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带着经典必背在异界 >

第14章

带着经典必背在异界-第14章

小说: 带着经典必背在异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蚩沤鹬橐!�

    “渊临绝顶,水生万物,百川到海,有容乃大。”行走在河边看着眼前草原人和宋人和谐相处的一幕,许年脑海中忽的浮现出这么一段话。

    自那日中年书生在许年离开前提醒他他的天赋神书与水有关,要多在水边走走后,今天他特意选择了这条出行路线,眼前平静温顺的河水并不似层波叠浪图那蛟龙蛰伏汹涌澎湃的气势,心境上有所不符但是也有些许收获。

    ……

    转角便可见到卓氏酒楼的店招,前行几步许年进了酒楼,才刚一进门就听见卓掌柜的道贺声:

    “恭喜恭喜,年小兄弟领悟天赋神书得了元一书院入试资格,光明坦途、前程可期啊!”

    他的话音刚落下便引起了楼中几个酒客的注意,要知道每年能参加入院试的人可谓是千里挑一,像青龙城这样的边城,两三年出一个就不错了,大部分领悟的低阶天赋神书的人都去了地方上得书院就读。

    “掌柜的过奖了。”许年闻得此言微微一笑拱手作揖道。

    “今天不是来打酒么?”卓掌柜看到许年身后并未背着酒葫芦不由得问道。

    许年看了看左右,见店内还有零零散散的几个酒客,迟疑片刻后道:“今天并不打酒,是我有些许事情请教掌柜的,不知可有清净的地方一叙?”

    “嗯?”卓掌柜见此,知道许年是有话不方便在大庭广众下说,随即向后微微摆手道,“当然有,这边来。”

    “不知小兄弟今次有何事教我?莫非是又有了新酒么?我托大劝小兄弟一次,你如今有了这等入元一书院就读的机缘,可要好好把握,若真入了书院,那出来后可就是人上之人,何必拘泥于酒这小道上呢……”卓掌柜以为许年沉迷于酿酒一道又有了酿造新酒的法子,不由得出声劝道。

    “掌柜的有心了,这次并不是关于酿酒之事。”对于卓掌柜的关心,许年还是颇为感激的,谢过之后他直接进入主题道,“不知掌柜的可知这元一书院入院试都考较些什么?”

    “元一书院的入院试么?这个我倒是略知一二。”

    卓掌柜端来两杯热茶后放在桌上后和许年相对而坐后缓缓道,“不怕小兄弟笑话,当时年少,我也曾雄心勃勃自诩不凡,心下只道一定能够领悟那高阶天赋,从此踏入元一书院,五年之后成为经世之才。十六岁那年的六月初一参加神碑天选前的我就是这般想法,因此喜欢向家族中长辈打听元一书院的事情,不过后来登台触碰神石后才知自己毫无天分,彼时当真如晴空霹雳一般……”

    回忆起曾经登台是的失望与失落,卓掌柜满面怅然,不过随即便又强自笑道:“想想看当时真的是年轻,能领悟天赋神书的人当然是凤毛麟角、千中选一……不过我现在过得也不错,只是……”

    卓掌柜长叹一声道:“话说远了,许小兄弟如今你有这个机会可要好好把握。我就把我所知道的告诉你,元一书院入院试虽说是有两关,但却是三试……”

    夏日天长,终有西斜之时,酒楼后院的这处雅间东临长河,不时间还有难得的微风拂过。卓掌柜给许年讲解入院试两关,一问一答间竟说了足有一个多时辰。

    从卓掌柜的话中,许年得知元一书院的入院试分为两关三试,第一关是文武科考,第二关是书院各学宫讲郎众议。

    第一关的文武科考,文试主要内容为诗、词、文、赋和杂科五项,前四项考较的是少年们的文法经义功夫;第四项杂科是为琴棋书画四艺选一,杂科考较的是心性修养与天赋慧根。武试主要内容为射、御、骑、兵器、拳脚五项,考较的是身体素质和天赋神书的融会贯通与实战运用。

    这文武科考中共计十项内容,每一项评分为十,总分合计一百之数。一般而言,只要两项过了六十分即可通过,这和许年前生大学中六十分万岁的口号很是相似,和前生不同的是这里的六十分并不好拿,也没什么人情分可言,每年招收的人数不固定,只是能达到六十分要求的并不多。

