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世梦 >

第103章

盛世梦-第103章

小说: 盛世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续检查,在一座类似指挥船的屋里。竟然有个书柜,打开一看,里面全是书,其中《湖南乡土志》、《湖南姓氏志》、《衡阳县志》,管上学翻开《衡阳县志》的乡贤志里竟然有管成祥,管上品,《湖南乡土志》里还介绍了管家冲,《湖南姓氏志》里介绍到衡阳时,将衡阳大姓的来历介绍的很细。管上学对这些书爱不释手。
傅大将军:“卫士,将这些书全部拿走,送给管大叔。”
管上学连说:“谢谢大将军,谢谢大将军!”
傅大将军:“原来宝贝还多。我命令你们三个一组对中等船进行搜查,我这里只留两个人就行,这样速度会快一些。我们只搜大船。”
卫队长:“是!”
一行人正要走出去,一个丫鬟眼角一扫。看见床下有个箱子,说道:”
“大将军。好像床下有个大木箱。”
大将军命卫士去拖出来,果然是个长长的木箱,打开一看,正是火器营使用的那种前膛枪,而且每支外面的油纸都未开封,一数十支,下面还有两千发子弹。
大将军:“卫士长,抬回楼船上去,命令摇浆的军士也来参加搜查,他们两个人,你们一个人,搜中等船,一定要仔细。”
卫士长:“是!”便抬枪支下去了。
一会儿有个卫士来报:“发现有许多医书,一个身上有许多点点的铜人,一个玉枕头,管郎中需不需要?”
傅大将军:“全部送到管郎中住的房间去!”
卫士:“是!”
一会儿又一个卫士来报:“在一只船里,发现几箱上等衣料的女人衣服,怎么处理?”
和硕:“给我搬到我隔壁丫鬟的房间里去。”
卫士:“是!”下去了。
他们又来到一个大船上,发现这船与其他船不同,很长,但很窄,与铁甲舰差不多,甲板上并没有什么,但从甲板下到舱里,却装满了各种食物,用具。
刘芳:“大将军,这可能是铁甲舰队的补给船,仔细找,除了吃的应有枪支弹药。”
果不出刘芳所料,在该层转角处发现两间屋的火药,一间屋的铁珠弹,和一间屋的火枪,计四十支。
大将军:“叫守卫这边的军士,这只船加个专门哨岗,屋里有重要物资,明天拖铁甲舰时一道拖回望龙门。”
刘芳:“只要仿那铁甲舰加以改造,完全可造就一支大型的铁甲舰,大将军的旗舰应移放到这只船上,我将改造的三门将军炮正好放在这条铁甲舰上。
大将军:“那我铁甲舰队的战力将大为增强,两边至少十三个炮位。”
刘芳:“再在船后设几间舒适的房间,挂满沿江地图的,作战时,是议事厅,以及大将军的住房,就是标准的旗舰的指挥船。”
大将军:“那就提前致谢了。”
又到了另一大船,看来极像刚才看的那艘补给舰,在有舵位的一间大房间里有张很大的日本歌舞伎的彩色水粉画。
刘芳:“这应该就是死于黄金坝的那批海盗,以日本倭人居多,要仔细搜查,这是一批长期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惯匪,所掠东西甚多。”
上层甲板上除了指挥塔只有高高的船舷,不远便有一个圆孔。
