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牛狼商道 (原创) >

第5章

牛狼商道 (原创)-第5章

小说: 牛狼商道 (原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昌航天城放了一颗光彩卫星》、《希望集团刮起“光彩旋风”》、《光彩事业在大别山播下致富的种子》及言论《光彩事业——全新的扶贫方式》等数十篇不同角度的报道,想方设法向全国各类媒体送发。不花企业一分钱,凭一个小文人的新闻敏感、宣传意识和一往无前的推广精神,将刘永好的光彩事业在全国打响,甚至成为全国争相效仿的宣传模式

  附:光彩事业倡议书 

  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是个水乳交融、血浓于水的和睦大家庭。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老少边穷地区八千万人民的温饱和贫困问题始终牵动着我们的心。消灭绝对贫困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彩事业。

  我们,参加全国工商联七届二次常委会的部分企业代表,以一颗热诚的心,向全国各级工商联执委、常委企业家们、向全体工商联会员企业家们、向所有民营企业家们倡议:举办一个光彩事业计划,让我们投身到这一光彩事业中来,为脱贫致富做一份贡献、献一份爱心!

  我们中国民营经济每年为老少边穷地区培训一千个人才,把他们请到我们的企业中来,将我们的技术和经验传送给他们,为其家乡的经济振兴出力。

  我们中国民营经济每年为老少边穷地区开发一个项目、传授技术、发展生产、拓展销路。我们中国民营经济每年到老少边穷地区开发十种资源,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互惠互利,共同富裕。

  为此,到本世纪末共培训七千人才,办七百个项目,开发七十个资源,完成这个光彩事业计划,为缩小贫富差距做出贡献。

  我们发起人在此郑重宣示:我们将竭尽全力,投身到这一光彩事业中来!切切实实,认认真真地为老少边穷地区做成几件实事。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决心在合法经营、不断扩大再生产的前提下,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一起谱写我们的共同理想;一起创造我们共同的财富;一起携手共同发展;一起达到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

  方小文、王 力、王命兴、刘永好、汪远思、

  张芝庭、张江平、范建中、周晋峰、韩 伟。

  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于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七届二次常委会

  附:“建设新农村”倡议书

  让我们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

  民营企业家朋友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国各族人民在21世纪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任务。

  我国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农业文明古国,但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都很落后;我国还有8亿农业人口,随着时代的发展,亟须造就一代新时期的新型农民;我国农村已有六十多万个建制村,拥有村民自治的法律地位,政府应该充分倾听尊重他们的声音和诉求,他们也应和城市居民一样共同享有改革开放的文明成果。我们来自民营企业的38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其中有的企业家投身农业已有20年之久,深知农业是母亲产业、生命产业、民生产业、光彩产业。我们大都成长于农村,依靠于农村,发展于农村,现在更应该回报农村。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我们特向全国的民营企业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倡议从事农业类的民营企业,首先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实行一个企业帮助一个村,或者一个企业带动若干村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和产品创新,让农民掌握更多技术,开拓更大的市场,增加更多收益,实现整村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倡议有条件有能力的非农业类民营企业,在发展自身企业的同时,也应树立反哺农业、支持乡村发展的思想理念。把农村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到农村去创业,在农村求发展,努力开拓农村市场。把自身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带动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

  三、倡议全国的民营企业家,积极为新农村建设献爱心、做贡献,开展多种形式的“一帮一、手牵手”活动。帮助农民学习新技术,开拓新产品,开展教育培训,进行融资担保;或者定点招收帮扶村的农民到企业务工,帮助农民扩大就业,带出一批创业骨干;或者在道路、房舍、农田等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直接的扶助和支持。。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到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去投资、去发展;到农村美丽的田野上,去创业,去奉献。把中国光彩事业引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推向一个新高潮。积极参与和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的伟大变革,使农民能够分享价值,价值留在农村,充分体现农业作为母亲产业的价值意义,最终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美好目标!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新农村建设战略方针的正确指引,有国家新农村政策措施的积极支持,有各级人大、政协、统战部和工商联的指导帮助,我们民营企业家一定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应有姿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倡议人:

  宫学斌、陈泽民、刘嘉坤、黄培劲、金兰英、金连武、陈丹、刘华国、温鹏程、祝义才、南存辉、刘永好、韩伟、徐冠巨、韩真发、郭占春、王祥林、王茂祥、刘志强、张文中、郑跃文、张芝庭、李安民、尹明善、梁志敏、童石军、王征宇、许连捷、吴一坚、刘迎霞、刘新才、柴宝成、王翔、王玉锁、许荣茂、吴惠天、才旺扎西、卢志强

  2006年3月13日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无边的“希望城”——中国经济导向:市场经济
无边的“希望城”

  中国经济导向——市场经济

  “希望城”放到今天林林总总的工业圈地时代,在全国只能算“小不点”,而把它放到“市场经济建立”的大背景上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辐射影响是“无边无际”的。

  中国人受“左”的影响太深太久,“纯而又纯”是包括我们这个年龄段以上的几乎所有人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

