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梦探红楼-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不多了。这次两套书再一起加印,还能再挣些。”
拿着手里的银票,探春还不敢置信。一本书就净赚了五百两?而且还有后续收益……那上百本书写下来,自己不是可以当个小富婆了吗?
探春其实并不贪心,也不想成就一番事业。只要在被迫远嫁之前,能够顺利跑路,有银子买吃买喝,不至于饿死街头,也就够了。
所以,她也没想去查账什么的,能够有这么多的收益,于她而言,已是心满意足。
“姑娘,不知道是否还有新作么?”冷子印满怀希冀地问。
“正在写……”探春有点不好意思,最近一段时间,她和翠墨两个士气低迷,《笑傲江湖》进展甚缓。不过,这次带回银票,恐怕翠墨又会疯狂地来个废寝忘食,进度便快了。
况且,半夏和当归天资不错,不单是练了字,有时候还能出些主意。四个人齐心合力,用不了一个月,这部书稿便可完工。
探春在心里思想了一会儿,便嫣然一笑:“冷掌柜的请放心,待那两套书卖得差不多,新的那一部也能完稿,不至于青黄不接。”
“那就好。”冷子印欣然点头。这些书的赢利虽然不错,但还不是他热心的原因。除开水溶的暗中照拂,这些书的热销,让他的书铺名声大振,字画生意也好了不止一倍。因此,他对探春的殷勤,完全是发自内心。
探春把《笑傲江湖》讲了一个大概,当然多留了个心眼儿,有些精彩的段子并没有说。饶是如此,也听得冷子印两眼放光。
“这故事好,一准比那两本还卖得火。如今可不能再在封面上印个佚名儿,姑娘倒不妨起个号,听起来雅致些的,往后叫起来也响亮。”
探春笑道:“那就叫金庸吧!”
冷子印细细地问了两个字,探春又后悔起来。她以后再盗版梁羽生古龙的,难道也延用金大侠的大名不成?
“这个名字倒也使得……”
“不成,这个字笔划有些烦,一般市井中人还认不大出,不如另取一个,叫蕉下客罢了。”探春急忙补救,想也不想就拿出红楼里原该属于她的那个别号。
“这三个字好,读起来也别有韵味。”冷子印啧啧称赞,“下一版印刷的时候,就把这三个字印上去。往后,蕉下客这三字,便是咱们的招牌儿了。”
面对光辉灿烂的远景,探春憧憬之余,也不免心虚胆怯,硬着头皮又应承了两句,不敢耽搁,揣着平生第二笔“巨款”,连脚步也平白地轻快了许多。
果然,翠墨得知探春竟然分得五百两银子,热情空前高涨。刚接手的绣活儿才做一半便束之高阁,继续完成《笑傲江湖》的大业。再加上半夏和当归初学有成,对探春派给她们的活儿,用十二分的热情去完成,进度便陡然加快了一倍。
“你们都疯魔了不成?”侍书无奈地看着手里翠墨还没有完成的绣活,哭笑不得。虽然探春这里的人是补齐了,可补了也等于没补,一下子去掉了三个……好在探春不是个挑剔的主儿,什么事只要差不多就行,剩下来的人倒也没有真的增加多少工作量。
翠墨理直气壮:“侍书姐姐,你想想啊,我们三个人不过三两个月的功夫,就能挣上五百两银子。若是拿着这银子买绣活,可不知能买上多少件儿了,把阖府上下全打点好也尽够的。”
探春点头赞同:“不错,就是这个理儿。”
侍书嘀咕:“在这府里头要吃的有吃的,要用的有用的,那些银子……”
虽然很想高风亮节一番,但想到那五百两银子,探春不吃不喝也得等上大半年,气便弱了下来。况且,探春也没个生母替她筹办婚事,嫁妆还得自己留些东西压压箱底儿。
正文 第五十九章 海棠诗社
“现下儿当然不愁,但往后就难说了。这人啊,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哪怕想要骑鹤下扬州,也得腰里缠着银子呢!”探春老气横秋地有感而发,是因为她能“预见”贾府的没落。
翠墨却会错了意,立刻接过话头:“可不是吗?眼看姑娘一年大似一年,在这个府里到底不是嫡出的姑娘,日后嫁妆也有限,还得咱们自个儿打算。”
探春愕然,她考虑得……没这么长远。
