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克麦赖夫-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耄呐抡飧雒蜗氲恼嫦嘤涝段薹ㄊ鏊怠
韩兮
2005年于通县
固步自封的影视人,请闭上你们的嘴
本来不想说什么,但看到一些影视人的确无耻,就不得不说了。能不能振兴中国的影视?这个问题大了些,但至少希望一些影视人闭上自己那张自以为是的嘴,眼界放开阔些,不仅是学习,更是包容!
这几天看了两个东西,一个影像资料,还有一篇文章。
影像资料是一场日本尊尼去年的五十周年庆会,看到那些军事化出来的年轻艺人们从始自终充满激情的表演,再加上超炫的舞美与灯光,我只有一个感叹,太敬业了,太会抓住观众的心了。
那篇文章则是一个新闻稿,讲得是一帮所谓的大陆影视巨鳄们对韩剧的看法,大体观点是一时之作,比之中国影视根本就不入流。我只能说这些人看来是根本就没有资格做影视,可惜的是,他们却是大鳄,中国观众的悲惨也可想而知了。
本人并不是一个哈韩,哈日,哈任何国家的人,但将这两个东西比较起来看,看到的只有国内影视行业与国际的脱轨,看不到的却是咱们的崛起!
收视率
笔者看到广东电视台总编室方面对韩剧走红提出质疑:“韩剧在国内播出的收视率其实并不算太高,多数是媒体炒得热而已。”据悉,广东电视台播出的韩剧包括《冬季恋歌》等在内收视成绩都属一般,“最多不过于中等偏下的国产剧集收视差不多。”
本人相信就收视率而言,这个情况的确属实,但问题是这种收视率就能完全代表韩剧在国内的影响吗?
首先,外国剧集在国内一般都不会放在黄金档黄金台播出,这样播出自然其收视率会降低一到两个档次的,至于那些黄金时段,电视台还是送给了国内影视剧。换句话说,在电视台这挡口上就已经限制了外国剧集的收视情况。但十分可笑的是,某制片人竟然说电视台将大蛋糕送给了韩国剧,才使其火起来的。这显然是无中生有推卸责任的一种说辞,但可惜的是,电视台也喊冤,毕竟扶植国货还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其次,火的韩剧大多是青春偶像剧,而国内电视受众的主体是岁数偏大的,对生活已经有了深刻理解的家庭妇女,他们观剧的心思并不会放在青春之上,所以不可避免地,韩剧收视率会低下去。这同样是一个事实。
时段与看剧的主体都不利于韩剧,收视率低当然也是理所应当。但我们的感觉是韩剧依然是火得不得了,难道仅仅是凭炒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收看韩剧的主体是哪类人群,不用我多说,当然以年轻人为主,这些年轻人或上学或工作或有各种应酬,很难想象他们能静静地坐在电视跟前看一档非黄金时段的韩剧,尤其还必须天天如此,始终如一地定时守候,这对于这些生活节奏明显快于父辈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不过,在国内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到处可以买到压缩盘,或从网上下载。
一般情况是电视台还没有来得及引进韩国偶像剧时,市面上或网络上就有了这些剧集,买来或下载后,一气看完可能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另外也怕国内根本不引进,看不到,所以,韩剧火起来的原因绝不是由于电视台,而是这些地下途径。
同样的,这种先下手为强的作法也使得电视台韩剧的收视率根本上不去,若单凭电视台的收视率来说韩剧不火,显然有失公允。
二、资金
记得当年《泰坦尼克》风靡全球的时候,有一个影视人称,给他一样的钱,他也能拍出这样的作品来。后来,钱终归没有那么多,中国版的《泰坦》也终于没有拍成。
我还记得当时听到这话的感觉,那就是好笑。
关于资金的问题似乎应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说起,那时候百废待兴,国家投钱扶植电影事业,于是出现了以影像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他们不用为钱发愁,拍出了《红高梁》,《黄土地》等名片,也在国际上获了奖,为中国挣得了荣誉。但这个荣誉的代价却是使中国影片从此失去了真正的一个方向,那就是故事。