刘芳惊呼:“炮位!”
傅大将军:“你看船舷顶上有密集的凹槽,应是放火枪进行瞄准的地方,看来船上火器不少。”
刘芳:“我们在黄金坝得到他们留下的除二千把上好的军刀外,并没有火炮和火器,应该还在这只船上。”
傅大将军:“卫士长,你去调八个人来,仔细搜查。”
卫士长:“是!”
一会儿带来了八个人,大家来到楼梯口,借楼梯的亮光,一个卫士摸着下去,发现了一个由内向外推的窗子,于是从内往外推开,光线照进来了,迅速打开所有窗子,原来是上下错位的两排炮口,每边两排有四十门炮,两边共八十门炮,每门炮皆有较小的炮架和带弹簧的滑膛,上面有欧洲文字,底层为摇浆的。
大家上到甲板上,往船舷外面看,稍远一点的都看不出炮口舷窗。
傅大将军:“好狡猾的倭寇,难怪福建水师不是他的对手。”
刘芳:“这同样是一支西洋制造的大型战舰,身子长而不宽,便于水上迅速前进,受风的阻力少,大将军你又有一只大型战舰了。”
说着用脚跺了跺,又说道:“仍是铁甲。”
傅大将军:“他的枪支弹药都没有在这船上,快找,就在附近。”
刘芳:“等等!这艘战舰与上一艘极像,难倒上一艘就没有炮孔,没有炮,我们可能就上当了,我带两人再回去看看。”
傅大将军:“有什么重大发现,速通知我!”
刘芳:“那是肯定的。”
刘芳带了刚才打开炮口窗子的那名卫士,提了个灯笼进到甲板下那一层,让他取下挂着的吃食,慢慢摸,果然感到有个圆,于是撕下外面的那层纸,果然是一个炮孔,于是叫道:“军师,果然是一个炮孔。”走到底层搜索,揭枕头上的布,原来正是一门门铁炮,共八十门,再掀开床板,下面正是两个炮架,不多不少正好八十个,走上来,那个卫士已撕开了另一边,亦是错位的两排单边的四十个炮孔,一切都真相大白。
刘芳回到大将军处说道:
“原来真是一模一样的两艘同样有八十门炮的大型战舰。”
天色已晚,大家回楼船上吃饭休息。第二天又继续搜查,直到半下午才搜查完,返回重庆。
翌日,大将军与公主,丫鬟与卫士,在格格府清理缴获的东西。
管世敦通过船帮,借到二百名船工,将两艘大型战舰,一艘中偏大型,六只中等共九艘铁甲战舰开到龙门浩一字排开,很是威武。
刘芳赶到青木关打听这些战舰的来历,谢大虎的总领水讲,他们得知琉球国王向法兰西重金订购了一个舰队的炮船,两个最大的叫巡洋舰,次大的叫驱逐舰,六艘中等的叫战列舰。在快到琉球时海上浓雾,护送战舰的军官赶忙叫抛锚,早已瞄到这只舰队的日本海盗,趁雾一拥而上杀散护卫的法兰西卫兵,夺得战舰。因为有次谢氏兄弟借用过,故他知道根底。
刘芳回来告诉傅大将军。
“我问过谢氏的总领水,这本是琉球国向法兰西订购的以巡洋舰、驱逐舰和战列舰组成的舰队,被日本海盗趁浓雾在运往琉球的国的途中偷袭得手,才个把月,并未学会使用便被我们俘获了。”
傅大将军:“所缴获的东西最重要的金银珠宝玉器和现钞达几十万,还有六十只前膛枪和几万发子弹,大量的火药,炮弹,金银珠宝玉器准备做战利品上交朝廷。”
刘芳:“船坊管事带信给我,对海船的改造已陆续开始了,估计十天左右,首批二艘样板船就完工了,然后全面铺开。”
大将军:“刘芳,你真雷厉风行啊!”

