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宋词-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件事情。
最后我想大家可以看一下《水调歌头》,这是在中秋节写给他弟弟的,这首词十分有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你会发现里面几乎都是完全自在性的东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其中有很多李白的东西,可是没有李白那么孤傲。它很温暖,非常的温暖。“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觉得自己是天上的仙,要回到天上去,觉得人世跟天上可以这么转换,让人有那种自由跟随意的感觉。
接下来从月光的视角去描写,“转朱阁,低绮户”,月光穿过了红色的楼阁,照进了有描画的窗户。“照无眠,不应有恨”,月光照在失眠的苏轼身上,他在调侃自己吧,说不应有恨哪,你为什么会睡不着觉,你不是过得蛮好吗?
“何事长向别时圆”,因为有一个宿命的东西你根本不了解,就是生命的无常现象,这个时候他带出了最直接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有没有发现前面我们讲过的,宋代是直接碰到了生命的无常性,他们不避讳这个东西,可是也不因为它悲哀。对于生命里面的一个空的状态,一个无常的状态,苏轼是直接去写的,完全不做任何文学的修饰。我们今天也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可是到结尾,他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还是有愿望,他不会因为无常而变得沮丧跟绝望,这个是跟五代词非常不同的,所以我们说,苏轼建立了北宋另外一种开阔、另外一种豁达。
第五讲 柳永
何须论得丧
北宋这些词人,包括苏轼、柳永,他们的可爱在于他们觉得人是不同的,没有人规定你一定要跟别人一样,所以你回来做自己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在柳永的作品里,我选了一般人都不会去选的一首,叫做《鹤冲天》,在我自己的一个叫《今宵酒醒何处》的集子里面,我引用了这首词。我一直很希望台湾所有准备考大学的年轻人都读一读它。因为在中国古代那么长久的一个科举制度当中,你会发现很少有人敢于抗拒考试,人们永远在用这个东西去断定自己在社会里的价值跟优劣,不止是考生个人,整个社会也觉得考试会决定你的一生。这个《鹤冲天》写的其实是历史上第一个拒绝考大学的小子,因为他是落榜,换了别人大概偷偷摸摸就走掉了,不会去跟人家讲,可是他就讲出来了,而且写成一首词,并且这首词还填成歌,在卡拉OK唱,最后还是排行榜前几名,这下不得了了。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说我去考进士,最后放榜了,黄金榜贴出来,竟然没有考取。这个“龙头望”可能是说皇帝是龙头,没有看上他;也可能说他没有考到前几名,他不只是说上不上榜,那个龙头其实是在讲榜首。落榜了,你还有什么好讲。
接下来他就说:“明代暂遗贤,如何向?”这不是一个很开明的时代吗,不是大家觉得皇帝很英明吗,怎么会遗漏了我这样一个贤能的人。我希望我们所有落榜的学生都敢讲这句“明代暂遗贤”,因为这个东西其实是一个自信的找回,就是生命价值没有简单到一个考试就定论了,其实每一个生命应该给予他自己可以决定的东西。他进一步说“如何向?”这怎么办呢?竟然连我这样的人都遗漏了。我们看到一步一步地,柳永在对没有考取这件事情做调侃。
“未遂风云便”,考取叫做直上青云、平步青云,所以“未遂风云便”。注意这里面的了不起,他没有说他不好,他觉得他没有那么顺利,也就表现了一种个人的自信。“争不恣狂荡”,那好吧,我考不取,我不做官不就完了吗,那不做官不要每天打领带、打卡,我就可以去到处玩一玩,比较自由,无拘无束。这个狂荡其实非常有趣,我们发现过去的很多字眼在今天可能是负面的,比如说轻狂,比如说狂荡,在宋代的歌曲当中竟然变成一个正面的生命描述。
下面讲的非常有趣:“何须论得丧。”生命为什么要讲得失这种问题,你有所得的时候,一定有所失,就像苏东坡写给弟弟的诗里说,“他年夜雨独伤神”。当年苏轼兄弟准备考试的时候,天下着雨,两个人在写诗,他就跟弟弟说,考取以后我们两个会在不同的地方做官,以后大概没有机会在一起作诗了,所以考取是“得”,可是不能再跟弟弟在一起写诗是“失”。所以柳永这里就安慰自己说:“何须论得丧”。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多么了不起的结论,说我是一个才子,我写诗也写得极好,我在民间有这么多听众,所以“自是白衣卿相”。我穿的虽然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可是我的身份大概跟一品官差不多。这一句既让我们看到柳永对自己生命的自信,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柳永当时是一个在民间拥有广大听众的歌手,我一直用这个称呼形容他,他是歌手。为什么?因为在词的历史当中,“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只要有井水的地方,都在唱柳永的歌,你看他多红。在今天大概一定被滚石什么公司全部收拢去,所以他真的是一个歌手,大众歌手。我不把他当成一个很狭义的文学史上的所谓文学创作者或者诗人,而觉得他就是一个歌手,他的歌在民间流传,被大家喜爱,而且他对此是很得意的。
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宋代大概是第一次在我们的封建时代当中,不以社会阶层和考试做官的出身去论断人的价值。这个人虽然落榜了,可是他有另外的生命价值,所以他才会这样说:“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更重要的是这首歌会大大地流传,说明宋朝人很喜欢这样的人。他们也不见得总喜欢那些考取的人,他们可能会喜欢那个不考取的人,因为这个人表现出了他不同的价值观和生命的意义。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柳永喜欢跟歌妓在一起,喜欢跟乐工在一起。他最好的朋友好像都不是读书人,也不是知识分子。他跟酒楼上的歌女在一起写诗、填词,他也让这些人去唱他的东西。“依约丹青屏障”,像画一样美,他把这些酒楼、这些风月场所描写得像是在屏风上画出来一样的景象。“幸有意中人,堪寻访。”这个大概很重要,一个落榜的年少的人,如果他有一个所爱的人,我想那个生命不会沮丧。在这个“明代暂遗贤”的时候,至少知道有人爱你,你也爱这个人。“且恁偎红倚翠”,“偎红倚翠”,多么白话而又直接,跟那些穿红衣服、绿衣服的女孩子整天靠在一起。