  农村改革走了多“远”,大家讳莫如深,很少有人去梳理它的本质意义。

  我的理解是,农民承包关系“三十年不变”,其经营权与“所有权”就一两代人来说几乎没有区别。在农民看来,那块承包地就是我的。正如今天个别开发商发现仅有使用权的“小产权”与享有所有权的“大产权”就一两代人来看无实质差别一样,使用者满意了,开发商赚钱了,皆大欢喜。

  城市改革“摸着石头过河”,老实说“折腾了不少”。如今你冒一个市场经济的东西,先前的理论家,甚至非常伟大的理论家,又一再证明市场经济的前提是“私有制”。

  在那个“谈私色变”、“谈资色变”的时代,搞“希望城私营经济开发区”,胆子够大。有人说,你不反对可以,你悄悄搞也没什么问题,你还去“开发”,有没有问题就不好说了。

  但是,如果政府及一些高层领导明确支持,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就是“经济导向”,“希望城”实质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导向的风向标。

  ###题写:上海希望私营经济城

  特别欣喜的是1993年7月24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同志欣然亲笔为“上海希望私营经济城”题写城名,并指示一定要高起点建设希望城,要为上海私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树立一个榜样。

  “上海希望私营经济城”是上海最大的私营经济开发区,占地2000亩,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十年间,上海希望经济城累计吸纳各类企业5000多户,实现产值(营业额)400多亿元,上缴国家税收突破亿元。

  就是这样一个在上海也算了不起的“希望城”却来源于希望集团主动担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旗手的示范效应。

  上海方面公开宣传:上海希望城的建立得益于全国最大的私营企业希望集团,得益于四川新津希望城的影响。

  1992年11月底,希望集团投资1000万元,在上海嘉定马陆镇建立了当时上海最大的私营企业——上海希望饲料有限公司。该公司仅用100天即建成投产,四个月即打开市场,成为华东地区唯一能够与正大饲料抗衡的本土饲料,很快,希望集团又在浦东建立了第二家希望饲料公司。两家公司均以适应市场的灵活机制、科技实力和品牌效力赢得了市场,如一枚重磅炸弹打破了外资产品独占高档饲料市场的局面。

  希望公司的出现和影响,有力的带动了当地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给该地区经济结构和多种经济并存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市有关方面迅速作出反映,参照四川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让希望集团带头的做法,在上海建立私营经济开发区,以带动整个上海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刘永好也因此成为上海媒体追逐的新闻人物。为此,我采写了《刘永好名噪“上海滩”》的专稿,刘总裁被上海新闻记者追捧,特别是被上海电视台名牌栏目专访,成为上海滩首次超过娱乐明星的企业明星。作为市场经济及希望事业的追随者,我感到无比的高兴。

  1990年代,市场经济作为解决中国经济,甚至政治问题的有效手段,获得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而当时已经适应市场的私营企业力量单薄,私企业主还不敢大胆的干,放手的干,许多政府官员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巨大意义,还没有意识到搞市场经济必须要有领头羊,要有旗帜,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看到私营企业那一套就是效果好。因此,刘永好及希望集团就很自然成了当时的企业明星,成了当时中国私营经济的一面旗帜。

  作为希望集团的重要参谋人员,我较早的把握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脉搏,谋略在先,宣传紧跟,有计划的理性的将希望集团发展与国家改革总的要求联系思考。

  为此,我将希望集团的这些做法整理成一个方案《共求发展的快车道》,作为引导经济改革和企业扩张的方向性、标准型文件。

  该策划文稿先后印发数次数万份,供拓展部开发新项目、市场部拓展新市场和企业对外宣传之用。

  《中华第三产业报》等许多报纸还将该策划文稿作为记者采写的新闻稿几乎全文刊登。

  田纪云告诫“希望”:放手干,放胆干,好好干!

  对于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希望集团这样的领头羊,中央及各地政府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除刘永好等老大级的领导常有机会接受最高领导层的接见、指导外,直接到希望集团总部视察指导的副总理一级的领导人就好几位。

  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私营企业发展多少有些顾虑,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田纪云在视察希望集团时就给私营企业打气。

  他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至少有这样几点好处:第一,发展了经济,繁荣了市场;第二、扩大了就业;第三、增加了税收;第四、培养了人才。鼓励这样的企业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他还说:“如果国家把私营企业管死了,那么私营企业家们就不干了。因为他们目前的存款就可以吃一辈子,他们就会把钱都用于消费,而不是扩大再生产,或者把钱转移出去,这样,于公于私,于国于民都没有好处”。

  当刘永好汇报到希望集团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先富起来后,倡导“光彩事业”并带头在全国开办扶贫工厂时,田纪云说:“这再一次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政策是正确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没有先富起来的就不存在后富的问题;像希望集团这样的企业走在了前面,就会带动一大片;没有走在前面的,就没有走在后面的,这就叫辩证法。希望集团的发展和希望人投身光彩事业的义举进一步证明我们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是正确的”。

  最后,他希望:“民营企业要放手干、放胆干,不必有任何担心”。还挥笔给希望集团题下了七个遒劲的大字——希望明天更美好!

  宋健关注希望集团的成长

  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对民营科技企业非常关心,他多次亲临希望集团视察指导。

  1986年,全国科技工作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宋健得知新津有四个大学生辞职下乡创办科技企业,成了“鹌鹑大王”后,点名要企业负责人在大会上发言,交流经验。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