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自己的事业-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得很通,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从农村里来的,从无到有,已经把名利看得很淡。我认为我父母留给我的就是正直、善良、勤劳,我留给我儿子的是更高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只要子女有本事超过我,他们将来的资本会比我多,他们如果不如我,我的资本给他们也是负担。我曾经这样讲,我儿子、女儿18岁以后,成人了,如果再向我要一分钱,我给他挂账。到时候他要连本带利还给我,这样我的子女才会成长起来。〃
陈金义的企业正在发生着某些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走向成熟和进步的表现。
4。用先进的管理弥补落后的技术
〃先进的技术不能弥补落后的管理,先进的管理可以弥补落后的技术〃,这是万向集团信奉的原则。在管理上,他们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广为其他企业所借鉴。如〃脑袋与口袋投入的两袋投入〃,〃五档十五级的分配制度〃,〃试用合同工。合同工、固定工的阶梯式用工制度〃等等,这都是万向集团公司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办法。他们还采取〃外大内小〃的方法,在外面进行企业联合,重视社会效益,组成一个大集团的形象,从而有信誉、有知名度;在内部划小核算单位,让各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并让各下属企业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企业分家〃。
首先是明晰产权关系,让企业成为独立运行的主体。企业起家时4000元钱是鲁冠球自己借来的,乡『政府』没有任何资金投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为了寻求一种庇护,挂靠到乡『政府』,成了乡『政府』办的乡镇企业。鲁冠球承包企业后,就提出〃还权于民、还利于民〃的方案,后来又用〃花钱买不管〃的办法,界定了与乡『政府』的产权关系。政企分开后,企业为资产增值负责,完全自主经营,使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空前高涨。
其次,实行企业兼并,实行总厂式管理。自主经营权的获得,使企业发展如虎添翼,经济效益翻番增长。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万向集团公司兼并了亏损和低效益企业5家,并使之扭亏增盈。同时,企业实行11个分厂的总厂管理模式。
第三是进行企业改组,实行集团化运行。随着企业的发展,总厂式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供销、用人、分配都经过总厂一个口子,不利于下属分厂直接面对市场,不利于它们的迅速壮大。因此,1992年底,他们进行了以放权为中心的企业改组,主要是以承包合同为经济纽带,采用〃三管、三不管〃的办法。即:集团对企业管外部不管内部,管宏观不管微观,管结果不管过程。把产、供、销、用工、分配的权利全部下放给他们,从而调动起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5。聘用能人分离〃两权〃
通产集团里有很多和陈金飞一起创业过来的人。中国自古就有一种说法,能共患难不一定能共享受,但他不这样看。
这些人中有一起创业的朋友,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们给了金飞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慰,应该说是患难兄弟,陈金飞内心里充满了对他们的爱。但因为工作太忙,所以很难有机会和场合表达这种手足之情。有时金飞对工作的要求过于严厉,他们也会有意见。但金飞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也许别人会走开,但他们不会。这种生死与共的默契,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还有就是几个和他一起挖砖头盖房的工人。惟一的遗憾是不能把他们都留下来。因为l993年金飞把整个工厂捐给了怀柔县的贫困乡,后来金飞从事的行业又无法雇佣他们。到现在金飞还能想起为赶订单加夜班的情景,车间里放着迪斯科音乐,有一句歌词是〃快,快,快快快!〃金飞和工人们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往布上印花。开始时人少也没有三班倒,累了就在桌子上合衣睡一会儿;冬天有的女工怕冷,就钻在布堆里睡,睡醒了接着干。工人们只挣40元钱,但真是玩儿命地干活。金飞他们辞职后,履历表职业一栏写的是社会闲散人员。从国家机关的干部一下子掉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没人看得起。是工人们的信任,给了金飞抵御失落和屈辱的勇气,他们是金飞精神上的支柱。当时金飞只有一个特别朴素的想法:一定要干好,不能让他们因为跟了陈金飞而没有饭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升华为强烈的责任感。在忍受屈辱,克服困难,寻找机遇,面对挑战的过程中,练就了良好的心理素质。金飞之所以能够每天面对巨大的压力就是得益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是通产集团的二次创业和其他有作为的企业一样,他的高层干部必须不断地更新换血。
在陈金飞的通产集团,有一帮创业期间同甘共苦的难兄难弟,这些〃开国元勋〃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创业,在企业规模扩大以后,囿于自己的知识贫乏和经验短缺,很难胜任新的企业领导工作。在这方面,陈金飞不搞任人惟亲,而是知人善任,惟才是举。最近他聘请了原首钢公司总经理赵玉吉担任集团公司的总裁,他本人专做董事局『主席』,同时,率先在私营企业完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尝试。
6。从〃火车头〃到〃旗舰〃的管理模式
孙甚林把1993年至2000年从事房地产业称之为第一次创业,从2001年开始,他进入了公司的第二次创业。
孙甚林之所以有这种划分,是因为从今年开始,公司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资本积累后,规模在逐步扩大,企业资产总额达78116万元,流动资产75997万元,原来〃火车头〃式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今天的发展。今年在建的工程就有江北五里店地区的南方上格林、高新区的彩甸苑、长青苑、永川南方花园、渝北国际科技培训基地和重庆科技会展中心等项目,新开工面积达35万平方米。为适应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再想在〃火车〃上下功夫,想提速已不能产生质的飞跃,速度提快了、甚至会脱轨。孙甚林改变了公司的管理模式,称之为〃旗舰〃式,这也是第二次创业区别于第一次创业最重要的地方。
所谓〃火车头〃式管理其实就是我们称之的直线制管理模式。第一次创业时,公司尚处于一个滚动开发的运作模式,集团公司的高层领导为〃火车头〃,他的一举一动将影响到下面每一个〃车箱〃的前进方向和轻重缓急,如果〃火车头〃决策失误,将会导致整个〃火车〃停滞不前。因此,公司规模的发展已迫使公司在管理机制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旗舰式〃也就应运而生。
