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仙境-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着这缝隙,沈石赶紧出手:“奉太清虚无符命,吏竭其力,神祐以灵,各供其职,无愧斯民”
“弟子愿意。”树妖又叩首。
沈石手中画完,突然多了一物。看上去似乎是一颗官印,非石非玉,上书“城隍”。
摸到这印,沈石也就从法则中掉了出来,法则又是那个无边,无表里的法则。
刚才做法,沈石全部精力都投注了出去,无法细问。现在,这城隍印在手,也就是摸出的城隍印,沈石自然要问清楚。“你真的愿意为道门护法?”
是的,这很重要。
“弟子愿受城隍,守镇阴阳。”树妖没有任何的犹豫。
“好吧。接下城隍位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佑”
这很怪。好好的倩女幽魂大boss,怎么就被自己弄成了道门护法?
说真的,这真是太奇怪了。
与之相比,反倒是他的神职神权,双眼可见,直接说出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接神印。”
能说的都说了,不应该做的,也做了。
城隍印,沈石直接丢了出去。
树妖元神立即飞出。
“弟子小青受太上符印。”
他飞出来,沈石才第一次看到树妖的形象。他竟然不是一身黑衣。
她身穿一件葱绿织锦的皮袄,颜色甚是鲜艳,神光映照之下,再灿烂的锦缎也已显得黯然无色。
符印落于顶上,没入识海。他的样子也在变化。瀑布一般的长发,淡雅的连衣裙,标准的瓜子脸,聪明的杏仁眼,那稳重端庄的气质,再调皮的人见了你都会小心翼翼。青翠的柳丝,化为飘逸秀发
重塑神体。
随着神印的没入,她的元神直接化形为人,而且不是后世电影的形像。
紫府无庭落印三点绯红,每一点代表她的神权所在。
“小青谢过公子。”受了符印,明了神权。树妖盈盈一拜,感谢沈石,声如巧莺悦耳。
“你叫小青?”
“是啊!当年僧人救下小青,赐名小青。公子不喜欢吗?”
“不不,我只是不知道你叫小青。”
沈石只知道树妖叫树妖姥姥,很明显“姥姥”不可能是名字。
“你重塑神体,怎么塑了个女儿身?”而且比起名字,这问题更重的多吧。这简直是在反姥姥了都。
“怎么样?这不美吗?”她笑着,转了一圈,摇曳生姿。
“可你不是男的吗?”
美是美,但是就是怪。
“咯咯,公子说哪里话。小青为树,哪有男女之分。先前男声,只是习惯了和尚庙生活。现在既入道门,当然要换个样子了。”她说。
“好吧!你喜欢就好。”本人自己都不在乎,沈石自然不会勉强她。在后世,老爷们都能做女人,何况她本身就可男可女。
“多谢公子。”她盈盈下拜。
“对了,你的神职是什么?”
沈石看了一眼。
好吧!他觉得他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一下。
“回公子话。青儿可以镇守幽魂,调节水路,守正辟邪。”
第119章 、见面()
果然是成神了,神职神权都有了。
这一切都和沈石猜测的一样,圣人们不在的世界,许多职位都发生了松动空缺。不是如此,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皇帝可以册封神职了,后来像是城隍甚至成了儒家的专属神职。
这一切只有一个原因:真正的天地大能不在了。
看到沈石不出声,封妖,也就是现在的郭北城隍小青问道:“公子,不知你还有吩咐吗?”