中国电影从那个时候开始没有故事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五代给后来的影视人们树立起一个不应该有的榜样。
为什么说这些呢?因为观众毕竟看的是故事,电影如此,电视剧更是如此。
在韩剧火起来的时候,国内立即有人仿着创作了一系列的青春剧,但基本上没有能引起轰动的效应,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创作出本土的一个好故事,剧本能力如此低陋,使得任何一部电视剧都患有先天性疾病,再多的钱也根本不可能拍出一个好的作品来。
没有好的作品,当然没有好的市场,没有好的市场,当然就没有好的投资环境。
每年我们出产几万集的电视剧,但能够回本的仅有40%,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商肯定不会单为一部剧投入大量资金,怕蚀了本。资金少的情况便不可避免了。更甚者,国内影视剧的投资比例根本就不对,大部分钱做了所谓的劳务费,而真正的制作费却很少,这也注定了电视剧的质量。
其实,火爆的韩剧看下来,它的投资并不会很多,在国内一集三四十万的投资肯定能拿下的,而韩国根本不够这里面肯定要牵扯到一个消费指数的问题。
前不久看过一部美国片,其片头花费在国内完全可以制作一部电影了,其原因一是投资环境好,二是消费指数的不同。
但我想,这不是主要问题,为什么三四十万一集能做下的电视剧,还觉得资金不够呢?那多出的钱花销在什么地方便不言而喻了。换句话说,以资金做幌子来说影片不如人家,其心态可想而知了。
三、观众
写下这个小标题,笔者真为国内某些影视人感到羞愧。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观众是不值一提的,是下里巴人,而他们才是阳春白雪。
国内的影视剧向来不是以娱乐为主旨的,而是教育。这是历史留下来的思路,想改并不容易。但问题是,我很少听到哪位导演能象香港王晶似的要拍娱乐影片。
国内影视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就是不迎合观众,而要引导观众。这话的潜台词就是观众很笨,看不懂国内一些影视作品。
其实影视只是一个产业,它就象其它产业一样,需求资金的返还,而观众作为顾客来实现这种返还,所以,观众是上帝,必须迎合观众。
说到迎合观众,有些影视人会引以为耻。的确,观众的兴趣有很多种,其中一些只适合地下生长,但这毕竟是少数。观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影视要好看。
但很可惜,我不止一次看到影视人对观众的敌视心理,仿佛观众生来就应该为一些滥片买单似的,否则就是无知的没有教化之人。影视人这种高高在上的心理使他们无法立于观众的地位去制作影视剧,拍出来的东西当然不受观众喜欢,观众也当然不买帐了。
在韩国也好,日本也好,一名影星得罪了观众,他的星途极有可能从此毁于一旦,但国内却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纵容,盲目的纵容使得这些影视人不知道影视是产业,观众是上帝,他们永远只会固步自封而不去了解观众的需求。
这次一些巨鳄们反对韩剧的话语就是他们根本就无视于观众的内在表现,再加上某些影视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诋毁观众的行为,我不能不说,影视人与观众的敌对现状还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下去,国内影视剧受欢迎击败引进剧的日子还是遥遥无期。
四、制作
记得陈佩斯的小品中说道:你还能管观众爱看谁吗?
观众绝不是傻子,他们有选择,他们爱看自己喜欢看的电影电视剧。所以,韩剧火了起来。见到人家火了,心有不甘,于是一些影视人开始诋毁人家,什么长不了了,什么根本不行了之类的话。这根本就不应该是一个影视人应该说的话,即便小孩子也不能如此教育吧!
看得出来,这些影视人心态极为不正常,但问题是片子的质量在那里,比不过人家又能赖谁呢?
