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华年(还珠同人)-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6
26、劝学 。。。
从五阿哥那里听说了回疆的阿里和卓要来,小燕子很是紧张了一下,不光为她自己,也为了紫薇。上回西藏土司来的那次,就差点把福尔康给召去当了驸马,这次回族的人来,还不知有什么打算呢。
问永琪的时候,永琪也说不好,只是听说阿里和卓随行还带来了最受宠爱的公主,这个一看就是带来和亲的,那公主会嫁给谁还真不好说。
一听永琪的这个论调,小燕子可彻底急了,“你说不好说?不好说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说那个回族的公主会嫁给谁都有可能了!不行,上次来了个塞娅公主,我们就手忙脚乱的,还差点把尔康给赔进去,要是再来这么一次我可受不了,咱们得赶紧去和皇阿玛说清楚,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打你和尔康的主意。”
永琪认为小燕子平常虽然毛毛躁躁地不着调,这次说的话倒是很有道理,小燕子虽说已经被指给他了,但是身为皇子,他有资格娶很多个老婆,要是那公主被指给他做侧福晋就麻烦了,小燕子非得闹翻天不可。
尔康这回倒比他保险,尔康已经有了紫薇,回族的公主再怎样也不能给个宫中侍卫做小老婆。就算福尔康愿意,人家阿里和卓也不会愿意的。
不过这想法稍有轻视尔康身份之嫌,他就不宣之于口了。反而顺道提醒了紫薇一下,让她和小燕子一起去求乾隆把自己和尔康从这事里摘出来,两个人去总比一个人分量重。
紫薇不懂其中的曲折诀窍,只是听说又会有和上次西藏土司来京时相似的风险发生就很是担心,在她的心中,尔康是天下最完美的青年,谁见了都会倾心。这些天本来就在为晴格格和尔康那些捕风捉影的传闻忧心,不想又出来个回族公主,真是雪上加霜般的愁人。
小燕子是说风就是雨的性格,最近大概因为令妃被太后要求在延禧宫养养性子的原因,乾隆也不像以前那么爱带着令妃来漱芳斋逗她们玩了,见不到皇阿玛可怎么求,于是便拉着紫薇直接闯去了养心殿。
乾隆最近发现了养儿子的乐趣,一有空闲就把永璂叫到跟前来,也不一定非得有什么正经事吩咐,就是日常地让永璂陪着一起喝茶,吃饭,包括太后命人送来的补品也分一份给永璂,他批奏折时就让永璂在一边陪着看书,做上书房师傅留的功课,他还会抽空看一眼,指点两句。
数日下来,就发现每天和儿子待在一起的那段时间最为舒心,那道俊秀清雅,又稍有稚嫩的身影怎么看怎么顺眼,于是对永璂也越发地关怀备至起来,连后宫都很少去,包括这大半年来的新宠美人明常在和一直很得他欢心的令妃都不太想得起来了。
某日忽然回顾了一下这些天做的事情,发现竟是几乎把处理政务之余的时间泰半都用在了永璂身上,顿时自觉自己这个爹当得合格之极,对儿子如此的不辞劳苦,关怀细致,对着高无庸自夸自赞了好一番。
高无庸觉得皇上很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也不看看人家十二阿哥每回来时愁眉苦脸的样子,就自诩为是天下第一慈父了,不过他们这位陛下向来兴致高,很容易心血来潮,所以他也不必多说大实话去扫了陛下的兴,估计过一阵子这热情就自然会过去了。
永璂一开始时被折腾得很烦恼,后来也想开了,按照乾隆现在召见他的频繁程度,他要还是每次都绷着根弦,战战兢兢的话肯定会被累死,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放松之后就发现,这皇阿玛要是和蔼的时候还是挺好相处的,自己不小心说了什么不合时宜的话他也不会太介意,虽然检查他功课的时候还是挺严,不满意时也要骂他两句,不过都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不会让人太不舒服。
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不用乾隆每天都派人去传,他自己下了学就先去养心殿或是乾清宫转一圈,看看乾隆要是在忙着议事,估计没工夫找他,就回阿哥所或是去坤宁宫;要是乾隆不忙,他就老实留在那里,一会里面就会叫他进去了。
小燕子和紫薇闯到养心殿的时候,乾隆正在准备更进一步发挥自己教养儿子的水平,抓着永璂要他学琴。
永璂对弹琴没有任何兴趣,听听还差不多,要他弹可是没那份闲心,加上最近总和乾隆在一起,随意了很多,因此当场就做出了拒绝。
