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强眼中的英超帝国-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育营销者,并以此闻名。只是吉列大部分职业体育营销,都集中在滑雪业,媒体生意也差不多退出。他通过经营食品获取过一些利润,但主要经营范围都是体育业内。
希克斯,用吉列的话来说,是一个“典型的得克萨斯人”。深眼如鹰,鼻梁陡峭,你很容易感觉出这是个怎样性格的人。和完全白手起家的体育营销圈内人吉列不同,希克斯出身南方富贵之家,自己又是做公司并购生意发财的。八十年代中期,希克斯和搭档哈斯组合过一个“希克斯&哈斯”投资公司,在1988年他们完成拆并“胡椒博士”()和“七喜”(7 Up)这两个顶级软饮料品牌案例,并且重新包装再次销售。一年时间他俩就将这两个品牌从8000万美元生意,改造包装成了13亿美元的大买卖。希克斯从此在投资市场上一炮而红。希克斯的个人财富,被估值为13亿美元——当然,这也是次贷危机前。
或许吉列对他这位曾经朋友的描述很准确,“他是一个典型的得克萨斯人”,你不难从这句话里听出美国社会至今在南北观念上的隐性对立。一个在北方威斯康星成长起来的营销商人,和一个在南方投资市场上大发横财的投资商人,要成为长久合作伙伴确实太难了。他们对职业体育市场有着不同的观念,更要命的是,他们为人处世的风格,更有着天壤之别。
希克斯是个眼光精明的投资者,但的确有“得克萨斯人”典型的顽固、主观甚至强横。吉列嗅觉灵敏、人脉广博、长袖善舞,可他的资本力量不如希克斯。当吉列在2005年就发现利物浦是职业体育市场上一块百年难遇的肥肉,尤其当他从伦敦金融城朋友那儿听说,迪拜投资集团对于利物浦的市场估价一直心存疑惑时,吉列知道自己一生的投资机会出现了。
但他无法独立承担这次利物浦收购。他财力不及格雷泽家族,他在投资市场口碑也不够好,九十年代初期经营滑雪度假场地时发生过的垃圾股票发行官司,至今仍让他在华尔街行走不畅。吉列不惜找到一个强有力的搭档来完成这次收购。
于是他找到了希克斯。胖瘦头陀一拍即合。
随即又一拍两散。因为收购在2007年2月初完成,两人各自拥有利物浦50%股份,以亿英镑(当时合美元亿)收购该俱乐部,并承担该俱乐部4480万英镑债务后,谁来主导俱乐部未来发展,成了两个头陀间南北战争的新主题。吉列想要赶紧融资建造新球场,扩大利物浦未来盈利能力;希克斯想要提升一队竞争力,尽快夺取联赛冠军。
奇怪的利物浦新董事会出现了:刚卖掉所有股份的大卫?摩尔斯仍然是董事会主席,当然这只是名誉位置。CEO里克?帕里留任,他是英超联赛创立时的第一任英超CEO,履历和理念与吉列相同。吉列和希克斯,又各自把自己儿子也带进董事会。当贝尼特斯和帕里矛盾不可开交时,两个头陀间的俱乐部经营理念已是泾渭分明。希克斯当然支持贝尼特斯——一个内部分裂的俱乐部完全成型。
分裂的红军
权力的斗争,在美国人控股安菲尔德后就没有消停过。不间断的合纵连横,无休止的党同伐异,让一个传统俱乐部变成了政治舞台。就算精于算计的贝尼特斯能给利物浦带来久违的联赛冠军——2008—09赛季他们算是一路紧追曼联不舍,联赛成绩有了起色,如此的资本格局,能改变利物浦二十年起伏跌宕的命运吗?对红军球迷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他们怎样才能重新压制住同样被美国人掌控,可是四年来却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红魔曼联?
