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斯大林的秘闻 >

第21章

斯大林的秘闻-第21章

小说: 斯大林的秘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岫啻沃馗凑庖黄烙铩6砉┟袷朗来芘郏獾街魅恕〉谋┝ζ哿瑁τ谖奕ㄗ刺悄侵钟廾恋牧α炕嶙涑珊说谋┬小�20 年代,流亡柏林的俄国名作家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喜欢让 人看一张国内战争时期拍的照片,上面是一个年轻的傻大个儿,身上挂着枪,装腔作势地靠在安乐椅上,旁边的一只茶几上,放了一只砍下来的人 头。这是匪首安格尔叫别人给自己拍的。他是在国内战争时期对不幸的和平 居民烧杀抢掠的无数匪帮的无数头目之一。
从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的那一刻起,俄国南方就发起暴动。哥萨克发 生骚乱,他们是享有特权的军人阶层,向来被看作沙皇在本国的支往。革命前共有 11 支哥萨克军:顿河、库班、奥伦堡、西伯利亚、乌拉尔等等。
早在 1917 年 11 月,顿河哥萨克军首领、沙俄将军卡列金就奋起反对布 尔什维克。同月,另一位沙俄将军杜托夫领导的奥伦堡哥萨克在南乌拉尔起 事。1918 年 1 月,卡列金被粉碎,随后,杜托夫于 4 月被革命军队击溃。
卡列金将军在向顿河政府报告战败经过时说:“我们的处境毫无希望。 居民不支持我们。”别人想反驳,他打断了他们: “先生们,请简短点,俄国就是因为空谈不休而灭亡的。” 当天,1 月 29 日,卡列金将军开枪自尽。 但是,哥萨克的这种暴动仅仅是开始。 军官从俄国各地赶往顿河和库班。
在卡列金暴动的同时,1917 年 11 月 2 日,前沙俄军队参谋长阿列克谢 耶夫将军着手在南方组建反布尔什维克志愿军。这个日子被看作白卫军行动 的开始。
 现在,布尔什维克打着红旗作战,叫作红军,起来反对他们的人自称白 色分子,“白卫军”。白色象征着没有被血污染,象征精神上的纯洁。 志愿军的核心是拉夫尔·科尔尼洛夫将军的突击军。这位将军早在克伦斯基时代就想收拾布尔什维克,但没有成功。科尔尼洛夫部队的帽徽和臂章上有骷髅图案:非胜即死。
1918 年 1 月,沙俄将军安东·邓尼金宣布建立“俄罗斯南方武装力量”, 志愿军和顿河集团军也汇人其中。邓尼金成了这支“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西北方也开始组建白军集团。
领导西北方反布尔什维克运动的是尼古拉·尤登尼奇——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沙俄前线部队将军。此人曾因勇毅过人荣获俄军最尊重的二级圣乔治 勋章。除他以外,在所有白卫军将领中获此殊荣的仅一人——伊万诺夫将军。 逃往独立的爱沙尼亚的沙俄军官和爱沙尼亚人也加入尤登尼奇的军队。白卫军里集中了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洗礼的俄军军官中的精英。
不过,沙俄的杰出将领中也有人在红军中供职。而且,有时弟兄俩分别 在白军和红军中作战(这具有可怕的象征意义)。尤里·普柳希克将军在白军,他的兄弟格里戈里将军在红军;帕维尔·马赫罗夫将军在志愿军,他的兄弟尼古拉少将在布尔什维克一方;马克辛·贝 伦斯海军上将在弗兰格尔的白军中,他的兄弟叶夫根尼 1919 年曾是布尔什维 克海军的司令。在战场上兄弟相互搏杀??儿子抓住父亲,枪毙,兄长杀亲 弟,这在国内战争中司空见惯。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丢失了 3/4 的领土,在无数战线构成的火笼子中奄奄 一息:德国人从西方和南方、协约国从北方、捷克斯洛伐克人和日本人从东 方进攻,东南有邓尼金领导的俄罗斯南方武装力量,西北有尤登尼奇的军队。 布尔什维克只保留了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周围可怜巴巴的一点领土。
但是,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这两个首都在他们手里,他们从那里依然作为 合法政府自豪地同叛乱者和外国侵略者斗争??从 3 月份起,托洛茨基领导共和国军事力量。 在这个不断收缩的火笼子里,托洛茨基的装甲列车在各条战线间驰骋。1917 年 10 月前,布尔什维克一直支持一切无政府主义分子,把军队变成强盗帮。现在,他们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托洛茨基开始狂热地组建当初革命 者如此仇视的正规军,消灭正规军曾是伟大的乌托邦的一部分。 托洛茨基明白,离了军事专家是无法建立这支军队的。令革命士兵惊奇和狂怒的是,那些同意与布尔什维克合作的沙俄军官重又出现在红军里,又 要重整大兵们仇恨的军纪。但是,托洛茨基并不完全相信“军事专家”。
这些军官的家属实际上成了人质。但主要的是,托洛茨基在红军中建立 了政治委员制。他们的任务是监督军事专家的一切决定,帮助在军队中重整 纪律,现在已称为“革命纪律”。
为了鼓舞士气,托洛茨基不断地对士兵发表讲话。 我的父亲曾不止一次地听托洛茨基讲话。托洛茨基长着一张普通犹太知识分子的脸,嘴唇丰满而敏感,下巴上有一撮胡子,夹鼻眼镜后面是一双近 视眼。不过,当他开始讲话时,脸就几乎变得像魔鬼一样,富有吸引力和感 染力。
但是,任何吸引力都不可能使托洛茨基的如簧之舌如此起作用,如果他 的讲话没有执刑的枪声为伴奏的话。逃兵——枪决,违纪——枪决,胆怯——枪决??他说过:“我军教育的极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有过失必受惩,处 分迅速及时??”科巴对这些惊人成果只能望洋兴叹。托洛茨基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一帮疲惫不堪、集会不断的匪徒变成了布尔什维克的军队。 但是,托洛茨基只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科巴记得,十月革命成功后,加米涅夫想讨好士兵,建议取消对士兵的死刑,作为第一个法令。托洛茨基同意了。但是,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得知这一点后,就愤怒地说:“胡闹! 搞革命怎么能不枪毙人!”这项法令就被葬送了。导师给上了一课??