但显然,这个理由说服了侍书,她立刻闭上了嘴,心甘情愿地穿起了绣针:“还是翠墨想得周到,也不必到外边买绣活,虽然我的手艺比不上你,但也能勉强拿得出手,平日少顽耍一会子也就是了。”
尽管是个现代人,说到自己的终身大事,终究还是有点羞涩,探春虽然心底里一万个反对这个说法,却没好意思说出来。于是,翠墨和侍书便华丽丽地误会了,各司其职得不亦乐乎。
探春每天的工作,只是口述两到三章的大意,再由翠墨润色,半夏和当归二人轮流抄写。每写完一章,再由探春修改。这么一来,她便剩不下什么事,俨然成了秋爽斋最闲的一个人。
恰好西廊下五嫂子的独子贾芸拍贾宝玉的马屁,特意送了两盆白海棠给他。贾宝玉一时兴起兄友妹爱之念,一盆送给黛玉,一盆便送给了探春。
探春笑道:“二哥,这贾芸与我们来往并不多,怎么忽然念着你,竟巴巴儿地送了两盆花?这秋海棠虽不甚稀奇,倒也难得他有心,正应着这景儿。”
“还不是大观园揽事儿的时候,他央了我去跟琏二哥说情,揽了个活儿做,这次是特来谢我的。”
“怪道呢……”探春恍然大悟,“可惜我是个女孩儿家,若身为男孩,让二哥去说说情什么的,哪怕揽个种树的活儿,这里面也有不少油水。”
贾宝玉失笑:“咱们的日子可好过,又不用花费什么,每月还有月例银子。说起来,这芸哥儿也真是怪可怜儿的,好的活计都给了贾蔷、贾芹他们,就只剩下一两宗。他是咱们荣府的旁支,父亲又早已亡故,就那么一点儿家产,也被他舅舅给占了。”
“不过,这人求到你门前,倒也会钻营了。”探春笑笑,对这位主动“勾搭”上了小红的男配角,倒并没有什么恶感。只是才展开海棠上的信,头一句便是“父亲大人钧鉴”,立马把她雷得不轻。
抬头看向贾宝玉,似乎贾芸比他还要大上两三岁罢?这家伙的脸皮子,可也真够……厚的。
“父亲大人……这要让人瞧见,怕不笑喷了。”探春摇头,继续往下看去。
贾宝玉好笑地解释:“其实不过是玩笑话,平时也不怎么见,只隐约在祭祖的时候见过,。那日便随意搭了几句,在凤姐姐那里随口那么一说,谁知这小子竟然真叫我做‘父亲’!既然他叫得,为什么我就不能应得?按着辈份,他也该叫我宝叔,父亲跟叔叔是平辈儿,我也没占他多少便宜。”
“这话也是。反正你们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探春忍着笑,继续看信。也不知道他哪里找来的俏皮话,难为他写了满满两张纸。贾芸的字看来也下过功夫,四平八稳,很能拿得出手。虽不讲究韵脚,但言语风趣,看得探春捧腹大笑。
探春把那封信看完,心里一动:“二哥,你如今也不得出府,不如咱们起个诗社,把咱们大观园里会吟诗的姐妹们都召了来,定期聚着,大家也附庸风雅一回。”
贾宝玉本是喜欢热闹的,伤势稍复,却被拘在府里不准外出,正没处找乐子呢,闻言大喜:“果然是三妹妹的主意好,咱们写个帖子,正儿八经地把她们给邀来,方见郑重。只是既起了社,却得起个名儿。”
“既因海棠而起,便称海棠诗社,如何?”探春的目光扫过那盆海棠,随口应道。
“如此更好,日后咱们的诗社出了名,这也是一个典故了。再弄个海棠诗抄,管让人对咱们刮目相看。”
“只是闺阁里的玩物,咱们几斤几两,还想着出名呢!”探春不以为然,便叫翠墨伺候笔墨。谁知一会儿,却是侍书拿着纸笔进来,悄悄地笑道:“她如今正忙着呢,别耽误了她的功夫,还是我来吧。”
看来,侍书完全认同了翠墨手里的“工程”,尽管她的初衷怕只是为了替探春积攒嫁妆银子。虽然满脑黑线,但想到结果不影响过程,探春还是平了平气,决定让这个“美丽的误会”继续误会下去。
“三妹妹要写什么?”贾宝玉凑过了脑袋,侍书退了下去,留他兄妹两个在屋里捣鼓。
“既然咱们连社名儿都有了,自然要写张精致的帖子。若不然,往后你可少了典故!”探春笑谑着,随手写了几张帖子,差了小丫鬟分头送去。
不多一会儿功夫,不独薛林和二春,连李纨都来了。想必大家在园子里也闷得慌。七嘴八舌的一通主意出下来,作为提议人的探春,倒成了壁上观。
