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像 >

第70章

官像-第70章

小说: 官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任务,而是一项政治任务。”

钱似海说:“我明白,请领导放心吧。”

第二天早上不等上班,钱似海就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研究部署迎检任务。因为临市首先与临江乡接壤,是到本市的必由之路,所以会议特意选在了临江乡政府召开。除沈宝昌以外,赵未平和徐才等也参加了会议。孙大壮则告假没有参加。

钱似海首先传达了市委的指示精神,然后就强调说这是一件光荣而重要的政治任务,要一定完成好。请大家议一议,看如何应对。

宣传部部长曾英扶了扶眼镜,首先发言:“我看首先要弄明白省里搞这个暗访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地了解情况,还是有针对性地要发现问题,是全局性的行动,还是局部的动作,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钱似海瞥了一眼曾英,没吱声。这时有人附合地凑上了一句,说:“是呀,为什么要搞这个暗访呢?”

钱似海眉头一皱,有些不耐烦地说:“现在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做好应付暗访的事儿,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为什么要暗访就不用去深究了。市委的要求是明确的,就是要求我们通过我们全县的抗洪工作,来反映出全市抗洪的整体面貌。这就需要我们考虑要做一些什么准备,怎么准备。”

李森说了一声“对”,然后连连点着头说:“我认为钱书记说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要有所准备,而且还要不露痕迹,一切都像是自然而然的样子。

钱似海赞许道:“李县长说到点子上了。”

见钱似海和李森两个人一唱一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再开口了,会场上出现一阵沉默。

见大家谁也不表态,钱似海就一个一个地点名,既问了李森,也问了沈宝昌,最后又问了赵未平。

赵未平若有所思地说:“钱书记,我倒想起一件事,不知是否妥当。”

沈宝昌心里本能地一翻个儿,很不是滋味地又想起了徐才说过的话:只要有钱书记在场,赵未平就总能想起点儿什么事儿来。

钱似海说:“小赵你直说。”

赵未平若有所思地说:“各位领导方才该讲的都讲到了,特别是钱书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知道了自己肩上的担子。我只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临江同临市有五个相通的路,暗访组走哪条路我们可是无法掌握的呀。”

钱似海一拍桌子,赞叹道:“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假使我们准备得再好,人家不走我们设计的路线,也是白扯。”

赵未平受到了鼓励,底气充足地继续说:“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的注意力主要都集中在正面也就是大堤这个方向,如果他们要是走其它的道,就有可能绕到堤内去,我们就难以应付了。”

钱似海追问道:“小赵,你有什么具体想法,说说。”

赵未平说:“我的想法就是必须保证让暗访组走我们设计好的路线。我想这样,各位领导看看行不行:一是把有可能绕到堤内的那两条路堵上,”

一旁的沈宝昌首先表示出不解,不禁问道:“堵上?”

曾英也接着问:“怎么堵?以什么名义堵?这里有个政治原则问题。”

赵未平微微一笑,迎着钱似海鼓励的目光胸有成竹地说:“北边那两条路,是正路,如果他们要走这两条路,就奔向了县里的方向,那就决不能走到我们设计的方向上来。这两条路不是正在修通村公路吗?就以没验收的名义堵上,把西边那三条路留着,因为那三条路无论怎么走,最后都能绕到大堤上来,这样就达到我们的目的,这是一。二是要派人在这三条路口守侯,无论哪一条路口发现可疑车辆马上打电话通知,作好准备。三是我们乡里的领导可以随时在这三条路上作机动巡视,如果碰到暗访组就像是巧合一样,那样就可以借机介绍我们的工作情况,领着他们看我们的工作成果。”

钱似海频频点头,说:“小赵这个办法不错,我看不光是你们乡里的领导,县里领导我和李县长也随你们一块机动。提建议就要像小赵这样提。既要提出问题,又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好了,看看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钱似海环视了一圈,见再没人说话,便看了看表,果断地一挥手,说:“这样吧,时间也比较紧,我就说说我的想法。”

