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灵异手札 >

第232章

灵异手札-第232章

小说: 灵异手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到如今我能说什么?有人用总比没人用强。好在除掉了无欲求这个最大的祸胎,以后灵异事件可能会少很多,反正最近一段时间我是没有接到任何灵异案件。
“难为你们了,说实话。这个位子你们俩任何一个人坐都比我够资格,我只能算是滥竽充数的,这样吧,活着的还有一个老前辈,让他和陈师傅两人负责训练这些人,再没有训练出来之前,就算有灵异事件也给我压一下,我现在又重要的事情要做,你们先替我坐镇。”
我的确有事情要做,那些照片一直萦绕再我脑海。挥之不去,我感觉这是一个阴谋,一个巨大的阴谋,是针对我的,要想自救,就必须要解开所有的谜团,弄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冒充我,又什么目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我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从这些人的只言片语中不难推断出来。我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农家娃这么简单,背后一定有着很多我不知道的内幕。
十八岁出来跟着三叔打工,现在我已经二十三了,五年时间过去了。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怀疑过我是老爹的儿子这个铁一般的事实,可现在,不由得我不怀疑了。
“亮子哥,我跟你一起去吧!”
当我将车子从车库中倒出来的时候。秦月挡在了车前,一双大大的眼睛透过车窗和我对视着。
我沉默了,这些天来如果不是秦月每天陪着我。开导我,晚上任我折腾发泄的话,我恐怕现在已经精神分裂了。
我能够拒绝任何人跟着我,但我拒绝不了她。
默默的对视了三分钟,我点点头,自动坐在了副驾驶上,让她上车,这段时间忙坏了,我也知道以我现在的精神状态根本不适合开车,但是有些事还必须要去做。
秦月熟练的开着车子出了民调局的大门,向国道上驶去,在倒视镜里我看到了民调局的庞大建筑,就是这里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如果我没有加入民调局的话,就算我看着这些照片也仅仅是人为一个跟我极其相似的人在罗布泊探险而已,但如今什么都改变了,我不能再默然视之了。
“如果太累的话就睡一会儿吧,路程有点远,到了我会叫你的。”
秦月还是一如既往的体贴,我点点头,将靠背向下放了点,躺在靠背上闭上了眼睛,可是闭上眼睛我也睡不着,脑子里满是那些照片,还有我莫名其妙曾经收到过的一个邮件,那里也有一个人是站在一片湖泊前拍的,那人看起来比较苍老,但样子跟我却极为相似。
陡然,我又想到了再秦昭襄王墓的墓道里死的那个人,也是跟我一模一样,一桩桩一件件,这些绝对不是巧合,肯定有什么阴谋再里面,可恨的事我却什么也不知道。
接着,我又想到了依拉,那个对我一往情深,但却悲情到极点的女人,如果说这辈子我最对不起谁,那肯定是她,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长,而且拉拉也不是最漂亮的,但她给我的感觉确实独一无二的。
如果不是我,拉拉也不会死,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的心中已经倾斜了,秦月虽然也是我最爱的人,但是死者为大,拉拉在我的心中已经上升到妻子的高度,秦月只能排第二。
当然了,这些我绝对不会跟秦月说的,在出来的时候我就跟胖子和黄天统一了口径,那里的事情绝口不提,一个字也不能说出去。