“既然是诗社,咱们得给自己起个号!”一声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于是,众才女正儿八经地给自己取了别致的号,像潇湘仙子、稻香老农……倒也别有意思。探春抬头看到窗口的芭蕉,忧愁自己那现成“蕉下客”的名号,被自己随手借用到了冷子印那里,显然是再用不得的。好在诸女兴致勃勃,也不用她费脑筋,一股脑儿说了十来个让她挑选,最终挑了个“秋爽居士”,却让探春哭笑不得。虽然被贾宝玉嫌弃不够诗意,又被林黛玉打趣了一回,但还是这么定了下来。
第一社便由探春主持,题咏白海棠,果然气氛空前的好。李纨评点:“若论纤丽婉转,自然是潇湘仙子。但若讲究平稳大气,怕还得让位蘅芜君。
探春正在为林黛玉精妙的一副颔联击节称赞,闻言不免大感意外。想到贾兰与薛蟠走得颇近,更是深服薛宝钗不露声色的手段。恐怕不独李纨,府里上上下下,但凡有些脸面的都打点到了。反正她们家虽缺了顶梁柱子的当家人,但几代皇商的家底子,还是厚的。
正文 第六十章 悔起诗社
过得几日,湘云也来了,再加上才搬进园子来的香菱,诗社倒越发的有了点规模。香菱这丫头一心想要学诗,人住在蘅芜馆里,却舍近求远地拜了林黛玉为师,捧着林黛玉借给她的诗集,很有废寝忘食的架式,竟比翠墨写《笑傲江湖》还要痴迷几分。
“翠墨,你也是能诗善词的,不如也加入我们诗社得了。”探春笑吟吟道。
“姑娘们都是主子,我去了又算什么?再说,不过跟着……我家奶奶学了几个字,哪里就能当成才女?”翠墨想也不想便摇头。
探春觉得她的身份有点敏感,倒还真不合适去抛头露面,虽然是自家姐妹,林黛玉不论,可还有个薛宝钗是个外人,于是这个提议便作罢论。
“奇了,香菱被薛大爷收了房,虽不是正头的夫人,也算是个屋里人,又住在宝姑娘那里,怎么却巴巴地跑去潇湘馆?”侍书纳闷,“每常听姑娘所言,宝姑娘和林姑娘都作得好诗,难分个高低上下的。林姑娘又素来嘴巴不饶人,香菱怎么反倒跟她粘乎上了?”
探春似笑非笑:“这些原因,咱们怎么会知道?不外乎日久见人心,黛玉虽爱使小孩子脾气,但待人之心却是真的。这样的人,虽然容易使气,却不会在背后捅你一刀。而宝钗么……咱们看到的只是面儿上,总要他们自已家里人才知道深浅。”
侍书惊异地看了她一眼:“姑娘是说,宝姑娘她……”
“不过是我乱猜详一通罢了,这话可不许传出去。”探春急忙补救自己的“心直口快”。
“姑娘也太小瞧我了,这点子轻重都不懂?”侍书不悦,却又继续八卦,“宝姑娘和宝二爷走得极近,上回宝二爷被打了以后,我还瞧见她巴巴儿地托了一丸药过去,据说有奇效的。”
“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探春随口应了一声,又有点好笑,自己的“引据论典”似乎说得反了,如今可是一家有男百家求,该是谦谦君子,淑女好逑……
薛宝钗的心思,但凡看过《红楼梦》的人,都路人昭昭。这时代的女孩子,果然一个个都早熟得很,这么点年纪就能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自己在前世的那些岁数,似乎都是白长的,一点没有显出比别人更老成些来。
两女相争,必有一伤。不知道在自己的这个红楼版本里,林黛玉会不会争得过薛宝钗啊!不过,和林黛玉做姑嫂,比跟薛宝钗要省力,至少人家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不至于让自己时不时地猜度人家淑女的心思。
正胡乱猜想,却见李纨的大丫鬟素云跑过来:“三姑娘,今儿我家奶奶开社,这会儿姑娘们都到齐了,就差三姑娘一个啦!”
“哦。”探春答应了一声,有点愁眉苦脸。
她不过闲极无聊,又记得红楼里雪夜吟诗的意境,才动念提议组建了诗社。做了一回小东,便扔给了比她更加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