对乾隆解释道在他看来,学琴不过有两个用途。一是本人深爱音律,习琴之后能够经常弹奏以陶冶性情,二就是想要弹给别人听的,身份低一点的那就是乐师,身份高点的就是想多一项才艺,以博得旁人的青睐。
他不喜欢弹琴,第一个用途肯定用不上。他是皇子也没有可能去给别人弹奏,所以这个琴艺不学也罢。
乾隆现在很喜欢永璂这个比较敢说话的样子,每每他说了什么永璂不同意的,如果看他脸色还好,永璂就会反驳他一通,说出来的东西还都有几分道理,两个人经常就要争辩一番,乾隆以能辩赢儿子为一大乐事。
乾隆乐在其中,也不摆皇阿玛的谱了,每回都据理力争,力求要说得对方心服口服才行。
正在苦口婆心地告诉永璂身为皇子,修养十分之重要,不光四书五经要学好,琴棋书画也都需要有所涉猎才行。况且,他也不是就没有表演的对象,比如太后,比如自己都是很有资格听永璂弹奏的嘛。
正说着,忽见小燕子和紫薇来了,顿时顺手抓来个榜样,“你看紫薇,那手琴艺就很好啊,朕有时心情不好就会去漱芳斋听她弹琴,还有,当初朕认识紫薇的娘亲就是因为她一曲惊艳,朕偶然听到,神向往之,这才成就了一段佳话。”
紫薇一进门就忽然听到皇阿玛回忆了一段当年和她娘的美丽情缘,被感动得热泪盈眶,颤声道,“皇阿玛,我娘她要是地下有知,您还一直记得当初和她在一起的那段美好,我想她一定会再无遗憾,含笑九泉的!她等了一辈子,果然是值得的。”
小燕子因为今天有事相求所以也跟着拍马屁,“是啊,是啊,皇阿玛,您真的是天底下最重情意的人了。”
乾隆其实没有要怀念夏雨荷的意思,他就是想要找些事例出来劝说永璂学琴,没想到永璂没劝明白呢,倒是把紫薇给感动到了。不知为什么忽然有点心虚,轻咳一声,“朕没有派人去传,你们两个怎么自己闯来了,有什么急得不得了的事情啊?”
小燕子急忙唧唧呱呱地把来意说了一遍,上次西藏土司来选女婿就把她们折腾得半死,这回一定要防患于未燃了。
永璂在一旁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一边听一边想,紫薇姐姐不知道是不是受她娘的影响太深了,怎么说出话来这么让人理解不了。看她又会下棋,又会弹琴的,据说学问也好,应该不傻啊。
皇阿玛当初对她娘干的那事是标准的始乱终弃,只为了自己的一时兴起就误了人家女子的终身,而且他是皇帝,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家有悍妻,或是父母不同意的问题,更加不是养不起,就是一句话的事,派人去大明湖把人接进宫就行了,偏他连这一句话都懒得说,可见是对紫薇的娘没有丝毫情意,不过是一时兴起,玩玩的。
紫薇姐姐竟然还在为这件害了她娘一世的荒唐事感动,永璂可实在是不能明白她是凭什么认为她娘会含笑九泉的。
在永璂看来,紫薇的娘就是坏在才艺太多,当初她要是没弹那引起乾隆兴趣的一曲,那这辈子肯定能平平安安,嫁人生子,乐享天伦。
因此这次皇阿玛休想说服他学琴,只要不是硬下旨意让他非学不可,他就一定抵制到底。听听他说的那话,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去让紫薇给弹琴听,皇帝心情不好,那是多么危险的事情,自己可坚决不能惹祸上身,别要等他学会后,皇阿玛心情一不好就来找他,那可是太可怕了。
27
27、含香公主(上) 。。。
小燕子要乾隆这次一定得提前告诉回族的那个阿里什么的,永琪和尔康‘名花有主’的身份,可别像上次一样又被公主看上了他们。
乾隆看她一眼,“那可很难说,阿里和卓带公主进京,明摆着就是和亲来的。”
小燕子大急,“和亲就和亲,我又没说不让他和亲,我们大清国这么多男人呢,干嘛非得永琪和尔康,让她嫁别人好了。”
乾隆皱眉,他也不想把永琪和尔康牵扯进来,一来事关自己的女儿,总是要照顾点;二来是怕小燕子和紫薇又不管不顾地闹起来,当着番邦首领,他可丢不起这个人。
“行了,行了,你看看你么这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还有点格格的样子吗。”又对紫薇道,“小燕子不通礼数,你怎么不多劝劝她,还跟着一起乱来,这像什么话。你们都回去吧,不要想太多了,让永琪和福尔康不要主动去招惹那回疆的公主不就没事了。”
小燕子对乾隆这个不耐烦的态度很不满,“什么嘛,皇阿玛,我一直就是这个样子的,您不是说我就是这样天真自然才好吗?还有啊,这可是你说的,只要永琪和尔康不去引起那公主的注意就会没事,到时你可不能说话不算数。”
乾隆懒得和她多说,摆摆手,“高无庸!”
