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街五十一号-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兼有淡淡商贾气,不失浓浓书卷香,有品位的客商到此,定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谈判定能融洽成功。
右面那间的布置也很雅致。一面墙上装饰有大型竹拼风景图:偏左竹亭耸立,亭内竹几、竹凳具备,两长者对坐捋须奕棋;右面,怪石类虎似猿的踞于前,斑竹万叶千声舞于后。亭前,竹织矮篱绿如洗;亭后,远山一抹若烟。墙的另一面竹拼着竹枝上凸现着两首篆书的诗:
其一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
至游洞庭唐李白
帝子潇湘去不还①,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②。
其二
登岳阳楼清王文治万顷春声卷浪花,孤舟晚泊天之涯,岳阳楼头无事坐,洞庭水试君山茶。
东北方窗户两旁分别书有“以茶会友”、“以茶雅志”的条幅。室内置两张竹几,四把竹椅,两副棋枰,围棋、象棋各一。上首有一张竹雕桌子,陈列着紫砂壶、玻璃杯等精美名贵的茶具。桌旁有张方竹凳,是供茶艺师坐的。据说冲泡君山银针有道奇妙的风景。在玻璃杯内倒入一包君山银针,提来一壶滚开水,高高地冲入玻璃杯,将杯盖盖严。少顷,芽叶缓缓舒展,冲向水面悬挂,继而徐徐下降,一升一降,反复三回,最后茶叶簇立杯底,奇形异态,让人瞠目咂舌。文人说它像春笋出土,军人讲它似刀枪林立,艺术家赞之曰恰如盛开的菊花。我想,港商见此景状,定会叹为奇观;品茗之后,定觉齿颊留香。回味悠长之际,便是流连忘返之时。他日思悠悠如久渴嗜饮,定会命驾重来。想来这真诚的接待,乃是最具诱惑力的招商良策。
我步出轩来,只见轩左怪石千种,如卧虎,类奔马,似立猿,若吠犬;似坐莲台的观音,如乘风火轮的哪吒。又于山石缝隙处填土,植草种花。遍植芍药、牡丹、月季、芭蕉。我想在春末夏初,微风细雨,芭蕉滴翠,艳花浥露,殷勤燕子,穿飞其间。天气暖融融的,人心更会暖意融融。此时处春暖轩中,开窗对景,即使是愁似一江春水的迁客骚人,也会遽敛忧容,展颜灿笑。何况今日美景正值良辰,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港商怎么会不笑逐颜开,当即拍板签署合作双赢的协议呢。
我正在为自己的工作得体而沾沾自喜之时,我听到有人在紧急地呼喊着我:
“尤书记,尤书记,不得了啦!您,您手下的这个招商局长简直是狗屁渣滓,什么事也办不好!你要他接贵宾、接县里的领导,还要请那个什么高明的茶艺师来,可他除了接来贵宾,其他的领导一个都没去接,谈判时,让您一个人唱独角戏,这像什么话!要是让我当招商局长,要接、要请的人,哪个不来,我一定把他抓来,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算了吧。他不接这些人,一定也有他的道理。只要贵宾接到了,招商的谈判就可以进行。只要贵宾不介意,其他的人不来,还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我虽然觉得其他的人不参加,不能集思广益,恐怕谈不好,但总不能在不明白事情原委的情况下,在愣头面前,妄议其他的领导,就随便向他解释几句。
第六章(。dushuhun。) ; ;夜茶品梦 26怪客逐主,陌生港商原是好兄弟;荒坟白骨,惨死黎疾变为活栗奇2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5 10:11:38 本章(。dushuhun。)字数:2782
“尤书记,人弱惹人欺,马弱招人骑。你老人家也太为人着想了,手下的人爬到您的头顶上撒尿,您还原谅他。要是别的领导,谁不听话,谁就是反党,不划他的右派,也要定他个右倾,看谁还敢不听话?尤书记,我一切听您的,是不是让我开车还去接一次,看谁还敢不来!”愣头很有几分为书记抱不平,非常气愤地说。