所谓〃旗舰式〃管理,也就是我们所称之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每一个单独的项目就是一艘军舰,每艘军舰都有自己的方向,上面有其独立的船长,而整个舰队的指挥船就游移在各船舰中间。此时,由原来的一个总经理变成了若干个总经理,一个房地产公司也就变成了若干个房地产公司。孙甚林坐在指挥船上,任何事情都由〃舰长〃自行解决,各经理碰到确实解决不了的困难求救时,他才过去支援。如有一个子公司的报纸广告策划得越来越差,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总公司马上派营销部骨干人员过去予以协助。
集团化的事业部管理模式,带给总公司的除了可以无限制地加大发展步伐外,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总公司成了成本控制中心,每一个分公司都成了利润中心,总公司利用集团的优势集中采购原材料,先给厂家开出3个月期限的承兑汇票,使其付款有保证,因此可以降低原材料价格,甚至比经销商的价格都低。向几个定点质量过硬的生产厂家进行招标,又达到了保证质量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杜绝材料采购员吃回扣。
正因为控制了成本和质量,集团公司方可从2000年7月开始率先在重庆市销售〃放心房〃,ani年5月又对新开盘的南方上格林实行〃四包〃,即〃包换、包修、包赔、包退〃承诺,同时也以〃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为开发每一个楼盘的宗旨。
孙甚林并不满意自己的现状,虽然在重庆房地产业自己也算得上最大的企业之一,但相对于万科的年营销额20多个亿,香港的新鸿基地产每年30多亿港元的利润,孙甚林觉得自己的摊子并不大。《福布斯》将之列为重庆市房地产界惟…一个上榜的富豪时,孙甚林感到肩上的压力更加沉重了,必将以更加奋发向上的心态取得快速发展。
7。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去除管理
(1)追求管理最高境界
2000年8月,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成功入主湖南古汉集团股份公司,成为该集团第一大股东,湖南古汉集团这家上市公司亦更名为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此举意在加大医『药』板块的资本投入,使清华紫光在医『药』领域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可能。目前,清华紫光集团已经拥有了2家上市公司,一个是控股62。1%的清华紫光,另一个是控股21。4%的紫光生物。其中,清华紫光股票单价曾经一度达到106元,是非常特殊的高价股之一。集团的第三个板块……紫光环保也正在申请上市的过程之中。
清华紫光集团的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1993年4月,集团正式成立。13年的时间,仅仅30余人、资产150万元的校办公司,何以能成就为拥有21个事业部、9家子公司、3个合资企业并有2个子公司上市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呢?
也许我们能够从清华紫光集团总裁张本正教授〃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去除管理〃的主张中,找到其中重要的一个答案。
张本正提出的去除管理并非不要管理,不要管理制度,而是让员工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管理制度不会成为员工精神上的限制和束缚。
一个企业首先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制度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如果不能对自己及各级下属的职权进行正确定位,是难以真正管好一个企业的。特别是总裁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对下属的职责越俎代疱,则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制定应对市场竞争的策略,研究企业发展规则,最终将企业的前途葬送在自己手中。
张本正是位极有亲和力的老总。在与集团外部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很善于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和兴奋点,尽快拉近双方的距离,在几分钟之内就让对方感受到他的亲和力,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与集团内部的人打交道,在制度层面,即原则问题上,他从不让步。张本正认为,规章制度制订出来,老总尤其要全力保障它的实施和生效,否则就形同虚设。对于不涉及原则的问题,则放手让员工去干。
张本正常对集团各级管理人员说:〃公司里凡是你们能解决的事,我张本正绝不去干,不打'双打'。企业家是要'抓大放小'的,不可能什么都管死,因为很多事情可能员工的决策比你的决策会好得多。所以我是个既忙又不忙的总裁,我只管原则问题,不管一般问题;要说我忙,我一天到晚没事干;要说我闲,我一刻不停在想着那些大事:抓大紫光,谋大战略,求大发展。〃
张本正最怕的是集团里总裁干副总裁的活,副总裁干总经理的活,总经理干经理的活,经理干普通员工的活,普通员工就没活可干了。这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最理想的状态是,每一级都发挥潜力,经理能干总经理的活,总经理能干总裁的活,这样往上走,企业才最有希望。
(2)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
作为一个滋生在文化发源地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清华紫光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企业文化,而这正是孕育清华紫光追求〃去除管理〃这一管理最高境界的沃土。
张本正认为:〃企业文化是管理者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的宣言。对外是公司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魁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它的文化〃。
清华紫光的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为〃四大〃文化:〃大事业的追求、大舞台的胸怀、大舰队的体制、大家庭的感受〃。这〃四大〃文化既有清华大学的文化浸染,又有清华紫光自己的内涵。前两个〃大〃汲取自清华大学校训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那种奋发和大气,鼓励员工要有成大器的志向和为集团大局着想的胸怀;后两个〃大〃,一是强调作为高科技企业的紫光适应信息社会特点建立事业部的活『性』结构,一是倡导一种甘苦与共的团队氛围。
清华紫光强调,集团每一位员工必须有一个思想: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