高无庸连忙上前,“两位格格请回吧,这里本不是你们该随便来的地方,就是皇后娘娘,令妃娘娘,没有得到陛下的召见,也是不敢私自闯过来的。”
紫薇顿时红了脸,“是紫薇莽撞了,对不起,皇阿玛,那我们先退下去了。”
小燕子本来办完了事,对结果还算满意,正准备拉着紫薇走了,忽然被高无庸赶人似的说了这么两句,却是火起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我们来看皇阿玛还不行?”四顾一圈,指着永璂说,“十二阿哥不是也在这里吗,怎么你这么势力,光说我们不说他……唉唉唉……紫薇你拉我干什么……喂…我告诉你啊…”
紫薇又羞又急,使劲拉小燕子,高无庸也连忙朝两边使眼色,立时上来了两个身高体壮的太监把还珠格格硬给“请”了出去。
乾隆看看永璂忽然觉得面子上有点下不来,“这个小燕子太没规矩了,永璂你别去理她。”
永璂听他这话说得有意思,心想我本来也没打算去理她,“嗯,小燕子姐姐她一直就是这个样子的,儿臣自然不会去和她计较。”
乾隆对比之下,越发觉得小燕子上不了席面,还得永璂这个十二岁的弟弟放宽胸怀不去和她一般见识。
紫薇也有点问题,果然半路找来的就是和宫里养大的不一样,那点心思全都放在情情爱爱上了,阿里和卓来和她半点关系都没有,再怎样回族公主也不能嫁给已经是准额驸的福尔康,她跟着来瞎凑什么热闹?没的破坏了她那温柔乖巧的形象,做事前怎么都不知道动脑子想一想的。
回疆的阿里和卓是战败一方,进京觐见就打起了十二万分的小心,准备得十分周全,连最美丽的公主也一道带来,打算一起献给大清皇帝,力求此行能一举博得大清皇帝的欢心。回部经过几场大战之后元气大伤,短期内再经不起刀兵祸事了。
乾隆素来好大喜功,对于这种番邦前来觐见之类很有面子的事情都很有热情。阿里和卓进京的当天就摆出了盛大的欢迎场面,一来显出天朝对归降部落的重视,二来也能向这些人显示一下大清的国力昌盛。
当晚又在宫中大排宴席,与回部众人同乐。
这种热闹不光是回族的人没见过,就是京城中的这些皇室权贵,一辈子也碰不上几次,因此除了乾隆、阿里、与诸王公大臣出席外,后宫中上自太后,下至后妃格格,没有出宫建府的小阿哥们也几乎全部都到了。
永璂兴高采烈地和永瑆挤在一席上看热闹,边看边议论,从回族人的长相到众舞女的身姿,都很是新鲜有趣。永瑆比较会玩,悄悄地道,“十二,今天晚上会放焰火,我偷偷地也备了几个,等会他们放起来的时候,咱们也溜到一边去放啊。”
永璂大喜,“真的啊,亏你想得到,那等会儿咱们就去。”
正在兴致勃勃地商量呢,忽然高无庸手下的一个小太监一路小跑着从后面绕过来,“十二阿哥,皇上让您过去呢。”
永璂气得非常想跳脚,皇阿玛最近这是怎么了,总爱把他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