接着,钱似海就思路清晰地进行了明确的任务分工。钱似海要求常务县长朴天一和市抗洪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搞清暗访组可能到达的具体时间;曾英组织印制反映全县抗洪的宣传册子,不求长,但求精,同时要把这一阵子全县抗洪的情况制成光盘,与上级媒体沟通,全面反映成田县的抗洪情况;武装部长负责联系部队上堤作业;交通局长负责调集运输车辆,保证人员撤离和救灾物资的及时运送;公安局长负责建立抗洪绿色通道,只要是涉及抗洪的车辆不准以各种理由拦截;民政局长负责筹集救灾物资。

钱似海最后强调道:“安排的这些事务必在今明两天内落实到位,具体如何行动,等待县里的统一通知。”

钱似海看着李森,吩咐道:“你安排一下,我看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安排在家值班的人员外,县五大委领导班子和机关全体人员一律下到基层去,要形成热火朝天的抗洪局面。”

李森马上说:“好,这样才能体现出‘一切为了抗洪,一切围绕抗洪,一切服务于抗洪’的思想。”

钱似海一摆手,干脆地说:“那就这样定了。”

散会后,钱似海和李森又把沈宝昌和赵未平留下来,具体安排检查的路线。

临分手时,钱似海很严肃地对沈宝昌说:“这个任务很重要,你要全力以赴。”说完又拍了拍沈宝昌的肩头。

沈宝昌表现出一副很感动的样子,他用力点点头,表情很庄重。回到乡里后,沈宝昌对徐才说:“钱书记的嘱托是对我的一种特殊信任和偏爱。”

徐才及时地给予了鼓励,让他抓住这次机会,好好表现表现,杀一杀赵未平和孙大壮的威风,树立树立自己的形象。(本章完)

第九十三章 阴差阳错(2)

导读:

尽管赵未平是副书记,徐才也没真把他当成怎么回事。但这段时间,在他同赵未平的接触中,却分明感到赵未平身上有一些不同凡响的东西。在赵未平平静和气的外表下,隐隐的有一股不可明状的煞气,有一种凛然的掌控局面的威严。这使徐才在赵未平面前总感到有些腰软,这使他分明意识到了自己同赵未平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不仅仅是职务上的,不是年龄上的,也不单纯是学识上的,而是天生的,是骨子里的。这令他心里不觉“激棱”一下。

正文:

下午,徐才赶到东村,送来几份情况通报。

由于中午喝了酒,显得兴奋,话也就比平时有些多,但想说什么,自己的心里还是有数的。

听赵未平说要到南面的堤上去看一看,徐才就说“我也去”,然后就和阮思明一块儿,陪着赵未平往村南边靠近松花江的方向走。

徐才一边走,一边好像是无意似的说,前几天因为给西村调车的事儿,孙大壮跟沈宝昌又造起来了。

赵未平听了,笑了笑,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

徐才摇头晃脑,颇为不解似的说:“咱不是说孙乡长这个人的品质怎么样,单说就那脾气,两句话不来就先火了,不骂人不说话,这一般人也真受不了。”

赵未平没有接徐才的话茬儿,而是从正面肯定孙大壮说:“孙乡长还是有自己的特点的,也有一些长处是我们学不来的。”

“就学他那套穷酸臭脾气?我们当然学不来。”徐才不屑地撇着嘴说。

“你应该学会从正面看问题。”赵未平不客气地说。

徐才讪笑一下,不无吹捧地说:“都有你那样的水平,我们就都当书记了,钱书记也就要求大家都向我们学习了。”

赵未平瞅了一眼徐才,讥讽道:“你少肉麻吧你。是不是找不到替死鬼,又想起忽悠我来了?”

徐才胸脯一挺,“啪啪”拍得山响,信誓旦旦地说:“我这决不是忽悠你。老孙那脾气我是最清楚的,你也清楚,尽管你俩也掰扯,但你就显得比他有涵养多了,还是以忍让为主。不像沈书记,打打不过老孙,骂骂不过老孙,还没有多少耐心,你看他俩现在整的?我说这话你就能了解我现在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了。”

“我看你过得挺好,挺滋润呀。”赵未平揶揄道。

徐才一捅赵未平说:“你可不够意思啊,老同学,骂人不带脏字儿啊。”

