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子龙传奇-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与王越的较技,赵云自己也明白。凡是武者,总希望能与相当的对手一较高下的。师父与王越,号称东汉两大武学大师,之间两个人必定都想与对方较量一番,切磋切磋,以研究武学的最高境界。
赵云不想多说,只是牢牢记住了师父的嘱咐,磕头之后,提着龙胆枪,也便轻装下山去了。
首先要去的地方,自然是老家真定了。其实,赵云更想首先找的,就是自己父亲。可是,这四年里,父子之间音讯全断,赵云怎么可能知道父亲的下落。况且,如今天下黄巾四起,也不知道父亲身在袁绍手下,赶赴哪里平乱去了。
步行从琅琊至真定,路途遥远。赵云一路上,所到之处是一片烽火过后的惨谈景象。眼见穷苦百姓流离失所,成群结队逃难而去,自己心里真的不知道有怎样的想法了。
自古朝廷兴旺,百姓苦,如今天下战乱不停,百姓更苦!弄来弄去,到头来,苦的始终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穷苦老百姓。
赵云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完成师父临行前的嘱咐,造福天下苍生。只是,刚刚长大的赵云也有些迷茫,如何能造福一方百姓呢?
如今的朝廷,腐败至极,要不然不会出现官逼民反的这种农民造反的事的。不知道是这汉灵帝本就是一个昏君,还是汉朝真的不行了,当权者对权力你争我夺,却从未考虑过眼下的贫苦大众,赵云如果要报效国家,是对?是错?
就是怀着这种复杂的心里,赵云在一个月后,终于回到了老家真定。
老爷子看见自己的孙子终于学成归来,高兴得不得了,直拉着赵云问长问短。
迷茫中的赵云最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疼爱自己的爷爷,却不料立即引来了一顿痛骂:“好你个小畜生,几年不见,心里竟想着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赵云惊道:“我哪里有大逆不道了啊?”
老爷子长叹一口气,严肃道:“你怎么能随便评判朝廷的过失呢?那是你该操心的吗?…大丈夫,一心只求忠君报国,你哪里学来的这些大逆不道的思想啊?!”
赵云无语了。是的,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
忠君报国,这是千百年来每个人,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士,都起码遵守的原则。哪个人,年纪轻轻的就敢对朝廷产生什么不满的情绪呢?要知道,即使是怀才不遇,顶多也就是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谁会联想到是朝廷太腐败了呢?况且,为天下苍生计,无非不就是保持朝廷稳定,天下太平,谁会脑子里老惦记那些贫苦的老百姓呢?那些老百日子姓是苦是甜,能作为衡量国家兴旺强盛的标志么?
赵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心里老考虑老百姓,所以会对朝廷产生不可避免的排斥心理。此刻,他也只有无语。
但是,一直陪在赵云身边,跟着赵云度过了整整十六年光阴的玉容,此刻在一边却心里明白着呢。
这不是龙云的观点却又会是什么?
赵云不等于龙云,可是随着时光的漂移,接触的东西学问越来越多,龙云以前的性情,对现在的赵云似乎越来越有体现了。
老爷子见赵云不再狡辩,一直木讷在那里,也发觉自己刚才的语气有些过重,于是平下心来对赵云说道:“你父亲目前就在南皮,听说不多久就要去平定乱党了。云儿,你要是懂事,听爷爷的话,你便尽快赶去你父亲那里,跟在袁绍手下,为国出力吧。”
“哦。”赵云轻轻点了点头。
第二天天刚微微亮的时候,赵云又开始了自己的长路漫漫征途。真定,去往南皮。
那里,有自己多年未见的父亲,还有,自己决定自己将来要走何种道路尝试机遇。
半月后,德州,赵云终于看到了自己的父亲赵松。
得知赵云来的本意,赵松高兴不已。在看完赵云精湛的武术表演之后,赵松很是兴奋地就带着自己的好孩儿去参见自己的上司袁干,希望能破例得到提拔。
袁干,袁绍本家,长得倒是风度翩翩,实际上确是个草包将军。文字不认得半斗,这武艺也烂得可以。此次若非袁绍只是随便应付朝廷的通牒,最后才勉强发出这三千人不到的小部队,袁干怎么可能有机会当回军队长官呢。
赵松是个百夫长,按理说是有机会参见袁干的。却碰巧这日袁干一个人陪着几个美女在自己营帐里把酒喝高了,发起疯来,莫名其妙地就冲着走进来的赵松骂道:“你这鄙贱小人,竟敢进我帐内影响本大爷喝酒,来人啊,拉出去砍了!”
