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明]狭路相逢 >

第21章

[明]狭路相逢-第21章

小说: [明]狭路相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吃饭重要,却不是最重要的,哪怕是吴无玥也不是光来吃饭的。“汤神父,听所广州那里又送来了一批新书,不知道我能不能先睹为快啊。英吉利好像对于心脏方面有了新的研究结果。”

    吴无玥能把这句话忍到现在也是不容易了。他要不是顾及对着汤若望这个洋人,多少还是要讲究一些礼仪之邦的礼数,在饭桌上问解剖学的问题未免有失妥当,刚才一进门的时候就一定会发问了。

    “吴大夫的消息灵通,就是正是今年哈维发表了《心脏运动论》,这本书的英文本我也是刚刚拿到。”汤若望与历史上的经历不同,因为徐光启早早地被朱由检重用,所以汤若望也在朱由检登基之后,就来到了京城的钦天监任职。

    虽然说他领着研究历法的工作,但是明朝的历法不可能让一个外国人主编,而朱由检没有禁止这些神父传教,却也说了希望他们多引入一些西洋学说,也就有了每年从西洋带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进来。

    吴无玥关心的西洋医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十七世纪中,西方的物理与化学都有了迅速地发展,这些也正是朱由检关心的。现在明朝对这些东西没有深入研究的氛围,但是十年之后就难说了,今日撒下去一拨种子,等到十载光阴后就能深根发芽。

    汤若望的经历要是放在大明的一个世家子弟身上,会让人有些看不明白。他出身在德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接受着精英教育,在学习中对于数学与天文学展现出了极大的天赋,而在图书馆中看到早年的传教士在中国所做的事业时,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去东方传教,将西洋学说与东方学说结合起来,开拓基督教的信仰领域。

    作为神学院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在他二十六岁的时候,毅然东渡重洋来到大明,开始他的传教生涯。说来这批传教士的到来对于大明客观上真的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他们来的时机刚刚好。

    明朝的洋人传教不是一帆风顺。远的不说就说汤若望钦佩的前辈利玛窦,因为他开始了将基督教与明朝儒学融合在一起的‘合儒超儒’理念,让神父们学习起了明朝京城官话,脱下了僧服换上了大明儒生的衣服,从钻研儒家典籍中找到一条基督教在大明广泛传播的道路。

    然而因为这样的文化相互渗透总是漫长而艰难,有些激进的传教士不满而极。端起来,让那些已经信。教的大明汉人教。民,不能祭拜祖先、祭拜孔子等等,酿成了万历末年的南。京。教。案。大。祸,严重影响了传教士在大明的活动。

    汤若望一行人来到明朝后,在澳门学习研究了几年的儒学典籍,就在此时,辽东地域上大明与后金正在激烈交战,这些传教士带着火。炮的技术帮助了大明,他们也以军。事能人的身份获得了进入内陆的合法身份。

    朱由检称呼汤若望为约翰,这是他的本名,世人多半知道他叫做汤若望,甚至有些人知道他的字‘道未’。《孟子》曾言‘望道而未见之’,这也是汤若望激励自己,传教一事任重道远,也许要倾尽一生也不一定能完成,必须要加倍努力。

    但是在大明的土地上很少有人再记得他的本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朱由检这样叫着汤若望让他倍感亲切,特别是那个约翰的发音十分地道。朱由检看着汤若望与吴无玥讨论的热烈,心中却是一番复杂,既对于这些传教士的百折不回精神而敬佩,但是他也固然不会忘了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这句话。

    今日的神父们在西洋各个学说上都走在了前沿,他们此时来东方的目的还很纯粹,为的是布道,但是朱由检作为帝国的掌权者永远不敢忘了,若是有朝一日国与国之间绝对实力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那么来的就不是神学之道,而是流血之道了。

    所以,汤若望是可以信赖的臣下与神父,但是约翰不是,或者今日的他也许是,但是来日的谁也不能保障。叫他约翰,何尝不是提醒自己,莫要懈怠,不是奋力奔跑,就是落后挨打。
第七十七章 (抓虫)
    商人重利这句话一点都不错。也难怪从古以来,对于商人大家都带着一些轻蔑的态度。他们不忠于朝廷,只是忠于钱财,很难让人放心。