“尤书记,这不能怪招商局长,要怪就怪我。商业谈判不需搞人海战术,用不着韩信将兵,调集那么多人马。我们两个人真刀对实枪,不让别人说废话,谈判进展也许还会顺利些。你们县残酷斗争了几十年,老百姓至少有一半还吃不饱,何必要花那么多钱来招待我?我已把招商局长支遣回去了,现在我们就单打独斗,我只有只半脚,肯定斗你不赢,你一定不会吃亏!”看来贵宾对此地情况非常熟悉,没有人陪,却向春暖轩走来了。他腿脚似乎有点不灵便,大概就是他说只半脚的原因。他说话没有客套,直来直去,却很有几分幽默。我即刻撇下愣头,紧紧拉着他的手,走进了经过我精心布置的谈判室。贵宾审视了一番室内的布置,看到对联,眼睛立刻显出异样的神采,重重拍了我肩膀两下,放声笑着说:
“尤书记,你神思巧运,这对联改得好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是千古名句,可惜老掉了牙,上面添加‘真诚合作’‘互利双赢’,增添了商业谈判的温馨气氛,寓意全新,算是改活了啊!另一联虽也改得十分奇妙,但与我们的情况均不甚吻合。我做生意赚了钱,成了陶朱公,却失去了西施,扁舟五湖孤零零的一个人,那是可恶的冷清加上可怕的寂寞。你得到了权,据人说,你又得到了西子,可惜没有得到用不完的钱,而且那权又恰似一根绳索,将你捆得紧紧的,不能成为陶朱公,不能偕西施,无从泛五湖。天下不如意的事常十八九,看来我们各自面对生活的不同层面,不只要为古人担忧,也该为自己唏嘘长叹哟,我们都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泫然堕泪,饮恨终身,真的可悲啊!”说到后来,他眼圈红了,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我们的书记英明正确,全县人民个个拥护,你怎么说他是个犯人,给绳索捆着,伤心掉眼泪?要是别人这样咒我们的书记,我一定要和他拼命。只是你是我们书记的尊贵的客人,我就不与你计较。先生,请你尊重自己,说话要注意轻重。”愣头没有听懂客人的话,为了讨好书记,他即刻义正词严,插进来帮腔。
“愣头,这里不需要你这张乌鸦嘴插话。你不是一年四季说睡不够,现在你就回到车上好好睡一觉。这里有你就添乱,你还是给我快点走。”我一见到这位港商就觉得面熟,似乎他像黎疾,只是他比当年的黎疾白净些,胖一些,不过,如果他真的是黎疾,那又怎么解释有尸骸为证的黎疾确实死了的事实。有愣头在场,他七嘴八舌,我不便直截了当问,于是便赶他走。愣头见我不领他极力帮他的情面,觉得很受委屈,忿忿地走了。房中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我就旁敲侧击、闪烁其辞地问:
“栗先生,我觉得,我觉得你很像我的一位故人,一个十分要好的兄弟,他,他的遭遇实在太悲惨了。只是,只是,你如果真的是他,那,那又太离奇,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不,不,你不可能是他,不可能是他,是我看走了眼。这,这,这,我真的不知怎么说好。”
他听到我说好兄弟,他立刻跑过来,搂住我的脖子,失声痛哭起来:
“尤瑜啊,我的好兄弟,我确实是黎疾呀!确实是当年黑心的左派咒不翻、打不死的黎疾呀!当年,我没有死,我也不能死啊!二十多年,八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们。唐人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就是这次回乡时我的思想的真实写照。我真心希望我的亲人、朋友,历尽二十年的磨难,个个如海滨的岩石,巍然屹立。可我也真怕事与愿违,遇上的‘来人’告诉我的天崩地裂的惨状。游鱼子,我,我好怕呀,真的好怕呀!”