“吩咐说不上。就是这些乡民,希望兰若寺可以补偿他们。”沈石说道。这本就是他插手的目的。
“公子放心,我会的。”小青答应下来。
这一夜,所有人都睡的很安稳。就是有点儿怪。千年树妖姥姥,化为了城隍。这应该算是好事吧。
心中的话,没有人可以说。只有小咕噜陪着沈石。看他打着哈欠,非常悠闲的样子。或许这也是沈石没有把她看成树妖姥姥的原因。
“公子。”夜深人静时,小青独自找了来。
“有事?”沈石问道。
小青说:“公子上京,小青本应相伴,只是刚得了神职,还不安稳,不能随行,公子务怪。”
“不怪的。倒是我给了你神职,失了自由。”
“公子说哪里话。奴本为妖,就是再修习,没有接引,也是野妖一名。非是公子,奴早晚会化妖魔。”对自己的心魔,小青知道的更是详细,一边说一边取出一个香囊递给沈石道:“公子,这是奴的一点儿心意。”
“这是什么?”沈石接过一看,里面装的似乎是些土。
“这是小妖千年修行的土精。小妖知道公子是道门真传,总有一天要开辟自己的洞府,这些土精以作资用。”
修道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开辟自己的洞府。
这开辟洞府可不是找一个什么洞,一蹲就可以了。这个洞府所在,必须下连地脉,上承气运。
不敢说是天下独一无二,但至少不能短了修行的灵气。
这样的洞府,洪荒时期还有天然的,以后就只能人造了。
比如镇元子大仙的洞府便是他以地书梳就的。
“如此,多谢神君了。”
这捧土精是绝对的好东西,如果沈石需要梳理地脉,这就是最好的土脉。
接着小青又讲了她这土的用法,以及一些天地变化。她是植物成精,对这样的变化很是敏锐。
双方谈了一夜,有天地变化,亦有佛法神名的演化。
至于另一边,包拯磨墨书写,把今日之事,记述了下来,上交朝廷,以为奇事,略下不表。
第二天一早,一应人等出发,直奔东京而去。
东京的沈仁富很快便接到了信,是沈家下人快马先行通知的。
当然,沈家留在东京的一支也不仅仅是沈仁富他们一支。当年留下来的人可不少。毕竟是宋的首都,愿意离开的,甘心离开的,都不多。要不是主家硬压着,离开的更少。
然而东京居,大不易。虽然他们留下了,但是真正混的好的,也就一个沈仁富。
不过主家人回东京,率先来迎的却不是沈仁富,而是沈家在这儿的最老者沈万林。
尊老爱幼,是华夏的传统。沈仁富那点儿官职,在迎接家人上,也得靠边站。
“爷爷,姑奶奶他们不止什么时候到呢。您还是回客厅内歇息吧。”
陪着他的,却是沈仁富的女儿沈月娇。
“不碍事,不碍事,我这老胳膊老腿,天天打太极拳,站一会算什么事。”沈万林挥挥手。“咱们沈家分开这么多年了。现在主家回来了,他们不知道怎么样了,过的又好不好?”
老人絮絮叨叨,年龄越大,也就变得爱念叨。特别珍惜亲情。知道主家来人,是恨不能立即相见。
沈月娇陪在一旁,带着微笑听着老人自言自语。
沈月娇是一个嗯,怎么说呢。很有心上进的女子。所谓“上进”,与女孩子来说,这时代大抵便是嫁个好郎君。
最近她确实遇上了个好男人,尚书府的公子。而且从这位尚书公子口中,她得知了马桶。
说真的,对主家的人,她不像是老辈人,她是一点好感都没有了。
在她看来,若非主家去了乡下东京人对非东京全都称乡下,他们沈家又怎么会这么落迫?连个撑门面的人物都没有。害的她堂堂一女子,还得倒追男人。
是的,沈月娇对现在的日子非常不满。她,沈月娇就应该被人宠着才对。就像东京的大家小姐一样。每每吟诗作赋,才子佳人。而不像现在。现在这是什么?小门小户,丫环一样的日子。
今天是沈石他们上京的日子。进了东京,沈石就与包拯他们分开了。包拯要先到吏部述职。而沈石却先陪着家人回沈家。
先来的下人带路。
“老夫人,这边。”
东京作为国都变化不大,变化大的是人。
过去的沈家老宅是将军府,现在却是别人的府第。老沈家早搬到了郊外。城内是住不起的。
“老哥。”
“大伯。”
沈万林是这边的老人,就是老太太也要叫声哥。沈父沈母就大伯,沈石就只能叫爷爷了。
沈万林点点头,然后沈石也上前问好,叫爷爷。
沈石虽然是本家,但是在辈分上,分家的辈分够高够大。沈石自然不会摆什么本家的架子不叫人。也恭恭敬敬叫了声“爷爷”。
这声“爷爷”一叫,老人的脸是乐开了花。
老实说,他其实是有些担心的。毕竟当年分家的时候,是闹的不那么开心。
不要说是古代,就是后世,如果首都人家突然有人说咱不住首都了,都去乡下住。一家人也不会有几个乐意的,就是面红耳赤,闹翻了天,也不出奇。
好在是这么些年过去了。而且古代更重亲情,离的越久越是想念亲人。沈万林便是。
他一直等啊盼啊!