    雨化田的担忧确实是件棘手的事情,边境上管得了一个科室管不了一群。所以朱由检才让锦衣卫不只是监控官员,还要牢牢看住这些好像不起眼的商人。其实搁在了后世,在两国间也有许多东西禁制是交易的,其中莫过不能出卖国家利益,偏偏这些人正踩着底线。

    “要全面禁制与后金通商是不可能的。”朱由检太清楚这帮人的尿性了,你要断人家的财路,就算是断了东边,他们也会想办法从西边走,“这样做治标不治本,现在也不能从明处施加太多的手段,要是让皇太极警觉了也不好。”

    雨化田总觉得朱由检另有打算,他本不想问,但想起了他们曾说要慢慢学会相互的信任与坦诚,还是问了出来,“隐之是有釜底抽薪之计?”

    朱由检意味声长地摇摇头,“鬼魅魍魉的诡计不能够真的谋得天下,特别是对付皇太极这样的人物与他的铁骑,光有阴谋不行。当然商人重利也不可能改变,所以想要边境太平,就要不存在这个边界才行。”

    不存在边界,那就是意味着要彻底地把后金赶出辽东,或者说让他们就灭绝在那片发迹的土地上。当后金不复存在,所有复杂的局面也就迎刃而解,只是其中又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不用多想了,顺其自然吧。”朱由检主动跳过了这个问题,却说起了今年春节的事情,“已经是腊八了,年节也没有几天了。年节虽然礼节繁多也有好事,那些官员不会尽上一些堵心的奏折来。你也不要太累了,有些事情就放给下头的人做。”

    雨化田瞟了朱由检一眼,说得容易,也没有见这人如此做,有些事情不亲自处理,总是不可能安心,不掌控在自己手中就怕出现了纰漏。“你以为谁都是吴大夫,心宽却不体胖,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得下。”

    朱由检笑笑,眼下也只能靠做白日梦展望一下今后的美好日子,“总会有闲下来的那一天,等着土豆再大一些,我们带着他还有佑仁,一起去京郊探险,那也是不错的。你说我们把成祖留下的藏宝洞,给他们改建成一个秘密基。地怎么样?男孩子应该要有一个秘密基。地。”

    雨化田歪歪头,这样被大人知道的基地,能算的上是秘密的?“看不出隐之真有童心。太上皇为了几个孩子都制作了不少的玩具,你也准备了好东西?”

    “那是当然!”朱由检说到这里很得意,他算是当下走在幼教启蒙的前沿人物,争取要做寓教于乐的第一人,“你看到过能把《农政全书》编成卡通版的吗?”

    一不小心居然冒出了一个他人不能理解的词语,朱由检轻咳一下纠正口误,“我是说把它编成了幼儿版本,还让人把那些提到的作物都弄了样本过来,这样孩子们也不会被图册上略模糊的画风误导。这样的启蒙故事比整天在耳边被迫听几个时辰论语好多了。”
第七十六章
    让雨化田必须停下脚步的消息一定是急件或者是密件,这封信是从辽东发来的。

    自从上次的宁锦之战后,孙承宗坐镇辽东,与历史上不同的局面由此而生。死了一个袁承焕,但来了一个老成持重的孙承宗,皇太极心有顾虑,他不能肯定袁承焕的原有策略是不是会被真正延续下去,对于那几个被后金毁了的防御城池是不是会被大力气重建,从而进一步拖垮明朝的财政。若是他自己当然也是要好好考虑的,然而就算没有重建,也并不意味着宁远防线容易攻打。

    “大汗,曹家传来了新的消息。”在盛京的宫中,范文程拿着最新的大明情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没有什么不能背叛,所以用汉人窃取大明的消息再正常不过。“又有一批火器运到了辽东,果然如大汗所料,孙承宗布置的手段虚虚实实,虽然没有再花大价钱修锦州城与大小凌河,但是火器的装备一点也不少,我们要是冒然进攻,怕是占不到好处。”