两个美国老板的对立,让安菲尔德至少分离出两大派系,在执行层面直接管理俱乐部一线事务的两个最重要人物,同样也是这场旷日持久权力斗争的中心人物:汤姆?希克斯和主教练贝尼特斯结成一派,乔治?吉列和俱乐部CEO里克?帕里有着攻守同盟。
不论科威特财团的收购兴趣,抑或其他潜在买家是否介入,这样的鲜明对立格局是无法延续下去的,因为权力对峙不可能形成良性平衡。总有一方会要退出。
当利物浦联赛冠军争夺陷入泥潭、队长杰拉德不得不面对场外官司时,俱乐部高层矛盾也在直接影响着一队战斗力。贝尼特斯和俱乐部续约问题拖延了半年还毫无进展,贝尼特斯公然抱怨,认为自己无法续约,间接导致了俱乐部无法和阿格这样重要球员的续约,造成球队内部不稳定。吉列和帕里的资方一边,则认为给贝尼特斯的续约合同早已开出,只是贝尼特斯自己强烈要求揽权,一定要从帕里手中将球员交易权力抢走,并且要把这种权力分划描述写进新合同,这才造成了主教练连带阿格们无法迅速续约的局面。
还有分析者认为,罗伊?基恩之所以成为了2030万英镑的“大浪费”,俱乐部权力斗争也起到了坏作用。就像穆里尼奥说过,“一个好球员不可能一夜之间变成坏球员”,在利物浦本赛季前35场比赛,基恩只踢满了5场。刚找到感觉,搭档托雷斯受伤;再度开始进球,又在联赛大胜纽卡的比赛里被束之高阁。贝尼特斯如果看不上基恩,他不可能接受基恩2030万英镑的身价,只是不少证据指出,CEO在引进基恩时热情充沛,对于贝尼特斯更想得到的巴里却心不在焉——贝尼特斯并没有完全按照状态来合理使用基恩!
身为利物浦球迷的基恩,在安菲尔德郁闷至极地呆了半年,又在2009年年初转会窗口被热刺低价买回,贝尼特斯闹了个大笑话。
只是谁是这场政治游戏里的最该走的人?
里克?帕里当然被指责更多,因为他的作用和影响力球迷不容易看见,每当拉法?贝尼特斯帅位危急时,安菲尔德都有排山倒海的“RAFA”歌声。帕里和吉列彼此认同,可希克斯入股后,很快以投资商角度,认定“利物浦俱乐部整个商业运营模式和策略严重落伍”,并将责任归咎于帕里因循守旧。哪怕利物浦在转会市场上行动不够迅速,希克斯都将责任归咎于帕里。
希克斯和贝尼特斯的联盟,是一种政治婚姻。2008年夏天,对贝尼特斯不满的吉列在美国私会克林斯曼时,希克斯并没进行阻拦。希克斯一直在努力筹措资金,想从吉列手中彻底收购利物浦,然而次贷危机彻底打垮整个北美投资市场,希克斯短期内也不可能收购下吉列那50%的股份,即便最初合股经营时,两人之间有合同约定,只要吉列想出售50%股权,希克斯拥有第一收购选择权。
半年来流窜于美国和欧洲的吉列,就是在孜孜不倦地寻找下一个买家。他已经无力支撑,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战胜强硬顽固的希克斯,他早就决定退出了。自从他主动去接触克林斯曼,吉列就已经成为了大部分红军球迷心目中的死地,两个美国人当中更可恨的那一个。他现在只想要现金,盟友帕里的死活,对于吉列而言已不重要。
贝尼特斯至少还有球迷的支持,而且西班牙人很善于利用球迷的歌声。帕里什么都没有。他是红色权力斗争中最弱的一环。
于是2009年春天,在联赛争冠希望还没完全灭绝的时候,帕里声明自己将在赛季结束后离开俱乐部,吉列和希克斯重回谈判桌,*告一段落。然而50%对50%的股权对峙矛盾没有解决,利物浦的长久竞争力,虽然强于蓝色的同城敌手,却仍然看不到赶超曼联的希望。
。。
和乔治?吉列的对话
伦敦正中心的兰德马克酒店(Landmark),一个身材矮小的老者不停逡巡于大堂,和他会面的人物形形色色,但个个都是西装笔挺,绅士派头十足。在这个伦敦最传统的高档五星级酒店里,你很容易猜出这些人的身份——不是银行家、律师和政客,就是在上流社会走得很通的投机商、经纪人和掮客,当然,这前后两类并没有太大的区分。
时间是2008年深秋,受美国NFL同行邀请,我也凑巧地住在这间酒店,凑巧地发现,这个身材矮小的美国老者,也凑巧是NFL邀请的客人之一。更凑巧的是,他就是利物浦俱乐部的两个美国老板之一,小乔治?吉列(George N。 Gillett Jr。)。看他这个名字,你就能意识到吉列的家世多少有些背景。在传统欧洲社会,哪怕身出豪门望族,也未必会把父辈的名字叠加在自己姓名之上,美国人恰恰相反,见到一些“某某二世”或者“小某某”并不奇怪。没有历史传承的社会,恐怕还特别喜欢显摆历史传承。
小吉列一点都不小,他已经七十岁了。只是从他精光四溢的眼神里,你完全看不出衰老和迟滞。年龄不是阻止他在商界纵横的障碍。他精力旺盛,四面出击——在同一个酒店呆的头两天,全天都是会议,而小吉列不仅作为嘉宾两度上台演讲,会议闲暇更是在不停地见人会客,从早餐一直到夜晚十点,餐厅和咖啡厅里,我不时撞见这位令红军球迷无比头痛的人物。
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第三天,我早早地跟小吉列先生约好时间,围绕利物浦俱乐部的话题,进行了一番请教。
您要卖利物浦吗?