命令一下,就有两个卫兵要来拿人。
赵松急忙讨好道:“袁将军,末将有事来报,并非无故来扰将军酒兴,请将军切勿责罚…”
那袁干见了,不但不买账,反更嚣张地骂道:“滚蛋!哪这么多废话…来人。。来人啊!拉出去砍了!”
赵松大惊,慌要准备再出言求情,却见一旁的赵云早按耐不住,忽地飞身上去就是一拳:“去死吧你!”
这一拳力道十足,袁干一声惨叫,身形直退了十多步才轰隆倒下。待他爬起来时,才发现自己门牙已经没了。
袁干捂住嘴巴,怒目紧盯赵云,另一只手不停地在指挥着手下卫兵拿人。
却不等那两个走进来的卫兵先动手,“砰砰”两拳,卫兵早已倒地爬不起来了。
袁干见了,顾不得疼痛,大声向外喊道:“反了,反了…有人反了!”
不一会,袁干的营帐里就挤满了闻讯赶来的许多士兵。
见来了帮手,袁干收起了刚才慌张失态的表情,喝道:“给我拿下赵松!”
本以为赵松死定了,结果,命令一下,却并未见到有人动手。
袁干大怒:“你们都反了。。反了!”
只听有一人笑道:“不错,老子就是反了,咋地!”
说完,袁干就看见一个拳头向自己飘来。
想躲,却躲不掉。那出拳人的出手速度太快了!
袁干尚灭能反应过来,就已经赶去向阎王报到去了…。
起点中文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012章 杀戮
更新时间20081117 3:53:20 字数:3157
赵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眼睁睁看着一个发酒疯的无赖对着自己的父亲指手画脚,甚至扬言要把父亲拉下去砍了的狂妄小人,免不了怒火中烧,于是忍不住就再次要出拳教训一下眼前这个该死的袁干。
袁干该死不错,可是赵云自己心里却并没有要杀了他的意思,毕竟,赵云有生之年,还从未杀过人。甚至,在赵云的潜意识里,放人一命,也是胜造七级浮屠的。
高手出招,自然是有分寸的。赵云,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高手了,力量的轻重,自己必然是能把握的。
可是坏就坏在赵云自己这下出拳是满脑子都是怒火,自己根本没在意自己打出去了多少力量。于是,眼前就发生了这样清晰的一幕:袁干挨了一拳后,噗咚倒地,结果就再也没有爬起来。
赵云失手杀了袁干,杀了三千人的统帅。
营帐里,众人长大了嘴巴,却没有一个人来得及阻止,甚至,袁干死了,也没有一个人出发发难半响,才有人反应过来,却对着赵松说道:“令郎确是鲁莽了些啊…。”
说这话的人似乎也是个将军,只怕地位犹在父亲赵松之上。可是,赵云自己怎么听也感觉不出来这是在责备自己。
营帐里的其他人这时也都开腔了,甚至有人大声叫好:“痛快,痛快啊,这厮早该死了!”
赵云自己是一阵惊讶,这作何解?
原来,这袁干自从担了这统帅之名以后,率军前往广宗救援皇甫嵩,路上却一直拖拖拉拉走走停停,每日寻欢作乐,从不过问部队的情况,对前方战事也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已经惹得这些有正义感想要报效国家的将军将领们怨愤不已了。
歹人,总是没有好结果的。
碰巧,这次出行的三千人,有大部分是赵松以前的老战友。赵松耿直忠厚的性子,大家也都了解。他的这种性格,是值得同僚们尊重与钦佩的。所以在赵云杀了袁干这个草包将军的时候,并没有人愿意出来喝责。
袁干死了,那这些人还应不应该继续前往光宗支援皇甫嵩将军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难不成要这三千人撤回南皮去向袁绍报告,说那个与他本家有干系的袁干被部下人合计宰了?众人当然不会这么傻了。
事情的最终结果是,一个千夫长将军暂代了袁干的帅位,而原先百夫长的赵松在所有的一致赞同下,接任了原先千夫长留下来的位置。
至于赵云,大家也清楚看到了这少年不凡的武艺以及魄力,本来有人建议该给他个官当当的,也带带兵什么的,但考虑到,发生这么大的一件事,再让赵云当将军带兵,未免有树大招风惹人眼的嫌疑,于是也就作罢了。