第五十三章 太皇太后

很快,太皇太后的懿旨下来了,让公主与大将军立即把她的两个外曾孙带回,并请管世敦、刘芳同去参加庆寿和陛见,还特邀神医管上学一同前往。
刘芳真不愧为刘伯温的后人,她得进京的邀请,立即将一艘中等海船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一艘舒适的坐船,也是两层桨,刷成了淡蓝色并决定带团团圆圆一同前往,这有两层深意,这两个娃儿比忠康、忠熙大一岁,很玩得来,二是团团越来越像管世敦,圆圆则莫名其妙的像刘芳,是个美人胚子,世敦与刘芳名下有六个孩子,带谁都难办,而团团圆圆则已过继给二爸了的,这是管上学的主意,管上学还有一层没说出的深意,两对双胞胎的出现,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不知在皇上皇后、太后、太皇太后面前还会得到社么奖励呢,冰雪聪明的刘芳肯定明白爹爹的心意,所以积极支持这件事。
管世敦特别在官马场,六种宝马中各挑一匹最神俊的准备送给皇上,特租了只马船除放这六匹宝马外,加上公主的两匹,大将军的两匹,他与刘芳的两匹,共十二匹装在马船上,管上学提议长孙正权夫妇也去,着力照顾大家生活和到京后照看行李,也一同进京见见世面,王长顺和一名伙计,专门在马船上照顾十二匹宝马。
送给太皇太后的两只金刚鹦鹉的大笼子,挂在大将军楼船的拐角处,忠康、忠熙、正龙、正凤四个小孩成天围着鹦鹉,逗鹦鹉说话。公主的新开心果三眼白狐狸犬,成天跟着她。给她表演节目,每到一地。地方大员都要接待他们一行,不唯和硕公主、大将军、刘芳也是慧敏格格,四品诰命夫人,管世敦也是户部员外郎,五品,沿途接送,宴请。走了一个月,才赶到京师,管家一家都住在驸马府。
首先是公主进宫告诉太皇太后皇祖母。说他们已与管家已到京师,来了那些人,不一会儿皇上也过来给太皇太后皇祖母请安,和硕告诉皇上管家奉懿旨上京来了,并给皇祖母和皇上带来了礼物。
太皇太后:“和硕,明天将他们一家请到我的慈宁宫来,你们一家也来。让我看看这位刘伯温的嫡孙女,我的干孙女儿是什么风采,还有老神医的绝技。特别是外曾孙。”
康熙帝:“我到想见见管世敦夫妇如何创业的,他可是填川楷模。”
第二天一大早,穿戴整齐,大家拿着礼物。王长顺率着六匹宝马,大将军先去见了皇上,皇上刚处理过朝政。傅联璧进来了,跪下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帝:“大将军回来了。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朕!”
傅联璧:“有,有。我们回重庆以后,对所缴获的海冦的船只逐一进行搜查,发现有一支铁甲舰队,纯法兰西建造的,有两艘巡洋舰,一艘驱逐舰和七艘战列舰组成的一支舰队,这是琉球国花重金向法兰西订购的,在运往琉球的途中,距琉球已不太远的地方,趁一个大雾天气,抛锚等雾散时被一股日本海盗袭击而夺取了,我在黄金坝消灭了这一万二千个海冦,夺得这支舰队,里面枪炮齐全,弹药充足,我已将他们开至重庆城对面的天然良港龙门浩待命。”
康熙帝:“西洋兵船有什么长处?”
傅联璧:“它周身已包有铁甲,不怕火攻,它的炮位在左右舷仓里面,巡洋舰每边有四十门炮,可四十门同时射击,专打敌船肚子和滩涂敌兵,火力又大又猛,任何船皆无法抵挡,如今这一支舰队归我掌管,将为大清效力了。”
第二缴获金银宝珠两大箱,已带来京师,准备交户部处理,收入归国库,皇上,管世敦一家来了,送给皇上的六匹宝马也带来了。
康熙帝:“请他进来,把马也牵进来,朕看看。”
一会儿,太监领着管世敦进来,只见管世敦着户部员外郎的五品官服,立即伏地称道:“微臣管世敦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帝:“起来,起来,你可是大清朝的功臣,你一人就移民三十万,我都没法奖赏你了,地方官移民一百家就升官一级,你至少移了六七万家,该升你几百级了。”
管世敦:“皇上,臣实际上已移了十万家,遍及巴县、合州、璧山、铜梁、永川、大足六个州县,其中至少有两万家是自己跑来依附我的,还在不断地来。”
康熙帝:“真怪,他们不去依附朕的官府,而跑来依附你?”
管世敦:“禀告皇上,因为依附我有事可做,有钱赚,有房子住,旱涝算我的,与他们无关,工资照拿,官府能做到这点吗?”
康熙帝:“应该承认,官府目前做不到这点。”
管世敦:“由于来的人越来越多,我只好不断地向官府要荒山让他们垦殖,当然官府非常支持,大片大片的荒地荒山让我占耕,这样人也越来越多了,田地也开垦出来了,地方也兴旺起来了。”
康熙帝:“管世敦,你这样经营农业,你的收益如何?”
管世敦:“陛下,由于我工资给的比较高,还要安排他们的吃住,让他们有肉吃,就单个而论,赚的是不多的,但我土地有几十万亩,就每亩哪怕赚一斤就有几十万斤,我一家十几个人就吃不完了,我要那么多干什么?让他们多得一点,他们就永远留在这块土地上了。陛下,我是你的移民填川的受益者,我不能光受益,不贡献,所以我宁愿少得一点,他们就会慢慢富起来。陛下,你的移民填川也就进展的很快,四川的复兴就更快。”
康熙帝:“管世敦。你为朕的移民填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只能给你点精神鼓励。目前我们大清朝还不富裕,四川的移民填川还有待于更大的规模。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要使天府之国名副其实,还要像你这样的人努力。除了这些外,你还有什么大产业?”
管世敦:“陛下,重庆知府田大人,道台程大人在重庆为官多年,他们给我的任务是解决重庆城百姓的吃的问题,为此,给了我五十个山头。让我移栽被遗弃的果树,我通过移栽,建立了几十里的果林带,解决了重庆城的水果问题,我建了两万亩鱼塘,解决了重庆人合州人吃鱼问题,我养了山羊,养了肉牛,解决了重庆人吃牛羊肉的问题。我种高粱,建酒坊烤出缙云春曲酒,我恢复了井盐制造作坊,解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