听说他就是黎疾,我立刻抹掉自己倾泻的眼泪,推开他的拥抱,仔细端详着他,我以为自己在做梦,真不敢相信这是现实。
“游鱼子,如今我是个商人,卖的商品可能有赝品,可我这个人,绝不是假货。你看你看,我这粗黑的眉毛、略长的脸,不是江山依旧么?只是胖了点、白了点,掩盖了过去那枯树枝的形象,让你不好辨识。现在我就让你好好看个够。”好兄弟二十年重逢,使黎疾兴奋不已,他像个小孩在大人面前逗乐一般,旋转着身子。我确认了他就是黎疾之后,也喜从天降,在他的肩上猛拍了几下,无限激动地说:
“黎疾呀黎疾,你不只是浑身长满了刺的刺的藜蒺,也是粒压不扁、捶不烂的铜豌豆,是个在太上老君八卦炉中烧不死的孙悟空。尚文明明把你的尸体从湖里捞上来,验明正身后才掩埋,现在坟茔还在农场当年一大队前的湖边,去年,我还就便去你的坟前祭扫过。你怎么竟金蝉脱壳,远走高飞,与我们开了个这么大的玩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就奇怪了,我又没有死,又怎么能找到我的尸体?而且居然经过验明正身,确认是我?我承认,当年反右以后,我确实使用了障眼法,给人以假象,让别人认定我疯了。可是我确实没有分身法,怎么我远走数千里后,家乡还冒出一具我的尸首来?”听了我说的话,黎疾感到十分蹊跷,大惑不解地反问。我告诉他,尚文从湖里捞上的尸首已经腐烂,面部的肉已全被鱼吃了,确实无法辨认,但这具尸首穿的衣服确实是他黎疾的,因此大家一致确定他就是黎疾。黎疾这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他就说起来当年不为人知的自己的故事——
当年,为了能保住彭芳,黎疾决计与她离婚,可彭芳怎么也不答应。后来经竹海做工作,说现在无可奈何地“破镜”离婚,为的就是将来雨过天晴,还有“重圆”的复婚。如果不这样,在泰山般的重压下,圆镜不只会破,而且会被压成齑粉,将来再也无法“重圆”。彭芳认识了这是不得已采取的挽救她的措施,这才答应了。可是彭芳还是把黎疾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又是频频写信,又是不顾山高路险来探望,藕虽断而丝却紧紧连。就在这当口上,黎疾遇上了一个真疯子,黎疾心里的灵光一闪,觉得只有自己疯了,才能斩断他与彭芳的孽缘。于是他就变成了比真疯子还疯的假疯子。这一“疯”,倒让黎疾交了好运。既然是“疯子”,从此也就没有人再强迫他参加农场的劳动,严厉监视他的如剑戟的冷冰冰的目光,也就离开了他,使他一时得到了解脱。可是假象只能骗别人,却蒙骗不了知根知底的床头人,彭芳痴情还一如既往,黎疾的遭遇越惨,她就越痛惜他。暑假里,她又慎重其事地带着儿子来农场,要黎疾为儿子取名字。并且她从黎疾的眼神与动作中,一眼就窥视到了黎疾隐藏于心底的秘密,黎疾没有疯。这时黎疾觉得自己真的走投无路了,这才飞蛾扑火,下定决心闯关香港。
第六章(。dushuhun。) ; ;夜茶品梦 26怪客逐主,陌生港商原是好兄弟;荒坟白骨,惨死黎疾变为活栗奇3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5 10:11:38 本章(。dushuhun。)字数:3261
黎疾说的这个真疯子原是屈原、王昭君故里——秭归的人。初遇到时他还不甚疯,他告诉黎疾,他姓屈,但他不能肯定自己是三闾大夫后裔。他有个最要好的同学,也是秭归人,姓王,完全可以肯定他不是王昭君的后人,因为王昭君远嫁匈奴,她的后人都远在蒙古或者内蒙古,应该都是蒙古族。不过这个是汉族的姓王的同学,却一口咬定自己是正宗的王昭君的嫡传后裔,并且以此为荣。他们在秭归县简易师范学校同班四年,后来又被分配到同一所中心小学教书,耳鬓厮磨、打打闹闹的时间远远超过梁祝同窗三载,感情好得不得了。要是像梁祝那样,一男一女,他们早结成了伉俪。他们读书时打打闹闹惯了,工作时当然也还故我依旧。读初师时,姓王的还流着绿鼻涕,姓屈的就叫他做“绿鼻王”;姓屈的不修边幅,洗脸随便抹一把,常常眼屎都没洗去,姓王的就称他“小丑猪(屈)”。开会前,饭桌上,“绿鼻王”、“小丑猪”激烈的对阵,常常诱发老师们的爆炸似的开心笑。他们乐此不疲,认为这是交流最亲密的感情的最理想的通道,也是最能展示个人最优秀的辩才的窗口。可是,事物总会发展变化,暖春决不可能常驻。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笑闹了两年之后,“绿鼻王”不笑不闹了。因为他除了笑闹的一面外,还有招领导喜欢的另一面,给领导拜年送节,生日给领导祝寿;他一次也不漏。日子长了,领导便觉得他的长处更长,相形之下,“小丑猪”的短处也就显得更短了。工作的第三个年头,“绿鼻王”顺顺当当当上了中心小学的校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绿鼻王”既然长期接近领导,耳濡目染,自然就有了领导的派头,何况此时他也当上了领导。从此他脸上无笑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