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起北方 >

第358章

风起北方-第358章

小说: 风起北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味道的俄军士兵红了眼。当一位中国士兵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白酒瓶,浓郁的酒香味四散开来之后,包括那位叫扎布拉里洛夫的中尉连长,都忍受不住如此馋人的诱惑,主动走出圣母大教堂,和中国士兵套近乎。几句相互听不懂但看得懂的手势交流之后,大家就坐在了一起,相互喝起酒来。最后那些俄军士兵也大都走出了自己的岗位,和连长一样同友好的中国士兵吃喝在一起,包括教堂里面的牧师也一样;对于高度烈酒,就算是俄罗斯民族的主神来了,也抵挡不住。

    所有俄军是不没有注意到的是,那些中国士兵拿给他们的白酒,全部是重新从背囊里面取出的,而不是把自己手里的酒瓶递给俄军士兵。不过没有谁会注意这些小细节,就算发觉了,谁又会去注意它呢!不全部都是白酒吗,有什么不同?

    死神在不经意之间就降临到这群留在克里姆林宫里面的俄军士兵身上,同样也来到了出宫去察看城里情况的德米特里洛夫上校和他那一百余士兵的身上。就在通往喀山和小岛的道路上,两百多“俄军”正在严阵以待。等候他们的到来。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四四四章 简单的运输()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四四四章简单的运输

    喀山克里姆林宫里面发生的事情,过程平和而安静,没有半点的波澜;一百五十余名俄军士兵和三十几名圣母大教堂的牧师主教都在悄无声息中倒下,死的异常的安详,连一丝痛苦的表情都没有,每一个人都就是睡着了一样。不过就算他们已经死了,王连长他们也没有打算放过他们,包括牧师在内所有人的首级被全部割下,尸体并放在了一起堆积起来。

    如果有人仔细查看的话,这些尸体身上穿的军服,除了有俄军士兵浅绿色军服之外,还有一些中国远征军土黄色{沙漠}的军服,显示这些尸体原主人的不同身份。当然,他们身上凡是和武器装备有关的东西,则全部被剥离了下来。如果有知晓之前宫内防御情况的外人到来,并看到这种情形的话,一定会认为有人将防守克里姆林宫的俄军和中国士兵全部杀死,堆积在这里的。

    做完这些,王连长就命人仔细搜查了整个克里姆林宫,包括库尔谢里夫清真寺也没有放过。当他获悉清真寺里面还有穆斯林阿訇长老存在时,想了一下让人将清真寺的大门从外面封堵住,没有再做进一步的事情。清楚看到的一切,这是往连长接到的命令;但对于一群出不了门的穆斯林教徒,留下来对他们计划的实施更加有利。正西方向传来密集枪声的时候,王连长这里已经一切就绪了。

    克里姆林宫发生的一切,德米特里洛夫上校是毫不知情,不过就算他现在知道了,也只能做顿足捶胸状了。或许连这个表示痛苦的动作他都没有时间去做了,因为他带领的队伍,似乎、貌似进入一个包围圈,的和他那一百多倒霉的部下,正在接受弹雨的洗礼。上校的队伍是在追踪一伙正在城南抢掠俄罗斯人家的暴民师遇伏的。看到满地同胞的死尸和燃烧的房屋,以及身上挂满包裹的暴民,那些俄军士兵不愤怒是假的,就开始追击这伙穆斯林暴民;追着追着,就从城南追击到了喀山河边。在进入低矮的河岸之后,两边原本空无一人的河岸上,就射出了密集的子弹,当下将毫无准备的俄军打倒了三十余人。

    遇袭之后的德米特里洛夫上校连忙卧倒在地,大声喝令到“卧倒,隐蔽”,就在俄军士兵寻找合适的地方隐蔽时,又有十几人中弹倒地不起,看的上校心头怒火直冒,但也只能是生气,不能做其它的事情,这个时候谁要是爬起来,保准成为活靶子。在俄军全部卧倒之后,两边的枪声渐渐稀疏,最后全部停了下来;上校以为对方马上要进行冲锋,可是过来好几分钟,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让上校有些不明就里。

    往来路看看,那里似乎人影绰绰,显然回不去了,只能往前面方向,也就是喀山和的方向前进了;上校伸手朝身边一位军官示意了一下,那人立即朝前面爬去,经过那些卧倒在地面且还活着的士兵跟前,就命令他们跟随着一起超前爬。有士兵爬着爬着弯腰蹲了起来,想要快步前行,可惜在一阵枪声之后就倒地不起了。上校也和士兵们一起朝前面爬了一阵之后,找了一个有遮蔽的地方,拿起望远镜,准备仔细观察一下袭击自己的究竟是一些什么人。