    “这群晋商的耳目也真不少,虽然不能弄来那里的行兵布阵图,但是也起码知道了孙承宗绝对不会轻易放下前面的防线,不会直接在退到山海关设防。”皇太极心有成算,明朝那里也害怕。虽然后金还没有实力完全占据宁远一线,但是明朝也不可能撤退到山海关,这样一来缓冲的地段太小,要是万一被突破了,那后果难以预料。“他们可以守着,但是我们不能就这样与他们干耗着。”

    皇太极的这句不能干耗着,绝对不是一句普通的话。辽东的局势虽然因为后金攻打高丽而使其臣服,又狠狠的给了毛文龙一刀,但是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因为明朝新帝登基后,局势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皇太极预想中的袁崇焕与毛文龙之争没有能够发生,同时高丽也出现摇摆不定的趋势,虽然它与后金开始通商,但是要想借着高丽的力量反。攻明朝是绝不可能的。

    既然在辽东一带已经形成了胶着的状态,那么做人一定不要死脑筋,要跳出这个圈子,不能被拘束在里面,从而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不得不说皇太极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他上位之后一改努。尔哈赤的政策,开始重用汉臣,用汉臣的计谋来对付那些足智多谋的汉人。从效果上来看,很明显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后金的满人确实自愧不如。无论从收买了那些大冒险的晋商,让他们在走私商品的同时,也带了明朝的消息,还是从那些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的学习中,皇太极都受益良多。

    所以,他下了一盘巨大的棋。表面上后金仍然时不时地骚扰孙承宗坐镇的辽东,但是后金的精锐,例如多尔衮与多铎领兵下,在这一年多里面已经几次向西攻打了蒙古,分化其中各个部落。以精锐之师攻打察哈尔,又多次策动喀喇沁部归顺后金,在咸元元年又及天聪二年,喀喇沁部与后金达成白马乌牛盟誓,一同对付林丹汗。

    其实在这些年,后金虽然给明朝带去了很大的威胁,但是它自己的日子过得并不算好。游牧民族对于粮食种植技术掌握的不好,只能要掠夺大明的食物,可是蒙古在后金的边上虎视眈眈,林丹汗的威胁是皇太极绝不可以忽视的。既然明朝那里暂时攻打不了,就先把蒙古这里给解决了。

    皇太极想的更加深,这个年代也许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才敢猜测他的战略。他决定不再从正面的辽东战场攻向大明,如果能从蒙古上面撕裂一道缺口,不就等于可以绕道长驱直入明朝了吗?燕山山脉东段的喜峰口,明朝没有一员猛将坐镇,到时候后金的铁骑完全就可以势如破竹地攻入河北遵化,之后还有谁再能阻止他攻向京城?

    其他人也许猜测不到,可惜皇太极遇上了一个不合常理的朱由检,他从袁崇焕死的那天起,就没有放松对于后金的任何情报。

    辽东的局势多少还能控制在孙承宗的手中,就算是真的打起来了,还有一个缓冲的时间。但是大明与蒙古接壤的这一段真是没有太多有用的兵力。如此一来,那里的情报反而至关重要,就算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打仗能手,起码要知道危险究竟有多近。

    雨化田拿来的情报正是从辽东发出的,关于蒙古一带的最新动向。“在七月的时候,后金与喀喇沁部了,这不是一件好事。曹家还带了消息,盛京有想要购买更多的粮食,像是在预防明年还会遇到天灾。”

    “曹三喜也是个人物。”朱由检放下了手中的情报,这个曹三喜有个专业的形容词叫做双面间谍,不会信奉任何主义只会顾及手中生意的人,可惜生意败也生意。

    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一个人为了心中的信仰而斗争,这样的人很可怕,他们最重要的不是家人更不是生死,而是心中的理想,他们不会为了任何的外力而屈服。可惜曹三喜是个俗人,他没有理想,只是想要在乱世之中赚大钱,为了钱的人可以不要命,但是他也往往比别人更加珍惜生命,这一点也不矛盾。

    所以,当曹三喜卖明朝的情报卖的正开心,甚至已经打算要走私军需,他当然做不到走私火器,但是可以插手粮食的时候,就被锦衣卫盯上了。然后就悲剧了,被迫服用了三尸脑神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