好容易盼到了,却又担心过门不入,见面不认。
现在好了。一声“老哥”,一声“大伯”,一声“爷爷”。好了,好了,什么都好了!
第120章 、噫!忘了生了()
开心之余,他的目光扫过沈石时,突的瞳孔一缩。
他也做官了?什么时候?
东京住的久了,老人的一双眼不说可以洞察世事,但是他还是看的出来沈石当官了。甚至说他看的出沈石的官运,也差不太多。
当然,他是看不见官运的。这就是一种直觉,一种对“官”的直觉。
心中有所怀疑,沈万林问道:“这孩子也做官儿了?”
“是的。沈石已经是文学了。”老太太介绍自己孙子,很骄傲。
“文的?好!好!”沈万林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连连叫好。不仅仅是因为沈石当官了。
别人看来,沈石就是那副模样,最多也就是长的好看些罢了,但在沈万林眼中,自己家这个孙子,与常人不一样。自有一番脱俗,好像是跳出了凡人的观感似的。
“这种感觉。。。。有点熟悉。。。?”沈万林心头突的一跳,想起自己曾去道观中上香,观中的神仙、佛像不也就是这样的观感。
“这孩子才十八岁吧,怎么会有这样看破一切的眼神?我迄今五十有七岁,尚且距离看破尘世还有不知道多遥远的距离?”沈万林心中惊讶。
“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要是男孩子,我也可以当官。”
沈月娇察觉了爷爷对沈石的重视,更是不满意。
她本来便对主家不满。在她看来,如果主家不离京。他们沈家说不得也是一个天波府杨家。
杨家多有名啊。就是皇帝也要去求她们。不是杨家女将,西夏人又怎么会退走?
是的,杨家的名头非常响亮。特别是在女性嘴上,她们绝对是偶像。多少女子恨不能出生在杨家。
主家来人了,村子中的沈家人也都迎了出来,什么七大姑八大姨,不要太多。
老赵家对于愿意主动放弃兵权的将门还是很照顾的。这些年下来,东京这一支,除了沈仁富当上了官之外,其他人虽说没有当官,但也算是开枝散叶了。
像是沈万林一生有七子三女,算是能生的。沈仁富是家中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四个弟弟。
除了他们外,其他也是沈家人,放眼望去,两三百平米内,黑压压的全是人头。
这在古代很正常。为什么古代揭竿起义,一下子便起了这么多的人。这便是原因之一。大宋开国才多少年?你生七八个,我生七八个,一转眼,一个家族便形成了。
当然沈家是比不上那些真正的世家望族,但这也已经是一大家子了。都够成村了。
不得不说,古代人真的很能生。
沈石在思量时,却不知道他的叔叔伯伯们看着他们时,同样目光复杂。亲情中带着一丝丝不满、嫉妒、羡慕。
本家本就是个让人嫉妒的存在。当年主家搬回乡下,皇帝亲**问挽留,挽留不了赐下官位赏赐。不知道出了多少风头,让留京的沈家嫉妒万分。
后来,他们留京这一支,不仅没有受到皇帝的重视,反而隐隐受到皇家的打压。
他们是真的不知道是为什么?
莫非是因为他们是本家,所以皇帝才重视?为此他们很是不满。除了大事,比如某某出生了,他们几乎不与本家交流。直到现在。
唉!看看现在吧!诺大的沈家,竟然就这几个了。
是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本家是有后,但是这人丁也实在是太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