    就在此时,一阵不大的轰鸣声从不远处传来,在没有了枪声的河谷地带非常的明显。听到这种声音,德米特里洛夫上校头脑里面一片空白,耶稣基督,怎么可能会是火炮的声音!对方怎么可能会有火炮?在他有些悲愤的哀鸣中,几颗炮弹落在了正匍匐前进的俄军士兵队伍中间,随即暴起一团血和土混杂的烟尘。倒霉的德米特里洛夫上校,临死前也没有弄明白攻击自己的到底是哪一家的军队,为为什么会有火炮这种珍贵武器{对于从战场上逃下来的散兵而言};悲愤中站起来的上校只看到远处俄军士兵离开时的背影,倒下之前又看到了一群鞑靼人暴民从河岸上冲下,朝着已经死伤累累的他的部下嗷嗷叫着冲过来,手里的长刀在太阳光下闪耀着夺人的寒光。

    德米特里洛夫上校最后死在了那群暴民手里,炮击过后还剩下的俄军士兵,也被那些暴民用手里的长刀砍下了头颅。这一天是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三日,两天以后,也就是四月二十五日,喀山汗国在喀山成立;新成立的喀山汗队将城里所有的俄罗斯人全部驱赶出了喀山城,没收了他们的家产。喀山河南岸小高地上的克里姆林宫,在四月底,里面的圣母大教堂也被穆斯林教徒拆毁;而那些无头的士兵尸体,在一把大火之后全部被烧毁。

    喀山汗国成立的那一天,三艘内河炮艇和六艘内河机船离开了伏尔加河中游,朝河的下游方向驶去;和北上时的船身相比,这些船吃水明显深了很多。同这一天,远征军七十三旅给圣彼得堡发去了一份电报喀山汗国封堵了伏尔加河喀山段,短时间内他们无法通过。也就在这一天,七十三旅同河两岸的不明武装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枪炮声就算是离河几公里远都可以听得见。

    有很多幸存下来的居民甚至看到了大队的骑兵从自己村子远处跑过。据当过兵的老人事后对前来调查的俄高官描述:“那些骑兵应该属于高加索军团特维尔斯科伊龙骑兵团的士兵,因为他们的骑兵穿戴毛皮帽子、斗篷和手套;大衣全部绑在马鞍前部;马具采用棕色皮革制作,并搭配后部的马鞍包,骑兵所携带刺刀,马刀都是标准固定方式”。只有高加索军团特维尔斯科伊龙骑兵团的骑兵才会这样打扮!之所以能够描述的如此清晰,是因为这位俄罗斯族老兵曾经就在高加索兵团服役过。不过当调查的官员询问那些骑兵的长相时,那位老兵却说不个所以然来,因为他们都戴着奇怪的面罩,看不到长相。

    中国远征军第七十三旅最后的战报报告,他们的部队在和来历不明的俄军骑兵战斗中损失惨重,无法再北上圣彼得堡接受下一步行动,只能返回高加索地区休整。这个电报人俄临时政府非常的疑惑,但也无可奈何;只到他们接到东进的日本远征军也遭受不明组织的俄军伏击且损失惨重的电报之后,才开始相信在喀山省和沃罗涅日省确实有大股的非俄罗斯族人的俄军军队存在。于是圣彼得堡的临时政府里面,各种政治派别开始相互攻讦,指责在上述省份里面控制了非政府的武装,企图分裂俄国。

    中国远征军七十三旅南撤的时候,正在沃罗涅日省波坦夫地区的日本远征军第十二师团步兵第十二旅团所辖第四十七联队先头大队行进的路上,却已经是横尸遍地,死伤累累。急于赶路的先头部队小坂正雄大队之福田英夫中队,在经过一个稍微有些凹形的地段时,突然遭到地雷和机枪的猛烈袭击,这个中队两百余人在差不多十分钟的时间内几近全灭。等到小坂正雄中佐带领他的另外两个中队赶到伏击地点时,敌人早已经不知去向,留给他的只是满目的死伤和充耳的哀嚎。