士大夫禁止孩子阅读柳永的词
很多人说柳词鄙俗,许多士大夫阶层的人不准他们的孩子读柳永的东西。就像今天大概有很多人觉得流行歌曲很鄙俗,因为它非常直接。可是很好玩,各位注意到当时真正称赞柳永的是苏轼。苏轼常常问别人,我这一句可不可以跟柳永比一比?所以苏轼没有看不起柳永,苏轼是豁达的,因为他看得出柳永将来的历史价值。由于柳永没有做大官,当时完全是大众歌手,他的作品的文学价值被贬低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也怀疑当时人喜欢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大概也不懂诗,只是因为他们做了高官。这里面其实是有问题的,就是在那个文人的世界当中,有时候会拍马屁,会吹捧,可是柳永没有这个条件,喜欢他的全部是大众。我觉得做诗人做到这样真的很过瘾,就是文人不喜欢他,大众喜欢他。我一直觉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是文学评论上最了不起的一句话,它比什么人说他都好。
“风流事,平生畅。”自己可以跟这些女孩子在一起很浪漫地过一生,这是平生最快乐的事情。柳永后来被士大夫阶层非常排斥,原因是他们认为柳永如果做大官,去嫖妓那是风流,可柳永又不是高官,还敢在诗里说“风流事,平生畅”,所以他就受到批评。可是我们看欧阳修也在写这个东西,就没有人批评欧阳修。所以柳永变成了非常有趣的一个个案,因为他没有那个政治保护膜,他其实做过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很小的一个官,大概也不好好上班的,所以大概在整个士大夫阶层、知识分子当中,都引他为借鉴,认为这不是一个典范的人物。
最后一句非常美:“青春都一晌。”大家知道“一晌”的意思,我们讲过李后主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个“一晌”是最短的一刹那,很短的一个时间。“青春都一晌”,意思是青春这么短,干吗把青春拿来耗费去考试,去背那些对生命没有意义的东西呢?“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为什么非要考取这个浮名,它不过是个虚无的东西,他宁可把准备考试的时间拿来跟女孩子一起唱歌,一起填词,“浅斟低唱”。如果放进今天卡拉OK的话,那种大家最爱唱的歌曲里一定有这首歌。因为我们看到后来连仁宗皇帝都听到了,所以第二年柳永又去考试,最倒霉的是他考取了,可是皇帝居然把他名字涂掉,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你也觉得那个皇帝有点小家子气吧。
柳永如果生在明清,恐怕活不下去
宋朝统治者比较好的一点是,他讨厌这个柳永,但不会杀他,可就是不录取你,所以柳永就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后来他又去考试,结果考取了,所以这个人很好玩,他也想挑战说我到底考不考得取。我觉得这是科举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一件事,就是有一个人敢于挑战科举,他没有被科举压死,也没有觉得我要用这个科举来决定生命的全部。这一点在今天也是有意义的,一个生命的可能性这么大,为什么非要被限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里呢?所以特别希望大家可以从前面讲的苏轼、现在讲的柳永身上看到,他们的可爱都在于他们回来做了一个真正的人,这个真正的人也是我们讲到的他们的从容,没有被压迫之感,他们敢于做一个跟世俗不同的、另类的,或者有一点颠覆性的人。
大家知道柳永后来一生穷困潦倒,最后死掉了,那些爱恋他的妓女和乐工集资埋葬了他,后来一直到明朝都有一个民间习俗,就是在柳永死的那一天会到他的坟上去祭扫,这样一个民间节日叫做“吊柳七”。所以你看到由宋入元到明,这个人在民间被喜爱的程度是惊人的。
我一直很喜欢讲柳永,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对正统而言非常不敢碰的人物,所谓正统不敢碰,就是觉得这个人好另类,可是我想我们今天是非常需要这样的另类的,他其实可以从自己的生命出走,走出他自己的一条路,他最后是变了名字也要去考试,考取了,只为证明我并不是考不取。可是他也没有要去做官,只是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拿一点小薪水,然后去玩他的。我觉得这也是宋朝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它给予创作者一个自由的空间。像柳永这样的人如果到明清以后,恐怕就要活不下去了,因为政治当中不太容得下这种人,可是在宋朝还好,至少不能杀士大夫嘛。你再讨厌他也不能杀他,最后只好把他下放,那他还有一个机会,就是从民间学习到很不同的经验。
“慢词”自柳永开始
我们下面要介绍柳永的《八声甘州》、《蝶恋花》和《雨霖铃》,从这几首作品里,尤其是《八声甘州》跟《雨霖铃》,大家会发现,它们的形式都是所谓宋词中的“慢词”。慢词在文学史上常常说是自柳永开始,什么叫慢词?原来的五代词都是小令,北宋词也是小令,就是短小的东西。到了柳永,开始发展出可以铺叙开来的长的词,我们把它叫做慢词,它包括音律上的缓慢,也包括反复的结构的壮大。慢词在整个词的历史当中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这样一个改变,影响到后来戏曲的发展,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由词慢慢组合成大曲的这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