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传-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彝釉錾荆霰鸬奈淖稚系募庸ぃ赵技锹技右约切稹�
我不想写成评传,因为我已经写过《曹禺剧作论》,已经对他的剧作和创作道路有所叙述和评价。但我却希望读者能同《曹禺剧作论》参照起来阅读。这样,就可以用较多篇幅介绍作家创作的背景、原来的构想、人物的原型、创作的过程,也许这样能提供给读者以研究和思索的材料。
我也不想写他的思想发展,尽管在他的剧作和文章中,透露出深刻的思想,但曹禺毕竟不是思想家,比如说他的思想究竟是什么主义,又从什么主义到什么主义,或他的思想来源于何人何作,都不愿做出这样的判断,还是任读者和行家们从叙述中去理解,去审断。
在写法上,我曾看过不少传记,确有参照,但写起来,也不知究竟参照了哪个,而临着我所掌握的材料,凭着我的理解,觉得该怎么写就怎么写,把我的意思写出来就是了。大体上是按照时间的进展顺序,其中也有交叉倒叙,偶尔也有所议论,有所抒发,也并不想都遵照前人格式。
我在《曹禺年谱·后记》中曾说:“深深地感谢许多前辈和朋友们,没有他们的关怀和帮助,这部年谱是很难编成的。因之,我总是把它看成是一部集体的作品。”对于这部传记,我依然持这样的看法,没有他们所提供的宝贵材料,是很难完成这样一部著作的。为我提供材料的同志,我都在引用时注明了他们的姓名,这里恕我不再一一列出。我深深地感谢着他们。
最后,我要感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同志们,五年来,他们给了我许多温暖和帮助。他们同作者是真诚的朋友,对作者是信赖,是期待,是鼓励,是支持,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是友谊。特别是责任编辑为这部书付出默默的劳动,他那种诚恳而朴实的品质,打动着我的心,我要向他致礼!
在写这部传记过程中,始终得到曹禺同志的帮助,是数不清的谈话,是不厌其烦地答复我的问题,他把手中的材料及时寄给我。对于他的信赖和关怀,我是十分感谢的,只是我因未能写好这部传记而感到抱歉。
一部传记牵涉许多人和事,虽然我做了努力,但难免不实不确之处。既希望当事人指教,也渴望读者和专家批评,这是我所期待的。不过,我想写一个作家的传记,主要仍在掘扬其所长,汲取其创作经验,自然也应当总结其教训。既不能随意吹捧,也不能任意贬抑,更不能去醉心揭发阴私。我希望听到批评,也渴望得到谅解。我们特别期望为写传的作者,特别是为健在的作家写传的作者,提供一个真诚坦率、宽容谅解的批评氛围。
我深深感到,也是许多朋友都感到的,写传是很难的,为健在的作家写传就更难了。
但我仍然热忱地欢迎真诚的批评。
1986年11月17日到27日于北京东郊定福庄
┏┓┏┓
╭︿︿╮ 本书由(非欢)整理,下载更多好书
‘~‘ ( 书香 )
▂▂ ▂ 。o○╰﹀﹀╯ 请访问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