第五章 消灾专家

战争加上大饥饿
农村拒不向布尔什维克无偿提供粮食。富农,也就是最能干的农民,开 始把汗珠换来的粮食藏起来。列宁组织了贫农委员会。那些怒气冲冲的、最 懒惰的农民掌了权。武装的工人支队从城市到农村去,同贫农一起从富农手 里抢粮。征粮队弄到的粮食并不多,但很快成了醉醺醺的强盗帮。 彼得格勒和莫斯科都快饿死了。列宁把托洛茨基派到前线,又把第二名救星科巴派去搞粮食。5 月 29 日,科巴被任命为俄罗斯南方粮食事务领导人。 他上察里津去了。那是布尔什维克在南方最重要的前哨,粮食从那儿以涓涓 细流继续送往莫斯科。科巴的任务是把涓涓细流变成滚滚洪流。

列车上的日日夜夜
费奥多尔·阿利卢那大回忆道:“1918 年,斯大林同志对我说:‘上我 这儿来,当人民委员部秘书吧。’当时,斯大林同志的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就 是秘书和打字员,即我和我妹妹。”1918 年底,斯大林负责的那个人民委员部空了:三个人都准备出远门??
费奥多尔·阿利卢耶夫回忆道:“我们要到察里津去,斯大林是在动身 前两天告诉我的,我已习惯于毫不考虑地服从他。”6 月 4 日,在挤满小商 贩和半饥半饱的流浪儿的喀山车站,出现了三个人:一个不到 16 岁的小姑 娘,一个高高的小伙子和一个矮个子的中年格鲁吉亚人。陪同他们仨的是一 队红军战士。虽说有人民委员会指令和吓人的委任状,科巴还是同车站站长 和值班调度吵了半天,才弄到了一列车。没办法,这个格鲁吉亚人当时太不 出名了。“列车犹犹豫豫地朝基斯洛沃茨克开去,在每个信号灯前都要停一 会儿。”三个人都坐在包厢里,这节车厢原先是属于茨冈歌星维亚利采娃的,装璜得浮华轻佻,车壁蒙着天蓝色的软缎。
1918 年 5 月,整个南方是一片混乱。他们不见得有把握会到达察里津。 德国人在南方继续缓慢地推进,克拉斯诺夫将军率领哥萨克叛军在通往察里 津的要冲活动。察里津城墙旁还出现了打着黑旗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时而 同德国人作战,时而掉转枪口对着苏维埃。山地部族不断有一种愤怒情绪, 谁也不知道这种状态会造成什么结果。火车可能被德国人、哥萨克或无政府主义者扣住,可能被任何人扣住! 斯大林睡在包厢内,兄妹俩各有包间。 费奥多尔·阿利卢耶夫回忆道:“往南去的铁路只有一条,挤满了军用列车。我们的列车缓缓爬行,每到一站,就能听到站长埋怨:‘昨天哥萨克 又把铁轨拆掉了’。”科巴明白,要赶快。每停顿一次,路途的时间就增加一刻,遭到袭击的 危险也就增加。夜间,黑灯瞎火的列车或是驶过车站,或是在备用线上躲 着??斯大林脸色阴郁,衣服肮脏。敞车上传来醉醺醺的士兵的喊叫声,手 风琴声,更多的是枪声。俄罗斯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可是科巴的专列能够 自卫。在几节车厢里乘了 400 人的队伍,其中有革命近卫军——在行刑中学会了射击的拉脱维亚步兵。列 宁派科巴到南方去,授予他广泛的权力。
费奥多尔·阿利卢耶夫回忆道:“半路上接到了奥尔忠尼启则的电报: 无政府主义者彼得连科在察里津发动了叛乱??”
当局想把黄金储备和从资产者保险柜中没收来的财宝转移出城。彼得连 科的部队正等着装黄金的专列。他们发出空车皮同专列迎头对撞。有人当场 撞死,伤员痛苦地呻吟??