说着话,三人来到了南边的堤上。

极目远眺,满眼都是混黄的江水。

短短的几天光景,世间就完全变了一个模样。

几天前,人们还在抱怨灼灼的烈日,滚滚的热lang。可转眼间,已是整日阴云压顶,yin雨浩浩,浊lang排空,江水横溢。

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大水不期而至,气势汹汹地铺天盖地而来。刹时间,小小的东村就像一个孤立无援的孱弱者,眼睁睁地看着洪水一片片地淹没成熟待收的庄稼,任其肆虐宰割而又无能为力。

赵未平,徐才和阮思明三个人站在堤坝上,久久的眺望着村西边的低洼地块里被淹没得只剩下了蓼儿的玉米地。

阮思明不觉叹了口气,挠着头皮,满腹牢骚地说:“也真怪了事儿了,这水说来就来了,哪来的呢?开春儿还旱得要命,播种都拖了好几天,这又涝一下,哪有这么祸害人的?”

徐才颇为无奈地说:“要不怎么说天有不测风云呢。看来,人是胜不了天的。”

赵未平目光沉郁,面无表情地凝视着前方。此刻,他的心情更不轻松,他此时想的要比他们深得多,远得多。

阮思明自言自语道:“全屯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都在坝外,水田不足百分之二十。老天爷要是不作美,谁也没有招儿,到头来最苦的还是农民。农民一年到头就指望那点收成,修房娶亲添家什,全靠年底这一锤子。这一受灾,农民一年的辛苦就全泡汤了。更要命的是现在农民大多靠贷款种地。今年如果没有了收成,就没有了收入,没有收入就不能偿还贷款,而贷款还不上,明年就不能继续贷款。如果没有了贷款,明年开春就种不上地,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听着阮思明绕口令似的唠叨,赵未平面沉似水,蹙眉不语。

阮思明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嘴里不住地叨念着:“这可怎么办哪?这可怎么办哪?”

徐才无奈地说:“天知道该怎么办。”

赵未平接了一句说:“天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于是,三个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些感叹。

就在三个人长吁短叹的时候,蒋玉雯打来电话,说有要事相告。

赵未平就说你先等一下。然后往远处走了几步,离开徐才他们一段距离后才对着电话说:“你说吧。”

蒋玉雯不满地问:“你在干什么,搞的神神秘秘的?”

赵未平笑着说:“跟前有别人。”

蒋玉雯这才很理解地“啊“了一声,然后告诉赵未平说:“省电视台派专题部的吕清吕大姐,带领一个采访组专程来本市,集中报道抗洪的进展情况,已经到了县里。县里非常重视,钱似海刚刚代表县委县政府介绍完全县抗洪的基本情况,钱似海马上还要亲自陪同采访组下去采访。县里把你那儿作为报道的重点了,你好好准备准备。”

“就这事儿啊?”赵未平一听,长叹了一口气,情绪显得不是很高,“我这里有什么好报道的?现在就是汪洋一片,一片汪洋,没啥好准备的。”

蒋玉雯故意惊讶地说:“听你的口气好像挺灰心似的,这可不是你的一贯风格啊!”

赵未平打着唉声说:“我现在连哭的心都有了。天连水,水连天,滔滔洪水望不到边哪。唉!”

蒋玉雯深有同感地说:“你不用形容我也知道。不过,你也动动脑筋想一想,表面看着都是水,而水后面的却都是人。再说那水就一辈子不退了?那水退了以后呢?”

赵未平说:“那就是全力以赴开展生产自救了。”

蒋玉雯说:“这不就得了,既然洪水已经来了,那你就不要再在水这个问题上较劲lang费时间了,你应该考虑的是下一步。”

赵未平不觉点点头,说:“我倒是想到了这一层,有了点思路,但考虑得还不深入不具体。”

蒋玉雯说:“思路就是出路,那你就好好深入深入,好好具体具体吧。这应该是你考虑的一个重点。”

赵未平脑海闪起一丝灵光,好像从刚才的低沉中有些醒过腔来了。

“行了领导,我明白了,谢谢指点。”赵未平不得不佩服地说。

原本平整的沙石路被水一冲一泡,再加上车碾人踏便翻了浆,就像被开膛破肚了一般,丑陋难堪。

赵未平转回身,边挑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