    袭击者战场安排的非常精妙,每一颗地雷的埋放都非常的有针对性。比如在遇到突然袭击时,有经验的士兵会立即弯腰或者卧倒,再找寻最佳的隐蔽位置和攻击地点;战斗中,当这些经验丰富的士兵自认为找到了合适理想安全的藏身位置时,不想那里正好有一枚地雷在等着他,这名经验丰富的老兵下场不言而喻了。另外,这些人把地雷埋藏的不但巧妙而且密集,地雷在起爆之后基本上都在日本士兵周围三五米的地方,杀伤力自然也是普遍性的。

    一个中队的日军就这么报废了,可恨的是他们连攻击者是谁都不知道,因为对方在引爆地雷时,机枪扫射一阵之后就快速的撤离了,连背影也没有给那些伤兵们见到。是的,这一仗日军福田英夫中队除了死人就是伤兵,没有一个完好的人;就算伤兵,也只有可怜的三十四人。遭遇此打击的小坂大队,大队长小坂正雄中佐气得是浑身发抖怒发冲冠,在向联队长吉田正一大佐报告之后,立即指挥自己的部下沿敌人可能撤走的方向分两路进行追击。

    结果,两路追兵之中有一路方向是正确的;可惜,路线虽然正确追击的结果却让带队的指挥官后悔自己宁可没有找对这条正确的路线,因为他的部队在追击道路上又遇到了地雷群的攻击,该中队三分之二的兵力损失让整个小坂大队的兵力损失达到了一半。这个结果让大队长小坂正雄中佐已经没有力气再让自己生气了,见过联队长之后他的大队变成了后队,前队由四十七联队的另外一个大队负责。这个大队接受任命之后行动变得谨慎多了,不但行军速度变慢了不少,沿途放出去的侦察小队,也多达五组。

    自己的部队遭遇不明武装的袭击,损失还不小;这个消息让日本远征军司令官秋山好古大将非常的不解和疑惑。在多次发电报询问十二师团师团长柴五郎中将之后,司令官感觉这里面似乎有猫腻;俄军正规军都拿自己的部下没有什么办法,一伙“不明武装”的军队就能消灭自己一个半中队的兵力,事后连对方是哪里的都搞不清?这个时候秋山好古大将即怀疑这还不明武装背后的势力,也在埋怨十二师团师团长柴五郎中将了;埋怨中将在行军安排和意外处治方面没有向部下交代清楚,埋怨这位会津藩出身的陆军中将没有尽全力。

    日本陆军虽然比较团结,但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并且有些派系之间的矛盾就算和海军比起来也相差无几,甚至还有过之。这依旧来源于日本幕府时期和遗留的历史问题,比如长萨两藩{长州藩,萨摩藩}和会津藩{江户幕府}之间。不幸的是,柴五郎中将就是来自明治维新时萨长二藩的死对头会津藩。因为世仇的缘故,陆军的领导人物处处排挤他,再加上又不是陆军大学校毕业的,所以就算是远征军司令官秋山好古大将,对他也是“另眼相看”的,就好像这次十二师团四十七联队受损一样,就是不是师团长的问题,也要说成是师团长的问题。

    当然,作为出国之后的日本远征军最高指挥官,大将也不能做的太过于明显;好歹柴五郎也是新天皇大正所看重的人,就算不给会津藩的人面子,也要给天皇陛下面子吧!在不痛不痒的斥责了柴五郎自己一番之后,命令他的部队继续朝伏尔加河中游方向前进。十二师团师团长柴五郎心里当然很憋屈,四十七联队是属于他十二师团,可联队上吗不是还有一个十二旅团吗!直属的旅团长没有事,自己这个隔了一级的师团长却遭到训斥,真是奇了怪了!

    中将当然不知道秋山好古大将现在快要将他的事情忘记了。接到中国远征军在喀山一段同样遭遇“俄军”袭击,损失惨重,最后原路退回的情报之后,大将在庆幸至于就将之前的怀疑全部丢掉。还好我只是损失了一个半中队,中国人恐怕是五六个中队甚至更多了,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如此干脆的退兵这是大将自己的心里话。

    借出兵圣彼得堡协助临时政府的名义,另外派出一支人马出兵伏尔加河中游,配合情报部门获取俄国人大量的黄金。这个秘密到现在大将也没有告诉下面人知道,他准备在到达一定位置后才由随军的司令部副官给予命令宣读。这样做的目的也仅仅只是为了保密,防止如此重要的消息被人不慎走漏出去,或者其它国家将其获悉,增加日本得到它的危险。据情报部门的人传回的最新消息,他们潜伏在乌里杨洛夫斯克小镇的特工已经有超过四小时没有发回安全情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