成人又结发夫妻,这样的情感也应是坚贞、持久、专一、深沉的。虽然有心酸几分,却仍能感到爱情甜蜜之处。于恋爱中的人们,相聚是甜,离别是甜,执手是甜,思念亦是甜。诗读到未句,不免生出万千的期望,只愿这诗中的女子能与她日日思念的男子早日团聚,又成就一段平凡圆满的佳话。

  同样是思念,卓文君却不见有此幸运,她最初不管不顾夜奔司马相如,应也存了与子谐老的心,可是相如薄情,见不得美人白头,朱颜早散,竟忘却当年生了它心。文君得知,当即提笔写下《两地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诗中从一数至百千万,又从万千百数回至一,写尽种种思念,她的相思与《长干行》不同,《长干行》中的女子是候郎归聚,成就佳偶,而文君的思念更则多的带上了一种绝望的色彩。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等来的只是失望,她又怎么不会心寒成冰,纵是这样的句子念在口中,字字都是一股怨尤之意。文君深闺独守以其最美的青春华年,换来的,竟是这样无尽无端的守候么。

  她定是怨的,从前抛却了身家名声以性命相随的男子,却是个见不个富贵的世俗小人,可怜她当他是子期难遇,如今只剩下绝望,终也要做“悔教夫婿觅封候”之叹!原来男人有钱便变坏是古时便留下的真理。

  读到此处,便愈发觉得情贞意笃的可贵之处,人生短短数十载,又有几年是大好青春?韶光易逝,若能求得有情之人,即使是等也是值的,怕就怕是如文君般,久候而得是只是自已的错误。

  你看吧,上古之期便有望夫归而化石的女子,纵是几经风重雨复;饶是心愿不转,不知游子经年;可有青鸟为探,痴心如斯,确是情能感天。可幸的是,她总有一个值得她等侍的人,终其一生,能得一人,也是足矣。

  君下瞿塘,妾从长干。难忆当时,谁调琴瑟。凋尽朱颜,亦可相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波澜誓不起(1)
《烈女操》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我不知道写出“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的孟郊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那短短几句把情投意合、相爱不离心思写得淋漓尽致的他,骨子里也全是迂腐。

  这阙列女操写得荒谬,整首诗均是赞颂贞节,宣扬“贞妇贵殉夫”,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封建礼教均对女子束缚得极死。

  自周天子定制而分天下,我中华便多号称以礼而治国,原本多用于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名位”,也是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至了后来,“礼”在伦理道德方面也具备了相当广泛的含义:有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

  恰是这个“礼”字,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逐渐成了保障男权、束缚女子的枷锁。

  再看这诗,一句“鸳鸯会双死”直令人发笑,再加上个“舍生亦如此”就是着人愤慨了。偏偏它正是当时女子地位的真实反映:拿了动物和植物做榜样,要求女子贞烈。

  所谓的贞妇烈女便是指古时那些刚烈有节操的女子,或是夫死守寡,或是殉夫而死,或是抗拒强暴,总之,便是把声名看得比命重要。

  这是何必,我总认为,人生短短数十载,总要自已活得开心便好。

  说什么梧桐、鸳鸯,人非草木禽兽,哪里能混为一谈,若是为一个好名声,拿着木头牲畜做为自已的学习对象,那真的是枉自为人了。

  想起初读这诗时,只看到了一句“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细细读来,竟也有满腔的哀怨,如融雪沾衣,不经意间冰入骨髓。

  我看到了井旁素衣如雪的女子,她年华锦瑟,泪似珠,声如泣,那些鸳鸯梧桐、烛花灯影,一提便是心中的疼,或许并无什么家长强迫,舆论非议,她只是心死罢。

  那可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无奈,还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伤痛。

  元稹,那痴情得让人叹息的伟大诗人,无论是他的《离思》五首还是《遣悲怀》三首,均是为他的亡妻韦丛所写,字字如诉,句句噙血。

  我仿佛还能看到,一个清癯消瘦的男子,擎一杯冷酒,当秋风残月,一字一字的念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他的爱人已死,带走了他的全部情感,如一片浮云,来无影去也无踪,那些伤疼只隐于心的最深处,在寂寞的难眠之夜,辗转反复之时,轻轻的一触便是鲜血淋漓。

  他以为他忘了,在转身的瞬间他竟又想起了她,那样子的巧笑嫣然,盼兮倩兮。原来那张脸是再长的年月,再深奥的道术也抹去不了的。她一直都在,在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秒的思念中。

  道家多求清心寡欲,道家只修鹤骨仙风,可是,元稹却写下这样的诗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