    这文武考较都通过后,基本上就已经是一只脚踏入了元一书院的大门,因为接下来的第二关并不向下刷人。

    第二关的学宫教习众议,其实也就是书院各学宫派出讲郎进行的多人面试。在这一环节,各学宫的讲郎根据少年们文武试的成绩和面试情况再次遴选,挑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弟子,这就和挑选学科专业相仿。

    “……至于其中考较的具体细节我就不知道了。”杯中之茶已经换过三次,两人这一番长谈到了最后,卓掌柜想了想又提醒道,“我听闻小兄弟你和咱青龙关的马大将军关系不错,若是还想了解详情,就要去问问将军了,传闻马将军就是出自元一书院,想来是亲身经历过这两关三试的。”

    “多谢卓掌柜为小子解惑。”听了卓掌柜的悉心解说和指点后,许年拱手谢道。

    “这些都是小事一桩,只要将来小兄弟还记得老哥哥我就成。”

    言罢,许年告辞出了卓氏酒楼。

    此刻天色渐晚,夕阳余晖将大地染成金红一片,看来明天又是个好天气,望着热烈的天空,许年从怀中掏出马将军给他的黑铁令牌向军营方向走去。

    自打下山之后自己受马将军照拂良多,临行前自己于情于理都是要去拜见的。

第23章 蛮族少年 麻衣少女() 
“一入凤池非学成不得出山,因此能出元一书院下山行走的弟子无一不是天之骄子,人中之龙。”

    夏日的清晨难得有几许清凉微风,在前往书院驻地的路上,有一名身负行囊扛着铁枪的少年,这正是许年,此刻在他脑海中不时浮现出昨晚军营中马策刀的话来。

    说这话时做为国朝镇守一方身担三品怀化大将军之职的马策刀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恰似少年!

    “今日你已经领悟天赋神书可参加入院之试,我要提醒你的并不多,你只需谨记一句话即可——万般皆是修行法,凡事总持一心专。”

    “万般皆是修行法,凡事总持一心专。”马大将军的这句话不时的萦绕在许年的心头。

    说来也是奇妙,自从那日领悟天赋神书后,许年再次观看这个世界时已悄然不同,比如风、比如水,比如火……种种平时不甚去注意的万物都好似有了生命一般,风的轻盈、水的灵动、火的热烈……

    感受最深的还是此刻肩上扛着的这柄铁枪,如今的它仿佛活了过来,舞动之间的一刺一挑都是心随意动、如臂使指。尤其是自己在心中默念渡易水歌时,丈五铁枪竟能卷起碎石落叶,发出狂风怒涛般的气势,威力较之以往不知提高了多少,只是这样的状态不能持久,只能维持数十息的时间。

    心中想着神书的种种妙用,耳边渐渐传来军士们呼喝晨练的声音,不知不觉间许年已是来到了大校场,前面不远处便是元一书院的临时驻地。

    此刻但见三辆普普通通的黑色马车在外面停靠,不过及得近前他才发现这辆马车并不普通。一般而言常年在室外的车辆上面的饰品织物等会沾染上尘土,但是眼前的车厢门帘竟是纤尘不染,似乎是上面隐隐有流光闪动的金银双色丝线织成的奇异纹路在起作用。

    乌木打造的暗沉沉车厢,低调但是处处透漏出精巧做工的马具,甚至是拉车的黑马四蹄上都能见到各种闪着流光的文字。这莫不就是那传闻中的神书符文么。

    “许年,进营帐来。”不见大帐中有人出来,只听见帐内传出中年书生的话语声,这处天地间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都在书生神念感应之内。

    许年听得声音,掀开大帐帘子走了进去,帐中依旧是清凉舒爽,温度适宜,神书符文的功效可比前生之空调,还是绿色无污染的。

    帐中除了中年书生还有一名少年,只见他半光着膀子斜搭着一幅叶甲,肌肉结实虬劲,一头卷曲的棕发,浓眉凹眼,竟是个草原蛮族。

    许年见此不由得微微一皱眉,手中沾染了无数草原蛮子鲜血的他并不喜欢这个少年,毕竟自己的父亲和小道姑的死都和这些草原蛮子脱不了关系。不过,元一书院是大宋国的书院,怎么会招收一个草原蛮子呢?