最后,赵云划归到了自己父亲手下,任了一个小卫兵当着。
于是,部队继续朝广宗开去。唯一与以前不一样的是,此时部队的行军速度,明显比以前快多了。啊
话说起义初期,黄巾军在军事上确实取得一系列胜利,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弱点,如起义军各自为战,未能协调配合;人数虽多,却缺乏战斗经验,以致使东汉王朝能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各地豪强地主利用宗族关系,组织地主武装与起义农民为敌,也增加了黄巾军的许多困难。
东汉王朝为了确保京城洛阳的安全,首先派兵进攻的就是颍川黄巾。波才领导的颖川黄巾军因缺乏作战经验,依草结营,不幸被皇甫嵩抓住机会乘夜纵火偷袭,同时后方曹操、朱隽又协同进攻,使数万颖川起义农民惨遭屠杀。与此同时,陈国、汝南和东郡的黄巾军也相继失败。
之后朱隽领兵进攻南阳黄巾军。双方争夺宛城,战斗十分激烈,黄巾军三次失而复得,给敌人以很大的打击。但由于未能主动出击,丧失许多有利战机,加以首领韩忠动摇,使宛城终于失守。突围的黄巾军向精山转移,被官军追击,大部牺牲。
公元184年,初平元年九月底,冀州黄巾首领张角病死,其部众由其弟张梁统率,固守广宗。
而皇甫嵩在成功消灭颖川黄巾之后,奉命开始北上,目标直指广宗。
挟着胜利之势的官军起初利用气势在对张梁的黄巾战斗中,取得了不错的一些胜利,可是等到打了七八日之后,依旧没能拿下广宗,官军的气势也就下来了。气势下来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官军士兵发现,对面黄巾军的兵马远远在数量上超过了自己。此时的皇甫嵩,北上带来的只有三万不到的人马,而据可靠消息称,聚集在广宗的张梁一部黄巾主力,直有七八万之众。
于是,打着打着,皇甫嵩就发现,起初还是自己拼命进攻张梁,可不知不觉却成了张梁进攻自己了。以至于直到张梁把皇甫嵩的两万多人马统统包围的时候,他才心知不妙,于是快马向朝廷请求支援。
而这个时侯赵松所在的这三千人马,就是这样的一支援军。
当赵云所在的人马赶到广宗战场的时候,就清楚发现,皇甫嵩果真被黄巾军包围的厚厚实实,这里一层外一层的,完全与外界隔离。
这三千人没有其他的选择。唯一的选择,就是杀开一条血路,与里面的皇甫嵩军团会合。
战斗开始了。统帅一声令下,三千人拍着锥形阵型就冲向了守在外围的黄巾部队。
只见十六岁的赵云,本来是站在队伍中间的,结果作战命令一下,赵云疾步如飞,不一刻就冲到了队伍的最前面,挥舞着银枪,大声叫喊着冲向了地方阵营。
而这时那些黄巾部队,做梦也没有想到居然已经有朝廷的官军支援皇甫嵩来了。毕竟,连续几日的疯狂进攻皇甫嵩,没能攻打下来,士兵们个个筋疲力尽,一副懒洋洋需要休息的样子,此时听见营外的喊杀声,个个都惊呆了。待回过身来,赵云那三千人早已经冲入了黄巾军的营内。
短兵相接,杀声响彻云霄。
赵云杀在最前面,俨然成了部队的方向标。
血气上涌,赵云狂性大发,银枪飞舞,挑,刺,转身,再一挑,一刺,不断有人倒下,惨叫声不绝于耳。
此时皇甫嵩阵营护墙上,皇甫嵩只看见一支官军杀入了黄巾阵营,当先一白衣少年,如入无人之境,勇不可挡,几乎凭一人之力,就冲开了黄巾军刚刚组好的防守整形。其余部众,也都个个骁勇,一时间,眼看就要冲到护墙之下。
皇甫嵩心知救兵来到,狂喜不已,慌忙打开寨门,命人出击迎接。
此时,寨外的黄巾对付赵云这三千人便有些招架不住了,忽地皇甫嵩又背后夹击,顿时整个阵营都全乱套了。
不一会,两股官军汇成一股,黄巾败退。
皇甫嵩见解了包围,心下大喜,见黄巾溃不成军,节节败退,刚想挥兵追杀,却赫然发现,前来解围的援军居然是一支才几千人的小部队,顿时担心追击不成反遭埋伏,于是鸣金收兵。
赵云第一次上战场,正杀得痛快,刚想多杀几个过过瘾呢,却看见大部队退回了寨子,于是也只有悻悻然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