笔者在前面已经说过,国内影视剧最大的问题是剧本故事,先天性不足造成了观众的流失。但从另一方面讲,国内影视人的心态的确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换句话说,剧本不好,影片粗糙都与这种心态有关。
首先便是影视学院,学习中不由自主地向未来的影视人们灌输所谓的大师作品,于是每一个人都想表达自己,每一个人都想在国际上获奖,但真正面对市场的时候,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大师绝不能当饭吃。
有明智人把电影产业比做一个金字塔,塔尖是影视人追求的艺术片,而下面则是娱乐片,孰重孰轻,比例如何自是不言而喻的。
但问题是功利心让这些影视人一个劲地向塔顶爬,根本就忽略了塔座那坚实的地基。所以拍电视剧不得已而为之,拍娱乐片不得已而为之,这并不是我所能发挥的地方。如此一来,粗糙的影片就产生了。
还有一种影视人以挣钱为目的,接到活了,三下五除二,干完拿钱走人,再接下一部。根本就不关心影片的质量如何。
这两种心态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敬业,不敬业就想得少,尤其为观众想得少。在国内,我几乎没有看到过一部从故事到摄像灯光服饰等都极为细腻的电影或电影剧。
然而,韩剧之所以火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一份细腻来,这与影视技术,资金等硬件方面根本无关。从这份细腻中,笔者明显地感觉时国外同行们那份敬业的精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整体。
自己拍不出细腻的影视剧,却咒别人的敬业精神,这样的制作人不但是中国观众的悲哀,更是中国影视人的耻辱!所以个人以为,中国的影视制作水平比之韩国并不差到哪去,只是缺了这种敬业精神,多想想片子怎样才好看,少想想怎么攻击别人才是正确的选择。
说了上面几点,其实我最想说的是,韩剧火爆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观众的选择绝不会任由一些不入流的影视人来左右。至于韩剧能火几年,这也绝不是影视人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它既然来了,既然火了,就应该包容它,就应该学习它,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深到骨髓中的学习,用一种敬业的心态去学习它。否则,韩剧走了,还有这个剧和那个剧,而中国的影视却永远停步不前。电视剧如此,电影也是如此。
最后言明一点,有些人妄想用自我保护的法规赢来市场,这是对影视人的纵容,对观众的不负责,是一个弱者最软弱的表现,应令国人所不齿!
韩兮
2005年于通县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期待明年好收成,是不是英雄看了才知道
据说明年有516部,12000多集的电视剧。这是一个好消息,又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拍电视剧成了一个时尚,剧集也多了起来。但现实却是好的作品却没有几部,打开电视,往往都是一部电视剧几个电台在放,与每年生产的剧集相比较真是少之又少。
有人预测,甭看这么多集的电视剧,真正能赚到钱的能有30%就不错了。这个数据是如何算出来的我并不关心,作为一个观众,我只期望明年能有几部好电视剧可以看到,这就足够了,期盼过多那是不现实的。
与电影一样,产量向来不是中国影视的衡量标准。每年都有几部好的电影起到救市的作用,同样的,每年也都有几部好的电视剧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2005年,我们期盼的又是哪几部电视剧呢?
有人总结了,武侠,经典,红色和家庭伦理将是最值得期盼的。
武侠剧当然是以张纪中的《神雕侠侣》为重头,且不说几个月的选角活动,单是看张纪中前几部对金庸作品的演绎,这样的期盼就绝不是妄言。说实话,无论多少人对香港版本的金庸作品多么吹捧,我个人看好的还是张纪中。金庸的大气只有张纪中才能拍出来。
徐克被称作鬼才,曾制作过不少经典名片,此次《七剑下天山》更有甄子丹赵文卓等加盟,同样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只是最近几年徐克对特技的迷恋达到一种疯狂的状态,会不会喧宾夺主是一个疑问。
至于王晶所导的《小鱼儿与花无缺》,本人并不是十分看好,虽然打架事件恶搞了一阵,但谢张二人的演技实在不敢让人恭维。
红色题材并不是一块谁都可以尝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