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麻将城-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他怎么死。……
死的话题离我似乎还很远。就我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来说,是怎么活下去,扮一个什么角色?有道是:做狼太残,做狗太贱,做羊太软,做人太难……但谁让我们生来是个人呢?
不管怎样,从明天起,我要做个样子来给他们看看。做个高兴的样子,骄傲的样子,胜利的样子……
趁着酒劲,头昏,我决定早点睡觉。明天还要早点起来。去制药车间、甲班、二组,上三班,跟班劳动。不能迟到。
放心,我不会迟到的。→E○ND←
20。黑马奇观走 进“ 黑 马 ”
在世界教育史上,中国是最早出现文字和学校的国家。据考我国夏朝就有了“序”、“校”等三种名称的学校。
孔子,被尊称为中国教育的鼻祖。他的“学而优则仕”,“学也,禄在其中矣”的教育目的论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
从教育内容上看,孔子有“文、行、忠、信”四项和“射、御、书、数、礼、乐”六艺,也是主张“全面发展”,“注重实践”的。
但历代的官学、私学、科举、书院制度却渐渐形成了一套“死读书、读死书、以一纸试卷定乾坤”的陈规陋习,这种传统可谓源远流长、生命力极强,在它跨越历史长河到达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某些方面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记得1986年台湾的一位中学生发表了一封《给老师的信》,在海内外引起过一阵不小的震动──
“老师,我希望您是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架教书的机器;
老师,请您不仅是教书,而更要教人;
老师,我是一个人,而不是您记分簿上的一个号码;
老师,请您不要单看我的成绩,更要看我的所作的努力;
老师,请帮助我学习思考和判断,而不仅是背诵答案;
……”
这位学生要说的话也许很多,很多,只是没有引起大家更进一步的警觉。
#
一、 走进“黑马”
#
麻将城的黑马中学,这所县级重点中学在方圆几百里内可谓声名显赫。它每年的高考录取率高达95%以上,尤其以教育“坏学生”闻名遐迩——以至北京、新疆等地都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通过各种渠道把自己“不争气”的孩子送到这儿来受训。据说这些孩子经过几年的“黑马教育”大都能改邪归正,最后高考中榜,远走高飞……在人们的心目里,“黑马”成了“浪子回头”的魔地,高考者的福音,大学生的摇篮,成了“特色化、高效益”中国中等教育的一个缩影……
看上去,黑马中学的条件并不好,其硬件、软件还比不上县城里的那些普通中学。除了一幢新盖的四层楼外,它的大部分教室又旧又破,好些窗上的玻璃残缺不全,有的就用报纸或木板堵着。让我最感到奇怪的是教室的窗台上摆满了一排排煤油灯,上面的玻璃灯罩被熏得乌黑的,简直令人怀疑它能不能透出光亮。
我们随便走进了一间高三年级教室。桌上贴着编号,共有70个座位,整个教室课桌一张挨一张,前后排之间夹着一条固定的窄窄的长凳。我们费了好大劲,才侧身挤进了教室中央。课桌是长条型的,每张可坐四人,碰上去有点摇晃;桌面上也是伤痕累累,凸凹不平。下面那张长凳像根扁担似的横在那里,呲牙裂嘴的。脚下是泥地,墙上刷的是泥灰,好几处因为漏雨受潮挺着个大肚皮……
陪同的副校长大概看出了我的吃惊和失望,不停地解释说:“这是农村中学,有这个条件就不错了,不能跟城上的正规中学比……”我心里却一直在犯嘀咕:为什么条件差的农村中学反而办得比城里的普通中学好呢?