    “许年,这是青龙军中举荐的赫连十九,草原赫连部的遗孤。”或许是看出了许年心中的疑问,身着青衣文士衫的中年书生开口介绍完转头对蛮族少年道,“赫连,这是许年,你们互相认识下。”

    言罢,中年书生又看向了书案上点燃的一只线香道:“再等半个时辰,还有一人未到。”随后转身出了营帐,留下两人在屋内。

    这就是赫连部的族人么,那个亲近大宋部落,只可惜在八年前内附中原的归途中,被金帐汗国派出精锐骑兵截杀,当时听说是无一幸免,不曾想还有个遗孤。

    听得中年书生的介绍,有共同的敌人下,许年对蛮族少年的观感也好了一些,他也想通过少年了解下草原上的事情。

    “在下许年见过赫连兄。”许年拱手一揖。

    “赫连十九见过许、许兄。”蛮族少年双手抱拳回礼,他言语中有些木讷,汉话说的也略微生硬,看得出来他不常与人交流。不过在许年刻意的结交下,两人还是很快的熟络起来。

    从赫连十九的口中得知他是赫连部族长之子,还有他名字中“十九”二字的由来。

    “我、我当时有十九个玩伴,不过他们为了保护我,都在路上被金帐拓跋骑兵杀死了,我不是为了自己而活,所以我更名为赫连十九,我要带着他们的那份希望活下去,直到手刃拓跋连章为他们也为赫连部报仇!”蛮族少年说这话时一脸的坚毅,由此可见他对草原金帐王族拓跋部的仇恨。

    许年拍了拍少年的肩膀,正要安慰他几句,忽然听见大帐外传来一个女子轻轻的询问声:

    “这里就是元一书院的驻地么?我能进来吗?”

    “正是,进来吧。”许年应了一声,心下随即又忖道,这最后一个人是个女子么。

    紧接着大帐的门帘被掀开,进来了一名身着粗布麻衣手提长剑的少女,她的面孔平静、清明、恬淡看上去仿佛是在微笑,但这又不是刻意的笑,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相貌,但她的表情给人们一种安详宁静之感。

    粗布麻衣普通之姿难掩她身上静静的气质,这是一个文静的少女。

    “我叫舟小渔。”

    简单五个字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后少女就抱着长剑静静的站在许年两人对面的书案旁。远山微有月,近岸寂无人,舟小渔唱晚,村孤树作林。这首小诗所描绘的意境倒很是符合眼前少女的性子。

    这会儿大帐中多了一个女子,三人中许年沉稳、赫连十九木讷,许年两人的生活中向来都是和一帮大男子打交道,这会儿也不知道从何开启话头。那名叫舟小渔的少女又是这般恬淡安静的性子,三个都不是那种活跃的人,故而帐中一片安静,只听得远处树林传来的隐约鸣蝉声。

    不多时,伴着一阵马嘶声,中年书生从大帐外走来,看到少女一怔道:“你就是卫师叔收的徒弟么?可有凭据?”

    “舟小渔见过先生。”麻衣少女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上。

    中年书生接过看罢,微微点了点头,随后环顾帐内看着三人道:“随我来,车辆即刻启程。”

    许年三人闻言齐声应诺,跟在书生身后来到大帐外。

第24章 山谷捕猎() 
夏日炎炎,晴空万里无云,热浪席卷着青龙城。

    不过在车厢内的三人感受不到半分暑意,依旧是如同仲春般的清凉舒爽。片刻后听得轮声辘辘、马蹄轻响,书院的车辆已是缓缓启动,不多时便出了大校场,渐渐的也离开了青龙城。

    许年的铁枪太长,如今是挂在了车厢外侧,并没在他身边。略微有些不适应的他掀开了那绣着金银纹路的车帘向外望去,看着后方渐渐远去的这座依山而建的雄伟大城,心中不由得有几许失落。

    自己在这里生活了一年有余,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到青龙关,何时能再回到充满儿时回忆的青龙山。

    马车出了城走上了官道后,行进速度出乎意料的快,也异常的平稳,这对于两轮马车而言尤为显得难能可贵。许年放下车帘,收起内心中点点怅然,学着赫连十九、舟小渔的样子斜靠着车厢壁闭目养神起来。

    一行三辆马车在行人稀少的官道上疾驰,不知过了多久,马车速度降了下来并渐渐减速直至停下,许年掀开车帘,发现此刻天色已晚,前方不远处就是一段山谷,前方随行的斋夫中有两个正从最后一辆马车上取下帐篷等物,还有两个在一旁打着地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