等候在路基旁的匪帮,冲进列车,抢了钱财,然后就按当时的规矩开群 众大会,在尸体和着火的车厢间热情洋溢地颂扬革命。大会决定:人民的钱 应当归人民。他们就开始瓜分金币,把钱塞进肮脏的包脚布里,顺便把死人 脚上的好靴子扒下来,给尚未断气的人补上一枪。他们忙得正欢,这时,奥 尔忠尼启则的装甲列车开到,把他们包围起来,迫其投降。但是,当天夜里, 以彼得连科为首的和以大名鼎鼎的女强盗玛露霞为首的两帮匪徒冲进了城。 玛露霞——玛丽亚·尼基福罗娃本是斯莫尔尼贵族女子学院学生。现在,这 个淫荡无度、残酷凶狠的吸毒者,周围已不是娇滴滴的贵族小姐,而是一群 醉醺醺的女贫民,强盗婆玛露霞在大街上被枪决,身穿白色的高加索骑士袍, 头戴毛茸茸的白羔皮帽??费奥多尔·阿利卢耶夫回忆道:“很快接到了奥尔忠尼启则来的第二份电报:彼得连科被俘,已枪决。” 这就是科巴进城前夕城里的形势。费奥多尔·阿利卢耶夫写道:“6 月 6 日晨,车到了察里津近郊,到处是铁路线,停满了列车??察里津站是一座肮脏的白色楼房??在旅馆里吃 午饭时,我有了切身体会:城里粮食充足。3 天前,斯大林用他的人民委员 特供午餐招待我们:鱼汤加一块黑面包,而这里只要花 1。5 卢布就可以吃一 顿头等的午饭。”这地方粮食多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是,怎么把粮食从僻远乡村运到察里津,然后再运到莫斯科呢? 科巴以革命的方式,用枪毙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让人尊重自己的决议,他们把一切搞投机和反革命勾当的人统统枪毙,连涉嫌者也枪毙。
狂热崇拜斯大林的亨利·巴比塞写道:“当地的契卡没有一天不枪毙几 个人。”该城当时成了在革命中诞生的各种思潮的大杂烩,在这块磨刀石上 聚集了社会革命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和保皇党人,所以,可以枪毙的人有的 是。每天夜里,都把卡车发动起来,让马达声掩盖掉枪声和惨叫声尸体塞进 麻袋,趁着月色埋进野地??天亮时,家属纷纷把坟堆刨开,找亲人的尸体。 当时,科巴下令枪毙被怀疑搞阴谋的工程师阿列克谢耶夫。后者的母亲曾是知名革命家——民粹主义者。列宁得知后,打电报叫科巴把阿列克谢耶 夫送到莫斯科。科巴不改决定。他的话应当成为法律。跟阿列克谢耶夫一同 被枪杀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一个 16 岁,一个 14 岁。瓦连京诺夫写道:“士 兵们下不了这个毒手,斯大林对他们谎称:这是白匪将军阿列克谢耶夫的孩 子!”这就足以激起士兵的义愤了。 科巴很快就给列宁发了电报:“虽说经济生活各领域一片混乱,但仍然可以整顿秩序。一周后,我们将往莫斯科发运约 100 万普特粮食??” 科巴这期间一直在车厢里生活和工作。
费奥多尔·阿利卢耶夫写道“在那两个半月内,车厢成了作战指挥部?? 气温是 40 度,车厢里热得像烤炉。车顶连夜里也是热的。车里不知道什么叫 凉快。”一切都是在炎热的车厢里发生的。 年轻的女秘书娜佳·阿利卢那娃在察里津出差后,就成了科巴的妻子。 当时是革命时代,他们不需要什么仪式,很简单,自我宣布为夫妻。

神经错乱之谜
就在那年,1918 年,费奥多尔·阿利卢耶夫令人奇怪地神经错乱了。他 受了某种刺激,此后终身神志不清醒,偶尔清醒时他才能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