出了教室,那位副校长又说,条件差也不全是坏事,穷则思变嘛!有时条件好了也不定是好事,不容易锻炼人的意志。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点吃苦精神,缺点意志。
也许他说得有道理。我暗想。
#
二、“黑马精神”
#
上课时间,我们悄悄梭行在黑马中学高中年级教室外面观察。这里的每个教室都挤得满满的,像一只只吹得过于膨胀的气球。七、八十名学生上课时挤在桌与桌的狭缝中,像钉子似的钉在那儿,直挺挺的,动弹不得。同学们都很用功,下课了也钉在那里不动,有人尿实在憋急了,就脱了鞋,在长凳上一步一步横移出去,靠窗的就跳窗子。
学校实行“文理分班”,文科班不上物、化,理科班不上史、地,至于音乐、体育、实验什么的,课表上有,但实际上已经舍去。总之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坚决不做“无用功”。因此,这里的学生不识简谱,不懂“三原色”,不知艾青、艾略特为何人就毫不奇怪了。
校园里基本上听不到歌声,更不用说跳舞、联欢了。据介绍,有一次高一某班课余时间搞了一次拔河比赛,居然一下子轰动了全校,近千名学生把个操场围得结结实实吼声撼地,校长闻报以为发生了什么人命案,慌忙赶到现场处理。事后,校长把那个班的班主任狠狠批评了一顿,说以后这种重大的危险活动必须事先打报告征得学校的同意、批准后才能举行……
学校规定学生每天早晨5:30起床,先进教室早读一小时,然后吃早饭,7:10进教室上课,上午上五节,12点吃午饭,下午1点上课,上四节,5点半吃晚饭,然后6点半开始上晚自习──直到十点钟打铃回宿舍,十点半钟熄灯。
上课、上自习点名很严格,不准缺席,否则处以罚款。罚款的数目由班主任视情节轻重决定,但最多一次不得超过50元。班主任可提成其中罚款的20%作为奖金。所以班主任们都干得很起劲,很负责。用一个老师开玩笑的话来说:我们起早贪黑的,一个个都机灵的像警犬。
老师们之间也常常为争时间而搞些小动作。他们都把自己教的课程说得无比重要,并艺术地贬低其他的课程,希望学生在统考中自己这门课的成绩突出一点──因为他们的奖金都是根据这个来发放的。
谈到教学质量和方法,老师们也承认:他们主要是搞“题海战术”和“奖惩制度”。他们准备了大量的习题和试卷,排山倒海地向学生压下去──
抄作业的──罚;作业做错的──罚;作业完不成的──罚;考试不及格的──罚!……当然也有奖的:超额完成作业的:小奖;成绩全班前十名的:中奖;考试全年级前十名的:大奖……
于是好多学生天不亮就自觉起床了,晚上熄灯后就在教室里挑煤油灯夜战,深更半夜回到床上仍睡不着,就用手电、蜡烛接着干……据说有的学生躺在床上捧着书就睡着了,弄得蜡烛常常愤怒地点燃蚊帐,发出明亮的警告……
人最重要的是一点精神,黑马中学的领导这样说,我们黑马没有什么秘密武器,如果硬要说有什么秘密武器的话,那就是我们这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
三、“不要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
黑马中学的学生宿舍大都由旧教室改装而成,一大间里密密麻麻的床连成了一条条大通铺。床分上中下三层,形状如火车上的卧铺。还有个有趣的景象是:宿舍墙上、床上、帐顶上到处贴满了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
不要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据说这是学校统一布置的。据考此源出于战国时代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
在这60多人的大家庭里,睡──又谈何容易。学校是规定教室10点熄灯,但学生一般要在教室里点煤油灯干到十二点左右才能陆续回来(校方对此是睁只眼闭只眼),所以,即使你先睡了,同床的人也会在深更半夜将你拱醒。一张床上有3个人呢,思想是很难统一的。
晚上熄灯之后,应该说是住校生们最难熬的时间了。
除了看书,还能干什么呢?不能出校门,不许看电视,甚至也不许开收音机(干扰别人),那些白天被关得紧紧或者被挤得没影的怪念头难免会在黑暗中悄悄地、阻止不住地跑出来。
熄灯以后,校园先是陷入一片黑暗,然后一盏盏煤油灯便在一个个教室的窗口相继点亮。大多数人在煤油灯下刻苦攻读,发誓要摘掉头上的“老二”帽;但也难免有人在灯下心猿意马,骚动不安。这时候的书,这时候的X、Y、函数抛物线牛顿定律阿基米德螺线钾钠钙镁铝锌铁锡铅……就不那么容易入眼入脑了。
21。黑马奇观怎样为高考而献身
故事之一:“万元姑娘”
不记得她的名字叫什么了,反正大家都叫她“小万”──据说她爸爸是个大款,百万元户,办的什么缆绳厂,发了大财。还说她的大款爸爸给了“黑马中学”一大笔赞助,学校才破例收了他女儿前来复读。
“小万”看上去已经不小了,好像有二十多岁了,长相丰满而成熟。整天不说话,很忧郁的样子,又好像在时刻思考什么。
在学校里,“小万”单独住着一间女教师宿舍,里面布置的很漂亮,从电视冰箱到音响,一个家庭应该有的她几乎都有。光穿衣镜就有好几面。有人说,她有钱,买了那么多时装,当然要那么多镜子。
除了上课,“小万”总是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连大热天也关着门。也没见有什么男性和他交往。有人看见她窗口的灯光有时整夜不熄。──她在干什么呢?大家对她的好奇心可以说是与日俱增。
第二学期开始不久,从“小万”家里突然传来一个噩耗:大款死了。
“小万”回家奔丧,一去几个月,音信全无。学校等的不耐烦了,就将她的宿舍“收回国有”。在整理东西时,人们在她的床底下搜出了大量的裸。体女人──画上那一个个丰腴而忧郁的女子不就是她自己吗?