那将是我埋在心中永远的秘密,将会随着我埋在棺材里,半梦半醒中,我的眼泪悄然滚落下来,我不是一个轻易落泪的人,但此刻却忍不住了,任凭眼泪在脸上流淌,流进嘴里,咸咸的。
“亮子哥,谢谢你……”
这是拉拉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每当想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中就像是被刀子狠狠的剜了一下,痛彻心扉。
这时候,一个略带冰凉的话,只是低沉的叹了一口气。
秦月是好女孩,可我真的配得上她吗?这时候我发现真心是不能分成两份的,否则留给自己的只有苦涩。
狠狠地揉了一下脸,我不再睡了,坐直了身子,习惯性的摸烟,然而一捏烟盒,瘪了,我打开车窗将烟盒狠狠的扔出去,长出了一口气。
就在这个时候,秦月拿出了她的烟,点燃了两根,递过来一支,依旧没有说话,我不知道她现在再想些什么,但我却知道,我也对不起她。
抽了几口烟,平复了一下心情,我开始琢磨回家之后怎么跟父母提这件事,他们既然没有告诉我,一定有他们的道理,我真的不想让他们难过,可事情必须要弄清楚。
掏出手机给三叔发了个信息:“赶紧回家,有重要的事情。”
我了解三叔的脾气,直接将手机关机了,不然不出三分钟他肯定会把电话打过来,这种事在电话里事说不清的。
一路上什么也没有碰到,我还以为我运气很衰,会碰到鬼打墙或者别的什么事情呢,接过却出奇的顺利。
回到家,父母正好在家,见我连儿媳妇都领回来了,非常高兴,父亲甚至将埋在地下的一坛酒挖出来,让母亲炒几个菜,要跟我好好喝几杯。
我知道,父亲的腿不好,有风湿,是在以前干活的时候落下的,现在不干了,平时总喜欢到处打听一些偏方泡药酒喝。
秦月不用我吩咐,主动要求到厨房帮忙,但是母亲知道她是搞法医这一行的之后,坚决不让她动手,说感觉幕拧�
秦月也只得无奈的作罢,好在农家小菜很好弄,不大会儿便又几盘热气腾腾的小菜端上来,很简单的辣椒炒鸡蛋却是我小时候的最爱。
“来,你小子现在出息了,几个月也不回来看看老子,先陪我喝一杯。”
父亲张罗着倒上酒,让我陪着喝几杯,我也没有推辞,跟自己的父亲有什么不能说的,而且老父亲说得对,我最近真的没有回来看看他,其实该罚。
喝了几杯酒之后,母亲也忙完了,坐下来我们一家四口算是凑齐了,很难得吃上一个团圆饭,父亲和母亲都很高兴,我几次张嘴想要问问自己的身世,但却怎么也无法说出口,这种温馨的场面,我实在不想去破坏。
秦月也在暗示着我,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下还是不要问的好,免得二老凉心,我也只得作罢。
这次回来反正是要弄清楚我的身世,不然我不会离开的,三叔还没有回来,秦浩宇说,我三叔应该也知道一些事情,没想到这老小子的口风这么严,这么长时间以来竟然一点也没有透露。
第二天的中午,三叔火急火燎的回来了,一见面就冲我吼上了:“亮子,你小子搞什么飞机?发了信息之后就关机,我一口气打了一百八十个电话都不通。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我那边一摊子事,我一走整个工程就得停下来,你知道你损失了我多少钱?”
我递给他一根烟,先让他冷静下来,然后让秦月将父母也请出来,秦月知道我要问了,叹了一口气,知道反正是避免不了的,早晚都要问,便转身去了正房。
不大会儿,我父亲和母亲也来到了院子里,一脸疑惑的看着我,不知道我这么郑重的要问什么,他们绝对想不到我要问的是我的身世问题。
事到临头,我反而有些犹豫了,可想来想去,我还是决定要问,请他们都坐下来,我点燃一根烟,狠狠的抽了一口,将剩下的丢在地上踩灭了,拿出那一叠照片来放在外面中间的桌子上。
“爸,妈、三叔,我的身世究竟是怎么样的?这事关你们儿子的命,所以我必须知道事情的真相!”