——吉列先生,这两天我不巧几次撞见您和伦敦金融城一些投资人的会面,您正在尝试出售利物浦吗?
哈哈,不能这么说。我正在和一些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商业探讨,很重要的一个话题是关于利物浦新球场的计划。我们必须得到充足的资本支持,否则实现新球场的梦想将会格外艰难。
——我昨天见到了投行Seymour Pierce的凯什?哈里斯,他是现在职业足球资本市场上最活跃的人,您和他会面,和利物浦股权归属有关系吗?
凯什和我是老相识了,其实三年前开始参与到利物浦收购案的时候,他就给过我很多建议。我当初对利物浦俱乐部产生如此之大的兴趣,也得益于他的推荐。不过我不是再找凯什帮我出售俱乐部,你也知道,凯什现在手中有四家英超俱乐部等待他代理出售的,我可以向你保证,我的利物浦股份不在其间。
——我还看到了小罗斯柴尔兹(罗斯柴尔兹家族接班人,《货币战争》一书中热捧的欧洲投资家族)?
我和罗斯柴尔兹家族是老相识了,这只是普通的商务会晤。
——然而所有的传言指向,都显示您退出利物浦的意愿,要比您那位搭档更强烈?
不,我绝对不想放弃手中的股份,但是我必须为这个俱乐部的前途着想。现在的经济环境大家都很清楚,要想在投资市场上再融得更多资金,每一步都很艰难。我承认当初收购利物浦时,我的动作有些过于急迫,一些操作环节没能得到妥善处理。新球场的计划现在看来就很难如期执行,我们都不想耽误俱乐部的前程。
——新球场还有希望吗?
主要障碍来自两个方面:资金链条的稳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场地选址方面我们并没有改变,但是在球场规模方面,可能得考虑到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初步想从75000人降到60000人,不过未来扩建的空间还是会预留。利物浦绝不是伦敦,也不是曼彻斯特,当地社区收入和消费能力,都远比不上这两个大都市,这也给资本市场形成了影响。
。 想看书来
利物浦口音的死亡威胁
——前不久我听到了加拿大电台对你的电话采访,你提到有利物浦球迷对你进行死亡威胁?
这是我收购利物浦之后最痛心的事情,很糟糕。我们住在科罗拉多小城市里,安逸平静,不过翻当地的电话黄页都能找到我们家电话。就在我和希克斯矛盾被曝光后不久,有两周时间,每天半夜都有人打电话来,各种辱骂威胁都有,包括说不放弃利物浦就要我们命的。这很让人苦恼。我不用猜测他们的身份,听口音就知道是利物浦人。
——而且有不少球迷要求你们把股份转给DIC(迪拜国际投资集团)?最近科威特的财团也在参与此事?
在安菲尔德就有过这种抗议标语,但这是不可能的。两年前我们好不容易才在和DIC的争夺中得到利物浦,而且DIC现在已经明确表示他们不会跟进利物浦所有权了。我曾经在2008年春天和DIC讨论过,可希克斯不同意和他们产生任何股权交易。科威特对利物浦的兴趣究竟有多大,现在还不明朗。别说我不想放弃利物浦,即便有很多买家,我也要把俱乐部交给最合适的投资人。当初摩尔斯爵士(前利物浦老板)交给我们时,就是这样的原则。
——然而摩尔斯爵士不是对这次交易表示了后悔?
那完全是媒体曲解和炒作。摩尔斯爵士之所以愿意出售他40%多的股份,是因为他已经无法支撑利物浦的发展,尤其是新球场。当初买库伊特,还是他额外无息借贷给俱乐部900万英镑现金。爵士对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