人们惊愕了。
消息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学校。她宿舍门口涌满了各个年级的男女学生,赶也赶不走。有幸看到那些画的同学说,画得真像,真好看,想不到她还有这种爱好,有这种才能。更多的人则为她感到可惜: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不干正经事,却关起门来搞这没出息的名堂,唉!
后来,黑马校园里就再没出现过“小万”的身影。
故事之二:“孔己已”
“孔己已”是高三的学生,长得很瘦小,尖嘴猴腮的,且头上已丛生了如许白发,看上去跟小老头似的。他的神情总是怯生生的,说话声音很低,低得叫人听不见。
“孔己已”的苦读精神是全校闻名的。他从来不睡午觉。晚上熄灯后,他总是去厕所──就着那儿昏黄的灯光蹲坑就读,一蹲就是两三个小时。
“孔己已”的绝招莫过于背书。几本教材放在那儿,你指哪他背哪,那本领着实叫人吃惊。靠着背功,他的英语单词量据说已达到九千。他本人也为此感到骄傲,并到处滥用。有一次写作文,八百个字竟夹了五百多个英语单词──把语文老师看得目瞪口呆,用红笔赠送了他一个大大的鸭蛋。
尽管有以上绝招,但“孔己已”的考试成绩却总也不佳。总的来说,做填空题是他的拿手好戏,但题目一活,他便纷纷中箭落马。
看看到了高三期末,“孔己已”的总分还是排在全班第61名左右。
这天,班主任在班上进行高考动员,说按照过去的高考规律,成绩在班上60名以内的都有希望中榜,最差也能考个本县的兽医学校,学习劁猪之类的技术……谁都听得出来,班主任最后这句话是带着讽刺的语调说的。
这时平时不爱开口的“孔己已”在下面突然举手小声提问:“老师,什么叫劁猪?”
马老师就看定了他,说,“等你的成绩进入前60名再问吧。”
“孔己已”的脸就刷地红了。趴在课桌上一直没有起来。
当天晚上。深夜,熄灯后,“孔己已”从厕所蹲读回来已快一点了,他还不睡,又在蚊帐里燃起了两支蜡烛。同宿舍的人见了,都说,这次“老孔”大概要为夺取第60名而玩命了。
当天夜里最后一个看见那两支蜡烛正常燃烧的是一个绰号叫“姚滑子”的男生,时间是凌晨二点多钟。
当浓烈的烟火把全宿舍的人惊醒时,已是凌晨三点左右了。幸好宿舍里人多盆多,不多会儿,就把火扑灭了。“孔己已”却不幸被烧伤送进了医院。
火源无疑是从“孔己已”的床上发出的,最先被惊醒的应该是他。他至少是可以跑出来的。可他为什么没有跑呢?
直到现在,同学们心里还装着这个悬念。
故事之三:“名牌”
他是毕业班的尖子。老师常说他是考名牌大学的料子──“名牌”这个绰号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名牌”与众不同。他从不熬夜,熄灯后他就上床睡觉。他的黄金时间是早晨。
每天清晨,他天不亮就起床了。先是长跑,跑到天发亮时,他就开始看书。“名牌”喜欢手捧一本书,漫步在学校附近的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