第三百一十五章 父亲的经历

静,绝对的安静,在很长时间内,谁也没有说话,我等的是来自父母和三叔的解释,而他们则是无比震惊的翻看着那些照片。
这些照片我早就已经看过了,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也非常震惊,毕竟我从未到过这些地方,而这些照片中的人分明就是我。
“亮子,你搞什么?拿自己的照片来让我们看,看你旅游吗?”
三叔不知道是压根不知道这些照片不是我的还是怎么回事,抬头向我质疑道。
我摇摇头,示意他继续看下去,同时密切注意父母的表情,虽然我不相信自己不是父母的孩子,但事实让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放过任何蜘丝马迹。
从一开始父亲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震惊的表情我就心中一沉,他们绝对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却从来没有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一张照片他们也看完看了,深吸一口气,脸色古怪的看着我,很久都没有说话,我知道他们心中的震惊,一点也不次于我,所以我也不逼他们,点燃一根烟,一边抽一边看着他们,我需要一个解释,需要知道事情的真相。
“老三,有烟吗?”
父亲坐在凳子上,脸色一连变了好几次,最后使劲搓了一下脸,向三叔要了一根烟,点燃了深吸一口,像是在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一样。
秦月看看我,又看看父亲他们,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默默的将照片收起来,放在了桌子的一角。一支烟抽了一半,父亲把烟掐断了,放在自己的手边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一样,看着我说道:“亮子,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也许这个故事能够帮得上你……”
随着父亲低沉的声音讲述,一段尘封的历史慢慢的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仿佛回到了一个只能在书籍中找到一些影子的年代……
我从来不知道父亲还有这样曲折离奇的经历,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是整个国人的悲哀。
父亲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求的都快揭不开锅了,不得不外出谋生,否则就要被饿死在家里了。
树挪死人挪活,这句老话一点也不假,父亲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了第一批支边的人中的一员,一竿子直接支倒了新疆,当时的新疆汉人很少很少。
如果父亲真的难呢过个在新疆待住的话,现在也可能已经发财了,我也就是富二代。不用为了生机在工地上搬砖了,可由于种种原因,父亲还是没能在新疆待下去。
一连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父亲来到了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距离罗布泊最近的一个镇子上。这里民风彪悍,全部都是维族人,跟中原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不过好在因为地处偏远,一些自然灾害倒是没有波及到这里。
凭着自己的聪明,父亲原来曾经学习过木匠活,就在这个镇子上住下来。平时以给人家打家具为生。
如果生活就这么平静的话,也许什么事情都没有,父亲也就在新疆落户了,可事情就在父亲在哪个小镇子上住的第三年发生了变化。
因为要打造家居,所以,父亲对于树木非常有感情。而那个时候,罗布泊附近还是有不少的树林的,父亲每天都会去转转,一来怕有人道法,二来也看看哪棵树已经成才。可以用了。
在一次父亲从树林中回到镇子上的时候,遇到了一群人,据说是罗布泊的科考队,要考察罗布泊附近的环境,遗迹等等东西,需要有经验的当地人作为向导。
父亲在当地住了三年,当地话和汉语都说的倍儿溜,一说话就被看上了,因为这群人当地化说得磕磕绊绊,没有一个翻译的话交流都成问题。
当时父亲并不知道这个所谓的科考队并非是什么真正的科考队,而是一伙盗墓贼,当时距离斯文赫定发现古楼兰也就几十年的时间,除了我国之外,很多国家都对楼兰古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次派人秘密潜进古楼兰大肆破坏盗掘。
不过那时候咱们还处在一个比较动乱的年代,考古这行当几乎没什么人才,老一辈的都是盗墓贼洗手不干了被招募来干考古,不过大部分都死在了牛棚里。
那个时期国家也顾不上这些,认为反正是死人的东西,被偷了就被偷了吧,也没有什么保护意识,但国内的一些盗墓贼不干了,这不是在自己的碗里抢饭吃吗?
于是,南北两派的盗墓贼的掌舵人开了个碰头会,认为古楼兰也是属于咱们自己的,不能啥好处都让外国佬弄走了,就算是捡漏也有必要组织人去一趟。
那些外国佬在盗墓上跟咱们比起来连婴儿都算不上,他们一定有疏漏,就算不卖也得弄回来连根毛也不给他们留下。
虽然他们当时的观点有些狭隘,但无论如何也算是为了抢救古楼兰的文物不至于更多的落在外国佬手里,也算是义举吧。
父亲作为一个汉人,维族话也说的流利,当向导和翻译事最好不过的,这伙人开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价格,父亲便丢下了手上的活计,暂时算是假如了这支又南北两派的顶尖高手组成的盗墓团伙。
因为距离罗布泊非常近,父亲对于沙漠中的路也算是熟悉,当天在小镇上休整,补充了一些给养之后便正式出发了。
这伙人倒是有钱,购买了一批骆驼代步,父亲充当向导兼翻译,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像罗布泊进发。
其实这个翻译要不要都无所谓,因为过了这个镇子之后便进入了一片茫茫的沙漠中,根本就没有人烟了。
一路上非常艰难,沙漠中跟平原完全是两码事,父亲虽然对沙漠熟悉,但也在一段时间后有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